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大家都追求性价比,因为高性价比的商品意味着消费者不会吃亏。但现在性价比似乎变成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性价比本是性能与价格的比值。高性价比的产品意味1单位性能对比1单位价格,低性价比意味着1单位性能对比多单位价格。同样的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就会更便宜。但不少人有误解,以为高性价比就是低价,这是完全错误的。严谨一点说,性价比是指在同样性能的情况下低价。同性价比,高性能的产品依旧是比低性能的产品贵的,所以高端产品也可以强调性价比。
问题出现在对性能的理解。针对不同的产品,性能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部分东西的性能可以量化,但是很多都是不能的。以性价比常出现的数码领域为例,性能通常指芯片性能,或者设备性能,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跑分量化的数据,所以很方便进行性价比计算。手机上是安兔兔跑分,电脑上有鲁大师、cinebench等。细化下去,不同的部件也可以跑分,CPU、GPU、内存、硬盘等都可以跑分。
汽车就是个性能不能量化的例子。虽然大家可以用零百加速时间、最高速度、汽车的里程/续航、充电速度等数据进行比较,但一辆车的卖点远远不止这些。比方噪音控制、颠簸程度、座椅舒适度、座椅加热/通风、空调、远程启动、天窗、操控性、等等。
以噪音控制举例,一般来说,汽车的噪音有两大主要来源,分别是风噪与胎噪。我们可以用分贝仪量化数据,但影响汽车噪音的还有很多因素,比方车速、道路、车内音乐音量、甚至有驾驶人听力的差异。汽车的噪音都是随着速度提升的,一些人开车速度较慢,哪怕在高速上,也只是按照最低限速开,这会导致他们对汽车噪音控制控制的认知与其他人产生偏差。
轮胎是汽车和道路直接接触的部件,对噪音影响非常巨大,一些人是使用静音胎,所以他们对一辆车的噪音理解就和别人不一样。还有就是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道路的质量也不一样。各位如果有开长途的经历,应该遇到过高速上有一段路看着颜色不一样,开上去后噪音突然变大或者变小的情况。
引擎也是一个声源,一些人听到引擎的轰鸣就会很兴奋,但一些人生怕引擎坏掉,油门都不敢深踩。这个时候大家对噪音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人们在讨论一辆车时对它的噪音控制有不同的评价。如果有机会把大家都拉来一辆车里坐坐,就会发现其实是大家的标准不一样。可现实是大家都在网上发表观点,而且情绪浓厚,比起直接说车里噪音多少分贝,更多的是直接说这车“垃圾”或“牛”。如果仅仅是说是这个价位该有的表现,会让人觉得空洞,因为很多人对车没有足够宽的概念,不知道这个价位的表现该是什么样子。
在标准一致的情况下,消费者还容易陷入唯性能论而忽视体验的陷阱。即消费者可能会过于重视部分参数,而忽略产品的整体体验。
我把宣传分为两个流派:参数派与体验派。参数派强调客观数据,例如芯片的跑分、电池容量等。体验派强调产品的感受,例如流畅、持久等。参数派的优点是客观、可验证,但缺点是门槛要求高,消费者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明白参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同时参数颗粒可能不够细。体验派的优点是直观,可以直击消费者需求,但缺点是标准模糊,容易指鹿为马(忽悠)。
两个流派并非泾渭分明,大多时候是利用参数来论证自己的体验很好,但侧重不同。一些公司强调参数,一些公司强调体验。以iPhone 16发布会与小米14发布会作为例子。两家公司都介绍了自己的芯片,并且都强调了芯片的强大性能在游戏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就截取这一小段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
两个发布会都通过与自己的前代对比,列出了自己性能提升了多少百分比。下面强调两家不一样的地方。
小米发布会里明确列出了《原神》重载30分钟测试,帧率59.53fps,帧率波动图,最终温度43.2°C,单帧游戏功耗下降10.6%。后面还通过各大UP主的评测视频,引入新的数据,比方引入的小白评测片段里就包括了游玩《王者荣耀》的功耗对比,其中明确标注了测试条件:性能模式、亮度350nit、Wi-Fi、室温25摄氏度、测试时长30分钟。同时测试游戏画面还分为王者荣耀120帧+高清画质与60帧+极致画质。
苹果的数据则笼统得多,先说加强散热可以让游戏维持在芯片最佳性能更久的时间,“30% Higher sustained performance”。然后列举了一下光线追踪在游戏中的表现,放了一些游戏画面让玩家直接感受,随后表明硬件光追比软件达到了5倍帧速率。随后提到了可以用手柄进行游戏。在介绍腾讯的《王者荣耀:世界》的时候只说游戏为iPhone 16专门优化、有超高精图模式、它有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更高的分辨率、先进的光效、强大的全局光照、更远的可视距离、iPhone 16将为《王者荣耀:世界》带来终极移动端体验。而没有提及具体的分辨率、帧率、温度等细节参数。
小米是参数派,所以小米的宣传非常具体客观。对于喜欢玩《原神》和《王者荣耀》的玩家,可以对自己的游戏体验有个预期,若实际体验和宣传差距过大,消费者可以有效反击商家。这都是参数派的优点。
光影随行,参数派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消费者对参数要有足够的认知,同时商家给出的参数要足够。上文测试的数据结果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测试的,并不是所有用户都玩《王者荣耀》,同时很多玩家会连续游玩超过30分钟,并且室温高于或者低于25摄氏度。面对不同的游戏,优化也会显著影响体验。
在极客湾测试的原神实时帧率里,各家的分辨率并不一样。iPhone 13-16为1873*864,小米14 Pro为1920*864,vivo X100s为1800*810,红魔9S Pro为1860*837。可以看出,虽然设置都是极高画质,但分辨率不同,实际观感也会不同。
极客湾这期视频里15:34的画面里就有对比新老iPhone与安卓手机的游戏帧率。测试的软件是《崩坏:星穹铁道》,25摄氏度、300尼特亮度、Wi-Fi、极高画质、30分钟。表面上看,大家的测试条件相同,那游戏的帧率差别应该很有对比的意义。可如果我们细看,就会发现新老iPhone与安卓手机的渲染分辨率不同(都是极高画质)。
同时考虑到功耗差别,红魔9S Pro是8.0瓦,小米14 Pro是6.2瓦,iPhone 16 Pro Max是5.2瓦。各家手机的发热,续航等都可能完全不一样。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与红魔都是采用了骁龙8Gen 3的芯片,但是由于各家的调教方向不同,红魔的帧率更高,高出10帧,但功耗也大幅增加,高出1.8瓦(29%)。若只看硬件参数,不少人会误以为两款手机游戏体验差不多。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消费者,仅仅参考芯片型号或游戏帧数,可能会严重误判实际游戏体验。要想数据和参数准确的描述实际游戏体验,就需要把测试做得精细,但网上的自媒体与商家宣传的精细度始终是有限的,而消费者自己又无法测试。这就是参数派的局限性,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效率下限高,上限低,同时还需要进行额外学习。
体验派强调实际体验,比起列举一堆不明所以的参数,体验派倾向于告诉消费者新产品就是更快,更强。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大幅领先是领先多少?更精致的体验是多精致?这些空白的描述非常容易让商家钻空子,所以体验派的描述往往被人嫌弃。
客观地说,参数派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体验派的宣传漏洞百出。但现在体验派取长补短,通过量化部分参数,例如通过百分比等方式来让自己的宣传看起来更加可信。同时保持自身优势,在宣传中强调方向,而非细节,这能减少消费者的认知压力,强化宣传效果。遗憾的是这种办法不适用于缺乏公信力的中小品牌,更适合深入人心的大品牌。
上面的例子只是手机众多参数中的极少部分,一个手机的真实使用体验是方方面面的,是由无数个部件(参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同时每个手机都有相对短板与长板,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用亲自上手试一试的方式模拟使用环境,从而避免消息误差。
最近去了一些商店亲自体验了各种各样的手机,我也上手体验了一下各家产品。不得不说,在许多小细节上是有可以感知到的差距的,这些差距往往就是手机的整体质感、随机的卡顿、拍照质量、动画的逻辑与流畅程度、震动的反馈、按下一些按钮之后手机的响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无法从参数上轻易感知,但却可以在线下店里轻易发现的。
虽说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观看评测视频进行补充,但也很有限。比方成像质量这一点,b站的4k是需要会员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会员。同时视频都会被降低码率,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效果。除了拍照,很多东西评测视频都说不清。
我曾经一直不理解陶瓷手机的温润如玉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我也用过陶瓷做的东西,但也还好。直到我亲自去店里上手了那部手机,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我真的很喜欢陶瓷手机的质感,温润如玉这个形容词被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后来听说陶瓷种类不一样了,实际手感不一样,这也是很玄学的。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始终也不知道实际摸起来是什么感觉,或许得有机会再去店里摸一摸。
总而言之,最理想的情况还是各位去线下店上手摸一摸,拍一拍,最直接,上面我的例子也只是供大家参考。性能参数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手机的实际表现,但终究比不上实际上手,这样最实际。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