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曾把《肖申克的救赎》形容为一部——“口香糖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有着一股神秘的吸引力,就像口香糖,踩上去会粘在鞋上。很多人看过这部电影,报以掌声与喝彩,却少有人知道其原著作者是谁。
他的名字就是斯蒂芬·金。2003年,这位被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的作家,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这一奖项,标志斯蒂芬金终于被主流文化界认可,他的畅销书作家身份亦不会折损他的艺术成就。
就算在畅销书作家中,斯蒂芬·金也算得上高产。他被改编为电影的作品多达数十部。更有甚者,说要论原著被改编为影视剧的比率,斯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则是莎士比亚。除了各位耳熟能详的《肖申克的救赎》、《闪灵》、《迷雾》等。还有更多优秀影片,不太为人所知。在各位寻找悬疑惊悚类影片时,下文可堪作一张藏宝图,让你不会错过那些浅浅浮土下的宝贝。
主演: 茜茜·斯派塞克 / 派珀·劳瑞 / 艾米·欧文 /
就像所有性格内向,外表普通的女孩一样,嘉丽时常受到班里同学的排挤。但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宗教狂信徒一般的母亲,再加上嘉丽自己的那个小秘密,终究让潜藏于嘉丽内心的神秘力量爆发出来。而她那些同学们并不知道,会有怎样一场血与火的风暴在等待他们。
念力,超能力,精神能力,心灵遥控等等这类词,其实都是“超心理学”研究范畴下的产物。
《魔女嘉莉》,不仅是斯蒂芬金出版的首部作品,更是头一次把“精神能力”这种神秘力量,普及给了大银幕前的观众。同时本片更是所谓“青春恐怖片”类型的鼻祖。
电影海报里,那个满身是血的愤怒女孩,与背景里燃烧的焦黑支架,正预示着一场杀戮即将到来
很多以屠杀为终结的电影,都存在着结构松散的现象。但本片中叙事手段多样,把作者的原著打磨抛光,使其更加专注于嘉丽的个人形象本身。同时具有艺术感的画面空间调配,摄影机的角度与运动都经过精心安排,无一不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死亡地带 The Dead Zone(1983)
因车祸昏迷多年的尊尼,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获得了上天的“补偿”——他有了预知灾祸的能力。但他逐渐发现,这种能力与其说是礼物,更像是一种诅咒。这种能力让他声名鹊起的同时,也开始把尊尼拉入无法回头的深渊。
柯南伯格这个名字也许有些陌生,但如果提起《变蝇人》这部电影,估计能唤起很多人的童年阴影。的确《死亡地带》这部电影,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柯南伯格作品,因为片中甚至没有什么太让人害怕场面。所以曾有人如此评价:这是他唯一一部描写人性的恐怖片。
片中男主角沃肯的表演,可以说是凝聚了他整个表演生涯中,最耀眼的那一丛火焰。角色的忧郁、孤独,还有事到临头却无能为力的绝望感,都全部展现在他的表演中,甚至是每一次特写镜头里。
“忧郁美”这个词,很少用在这类电影中,但这部是例外。忧郁感就像浴室墙壁上的马赛克,一片片拼贴装点其间。画面中大量使用阴影与剪影,创造出了洞穴一般的空间效果,这种诡异的感觉与大卫林奇的《妖夜慌踪》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片中,还有一段号称电影史里最离奇的自杀,有待各位自行观看。
3.宠物公墓 Pet Sematary(1989)
主演: Dale Midkiff / Fred Gwynne
家庭与事业双丰收的路易斯,刚搬到小镇不久,孩子就横遭车祸夭折。悲痛欲绝已经不足以形容这家人的感受。路易斯偶然得知,新家附近有座印第安坟场,同时那坟场还有复活宠物的神奇力量。那丧子之痛在他心里催生出一个可怕的计划……
早在大师爱伦坡的作品《过早埋葬》里,就使用了“无法接受自己死了这一事实”来作为恐怖元素。
金本人也曾宣称:恐怖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你在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而《宠物公墓》里的古老邪教,更将那种畸形与疯狂的肉体死亡,与一个美满家庭的崩溃结合。这两者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将观众拉入一场毫无征兆的梦魇中。
恐怖电影的好坏,很多时候都取决于——那些恐怖片段是否能刻进你的心里。片中的血腥场景虽然克制,但拟音与剪辑的出色助攻,合奏成一曲“恐慌蒙太奇”。就像雨夜孤身一人走进小道,周围总萦绕着疯子歇斯底里的喃喃低语。
影片开头看似低成本的墓地场景,其实也经过精心设计。凝滞如冰冷沥青一般的雾气,弥漫在整个墓地纸上,东倒西歪的十字架与破碎蜿蜒的石板路。无一不预示这将是一场哥特式噩梦,而完全不是简单的家庭情景剧+超自然元素的大杂烩。小贴士一则:片中还有斯蒂芬金的亲自出镜。
著名畅销书作家保罗突遭车祸,幸得护士安妮搭救,得饶一命。但他却未曾想到,自己偶然透露的新书剧情,居然会招来安妮如此疯狂的报复。保罗必须想办法脱身,而安妮的怒火已经开始燃向他人。
相比之前几部,《危情十日》的名气就大多了。该片的原著名为《头号书迷》,的确恰如其分。女主角凯西•贝茨,简直就是书中活脱脱的疯子书迷,她更借其出色表演获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金也曾说《危情十日》是一部“可以对你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
对于金这样一个高产作家来说,写作往往成为他生活中最有趣和重要的事情,甚至重要到让人怀疑:他是否还有时间去体验生活的其他部分。写作也成为了片中男主角保罗的“安全堡垒”,当作家想要改变剧情走向时,读者和他自己都得突破那层安全感的牢笼。很不幸的是,保罗遇到了安妮这样一位,会拼死保卫自己所认可的“故事”的人。
安妮对于作家保罗的爱情妄想,在宗教狂热的加持下,催化出一种带有悲剧气质的恐怖压力。那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安妮,就像是一个炸弹,随时都可能波及保罗,或者自以为躲在屏幕后,安全无忧的你们。
片中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被冷酷紧张的气氛包围,但偶尔也有一点喜剧元素填充其中。一个无法正常行动人,面对安妮这颗“看不见倒数计时”的定时炸弹,还得故作镇静,时不时来点幽默。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情绪对比,使得片中恐怖气氛更加富有张力。那种全然无助的不安感也成倍放大。
导演: 刘易斯 蒂格 (Lewis Teague)
主演: 迪·沃伦斯 / Danny Pintauro / 丹尼尔·休·凯利
唐娜,原本安心于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却因为第三者恋情暴露,开始陷入情感危机中。丈夫离去,儿子年幼,唐娜还不得不搬到汽车旅馆去住。而原本她想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混乱的心神,考虑下一步的对策。但一条恶犬的出现,却完全改变了她和孩子的未来。
家庭,人们口中的避风港,却可能阴差阳错,滋生出恐惧的胚芽。那种“让你在家里也如坐针毡”的感觉,正利用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死亡的潜在恐惧。很多人小时候,都曾担心过衣柜藏着一只怪物。在我们熟睡的时候,它会从缝隙中探出半张脸,用血红的瞳孔盯着浑然不觉的梦中人。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恶狗袭击无辜人的恐怖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故事其实是关于一个家庭是如何面对伤害的。前半段舒缓的的故事节奏,并不会让人感觉无聊,反而片中那种表面舒适的日常生活,更是让隐藏其下的暗流显得阴冷。片中唐娜的生活一步步走向失常,就如同海潮褪去后的礁石海岸,隐藏其下的种种危机也随着故事进展暴露出来。
不论是母亲还是儿子的表演,都成熟而内敛。唐娜作为一位母亲,把那种为了保护孩子而爆发出的愤怒,当发现自己力所不及时的绝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恐惧总是从小到大,慢慢逐渐上升,男孩的表演也具有如此层次。面对恶犬的惊恐,伴随着神智混乱与体能流失,通过男孩的表情与肢体,无一不暴露于镜头之前。
有时候,人会通过不断重复繁琐枯燥的家庭琐事,来获得一种安全和掌控感。甚至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只要能够这样持续下去,那么摆脱死亡的恐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部电影将告诉你,没有什么地方真正安全,家也并不是你的避风港。
恐怖小说家麦克,陷入了写作瓶颈。他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热情,越来越擅长描写感觉的他,也越来越无法真实感受到恐惧的滋味。于是麦克来到海豚酒店的1408房,那个著名的闹鬼圣地。不幸的是,这次他成功了。
酒店房间,这种或多或少残留着他人生活痕迹的地方,总是容易成为恐怖的温床。关于酒店的都市传说也不胜枚举。同样都是发生在酒店的恐怖故事,与大名鼎鼎的《闪灵》不同,《1408》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除了约定俗成的恐怖片手法,本片中运用大量创新的拍摄角度。大量极近距离的特写镜头,不仅创造出了一种失真与迷幻的感官效果,也展现了男主角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与癫狂,从失去控制外界的能力,直到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
片中的场景,大多用实景布景取代了后期特效,这也增强了那个可怕房间的真实感,真实感的提升也伴随着幽闭氛围的压抑。房间的异变,与毫无征兆就嘎然而止的音效,都给人强烈的不安感。就像金曾经形容:电影中的1408房间,就像《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一样。那些歪斜突兀的设计和反常的画面角度,让整部片子都透着一股表现主义的疯狂。
其实这部电影有两个结局,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当然,如果你不想接受太多的负能量,那么就最好别去看导演剪辑版。
评论区
共 3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