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初的一个周末,我(L)和 Y 老师这对儿草台班子连滚带爬地完成了组织东北首届 Game Jam(即 CiGA Game Jam 2023 沈阳线下站,下称 CGJ 2023 沈阳站)的任务,成功在盐碱地上种出了水稻。整个过程中,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但正因自知能力有限,所以对活动呈现的效果也没有很惭愧。
由于(号称)是东北第一次 Game Jam,我们认为值得简单复盘一下,希望以后能越做越好。
Y 老师感言:距离活动已经过去快 1 个月,但在我心里,直到写完这篇回顾,本次 Game Jam 才算真正完结。对我而言,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和 L 一起将 Game Jam 这种开发活动引入了东北——为这块我们从小土生土长的、深爱着的地方(东北沈阳),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为东北的游戏开发赛道,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这或许可以算是一簇小火苗,又或是点起一盏灯,照亮一条路。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和十年前。最后的事实也证明,这里不缺人才,只要提供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展现自己。说实话,筹建之初真的没想到,在东北举办的第一次 Game Jam 能够诞生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在成就感以外,Game Jam 过程中其实还发生了很多趣事。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水帘洞”(详情见后文),可惜由于我忙着主持,没有留下马罗哥在室内撑伞写代码的照片;
听到一个程序大哥喊:“别合并我,别合并我!”
多支队伍等在签到处,想要蹲一个美术,看着美术的名牌越来越少...
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本次 CGJ 2023 沈阳站的始末。
年初某天,Y 老师和我在沈阳街头一家烧烤店吃烧烤、喝啤酒、唠灵魂嗑儿,享受着二线城市中年男士的快乐。酒过三巡,我提出想在沈阳办一次 Game Jam 的想法,Y 老师不出所料地发出灵魂三连:“...啥?Game 啥?啥 Jam?”
不过毕竟是 Y 老师,一番解释后,很容易就理解了 Game Jam 的基本信息。我多次参加过 Game Jam,感觉很有趣,但我并没有在沈阳办一次的明确动力。此次之所以酝酿这个想法,主要原因是:在沈阳,我完全找不到任何有深度和趣味的活动。
东北和北上广深之间文化氛围的差异就不展开了,简言之,我们这旮的人平时参与活动,基本原则是不能太需要动脑。
了解过 Game Jam 的内容后,Y 老师和我达成一致:在东北这块游戏开发的盐碱地上,举办一次 Game Jam,本身是足够有意义的。基于此,Y 老师提出不如马上行动,着手准备。
于是,我们像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夫子一样,扔下烧烤,麻溜回家打开电脑,开始收集资料。最先明确的是,这应该是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奋进的 Game Jam,而更重要的点在于,这是东北三省举办的第一次的 Game Jam 活动。其实,我们压根不知道从前有没有过本地 Game Jam,只是百度了一下且没搜到什么结果,于是便“荣幸地”暂归为东北首届。
大致准备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主办方(我们是承办方)、合作方、赞助方,以及场地。由于当时还不确定活动是否能办成,所以节奏比较慢,大约花费了三个月时间。
记得最初我问 Y 老师,是搞一场民间的,还是往大搞。Y 老师说,那肯定是往大了搞。于是乎,他就开始找各个 Game Jam 主办方的联系方式,加群。国内规模较大、较固定的线下 Game Jam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常在年初举办的 Global Game Jam 中国区,我们筹划的时候,它刚结束不久;还有一个是中国独立游戏联盟(CiGA)主办的 CiGA Game Jam,一般是在 6 月底 7 月初。我们能赶上的最近的就是它了。
当时距离 6 月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因为是第一次承办,还是很快就开始张罗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联系到了东北大学蒸汽独游社的范范,他听过初步想法之后,特别特别支持。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虽然谈不上士为知己者死,但当大多数人听到 Game Jam 这个词,给出的第一反应都是“啥?”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知道 Game Jam 是什么,而且之前参加过,同时非常支持你承办,这种感觉,可能就叫志同道合吧。范范帮我们联系了自己社团的 YSB 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游戏梦工厂的 WD,这里也特别感谢两位给予了本次活动莫大的支持。
在谈合作的过程中,我和 Y 老师经常要去跟别人介绍活动计划,而听完介绍的人会队形整齐地送上灵魂三连:“...啥?”“Game 啥?”“干啥的活动?”。等我们解释过 Game Jam 是一种“48 小时极限游戏开发的极客沙龙”时,对方会恍然大悟道:“哦,我知道,是游戏比赛吧!”,我们只能说:“嗯...对...”
另一个困难是找场地。因为 Game Jam 连续 48 小时不间断的特点,普通的商用写字楼不太适用,而在沈阳,基本找不到能灵活使用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如果转为寻找轰趴馆、桌游馆等娱乐场馆,则会遇到周末费用很高的问题。
这个阶段,我们几乎跑遍了市内所有可能的场地,最远的沈北场地距离市中心差不多 30 公里——眼看着沈阳首届 Game Jam 就要变成新民县首届 Game Jam。最终,我们还是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各方面还算合格的场地,但这为最后的“惊险”埋下了种子。
当然,我们在此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些快乐:开着中年买菜车,我和 Y 老师在市区内到处游逛,发现在这座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里,还有很多我们从没到过的地方、从未看过的风景。我们一边 City Walk,一边讨论活动的计划,就像 Game Jam 带给游戏开发者的体验一样,组织一次活动也是学习新知识、吸纳新事物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准备相对充分,CiGA 对我们的行动给予了肯定。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 CiGA 的追忆,全程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在跟我们对接:所有的筹备事项,所有的物料,所有的疑问,基本都是“秒回”(包括周末)!
基础准备工作完成后,CGJ 2023 沈阳站的召集顺利启动,我们也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工作。这个阶段的事项包括:发起网上报名、宣传推广、制作活动周边、采购物资等。整个流程比较紧张,大约耗时一个月。
从开放报名起,我们一直比较忐忑,每天都会不时刷新活动行的页面,看一下报名数据。CiGA 的活动日程推出比预想要晚,起初我们担心一个月左右的报名时间会不会不充分,活动可能会冷场,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有些多余。预定的活动场地可以容纳 50 人左右,考虑到一部分人报名后会放鸽子,我们把报名名额上调到 60 人。活动当日,实际到场的参与者刚好是 50 人,预估非常准确。
报名顺利,一方面是由于 CiGA 的推广,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东北多所大学学生社团(我们的合作方)的助攻。他们在各自的学校和同学圈子中积极宣传这次活动,感谢他们。
活动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我和 Y 老师忙着布置会场。由于这是我们举办的第一次活动,很多环节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手来帮忙,因此整个筹备过程中,我们俩承担了很大的工作量,也深刻体会到了人手不足的困难。
活动当天是 7 月 7 日(星期五),从中午开始,陆续有参与者到达现场。线上报名共计 62 人,实际到场 44 人,加上 6 名临时空降的开发者,共计 50 人参加了本次 Game Jam。如果不是场地受限,我们应该还可以开放更多名额。截至活动当日,线上报名页面获得了 8276 次浏览,这个成绩我们都比较满意。
由于有微信群预热,一部分开发者已经预先组好队,剩余大部分人选择现场组队。Game Jam 通常会出现报名岗位不均衡的情况,所以现场还上演了喜闻乐见的“在入口处蹲守捕捉美术”的戏码。我们尽可能地协助开发者进行了组队,但难免会有一些遗憾。提供更好的组队帮助,应该成为我们未来活动的改进方向之一。
本次 CIGA Game Jam 的主题是“Touch”
下午 5 点,本次 Game Jam 的主题公布,是一个简单的单词——“Touch”。这个主题容易理解,但其实提供了非常广泛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拿到主题后,各队伍开始了激烈的创意讨论,这是整个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讨论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决定开发者们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对于那些第一次参加 Game Jam,甚至是第一次接触游戏制作的参与者来说,此时此刻,他们已经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游戏了。
参与者的热情非常高,大部分小组创意讨论持续到了午夜,各队伍的设计逐渐变得清晰。一些讨论完毕的队伍结束了首日安排,回到各自的驻地休息,但也有不少勇士选择通宵。
著名 Game Jam 活动“Ludum Dare”的组织者曾说过,“办一场 Game Jam 需要什么?1.组织者;2.功能饮料;3.几台电脑;4.失眠!!”我们的体会是:功能饮料要适度,还是见缝插针休息更重要。对于组织者而言,接下来两天也是体力考验,所以我们安排了值班表,轮流在现场维持秩序并打扫卫生。
作为组织者,我们也消耗了不少功能饮料。可为什么有个家伙倒在地上了...
48 小时开发时间对大多数队伍都非常紧张,直到周日下午,仍有多支队伍在不断修改代码。现如今,有些 Game Jam 选择了更长的时间周期,如 72 小时、10 天甚至一个月。然而,考虑到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学生和上班族参与,CIGA Game Jam 还是坚持了周末 48 小时开发的传统。
对于参与者来说,48 小时无疑是一场针对体力和精神的极限挑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款游戏 Demo,不仅需要扎实的开发功底,更需要出色的项目时间管理和承压学习能力。当然,学会取舍也非常重要。
周日下午,各支队伍的开发陆续收尾,进入作品展示环节。有三支队伍是单人 Solo 通关的勇士,他们的毅力与实力令人佩服。单刷 Game Jam 极累,能坚持下来已经足够强大。
草帽大神,Solo 通关,通过 B 站可以看到他的其它作品
以上两张图中,“啊对对队”的《2D 元素》是本次 Game Jam 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品
一支是“星空桌游队”。不仅是本次活动的赞助方,而且组队出战,作品是别具一格的桌游《黑洞救援》。
另一支队伍是“能做出来就是胜利队”。由于设计阶段分歧巨大,后期不得不将之前的设定推翻重来,导致他们的作品只能在活动截止之前赶工完成。最后提交的游戏寓意深刻,原本应该是最有潜力的作品。
此外,“胜利队”是整场 48 小时的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最欢乐气氛的队伍。除了制作游戏,Game Jam 最重要的应该是相互学习,还有开放包容的沟通。“胜利队”在前期巨大的困境之下,仍然坚持到了最后,他们的乐观和相互激励,正是 Game Jam 精神的良好体现。
展示环节,我们遭遇了本次活动的最大危机:周日当天,沈阳地区迎来今年最大的一场雨,也许是因为修缮不佳,活动场地的天花板开始漏水。起初,我们拿出水桶接,但随着雨量增大,漏雨越发严重,接水徒劳无功。我们不得不放弃治疗,让所有人挤在半个场地中,一边躲雨,一边继续展示作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哥此时此刻还在打着雨伞修改代码,给这场大危机增加了不少欢乐的气氛。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联系了场地负责人,准备转移到场馆一楼,Y 老师也开始掐算这屋顶会不会有塌的风险...好在风雨逐渐消停,漏雨情况好转,活动得以继续。
Game Jam 通常不会提供很丰厚的物质奖励,因为对于参与者来说,挑战自我、完成作品的满足感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关于 Game Jam 有一种说法:“奖品就是你做的游戏”。本次 Game Jam 基本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并没有提供比较奢华的奖品(Y 老师:“就是买不起 PS5 哈哈哈”)。但既已举办有纪念意义的首次本地 Game Jam,我们也希望能为支持者提供同样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本次活动的主赞助方星空桌游提供了一大批精美有趣的桌游作为奖品,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品评选,我们选择了由全体参与者票选的方式,目的是在制作游戏之外,让大家得到一个互相学习和激励、就自己的创意从开发群体中获得反馈的机会。同时,为了避免投票过程中的简单多数,我们采用以队伍为单位投票,通过波达计数排序的方法。当然,以上方法无法保证绝对公平,但从现场反馈来看,结果还算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
最终,“Q 托邦队”和他们的作品《一触可及》,夺得本次线下 Game Jam 最佳游戏第一名,游戏的美术风格非常清新可爱。这支队伍由完美副本铁三角(战法牧)程策美组成,据说策划设计了很多关卡,可惜没有机会完全展示。此外,这支队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能肝,作风优良、能打胜仗。
主力成员来自哈工大游戏梦工厂社团的“StarryTree”,他们的作品《启明之种》(Dawn Seed)获得最佳游戏第二名。这是支实力强大的队伍,其技术实现称得上全场最佳。
队名就叫做“野队”的全路人队,其作品《摸摸我的♥》(Keep-in touch)获得最佳游戏第三名。在 Game Jam 上制作文字冒险游戏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但他们交付了一段精彩的视频配合演示,令人直呼内行。游戏的设计和美术风格相当独特。
来自东大蒸汽独游社的小伙伴们组成“开放世界队”,其作品《探军棋》获得最佳创意奖——这款独具匠心的电子桌游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开发完成后,他们似乎还投入时间制作了网络联机功能,拜托不要这样凡尔赛。
“哈皮队”的《逃离迷矿》获得本次 Game Jam 最佳完成度奖。队如其名,“哈皮队”从始至终享受着 Game Jam 的过程,甚至自己配音,作为游戏中的音效。最佳完成度奖非他们莫属。
“仿生奎桑提会梦见α电子心之钢吗”,他们的作品《和 H 先生共赴绿洲》获得最佳叙事奖。该作通过描绘猫咪和女孩的情感,演绎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故事。
“404 工程组”的作品《触及天空》(Touch the Sky?)获得最佳艺术奖。由于名字没起对,他们遭遇了技术事故,但还是坚持完成了演示。该队美术在开发过程中完全没有借助 AI 辅助,坚守自己的艺术之道,令人钦佩。
隐藏大奖,星空选择奖,由本次 Game Jam 的主赞助方星空桌游特别提供。
活动结束后,我和 Y 老师全都累病了,一方面,奔四的人体力确实不能跟年轻人比;另一方面,Game Jam 活动的确非常耗费精力(Y 老师:所以两个人还可以轮流顶上去,你累了我歇会儿,我累了你休息休息)。游戏开发极限运动名不虚传,参与者和组织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人手不足,我们算是在这方面充分积累了经验。
此外,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抛开最后的漏雨事件,本次活动场地也存在很多不足。活动结束后,我们试着了解了其它城市线下 Game Jam 的场地情况,真是让人羡慕。解决场地问题,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主要努力方向。
活动细节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心得。比如,我们应该更好地引导参与者进行组队,同时避免队伍人数过少或过多。在 Game Jam 开发中,“人多力量大”的说法并不总是适用,过多的队员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和效率降低。关于细节层面的体会还有很多,暂不一一列举了。
就像勇者组队闯入地下城需要角色分明,开发者组队参加 Game Jam 也一样,好的分工非常重要。同理,举办过程中,Y 老师和我各司其职,一路下来都比较顺利。虽说是多年老友,但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完整地合作推进一项活动,对我们而言是宝贵的收获。
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为什么要在这片盐碱地上举办 Game Jam。
我们没能力改变这块土壤的土质,也不想做西西弗斯式的努力,但我们是热爱游戏的一代人,玩游戏的初心是寻求快乐。我因为喜欢玩游戏而开始制作游戏,因此我感同身受地知道,在游戏经历的某个时刻,很多游戏爱好者都曾想象过自己能否也制作一款游戏。然而,这种想法往往仅停留在想象之中,他们很难真正迈出制作游戏的第一步。甚至有很多游戏从业者,也没有真正将自己设计的游戏完整地实现出来,没有体验过那种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内啡肽积累爽到爆的过程。而通过 Game Jam 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实现自己的心愿,甚至鼓励他们离开这片盐碱地,选择投身于制作游戏的人生。
就这样,本次 GIGA Game Jam 沈阳线下站有惊无险地结束了,14 支队伍全部成功通关。这场一波三折、睡眠不足、肝到内伤的经历,如果能给游戏爱好者们带来一个踏入游戏开发领域的契机,那我们就死而无憾心满意足。当然,活动中总会有那么点遗憾,但只要大家从中获得的快乐大于遗憾(其实缺憾也是一种美,更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的初心就算实现。毕竟,在参加过这次活动之后,你不仅仅是个游戏迷,更成为了一个真正参与过游戏制作的人。
一切尘埃落定后,在和 Y 老师的庆功席上,我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当算顺利落幕,实在可喜可贺。于是我问 Y 老师:“下次还搞吗?”
沉思良久后,Y 老师发出了灵魂之问:“...啥?”
队名:能做出来就是胜利
队名:哈皮队
队名:仿生奎桑提会梦见α电子心之钢吗
作品:《和 H 先生共赴绿洲》
试玩链接:https://gmhub.com/game/2966
程序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5627802
美术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600943
队名:啊对对队
队名:404 工程组
作品:《触及天空》(Touch the Sky?)
试玩链接:https://gmhub.com/game/3087
美术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33422240
队名:星空桌游队
队名:逝逝吧队
作品:《元素使者》
试玩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V411K7qq
队长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400290298
美术+代言人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27125455
像素美术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92993379
队名:草帽队
队名:开放世界队
队名:野队
队名:QTQPIA(Q 托邦)
作品:《一触可及》
试玩链接:https://gmhub.com/game/3052
程序 B 站 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87623937
美术 B 站 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8301361
策划 B 站 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13722310
队名:马罗队
作品:《登月》(Touch down the moon)
试玩链接:https://gmhub.com/game/2761
马罗的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5416150
队名:StarryTree Studio
作品:《启明之种 (Dawn Seed)》
试玩链接:https://gmhub.com/game/2742
队长 itch 页面:https://starrytree.itch.io/
队长 B 站页面:https://space.bilibili.com/401105554
队名:迷你鲨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