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后,国内游戏机厅开始向网吧转型,一时间,学校旁边的小卖部转眼变成了神秘黑网吧。好奇的我也按耐不住好奇,放学时总爱往里面瞅一瞅,却因为年龄太小,一次次被老板轰了出来。可我依然记得屏幕上的画面——左边有房子,移动的车辆和小人儿,画面粗糙;右边有很多格子,镶嵌着更精致写实的画面……直到有一次我看到电视里介绍了同款游戏,我才知道原来它叫《红色警戒》,还了解到了需要赚钱造兵才能征服对手。
不过,我更关心我怎么才能玩到这款游戏,当时,我爸因为工作需要,托熟人组装了一台电脑。那也是我们家的第一台电脑,一台没有光驱,没有声卡,甚至没有图形界面的386电脑,加上在我身边有个同学是电脑达人,他不但告诉了我更多与《红警》相关的玩法,还说他家有安装程序,这可把我乐坏了,在我的极力说服下,老爸也终于同意让我给电脑装游戏。
于是我便兴致冲冲地请了那位同学来到我家。虽然他带了安装光盘,但由于我这台386没有光驱,唯一的移动储存介质只有1.44寸软盘,这可把我们难坏了,那同学也是一脸困惑:“你没有光驱怎么安装程序啊?”,我说:“这不还有软驱吗?”但掐指一算,每张软盘容量不到2mb,而一张700mb光盘的游戏少说也要近百张软盘,我哪来这么多软盘?
最后我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只能灰溜溜地拿出我的玩具兵和坦克,和那个同学玩起了沙盒游戏,美其名曰《立体红警》……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一些国产品牌的电脑开始展露头角,比如那时的联想推出过一套“天禧1+1”电脑套装,这个系列凭借着奇特的造型,还一堆新奇的外设,一下子把握住了我的赛博梦,于是,电脑升级计划排上了日程。
相比之前386里简陋的Dos,新电脑终于让我看到了windows图形界面,更直观的操作也终于能让我实现之前的游戏梦。于是,我又请来了那位电脑达人老同学,并如愿以偿地将《红色警戒》装入了我的电脑。关键是,他的《红警》还是当年罕见的正版,不但包括了所有的过场动画,让我有幸一睹“磁暴线圈”、“铁幕装置”、“时间机器”以及“谭雅”的真容;就连安装界面也是如此酷炫,可谓仪式感满满,让我大开眼界。
可是,当年的正版游戏,必须先载入光盘才能游玩,由于我不甘心成为“正版游戏的受害者”,于是便随便找了个山寨的版本,名曰“红警98”。但刚进游戏,只见满屏幕的核弹一枚接着一枚飞来,然后就“Mission Failed”了,搞得我莫名其妙……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红警98”只是国外玩家基于《红警》资料片开发的一个模组,毫无平衡性可言。
盗版店的兴起,多少和当时的游戏环境有关,在媒体的推波助燃下,国内的电子游戏产业被一度打入冷宫,家长们更是对游戏谈虎色变。这反倒让一些小店看到了商机,开始暗搓搓地贩售盗版光盘。千禧年后,尽管宽带开始普及,但是下载途径却不多,下载速度更是充满了不确定。因此要获得游戏,最好的办法还得是去店里买。
同时,一些盗版店店主本身就是玩家,精通电脑硬件软件,会告诉我一些安装注意事项,哪怕你玩不过,他都能指导你,也让店铺成为了民间的游戏情报站。关于《红色警戒2》的消息,正是从我最熟悉的那家店里打听来的。它坐落于我去学校的半路上,表面上是一家贩卖正规电脑软件的店,一旦跟老板混熟后,他便会带着你去仓库,拿出一本文件夹,里面夹满了各类盗版光盘的封套,等选好了,他再从一个隐秘的角落里拿出实体光盘。当我购买《红警2》的时候,老板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知道为什么游戏杂志上没有《红警2》的消息吗……不要太高调哦!”
可以说,在我所经历的游戏库里,《红警2》是我玩的最多,寿命最长的。
《红警2》的进化,无论在图像、界面还是玩法上,都让我感到惊艳,尽管兵种的整体数量较前作有所减少,却加入了兵种间组合的设置,如多功能步兵车通过搭载不同兵种实现不同功能,而兵种的功能也不再单一,不少单位可以通过部署实现特殊攻击……但它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关卡设计。在《红警2》的战役任务中,除了暗藏了额外武器或是捷径,甚至还原了一些现实中的真实地貌,其中不乏对历史焦点事件的映射,如:
就和《红警》分95与98一样,《红警2》也有不少模组,从国内的《共和国之辉》到海外的《心灵终结》,我也是一个没落下。由于《红警》系列没有实时输入作弊码的设计,因此,该系列也是我玩得最老实,也是最精通的一款。同时,也是《红警2》让我第一次踏入了网吧,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电子对战。
当时,网吧被普遍视为“好学生的禁地”,同时也让处于叛逆期的我们充满好奇。一个周五下午,我与几个同玩《红警》的同学对好暗号,在学校远处的网吧碰了头。作为唯一的菜鸟,我深吸了一口气,便和他们一起大摇大摆地进了网吧,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可初来乍的我对于如何联机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同学们坐在哪。这时正巧走过一位找座“大哥”,正因网吧里挤满了我们这样的初中生而骂骂咧咧,突然他站到了我身后,或许是看出了我手足无措的样子,冒了一句:“傻X,联机都不会!”说完便帮我联了机……算是我在网吧里遇到的第一位贵人吧。
对战开始,我选择了我平时最擅长的“法国”,打算用巨炮加防空车的防御工事来压制对方,起初还挺奏效的,成功抵御了一大批“天启坦克”威胁,后来对方改变了战术,先是以“基洛夫飞艇”引诱我的防空车出动,接着用“天启坦克”偷袭了我的防空车,我的巨炮阵立马失去了保护,两三下就被“基洛夫飞艇”炸没了……这仗败得我心服口服,让我体会到了pvp远比人机对战要复杂得多。
此后,《红警2》便成了我来网吧的必备项目。记得还有一次,我正参加一次校外接待任务,但外宾迟迟不来,等待之余,我便偷偷招呼了各年级的兄弟,找了一家最近的网吧,当场教他们如何玩《红警2》……最后,虽然外宾没有等到,但我通过《红警2》交了不少新朋友。正是那个被学校妖魔化无数次的网吧里,却一次次地让我感受到了玩家间的归属感。
我的大学室友里也有一位游戏迷,由于当时我的电脑配置高,他便开始蹭我的电脑,我见形式不对,便把电脑搬到系教室,没想到他还继续蹭,也导致我俩的关系一度僵化。最后,我不惜用我仅存的电脑知识,和他一起去了电脑城为他配选了一台电脑后,关系才缓和下来。此后,游戏成了我俩间的润滑剂,没有什么矛盾是一场游戏解决不了的。而我们玩的最多的,正是我种草的《红警2》。
其实我很清楚我是个游戏“手残党”,好在室友给力,好几局我几乎觉得没救了,他却依然坚持救场,最后反败为胜。此外,他还时不时带着我操练技术、判断、反应和手速,几场游戏下来,我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发现他其实是个隐藏的游戏高手。这一玩就玩到了毕业,此后,我的好室友出国了,而我则前往另一所高校继续深造。我好不容易培养的《红警》搭子就这么离我而去了。
来到新学校,我发些新室友并不像老室友那么有活力,更不愿意聊游戏,总之新学校让我感觉气氛怪怪的。而就在开学之际,我突然得知《红警3》的测试版即将发布。虽说测试版只能玩玩沙盘,熟悉一下兵种,却一下子让我从严肃的气氛里解脱了出来。一时间,我满脑子都是《红警3》,甚至试图将游戏内容融入到课件里活跃下气氛,没想到竟然遭到全班师生的冷嘲热讽,当时我简直恨透这个学校了,一气之下,我退掉了寝室,选择了走读。
但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对《红警3》的关注,年底,我一如既往的在游戏论坛上搜寻正式版的发布消息,没想到发布临近时,整个论坛热火朝天,毕竟这一等就是八年。直到发布那天,我在论坛里一直逛到半夜2点,好不容易等到新游戏链接,没想到打开竟然是《Never Gonna Give You Up》这首诈骗神曲……好在不到一个礼拜,我终于玩到了新作。
在《红警3》里,阵营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特别是加入第三阵营后,居然加入可变形的机械单位、超能力少女等等天马行空的元素,给我的感觉像是玩笑开过了头,较前作少了那种黑色幽默所独有的严肃感。但撇开这点,《红警3》的竞技性确实更强了。游戏中的每个单位几乎都一个特殊能力,也意味着更多的微操作。同时大幅强化了海战的要素,作战模式更立体。而华丽的水面特效也意味着更高的配置,让我不惜为它新配了电脑。
此外,我经常活跃于《红警3》的游戏论坛里,当时有网友提出了一套第四阵营的设定,可惜只有文字描述,看的我这个学设计的很是手痒,便花了大半个月,按照他的文字设计了一套视觉设定,这一度让我成为了论坛的明星。同时,我还拿这套设定作为设计作业给交了,居然还得到了好评,前提是我没有透露它和游戏有关。
就这样,《红警3》成为了我研究生阶段的安慰剂,此外我很少和同学聊天,直到一次和本科生一起出游,晚上,我和几个本科生一起住,为解闷,我播放起了《红警3》的主题曲,没想到居然招来了学弟们的回应:“好熟悉的旋律,莫非学长也玩《红警》?”看来在学弟们眼里,研究生都是死气沉沉的,我便回嘲讽地回答道:“你说的是他们,不是我!”接着,我们便开心地聊起了各种战术打法,就这样,我找到了新的游戏搭子。
毕业上班后,在我所在的部门也在我的引荐下,一个个都玩上了《红警3》。记得有一回公司网络瘫痪,由于我们是网站部门,没网就没法工作,我本打算在《红警3》里来一局人机对战打发时间,却无意中发现局域网竟然可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组队可以来一局《红警》啦!那是我上班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在我所有玩过的游戏里,接触最早的就是《红警》系列,也是我玩的最多的。特别是《红色警戒2》,由于配置低,再老的电脑都能运行,每次我出远门,都会在u盘里装一个副本,时不时玩上几把。同时,随着各大游戏平台的放开,我也终于入手了正版的《红色警戒》全系列,算是对自己游戏童年的补完。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