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们经常会以此作为题材,让狂欢节成为一种催化剂,激发作品中最高潮的部分。譬如著名的《刺客信条2》里,马可·巴尔巴里戈总督便是在狂欢节的气氛到达顶点时,被玩家所扮演的埃齐奥·奥迪托雷·达·佛罗伦萨刺杀;《碟中谍7》情节的高潮也是集中在现实里的威尼斯狂欢节期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明日方舟》5.5周年SideStory「揭幕者们」更是以狂欢节为舞台,奉上了一部荒诞但畅快的剧目。
故事发生在叙拉古,在游戏的背景设定中,叙拉古是一个被各大家族统治的地区,接上期故事,新建立的“新沃尔西尼”则是新秩序的代表,这里不允许家族用血腥暴力的旧秩序染指,这里受法律管辖,有公正的法律——至少它走在这条道路上。为庆祝这座城市落成一周年,市政厅组织了一次“狂欢节”。庆典、花车、面具,没错,这些元素会让人联想到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
那么,为什么是威尼斯狂欢节?它的狂欢由何而来,又为后世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欢迎到来,朋友们,欢迎你们参加本季度最盛大的社交活动!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无论繁荣还是萧条,威尼斯永远都将有狂欢节!”
——1486年,马可·巴尔巴里戈总督于狂欢节上他的私人派对中演讲
威尼斯狂欢节,可能是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庆典——这不仅由于它来自于威尼斯共和国时代的传统,更是由于它已经超越了历史上它曾经被赋予的意义。
狂欢节开始的那一刻,整个威尼斯便成为了色彩、面具与奇装异服的舞台。漫步在水城的街道之上,周围都是迷人的面具与回响了1700多年的历史之声。
在狂欢期间,许多传统的面具都代表着一种意图或者细节——它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自由与超越界限的象征。比如Bauta,它意指佩戴者需要保持完全匿名;或者Moretta,一种女性美丽与魅力的配饰,传递的意图是“我很神秘”。这些艺术作品由纸浆制成,饰有闪亮的细节,是代代相传的古老艺术的成果。
以《明日方舟》为例,本次发生在狂欢节的故事,面具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甚至可以说贯穿整个故事。
视觉层面,角色立绘大多有面具元素,无论是已然戴在脸上,又或是握在手中随时准备“变装”;在叙事方面,这次故事的最高潮,以及人物弧光最闪耀的节点,正是拉普兰德将面具摘下递给德克萨斯——一位与她命运密不可分,互相纠缠的角色——并将两人的关系推到下一阶段。
与此同时,台词文本、隐喻暗喻里,“面具”这个名词的使用贯穿始终。拉普兰德与“狼之主”扎罗用它探讨叙拉古的文明与暴力这长久以来的议题,为女儿复仇的杀手用它讽刺阴险小人可笑的卑鄙行径,路人NPC谈笑间表达面具如何帮其忘乎所以、纵享狂欢,乃至本次故事中深沉的角色转变,似乎也离不开聊聊“藏在面具”之后这个象征性的说法——这一点下文中我们也想聊聊。
但为什么狂欢节面具能承载这些议题?为什么无数的游戏、电影、小说中,狂欢节面具总是作为暴力血腥行动的掩护?为什么“摘下面具”的动作永远用来表现一个角色展现真我、释放内心?
威尼斯狂欢节面具的诞生,又仅仅是因为“欢乐”这个理由吗?
狂欢节面具最能代表威尼斯威尼斯人的精神,他们用它计划派对,犯罪和乐趣。有许多场合,人们盛装打扮。事实上,面具已经融入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只是狂欢节,面具在一年当中就有数个月份可以派上用场。
如果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去挖掘,便会发现它的起源于现实社会的阶级碰撞。在13世纪末,封闭的贵族阶层确立了对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并逐渐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社会结构。仅不足总人口数量5%的贵族(Nobili)们统治着市民(Cittadini)与工匠/平民(Popolani)阶层,这种严苛的制度不仅通过法律的形式明文确定,更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通过职业、服饰、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区分。
威尼斯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大,贵族阶层更是通过将家族合法子女在出生后登记在“黄金名册”(Libro d'oro)上的做法,来保证了贵族阶层的纯粹度和排他性。
但威尼斯太小,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对于其中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于是,面具登场了:面具(maschera)一词来源于伦巴第的“maska”,意思是死者,或者一个死者的灵魂。为了放纵天性、暂时脱离现实,假面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场景之中,并且大家默契地保持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从不故意识破假面者身份。
最终,威尼斯狂欢节诞生了。十八世纪的威尼斯,享受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嘉年华美誉。所有的社会阶级都会参与其中,这是个集体的魔法,而面具是这一切把戏的表征。它是“颠倒了的世界”(Il mondo alla rovescia)这一主题,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只有狂欢节给威尼斯的广大民众,包括贵族阶层,提供了一个“全体自由”,或者说“全体疯狂”的机会。
在这样一个“世界颠倒”的狂欢期间,平日的社会秩序被公然打破,人们说出平日不敢说的话,且不受惩罚。
早在几百年前,叙拉古还只是莱塔尼亚的一块蛮荒之地时,狂欢节便已经存在。叙拉古的鲁珀们发现自己哪怕拥有了城市,拥有了名为“家族”的秩序,却依然躁动和不安。
所以,在一年中的那么几天,家族成员们会在城市里横行,集中解决各自的纠纷,寻仇报怨、争抢地盘,或者只是单纯地宣泄暴力。
他们尽情杀戮一一他们戴上了面具,所有的行为就可以不被追究。
西西里夫人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废除狂欢节。
但是现在,新沃尔西尼说服西西里夫人复活了它。他们期待一个不再野蛮而残忍的传统节日,能赋予一座空白的城市以意义,赋予追求新生活的人们以认同感。
这何尝不是一种大胆的“狂欢”,多么伟大的创想!
——《明日方舟》SideStory「揭幕者们」所描述的叙拉古狂欢节
叙拉古狂欢节的过往,同样是在面具的掩护下尽情释放疯狂,甚至暴力。
但与现实中的威尼斯狂欢节不同的是,曾经叙拉古的狂欢节并不是一个“集体的魔法”,并没能让所有的社会阶级都会参与其中,它过去被叙拉古的“统治阶级”——家族,所独享。他们趁此节庆,一方面享受放纵天性宣泄暴力的畅快,另一方面,又尽情使用或多或少被平日秩序压制的暴力,将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进一步固化了叙拉古的阶级结构。普通市民不但无法像威尼斯的民众一样能释放社会压力,更是需要夹紧尾巴以免惹祸上身。
而现在由“新沃尔西尼”改变定义,迎来重生的狂欢节,就更接近现实中的模样,一场全民的庆典,“人人都热情洋溢,人人都满怀爱意”,当然,“人人都戴着狂欢的面具”。
摆在一起看,也就明确了为何故事里,身为代理市长的莱昂图索(也就是罗德岛干员伺夜)坚持用一场狂欢节来庆祝这座城市的生日,正常化后的狂欢节正呼应着这座城市向往的未来——洗去家族的气息,建立现代化的生活,建立切实的秩序。狂欢节属于全体市民,在这座城市中人人平等。
“狂欢节期间,任何地方都是无法无天,世界已经颠倒”
一是卑鄙之徒安东尼奥——他一直戴着伪装的“面具”,企图借狂欢节之机,攫取更大的权力。
他自卑于自己异乡异族的身份,自认为低人一等,哪怕已得到赏识,却依然狂暴地追权逐利。为疑心、为猜忌,为解决未来可能从自己手中夺权的“对手”,即使是亲人般的关系,也不惜朝对方女儿下手,让年仅九岁的铃兰感染矿石病。身居高位之后,随着自卑愈演愈烈,他费尽心思点缀自己的“面具”——让自己更像鲁珀(狼)的耳型和尾型,更威严的动作习惯,以及模仿“头狼”的行事风格,妄图消除他幻想存在的等级差异。
这样平日就戴着面具度日的人,当然会全身心地“享受”狂欢节。他计划通过暴力夺下这座城市,真真正正地将“无法无天的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但他的计划也如同他所伪装的面具一般,滑稽可笑脆弱不堪,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因果报应”,最后被父亲派来的、自己的旧部一枪毙命。
二是普通人形象的伊雷妮——她一开始善良、天真、正直、对未来充满向往,最后却可能学会了戴上“面具”。
小时候孤苦伶仃的她被一位超市老板收养,但这间小超市却因家族的斗争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生活被家族摧毁,痛恨家族的二人,辗转来到了新沃尔西尼,这座“没有家族的新城市”。
在新城执政者们的帮助下,他们在这里开启了作为卡车司机的新生活。但纷争却并未远离,家族早已盯上了他们所在的“卡车工会”——一个由货运工人和卡车司机组成的联合互助会。家族的渗透无处不在,卡车工会早已被卷进家族利益争夺的漩涡中心。这一切打破了伊雷妮、甚至“卡车工会”对这座城市的承诺。无论是为了保全家人向家族妥协,还是向法官等人坦白如今的工会已被渗透,都会摧毁伊雷妮作为普通人平静的生活。
一步步被事情推着走,意识到只能靠自己的伊雷妮,在狂欢节之夜迎来了“考验”。是握紧手中的武器,带领工人们走上暴力的老路,就此跨越普通人与家族之间的“阶级鸿沟”,还是走上另一条道路,故事在剑拔弩张中迎来了高潮。毕竟,所有建设新秩序的努力,都可能在一声枪响中付诸东流。
所幸,伊雷妮没有选择使用暴力,事件得以和平解决。但她选择停手是因为本性善良,还是只因学会了“隐藏权力”另有图谋,故事并未揭晓,并用旁观这一切的角色台词设下了悬念,一切皆由玩家解读。
对这两位角色的解读,或许不能脱离“狂欢节”这个主题。
威尼斯狂欢节为何能够始终令人愉悦,又不必担心额外的危机呢?在历史上,凡是经历过狂欢节的外国人,都会对此进行深深的思考。17世纪末,来自英国的一种观点是:“只有如此,才能给整整压抑了一年,随时会被重负与忧郁窒息的人们提供一个出气孔。”而这种“安全阀”理论也被后世的学者们所肯定:狂欢活动中的那些荒唐、矛盾以及非法的行为,为被等级制度所约束的个人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和宣泄的途径。
文化人类学家维克多·特内(Victor Turner)在现代则进一步指出:狂欢节那些与平日不同的行为活动,更是从一个反面印证了等级社会的可预测性和永恒;而社会下层民众对上层社会行为戏谑式的模仿,则更加证明了等级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与合理性。面具既为参与狂欢节的各色人等提供了暂时的合法性,又能够使人跳脱既有的框架,在狄俄尼索斯式的沉醉中释放自我。
然而,面具并没有削减社会差异,反而进一步固化了等级区别,它只是让大众在僵固不化的等级制度下尚存一丝跨越等级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因此,面具的产生顺应了威尼斯严酷的阶级制度,同时也是威尼斯人自愿选择的结果。
“面具的诞生并不能缩短或消除威尼斯社会的等级差异,而更像是社会的润滑剂”。威尼斯狂欢节对常态社会秩序的颠覆和破坏,不仅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平等、自由”的环境,更使得他们获得了某种无法无天的“权力”。
正如16世纪流行的剧目中演唱的那样: “狂欢节使我变得强大。”
结合狂欢节的现实文化符号背景,或许能更深层地解读这个故事。「揭幕者们」延续了叙拉古一期故事电影叙事的手法:多条故事线平行推进,由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巧合推动,最后合流汇入狂欢节之夜。戏剧的效果经由拉普兰德“调味”多了几分欢脱,从游玩感受来看,不失为一次好的尝试——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动机明确,故事编排的笑点与荒诞感巧妙共存。
在《明日方舟官方美术设定集 VOL.1》的副刊《泰拉杂谈记录》中,有一句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话:
“我们不发明创造新世界,我们要将现实中美好的部分带到泰拉世界中来。”
这句话原本是对于游戏美术相关问题的一个回答,但回头看《明日方舟》这五年半以来的内容呈现,似乎这个理念并未止步于美术,我们能感受到不论是现实文化元素的游戏运用,还是叙事手法的选择,都或多或少秉承着这个思路。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