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译名上我主要使用的是文景出版的中洲系列,由邓嘉宛等译者的翻译。近年来由于版权保护到期,国内出现了大批新的《魔戒》译本,不过出于我的偏好,我认为这版的翻译是目前最好的。所以文中很多译名会与更多人熟悉的电影不一致,希望大家见谅。)
本来没有对这部动画抱太高期望的我闲来无事最后还是去影院看完了《指环王:洛汗之战》(以下简称《洛汗之战》)。放在所有电影,即使是说动画电影中对比,我都不能说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剧情上本作挑选了我们熟悉的魔戒大战200多年前的一段空档期,把视角放在了洛汗的一场内战上。观众会发现许多充满既视感的地方,《洛汗之战》在很多内容上致敬(或者说照搬)了《双塔奇兵》的剧情,我们会再次看到海尔姆深谷(圣盔谷)、黑蛮祠这些熟悉的地方,以及洛汗国王驱逐他的外甥(就像《魔戒》中希奥顿驱逐伊奥梅尔一样),和洛汗最后在援军的解围下取胜的故事。除开这些致敬外,《洛汗之战》完成了一个传统,有点老套的,关于背叛、家族世仇、亲情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史诗故事,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但完成得很标准。我也注意到剧情中一些安排得不是很合理,人物动机奇怪的地方,至于这些不足究竟会怎样影响观众对电影整体的评价就要看个人的评判标准了。
在尽量放低了我的客观评价后,接下来说说我的主观评价。指环王/魔戒的IP在近年来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咕噜》和《力量之戒》这种烂作,多年前至少还有中土世界系列游戏这种一线的大作(虽然我并不接受它的剧情)。而这次作为一部合格的电影,《洛汗之战》满足了我对看到中土世界的新故事的渴望。J. R. R. 托尔金完整创作的内容在被翻读了多遍之后,我希望能看到对《魔戒》之外的故事的影视/游戏改编,或者全新的符合《魔戒》风格的故事。在粉丝滤镜下,《洛汗之战》做到了这一点。这里的人物性格纯粹,英勇、傲慢、正直、自负、疯狂、贪婪......但确实符合托尔金笔下的角色塑造;这个故事简单直白,但传达的情感和理念十分正面。尽管主线剧情独立于中土世界关于魔戒的大历史之外,但制作组还是恰当且节制地让某些熟悉的角色和要素登场(接下来剧透的部分会写到)。在这些方面我认为《洛汗之战》都可以说是完成得很好的。
虽然有神山健治作为导演站台,但电影使用的2D动画的表现形式,结合这样一个以西方市场为主的IP,多多少少也让人们的关注度减少了。我觉得如果华纳愿意多给点预算拍一部真人电影,《洛汗之战》也不至于遭到这样的冷遇。从结尾来看,《洛汗之战》有续作的企划也不一定,但如此的商业成绩或许会让这次尝试成为绝响。希望之前传出的以“追捕咕噜”为情节的真人电影(提一下,这段历史的主角理应是阿拉贡和甘道夫)能够平稳落地吧。
(如果你读完我的梗概觉得剧情很无聊,肯定是笔者的问题。这里只是为了给后文的考据提供必要背景。)
洛汗国王“锤手”海尔姆的女儿赫拉性格外向、坚强、勇敢,她骑术高超,热爱一个人在洛汗的原野上冒险,深受国王的喜爱。一日,洛汗国王海尔姆召集国内的领主前来赴会,黑蛮地的领主弗雷卡势力强大,长久以来对国王不满,他希望将自己的儿子伍尔夫嫁给国王的女儿,为家族谋求王位。在会议上,海尔姆拒绝了他的野心,弗雷卡则指责海尔姆要将赫拉嫁往刚铎,破坏洛汗的独立。在弗雷卡的挑衅下,海尔姆与他空手决斗,但不慎杀死了弗雷卡。弗雷卡的儿子和部下十分愤怒,企图攻击国王。在情势之下,海尔姆最终只是将他们逐出了洛汗国境。
赫拉和伍尔夫本是童年时的玩伴。原本伍尔夫出于自已的意愿也私下向赫拉求婚,但遭到拒绝。弗雷卡死后多年,赫拉和表兄弗雷亚拉夫在南部巡视边境时发现南蛮人入境的迹象。赫拉被一头南蛮人手下失控的猛犸赶入了森林,被伍尔夫的手下抓住。原来伍尔夫在几年来召集人马,取得山中的野蛮部落的信任,现在正集结在艾森加德附近,准备入侵洛汗,实现复仇。赫拉被赶到的弗雷亚拉夫等人救出。众人回到埃多拉斯后,海尔姆却由于弗雷亚拉夫没能护卫好赫拉而驱逐了他。他召集其他人马在埃多拉斯城前迎敌,但不料领主内部有人背叛,海尔姆战败,他的儿子哈马和哈烈斯都战死,民众和残余军队退向号角堡(也就是海尔姆深谷)。伍尔夫拒绝海尔姆的投降,执意要杀死所有人。
在失去儿子的绝望、寒冬和敌人的围困下,海尔姆发现了号角堡通往外部的一条密道。他就一个人秘密地在城外猎杀敌人。敌军中出现了海尔姆的鬼魂的传言。赫拉发现了密道,找到了父亲。她鼓励父亲重拾希望,回到他的人民中间。两人突破敌营,但海尔姆为了保护赫拉的安全,一个人战死在了城门口。
赫拉发现大鹰在号角堡后的山中筑巢,她听说过大鹰会说人的语言的传闻,于是她一个人登上山顶,希望大鹰带着象征国王权力的头盔和盔甲找到弗雷亚拉夫和他的军队,前来解救他们。在伍尔夫的军队即将攻入城内的晚上,赫拉让洛汗的民众从密道逃离,自己一个人吸引复仇心切的伍尔夫。她知道伍尔夫会因为自负和疯狂而上当。最终在赫拉的拖延下,弗雷亚拉夫的军队赶到号角堡,彻底击败了伍尔夫的势力。赫拉也选择杀死伍尔夫,结束了他疯狂的复仇。
影片最后,弗雷亚拉夫作为王室最近的男性血脉继承洛汗王位,尽管他也希望赫拉能够成为新的国王。而赫拉希望追寻她自己的未来。与此同时,她收到甘道夫的邀请,离开了洛汗。
《洛汗之战》的剧情发生在魔戒大战200多年前,准确的说是260年前。弗罗多和山姆于第三纪元3018年从夏尔出发,年底到达幽谷,又于次年前往魔多。本片的故事发生在第三纪元2758年冬至2759年春这几个月内。电影发展迅速的开幕情节则是在4年前的2754年,虽然影片的开头如此戏剧性,但这并非无源之水。
说没有歌谣记载这个故事,但编剧实际上扩写的是托尔金在《魔戒》附录中洛汗的一小段历史,也就相当于是中土世界流传的正史。
这一时期的洛汗国王, “锤手”海尔姆是“从埃奥尔(洛汗建国者)到希奥顿,马克诸王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力大无比、性情严厉”。死得比权游中艾德还要早的弗雷卡则是“大腹便便”,“长着黑发”。据说弗雷卡也有王室血统,传自洛汗第五位国王弗雷亚怀恩(关于他的事迹寥寥)。
原文中的海尔姆更像是整个事件的挑起者。在2754年的会议上,面对提亲,海尔姆先是嘲弄了弗雷卡: “你比上次来时发福多了,但我看这多半是肥膘”,之后说: “你儿子的婚事纯属鸡毛蒜皮,海尔姆和弗雷卡以后再处理这事。这会儿国王和议会有重要事情商量”。在会议结束后,想要教训弗雷卡的国王把他强迫带出了埃多拉斯(电影中两人在城内决斗),一拳打死了他(可能也非有意),并驱逐了弗雷卡的亲族。
可以说,电影在尽量忠实于原著历史的基础上做出了合理的扩充。最大的改动是将主角从洛汗国王“锤手”海尔姆转到了他的女儿赫拉身上。国王的女儿在原著中并没有名字,只是被提亲的对象而已。编年史之后就没有关于这位女儿后来的事迹了,而是专注在下一任国王弗雷亚拉夫身上。这样的人物正适合原创故事的发挥,当然这一选择也是对后代伊奥温的致敬。影片结尾赫拉离开洛汗去与甘道夫会面,或许她会参与到中洲历史中更重要的部分。
至于这段历史中的其他重要人物,电影多少都有更改设定。首先是海尔姆的两个儿子哈烈斯和哈马。电影中,前者战死在埃多拉斯,后者在护送国王逃跑时被俘,最后被伍尔夫在号角堡当着海尔姆的面处死。原著中的结局是这样, “海尔姆之子哈烈斯守卫美杜赛尔德大门(洛汗的宫殿大门),最后一个战死于此”;哈马和国王最初一起逃到了号角堡,但“国王的幼子哈马出于绝望,不顾国王的意见,带人突围出击,但他们迷失在大雪中”。
弗雷卡之子伍尔夫当然也没有电影中那么详细的背景故事。电影中他和赫拉是儿时的玩伴,曾在玩耍中不小心被赫拉刮伤了脸;他真心想和赫拉结婚却遭到拒绝,最后为报杀父之仇向海尔姆开战。从托尔金的描述中我们只能了解到伍尔夫确实率领蛮族入侵洛汗,并短暂地攻占埃多拉斯,自封为王。伍尔夫的权力只维持了几个月。当寒冬结束,2759年的春天到来时,弗雷亚拉夫前来解围。原著中这样说到:
海尔姆的姊妹希尔德之子弗雷亚拉夫从许多人避难的黑蛮祠出击,他带着一小群绝望无畏的人,出其不意攻下美杜赛尔德,杀了伍尔夫,收复了埃多拉斯。
电影中弗雷亚拉夫曾在海尔姆身边辅佐他,直到国王将他驱逐。
最后关于海尔姆在号角堡围困时一个人在外与敌人战斗的故事,原文是这样说的,当然赫拉并没有出场:
海尔姆由于饥饿和悲伤,变得暴躁又憔悴,光是敌人对他的惧怕,就让他抵得上防守号角堡的许多人手。他会独自外出,一身全白,如同雪地食人妖一样潜入敌人的营地,徒手杀死许多人。人们相信,他若不带武器,便没有武器能伤到他。黑蛮地人说,他若是找不到食物,就吃人。这个传说在黑蛮地流传了很久。海尔姆有只大号角,很快人们就注意到,他动身出发之前,会吹响一声号角,声震深谷;于是,敌人闻声丧胆,不是集合起来去俘虏或杀掉他,而是顺着峡谷逃之夭夭。一天夜里,人们听到号角吹响,但海尔姆没有归来。早晨有一道阳光照射下来,那是多日以来初次放晴;他们看见有个白色人影仍独自屹立在护墙上,黑蛮地人都不敢靠近。那正是海尔姆,已是气息全无,却丝毫没有屈膝。然而人们说,仍能不时听到号角在深谷吹响,海尔姆的鬼魂仍会游荡在洛汗的敌人当中,将他们活活吓死。
这段剧情在电影中可以说是比较还原的,不过表现在银幕上却显得比较奇怪了。关于海尔姆的传说流传到第三纪元末,在希奥顿和阿拉贡领导的号角堡之战中,海尔姆的号角声在凌晨响起,洛汗的骑兵为之振奋,他们喊道“海尔姆复活了,重返战场!海尔姆为希奥顿王而战!” 。
黑蛮地(Dunland)是电影中反复提及的地名。在洛汗人的眼中,这是一个恐怖、险恶的地方,而就像这类故事的套路一样,居住在这片地方的人肯定也是邪恶的。弗雷卡家族在电影中就来自黑蛮地(笔者这里可能记错了)。不过原著中对弗雷卡的出身是这样描述的:
人们说他有相当一部分黑蛮地血统。他变得富有又强大,在阿多恩河(Adorn)两岸都拥有广阔土地。在阿多恩河源头附近,他给自己建了一座堡垒......
所以弗雷卡家族的出身并不明确。不过黑蛮地的血统确实令人厌恶,电影中的伍尔夫就认为赫拉拒绝他的求婚是因为厌恶他的血统。
阿多恩河位于我们熟知的迷雾山脉以西,发源自“白色山脉”埃瑞德宁莱斯(Ered Nimrais),向西汇入艾森河(Isen)。按照电影的说法,弗雷卡是洛汗西部边境的领主。原著中也说海尔姆“派了许多骑兵前往西部边境”驱逐弗雷卡的亲信。这片区域正是洛汗的西部的最远处。根据洛汗建国之初刚铎宰相奇奥尔和洛汗国王埃奥尔的契约,洛汗的领土是“安都因河和艾森河之间的整片广阔土地”。不过托尔金给出了更详细的描述: “位于艾森河和阿多恩河之间的土地,都归伊奥希奥德人所有。”
那么,黑蛮地究竟在哪里?这片区域位于艾森加德以北,是紧贴着迷雾山脉的一小块土地。这块区域原本位于刚铎松散的统治下。黑蛮地的原住民最初有第一纪元留在中洲,没有前往努门诺尔的人类,之后可能与山中的野人部落混血。黑蛮地是洛汗语中的称呼。在洛汗建国之后,扩张到艾森河以南的黑蛮地人就被赶回了河对岸。艾森河和阿多恩河之间的人类长期和黑蛮地有密切的来往,和洛汗的联系并不紧密。
影片中伍尔夫最初在艾森加德聚集自己的势力。他麾下不仅有山中的野蛮部落,还出乎意料地有驾驭着猛犸的南蛮人,这是原文中没有的描述。读过《魔戒》或看过电影的人必然都会对托尔金笔下的南蛮有深刻影响。按照设定,他们来自刚铎以南的哈拉德地区(Harad),那里,以及更远的土地是中洲世界观下尚不了解的地方。最初在刚铎势力强大的时候,部分南方国家曾臣服于刚铎,不过2758年的刚铎已步入衰落。电影加入猛犸大概还是为了致敬《王者归来》中在米那斯提力斯前发生的佩兰诺平原之战,希奥顿率领洛汗骑兵援助刚铎,正和海尔姆迎战伍尔夫相呼应。至于为什么南蛮会穿越洛汗到达艾森加德,电影中大概只提到有这样一批人这样做了,而洛汗并未干预而已。
原著中伍尔夫集结的其他兵力并非南蛮,而是海盗。这也是他能够击败强大的洛汗的原因之一。海盗在中洲历史中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外敌,曾多次入侵中洲西部的人类国家。2758年刚铎也再次遭受海盗的全面进攻。
艾森加德(Isengards)始建于第二纪元末,是当时流亡到中洲的努门诺尔人建造的,至于建造的原因,除了在欧尔桑克塔中存放了一颗晶石外就没有别的细节了,大概是为通过晶石通讯用。萨茹曼占据欧尔桑克塔正好是在影片描述的这段历史之后,电影最后萨茹曼在弗雷亚拉夫的登基仪式出现,被授予艾森加德的管辖权。不过艾森加德并非洛汗的领土。当奇奥尔赠送土地给埃奥尔时,特别留下了艾森加德,因为其中有一颗帕蓝提尔。在电影发生的年代,刚铎的国力已经无法直接控制艾森加德了。不过刚铎的宰相始终保留着欧尔桑克塔的钥匙。按照托尔金的说法,尽管刚铎不再直接控制艾森加德,但长期驻守在此地的刚铎人已形成一支独立的家族。塔中的帕蓝提尔不可能无人看护,我们只能猜测电影中的黑蛮地人消灭了这里的刚铎人,但无法进入塔内。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另一处改动,即海尔姆和伍尔夫首战的地点。原文中说得非常清楚, “海尔姆损失惨重,从艾森河渡口被击溃,在号角堡及后方的深谷中避难”。因此,海尔姆更像是主动出击,而非电影中在埃多拉斯前的原野迎敌。从地理上来说,原著似乎也更符合“撤退”到号角堡的描述,因为它位于艾森河渡口和埃多拉斯之间。
号角堡(Hornburg)和海尔姆深谷(Helm's Deep)是影片剧情的主要发生地。在战争结束之际赫拉第一次说出“海尔姆深谷”,为了纪念她的父亲海尔姆。 “海尔姆深谷”的名字确实来源于此,《魔戒》第二卷中说到“自从一位古代战争中的英雄海尔姆将它作为避难之地后,此地的人们便依着他的名字,称它为海尔姆深谷”。
至于号角堡的由来,传闻这是刚铎鼎盛时期, “借巨人之手”建造的。号角堡从未陷落过,这是希奥顿说的。不过在《洛汗之战》中号角堡离陷落只有一步之遥了。
最后要提到的地点是黑蛮祠(Dunharrow)。虽然名字上和黑蛮地相近,但黑蛮祠位于白色山脉中,和黑蛮地相距一段距离。不过它们都与古老的人类原住民有关,相传原住民在第二纪元就修建了这个地方。此地通向亡者之门,阿拉贡在此召集的亡灵大军正是当年背叛了国王伊熙尔杜的山中居民 。在《魔戒》中,希奥顿国王也短暂驻扎在此地,随后前往驰援刚铎。
在电影为简短的原著中的历史增添的细节中,刚铎和洛汗的关系可能是最具解读空间的。电影开场的会议上,弗雷卡以刚铎与洛汗的联姻为矛头攻击海尔姆,遭受了海尔姆模糊的否认,赫拉似乎不清楚这件事。不过此后所谓刚铎的求婚便没有了下文。在4年后的2758年,当弗雷亚拉夫向海尔姆提议点燃烽火,请求刚铎援助时,海尔姆十分愤怒地拒绝了,似乎在暗示着两国关系的恶化。弗雷亚拉夫的军队在被驱逐后曾计划离开洛汗,前往刚铎。
刚铎和洛汗的情谊可以追溯到洛汗建国之初。洛汗民族最初居住于伊奥希奥德(Eotheod),位于迷雾山脉和莱戈拉斯的王国所在的黑森林之间。2510年,东部的人类蛮夷和奥克进攻刚铎,刚铎宰相奇瑞安向北方人类求援,彼时伊奥希奥德人的领袖埃奥尔率军回应。他们的到来改变了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的局势,刚铎获胜。奇瑞安将之后被称为洛汗的土地交给了埃奥尔统治,同时埃奥尔宣誓永远与刚铎为友。
不过两个民族的渊源或许还可以向前追溯。在《未完的传说》,托尔金未完成的手稿中,伊奥希奥德人曾经定居在更靠近刚铎的南部,在第三纪元1944年开始的刚铎与战车民的战争中,伊奥希奥德人也帮助了刚铎。
《魔戒》原著并没有像电影改编中那样描述的洛汗与刚铎的矛盾。《洛汗之战》的处理可能是为了靠近电影版的剧情。
根据原著,刚铎在2758年也根本无法抽出兵力援助洛汗,因为它自身也陷入到外敌入侵之中。该年“刚铎遭到三支海盗舰队袭击,沿海地区全线卷入战事“。事实上,伍尔夫只是这一时期人类王国遭受的多方入侵中的一支。洛汗的东部也被侵入,而如前文所述,伍尔夫率领的部队和沿艾森河而上的海盗汇合,一同重创了洛汗。
到2759年战事即将结束时,刚铎派出了援兵支援洛汗,驱逐其境内的残余敌人。事实上,正是经过此时的刚铎宰相贝伦和洛汗国王弗雷亚拉夫的共同许可,萨茹曼才正式取得对艾森加德的控制,因为长期以来刚铎仍视该塔为它们的领土。
关于弗雷亚拉夫提到“点燃烽火”,让人想起电影第三部中振奋人心的一幕。烽火共有七座,设立在白色山脉沿线。烽火的设立时间不会早于洛汗建国,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刚铎向洛汗求援,或者相反(这较为少见)。七座烽火丘都有名字,从东向西分别是阿蒙丁、艾莱那赫、纳多、埃瑞拉斯、明里蒙、卡伦哈德、哈利菲瑞恩。
赫拉被猛犸追赶进森林里,通过激怒湖中的怪物,让它杀死猛犸而逃脱。这只怪物显然和弗罗多一行人在墨瑞亚门口遇到的属于同一类——长着许多触手的“克苏鲁”式大章鱼,甘道夫说它是“比奥克更古老、更邪恶东西”。赫拉和许多洛汗人都听说过湖中怪物的故事,不过这一点也没有后文了。估计电影只是想让观众熟悉的元素出现得更多一点。托尔金对这个神秘的生物的说明比炎魔还要少得多,比较适合自由发挥。
当赫拉通过密道从号角堡出来后遭遇了在此处活动的两个奥克(还有一个长着两个角的更加巨大的生物,可能是食人妖?),他们正在受命搜集死尸上的戒指并带回魔多。在2758年,索隆盘踞在黑森林中的“妖术之山”多古尔都(Dol Guldur),咕噜在约300年前已经找到了至尊戒。力量尚未完全回复的索隆此时正在搜寻所有魔戒的下落。这应该是电影中最早提到有关《魔戒》主线的情节。
在影片结尾我们知道甘道夫了解到赫拉曾听闻奥克在搜寻戒指,于是邀请她去艾森河渡口会面。关于甘道夫怎样知晓这件事电影没有说明,可能是编剧的疏漏。排除巫师强大的能力,我们只能猜测。笔者认为这应该和大鹰有关。和其他中土故事一样,大鹰在电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它带来了弗雷亚拉夫的援军。大鹰作为服务于观察这个世界的维拉的领袖曼威的神灵,从《霍比特人》和《魔戒》中都可以看到它们和甘道夫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是赫拉将自己的听闻都告诉了大鹰,后者又将这些告诉了甘道夫。
我参考的内容多数来自《魔戒》附录,《未完的传说》这些J. R. R. 托尔金创作,且在国内出版的作品,以及爱好者在相关维基整理的内容。写作匆忙,电影也才看第一遍,可能有很多错误和疏漏,还望指正。《洛汗之战》或许不能像当初的电影三部曲一样惊艳所有人,但我也不认为它差劲到特别的地步。希望华纳能重拾这个重要的IP,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优秀的作品。托尔金的世界中有很多值得扩写的精彩故事,让它们永远沉寂在文字中未免太可惜了(当然《力量之戒》这种乱改的就算了)。
最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尝试直接阅读托尔金的原作,感受中土世界的魅力。
评论区
共 3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