导语:最近,《山桂》在steam再次恢复上架,制作团队、发行人、程序员的三方内斗也越发的明朗化。大家在看热闹之余,也是义愤填膺把发行人骂到废弃。作为登上steam平台的第一个国产视觉小说游戏,《山桂》曲折的命运在中囯乃至世界的独立游戏中可能都堪称最有富有荒诞性的一幕闹剧。
本文尽量以中立的笔调整理一下跨度两年以来的各方几次争执,希望让大家看了以后能够得到警戒,在愤慨或者凑热闹之余也能够冷静思考一下自身在对待这类事件之中的态度。
《山桂》是洋红工坊创造于2011年的一款短篇国产视觉小说游戏,以少女游山遇到狐妖小女孩为线索,以解开少女和父亲的隔阂为剧情关键,辅以一些南京的当地风光,制作的一款长度大概在30分钟-1个小时(视个人看对话的时间而不同)的短篇游戏。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游戏是非常不成熟的,最大的问题是剧情太短,配音也水平也非常不稳定(贺佳的配音比较出彩,女主完全是棒读);但是以2014年的steam环境来说,当时甚至还很少有游戏附有中文,偶尔有几个国人参与的游戏,因为种种问题甚至连完全的本土游戏也没有佩带中文(山桂之前steam上的国产游戏只有大概四五个,星球探险家、爱丽丝是有中囯团队制作的西方游戏,真正国产风的风卷残云、雨血、九阴真经三个游戏都没有中文),当时steam的华人玩家几乎每个人都迫切希望把一款原汁原味的国产游戏推上steam,展示中囯玩家或者说华人玩家的声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游戏的发行人jucai,原本是一个普通的steam玩家,发现了《山桂》这款游戏之后联系了洋红工坊,又拉了一个技术员,三方很快达成意向尽快把这游戏在steam上推出,如果获得收益三方平分。我相信这三方在当时都是抱着一种良好的期许在合作的,但是事情最后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结果,值得大家的深思。
游戏刚刚上绿光的时候,jucai到STCN里来发了一个贴,说希望大家支持国产游戏,关键是这时候说了一句投票的人以后会发key;之后又到贴吧和steam朋友圈说了这话,但是这时候就说“最多只发100个KEY”
实际上,按照当时的绿光,客观上存在着开放商给每个投票的人都送key,以让自己的游戏尽快通过这样的潜规则。STCN的人对这方面比较了解,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每个投票的人都能拿到key”。
但是当时steam上的不少华人玩家实际上是刚接触这个平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关心绿光这个圈子的事,所以这就造成了华人玩家的第一次认知大分裂:STCN上的人认为开放商失信,但是贴吧和一些零散steam玩家觉得“每个人都领key”这个要求本身就很荒谬,或者觉得这本来就是绿光圈子里的恶习。
一开始双方还能够比较理性地争辩,但是很快双方都出现了一些情绪激动的玩家,一边说你们伸手党,一边说你们是失信、欺骗还态度蛮横拒不承认错误,于是就产生了STCN与贴吧+零散玩家间的第一次大混战。
一段时间之后,发行团队里的一些人(不太清楚是程序员、制作人还是其他人)不想把事情再闹大,于是给这些争得厉害的人私下说送给你key希望能把这件事平息下来,结果不但没有被接受,反而闹出了“发行商贿赂事件”,事情也被闹得更大了。
大概在2014年6月-8月之间,《山桂》发信团队的人出面解释,STCN的高层也在其中做了一些调解,双方暂且握手言和,表示愿意让这件事过去了。但是彼此的厌恶和反感,依旧深深埋在了心底,等待着新的爆发。
2014年6月,游戏在现身绿光之后很快时间就受到了华人玩家圈的全力支持,很快的速度就通过了绿光;8月19日,游戏正式登陆steam商店,成为第一个国产视觉小说游戏,也是第一个完全中文字幕、中文语音的国产风格游戏。这本来是非常让人振奋的一件事,但是阴影也随之爆发了。首先游戏售价昂贵,当时的价格我忘记具体是多少了,好像是5美刀左右?但是同时他们也在淘宝开了店卖key,相对售价比较便宜,而且对开发团队来说不用给steam交税。
这其实在国产游戏圈也是一种潜规则吧,但是对于STCN的人来说,当初你说不能每个人都发key的原因是“没有那么多key”,现在自己又在淘宝卖key,进一步加深了被欺骗的感觉。 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发行团队不愿意发太多key还是为了收益着想,觉得当时华人玩家就那么大一点圈子,如果发的key太多,那么正式发售以后就没人来买了;单从情理上来看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他们当时确实面对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不过一切都因为主投资方jucai的个人性格问题和交际能力问题,一切问题都走向了反面——直到最后都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淘宝卖key事件闹了几天之后就平静了下来,相关的方面都还比较克制。
矛盾的第二次爆发源于“爱买买不买滚事件”。当时steam刚刚推出了自定义标签制度,就是在游戏的商店页面可以出现一些自定义标签,说明这个游戏的性质和特点。《山桂》发售之后很快出现了一个“爱买买不买滚”的标签,很多玩家看了之后一下就炸了,认为这是发行团队专门开的嘲讽,在STCN上发帖号召了很多人去花5刀专门去买了游戏来就是为了给游戏刷差评。于是出现的结果就是,《山桂》的销量暴增,但是好评度直接暴跌到30%以下。
当时有一部分人觉得不应该把发行人的问题带给游戏,对于游戏的评价应该就事论事,或者说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了国产游戏在steam上登陆的前景和势头。不过这些人的声音被一些当时暴怒的玩家打成了“洗地党”。这件事当时造成了STCN和贴吧的第二次大混战。 总之这件事闹了一段时间之后,jucai又一次出来解释,说这句话不是他们发行团队的人发的;大家也渐渐发觉这些自定义标签实际上是用户自己写的。最初估计是有人要用这句话来讽刺开发商的蛮横态度,被很多人顶了之后顶到了商店页面上。这次事件的后期,当时的steam贴吧吧主管叔也说了一句话,说这件事上玩家专门花5刀来耍差评的行为本身就是很不理智的,对游戏和自身都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最后的结果更显荒谬。
进入2015年之后,游戏的制作团队、发行团队、技术员三方进入了撕逼阶段,游戏也几次下线、上线,游戏降价了,进包了,key不能用了,又能用了.....给玩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这其中的是是非非我不想多做评价,只是列举一下几方面的阐述吧(原文地址)。 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发行人首先一开始就给钱给的断断续续不痛快(发行人的理由是他去度假信҉用҉卡被锁,大概两个月无法支付),然后程序员不满意,他们两个在去年7月份的某次对话中闹掰。程序员把购买选项取消,发行人寄信给steam恢复,然后把程序员踢出团队;程序员和开发团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9月之后开发团队决定支持程序员并把他收入团队成员,并且拒绝了给发行人的下一款作品《百曲》的发行权(洋红工坊这么做的原因是从一开始就决定自主发行《百曲》,然而能接受这个条件的只有程序员,发行人根本不知情);而发行人和程序员可能本身在代理《百曲》问题上也一直有过争执,所以这次闹翻之后干脆把开发团队的人也踢出了团队,并且一怒之下从去年6月起拒绝支付(此为程序员锁所说,6月之前部分虽有拖欠但是最终给上了);程序员再次给steam发了DMCA,让游戏下架;发行人给steam写了DMCA抗辩,让游戏恢复上架。然后就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现在来看,发行人jucai的责任是逃不掉的。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因为心里不爽就赖账了;那个程序员的性格我怀疑也不好,听说他参与的其他项目也闹出过类似纠纷(程序员认为这是猜测,建议举证。他认为另一项目是他主观上不愿意再合作,而不是因为纠纷),而且把火引到了制作团队上。
制作团队洋红工坊看起来是最无辜的,但是他们整个事件过程中处理得并不好。先是签订合约时不慎重,最后又做出了弃山桂保百曲的决定,而且在发行人和程序员闹矛盾的时候不是出面调解。对于steam登陆全程他们都没有过多参与,直到9月份程序员去南京之后才知道他们的争端,然后就决定了支持程序员的立场;换句话说,洋红工坊很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放弃山桂权利,全力保证百曲开发的决定。正是因此,洋红工坊没有过多把精力放在山桂的矛盾上,而是从头到尾处理得比较放任。
至于steam,应该考虑一下绿光的机制问题,还有”第一个拿到后台权限的人将获得最高管理权限“这个制度是否合理。而玩家也同样有责任,拿就是在整件事的过程中都表现出易受挑衅,冲动易怒,容易扩大矛盾的倾向。所有各方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一个steam环境?
这两年来,每次看到这场闹剧的进一步发展,我都非常感慨。想当年14年之前的那种环境下,大家都有一种心愿,就是让steam的华人圈展现更多的声音,获得更多的重视。每个人都愿意做一些什么事,有的人愿意冒着亏损的风险尝试把国产作品引入这个平台;有的人听说之后,愿意无偿地为这个项目编写steam框架下的程序,或者无偿地为这个游戏做着翻译上的帮助;有的人为其他的游戏做免费的汉化补丁和汉化MOD;有的人专门写中文评测,介绍游戏;有的人开始尝试自己做游戏;更多的人心甘情愿地为绿光上的所有国产游戏点赞。
《山桂》这个游戏比起其他的国产游戏比较特殊,他并不是那种严格商业团体运作的作品,而是包含了更多的个人化色彩。首先制作团队是个小团队,发行人只是个普通的steam用户,为这款游戏做变成和翻译的很多人也只是steam用户的自发行为。可以说,《山桂》当初能在steam上成功登陆,无论制作方还是发行方都只起了一部分作用,离不开整个华人玩家圈的共同努力。
但是也正因为这种不专业,导致了很多时候发行团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完全是用一种论坛日常互喷的态度来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问题,这是所有问题都只能走向最差那个结果的万恶之源。
最让我觉得痛心的,是事件的最终结果,无论制作方、发行人、玩家圈,因为各自的矛盾和争执,已经全都放弃了这个游戏。想想2014年6月之前的那段热情,这一头一尾的对比是非常具有讽刺性的。
这一段话,是直接写在游戏商店页面的介绍那里的。steam上的游戏成千上万,我目前还没见到过哪里游戏的介绍上有这种内容。公允地说,这段话的意思其实说的并没有错,只不过语气上的问题,让这一段的每一句话听着都像是带着恶意的嘲讽。制作方放弃权利、发行人自己嘲讽、玩家不断刷差评,游戏再也不会更新.....我似乎还没见过比这更悲催的作品了。
很多人都觉得《山桂》这游戏并不是素质真的有多高,那么给差评,遗弃他,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啊?但是她作为steam上的第一款国产视觉小说作品,大家曾经为她投入了很多热情;从游戏品质上来说,尽管剧本太短,有种种不足,但是她本身还是讲了一段完整的故事,有完整的感情体验,南京风景的绘画也可圈可点,贺佳的配音也让人印象深刻。她本来不应该受到如今这种结果。
作为发行人,他是最大的责任者,我只能说他可以是个很好的steam普通用户,但是他的性格和交际能力不适合发行人这个位置;这同样也适用于程序员;制作团队需要反思的是过于轻易的信任和过于轻易地放弃权利;作为普通玩家,我们也需要反省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易受挑衅、易被带节奏、情绪过于激烈的问题,我们应该具有更多的理性和责任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总之,《山桂》问题闹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在其中都有责任。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了两年时间,整个华人圈玩家的声音已经越来越被steam重视,越来越多原创国产游戏登陆了steam平台,越来越多国外作品增加了中文。在两年前我第一次开始写评测的时候,整个steam所有游戏都算上,商店页面下面评测用汉字写的都寥寥无几,甚至讨论”在steam用中文发言是不是没有礼貌,会给外国玩家带来困扰“这种话题都会成为日常;而在今天,中文评测已经汗牛充栋,中囯玩家(还不算华人玩家)已经成为steam上数一数二的大市场。
我注意到STCN的汉化板块的介绍语已经从“让我们一起让华语变成steam里最常用的语言”默默改成了“适用于正版游戏的汉化”,这说明现在做steam汉化的需要都已经不是那样迫切了,这种种变化都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
《山桂》这场闹剧,尽管荒谬无比,说起来都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是对于steam华人圈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他让我们学会了专业团队的重要,让我们认识到了对于绿光投票的态度,让我们正视了过度期盼国产游戏问题,让我意识到了开发团队公关能力的重要性。
而今天还要把这件事重新拿出来再整理一遍,目的是希望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省和理性克制的重要性。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和人,在网上起哄甚至扣帽子、谩骂都是很常见,也很痛快的一件事。但是起哄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糕,只会让整个环境都更加恶化。
评论区
共 6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