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旨在翻译Titus Burckhardt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sufi doctrine。本系列为三大论集。
穆西德丁·伊本·阿拉比 (MUḤYI-D-DĪN IBN ʿARABĪ) 奥义中的联合
在他的《先知的智慧》中,穆西德丁·伊本·阿拉比 (Muḥyi-d-Dīn ibn ʿArabī) 将至高无上的联合描述为神与人的相互渗透;神,仿佛具有人性;神性 (al-Lāhūt) 成为人性 (an-Nāsūt) 的内容,后者被认为是前者的接受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被神圣的现实所吸收和包裹。真主神秘地存在于人中,而人在神中被抹去。所有这些都必须只从精神性的角度来理解,或者换句话说,根据一个角度,不是纯粹的教义,而是与精神的实现有关。伊本·阿拉比在关于亚伯拉罕的一章中将神与人相互渗透的这两种相互渗透的方式并列在一起,并补充说:“这是同一状态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没有合并在一起,也没有一个添加到另一个上面”。
在第一种模式中,神将自己揭示为真正的自我,他通过对人的感知能力来了解,并通过他的行动能力行事。在第二种和相反的模式中,可以说,人在神圣存在的维度中移动,与他相关,神圣存在是两极分化的,因此,与每一个人类的能力或品质相对应的是神圣的一面。这在神圣的话语 (ḥadīth qudsī) 中得到了表达:“崇拜我的人永远不会停止接近我,直到我爱他,当我爱他时,我就是他听到的听觉,他看到的视觉,他抓住的手和他走路的脚。”
只要它与神圣的精神结合,人的精神就初步地了解所有事物,因为从此以后,没有任何东西在他自己的本质之外,但这种本质的和普遍性的知识只有在智性的光芒落在个别事物上时才会变得不同。另一方面,神人的个体主体不可避免地以某种方式存在。它不再存在于这样一种意义上:只有在他对神圣智性的认同中,这个仍然以人的名字存在的人才真正感觉到他是“他自己”;更不用说,如果个体主体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存在,那么就没有“主观的”连续性将他的人类经验联系在一起。
现在,每个单独的主体在其存在的领域中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伊本·阿拉比 (Ibn ʿArabī) 表达了这一点,他说,神圣之印 【1】 (Khātim al-Wilāyah) 既是所有精神修习人的原型,也是极点 (Quṭb),他既是“知者又无知”,看似矛盾的品质可以归结于他:“......在他的本质现实(Ḥaqīqah)中(因为他的精神与未被造的精神相一致)和他的精神功能中(从这种身份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他知道(以一种全局的、无差别的方式)他所不知道的一切,因为他的身体构成(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他知道,同时又不知道;他感知,同时又不感知(他的基本知识超越了独特的感知);他沉思(他精神中的神圣现实),却没有单独沉思(它们)。(先知的智慧,关于塞特的一章)。
【1. 神圣,在阿拉伯语 wilāyah 的意义上,是对神的永久认识状态,然而,在这种状态中,存在着不同的程度。】
在精神上完美的人中,神圣现实(Ḥaqīqah)和仍然存在的个体性之间的关系是最难把握的事情之一。【2】对于达到这种完美的人来说,神圣的现实确实不再被任何事物“蒙蔽”,而个体意识从定义上讲就是“面纱”(ḥijāb),只有在它“折射”神圣智力的耀眼之光时才存在。
【2. 此外,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督的两种本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位一体的基督教教条是一个“奥秘”,这意味着它超出了话语理性的范围。】
伊本·阿拉比 (Ibn ʿArabī) 将“领悟到神”的人的个体性比作一片屏幕,它通过过滤纯净的光线来着色,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它比其他人更透明。在他的《先知的智慧》中关于约瑟夫的章节中,他说:“这就像通过影子投射的光,因为屏幕具有影子的性质,而影子本身因其透明度而发光。认识了神的人就是这样;在他身上,'神的形象'(即神圣品质的总和)【3】比在其他人身上更直接地受到了显明。
【3. 神圣品质的总和构成了苏菲派所说的“神圣形式”(aṣ-Ṣūrat al-ilāhiyah),暗指先知的话:“神创造了亚当的形体。因此,“形式”(Ṣūrah) 一词在这里具有“定性综合”的含义,而不是划界的含义。它类似于 eidos 或 forma 的流动概念,而不是 hyle 或 materia。】
与神的结合也被设想在“神圣品质的同化”(al-ittiṣāf biṣ-Ṣifāt al-ilāhiyah)的方面,这种同化必须在纯粹的智性意义上理解为对神圣品质或存在(Ḥāḍarāt)的知识。同样,这种“神圣品质的同化”以精神美德的形式在灵魂中具有象征性的反映,其模式正是“宇宙之人”。
现在,回到本章开头所说的关于神性和完美之人的相互渗透。伊本·阿拉比 (Ibn ʿArabī) 将这种渗透比作食物的同化,食物是知识同化的象征。神 以人“为食”,而人以神 ”为食“;他 “吃” 神。前者在神圣的款待中可以找到,其传统模式是亚伯拉罕对主的天使和穷人的款待。给 “神圣的客人” 食物的人就是把自己当作食物给神。这让人想起了印度教谚语“人成为他所崇拜的神性的食物”。第二种方式对应于对神的祈祷,因为,通过宣读神的名字,人将神圣的存在同化到自己身上。【5】基督教的圣体圣事显然与联合的同一方面的呼应。
【5.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圣玛窦福音,4:4,和申命记,8:3)。】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