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梳理清楚我自己对于网飞版夜魔侠三部曲的一些思考,尽量在刨除我自己的初见滤镜的基础之上,说明白老三部曲哪儿是好的,很大程度上就能对比出为什么D+的夜魔侠重生是不够好的,为什么一些老观众会打出较低的分数。
网飞版夜魔侠共三季,加上捍卫者联盟剧集中的部分,三季半的篇幅,播出时间是2015年-18年。从小马特在街上遭遇车祸,被化学药品烧毁眼睛失去视力开始,到出狱的金并再度被夜魔侠正面击败结束。此系列以气质独特闻名,获得的评价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季直到最后一集才让主角穿上超级英雄制服胆子也太大了;每一季都会有精彩的一镜到底打戏;捍卫者系列C位【可以说是锚点之人了】;主角经常挨打,最丧超级英雄;反派极其出彩压迫感拉满;没有闲笔,每句台词都饱含深意,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仅仅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我们会得到某种错觉:那就是,只要一部剧集凑足打斗长镜头、主角受挫、反派压迫感、不常穿制服等等元素,一部崭新的硬派超英神作剧集就born again了。这样的状况在近些年各路经典剧集重启的第N季项目当中非常常见。但这样的重启剧集充斥着自我重复乃至自我抄袭的臭味,经常是狗尾续貂,全无前作的味道。《夜魔侠:重生》究竟是否可以和《越狱》第五季划等号呢?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好坏入各眼,我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说服任何人。但我会在下文列出,《重生》显然并没有真正做到网飞三部曲当中,一些真正做到了的事情。
马修默多克,在夜魔侠第一季当中迅速地构建起了四重关键形象。他是拳击手,他是律师,他是眼盲但拥有超级听力的超能者,他是天主教徒。这四件事分别有其关键的对应:
他是拳击手,默多克家的人都能抗打。对应着他战斗的风格:拳拳到肉,防守反击,以及他生活的最主要部分:为赢得胜利而忍耐痛苦。
他是律师,庭上辩护、质询,以及游走在司法机构当中的游刃有余,对应着他的聪明才智,以及最为关键的,对于现代法律机制和程序正义的信心和坚持。
他是眼盲但拥有超级听力的超能者,除了意味着他享有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超级听力。这种超级听力对他来说是被动技能,他无法关停自己的听力,身边所有的声音都会进入他的耳朵。尽管经历了棍叟的训练之后他学会了集中精神,但是,最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就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罪恶。家暴,抢劫,绑架,所有被伤害和被侮辱的人所经受的痛苦,都在全天候地向他播报。所以对于马特来说, 投入义警、惩恶扬善的行为是义无反顾,甚至几乎是某种解脱 。
他是天主教徒,这一层极其关键,但国内的朋友们可能对于背后的一些隐性设定不够了解。作为天主教徒的马特必须严格遵守圣经旧约当中提到的十诫,其中在故事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第六诫, 不可杀人 。剧集当中借着福吉之口明确表达了, 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实施谋杀是近乎精神自杀的行为 。而Devil这个概念,不仅仅是心魔,同时还对应了宗教意义上的魔鬼。天主教徒举刀时会说,Devil is in my hand,指的即是任何意义上的暴力行为都是由魔鬼引诱而生发出来的。马特的Alter Ego被称为Devil from Hell's Kitchen,以及夜魔侠这个称呼本身,都指向着某种「必要之恶」的诉求。当法律机制和世俗正义都无法保护弱者的时候,由我,来成为打倒恃强凌弱者的那个恶魔。
基于这些内容,网飞三部曲塑造出来的马律师形象就鲜明了起来:他擅长打斗,但并不是所有敌人都可以轻松解决,遍体鳞伤的状况经常出现;作为律师的他笃信法律制度,但也总是清楚司法体系有其触及不到的地方,这样的部分就由夜魔侠来实施正义,法律和义警行为会在理想的状况下相得益彰,互为补全,但为了这种理想的状况, 他必须时刻清醒地自我控制,在恶念过盛之时敏锐地自省,绝不让个人真正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种自我控制甚至渗透在剧集OP的音乐里,作为对比,惩罚者的OP音乐就明显是自我放逐的感觉...不妨尝试着连续听一下】这样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也时常陷入迷茫,甚至走入质疑上帝的偏激之路;但他内心澎湃着的正义感和对人间苦难的同情,让他完全无法对自己听到的恶行袖手旁观。然而人间的恶行无穷无尽,于是 他时刻被愤怒煎熬,眼前的世界也一刻不停地燃烧 。
网飞三部曲的情节高度一致地围绕在这些人格特质之上。所以他在第一季和第三季都极少穿上战衣,而是一袭黑衣便服飞檐走壁,因为对他来说,制服仅仅用来保护身体,而作为夜魔侠出战是时刻准备、随时出动的。而对他来说,最大的困境是:第一,法律和义警行为如果不能两全,顾哪边?第二,如果夜魔侠的身份对自己亲近的人带来伤害,这一身份还是否值得坚持下去?困扰他的永远不是肢体上的疼痛,而是存在主义危机。
这种时刻痛苦挣扎的感觉正是网飞三部曲最为核心的部分,所以关于马特的超能力,才会有这样的台词写出:
--Does that sound like god's gift to you? --No...It sounds like..hell.
电影的视听语言也时刻围绕在这些情绪与困境上。贯穿全剧的黑暗与光影对比,倾听远方时对周围环境的模糊视觉模拟,重伤卧床时的失焦镜头,回忆的泛黄滤镜,特定的视听语言表现除了为本剧营造出极佳的画面质感之外,目的性非常明确,全都是主角的心理状态外化。
所以,夜魔侠网飞三部曲一个最为重要的优点便是马修默多克这个人物的高度成立。 他与夜魔侠一体两面:夜魔侠不是马修的超能力,听力和测谎也不是马修的技能,而是他这个人本身 。
这就是D+夜魔侠重生的第一个缺陷: 心理叙事的高度缺失 。【实际上这也正是罚叔的演员乔·博恩瑟最初退出夜魔侠重生项目的原因】
前文提到了视听语言,而D+夜魔侠的心理叙事缺失也同时体现在文本和视听上,从一个例子说起。D+剧在视听语言层面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太多了,还被许多观众认为是巧思,最为典型的便是这个聚焦。
为了拍摄这个光斑聚焦到马律师的耳朵上,不惜改变画幅,使用三个镜头来进行拍摄,只为实现这么个充满小聪明感的效果。它的拍摄思路完全是短视频式的。也许有些观众觉得,啊这么拍也挺酷的啊,但关键在于,这段情节当中用如此明显的手法来突出马律师的超级听力是毫无意义的,戏里戏外呈现出的心态都是「我要秀这么一手」。这种完全没有情节层面意义的镜头便是纯粹的画蛇添足,只能拉低剧集整体的视觉风格。
作为对比,第三季第一集,马律师找回听力时感受玻璃的震动:
这段的精髓在于声音,各位可自行观看。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视听承载着明确的情节表意功能,突出的是如春雨之下新芽萌发一般,找回听觉与力量的欣喜。而不是单纯叫喊,我有超能力。
这种不加节制的视听背后,其实映射的是D+系列对于包括马律师在内的所有超级英雄的定位: 角色+超能力+制服形象 。不难看出,这种定位是高度商品化的。D+系故事的创作态度很明显,听力和制服就是D+夜魔侠的特质,也是他作为超级英雄的标配,当然也是大家会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啦。所以马律师必须要拿这个能力来显摆和吹牛逼。
一种非常糟糕的角色塑造取向在这样的细节台词当中被展示出来,且不断自我强化,那就是D+系列当中一再出现的马修默多克在战斗和日常处事当中 越来越缺乏自我克制 。他不断选择出险招,对自己的秘密身份是否可能暴露简直毫不在意,如果说第五集当中在银行用耳朵听密码来打开金库大门尚且算是形势比人强的故意为之,第二集结尾在无蒙面状态下直接把警察的手掰断,就简直是让人目瞪口呆的行为。哪怕此处的防卫行为勉强算是成立的,编剧也绝对有办法处理得更好,但这些细节证明了,D+的故事编剧从根本上就不在意秘密身份这件事的严肃性,也不认为马律师有必要恪守保密身份的原则。情节允许、无伤大雅的情况下,D+马律师随时准备给自己放个小假。
相比这两件事,更加过分的其实是白虎的情节当中,庭审上马律师直接公布了Hector的秘密身份。他本人应当是最为了解秘密身份对于安全的重要性的,这之后Hector的遇害就百分之百和他的这一行为脱不了干系。以及这种行为对于当事人是极为不尊重的,这一情节当中马律师的专业性也高度值得怀疑。更愚蠢的是义警身份的公布让庭审一边倒地获得胜利,这与MCU世界主线的索科维亚法案等大背景究竟是不是一致的,完全是一笔糊涂账了。
说回马律师。这种自我克制的缺乏,恰恰是在破坏网飞三部曲当中夜魔侠塑造的核心 ,持重、时刻自省和尊重程序正义 。如果要说解决犯罪,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有一百种方法解决,为什么观众要看夜魔侠?是因为相信连自己都不愿轻易放过的他,更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也不会错待任何一个好人。而D+重生剧集当中,观众看到的关于夜魔侠自我拷问的部分,感染力比起网飞三部曲而言实在差出太多。网飞剧集里马律师眼中那个燃烧的世界,仿佛时刻都在灼烧着每一位观众,看过S1和S3的朋友们一定会记忆犹新;而D+剧集里的马律师在忙活,在受挫,在决定重新穿上制服开干,这一过程当中还有一集和主线毫无关系的银行戏来打断观众的共情。想走心却黔驴技穷,不得不把罚叔弄回来和马律师对骂一顿然后掉眼泪才能实现,比起网飞剧里可能几个镜头就能做到的水平真是弗如远甚。这既是视听语言和编剧技法的全面下滑,也是创作者对于人物把握本身就远逊于网飞三部曲编剧的缘故。
批评之余,重生剧集当中也不乏足够好的情节,我个人很喜欢的情节包括白虎的自白,马律师和DA谈爆米花抢劫犯的刑期的对话,一些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似乎又会感觉,自己仿佛要逐渐进入这个世界了;但这样的感觉始终坚持不过一集,跨集的涉及上下文的情节,几乎都可以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共情失败。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提出D+重生剧集的第二个缺陷: 人物塑造流于表面 。
我们知道重生是经过了剧本大修的,在大修之前的故事只有DD和金并两个角色被保留,其他的部分都是另起炉灶。但漫威每个角色的故事都会有自己明显的pattern,所以新的故事里,许多新角色实际上会与网飞三部曲老角色的生态位保持一致。
这张图看起来很好玩,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右边的角色,可以说是除了白虎之外没一个立住了&让人喜欢的。这里没提到的重要角色还有马律师的新女友Heather,新媒体达人BB,以及纽约的警察局长Galo,实际上效果也都很难说。Heather在季终决定成为金并的市府同僚,可以说既败好感又莫名其妙【前几集她还在担忧Vanessa的个人安全】,唯一能理解的出发点就是对面具义警的憎恨——哪儿来的这深仇大恨啊?比这几位更惨的是Muse,看起来逼格很高的反派,一集就被献祭掉了,充满了一拳打在空气上的感觉。当然了,老粉丝都知道这部剧集在第一集对Foggy干了些什么,罄竹难书不多赘述。
而反观网飞三部曲,最厉害的就是塑造人物。身死却永远成为Karen心中精神指引的号角日报记者Ben Urich,堪称捍卫者系列第一活宝的黑人混混Turk,对整个系列都至关重要的夜班护士Claire和罚叔Frank,又臭又硬的老混蛋棍叟,他们是怎样的人?每位观众都有无比清晰的印象。与D+其他剧集相比,反而是这些来自被MCU严防死守的网飞剧集角色,有着更强的,足以进入影视宇宙存在的生命力。
当我们对比网飞与D+,仅以上图两侧的角色为例,也能够发现,关于角色是否能够立住,最大的区别其实不是戏份:白虎的戏份也只有堪堪两集。 立住角色的关键,是让他们登场时怀有的信念迎受挑战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角色的本质会在接受挑战之后清晰而洗练地展现出来,并被观众牢牢记住。好莱坞本应是「立住角色」这一活计的宗师聚集地,每个编剧都应该读过《救猫咪》,然而,D+夜魔侠的文本带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群背景板。马律师阵营的两大战友,Kristen和Cherry,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看完九集的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玩儿呢?Heather又是什么样的人?甚至这一季当中的 靶眼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任何观众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描述告诉我们Poindexter究竟都在想什么吗? 而电视剧把时间留给了卡玛拉的老爸带货女儿的Funko。你觉得我是来看这个的吗?
这种篇幅的浪费,创作者自己心里不会完全没数,但他们水平太差劲,没法做到更好的程度,也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可以将缺乏对人物的挖掘直接归咎于创作者水平太差,但我希望把这件事分析到更细致的程度,那么我们的讨论就要从人物再向前一步,进入到 剧集整体结构的把控层面 。
前文提到,罚叔的扮演者乔·博恩瑟曾经一度退出项目,在采访当中他提到创意大修前,他拿到的惩罚者的新故事更像一个procedural drama,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单元剧。这种故事有3个特点:第一,每集遇到一个新问题,并在结尾解决;第二,角色貌似看起来有成长,但重点更多放在事件本身,而非角色的深度心理挖掘或复杂的故事弧;第三,重复的叙事模式:观众跳着看都不用太担心影响剧情,因为每集故事相对独立。听到这儿许多朋友可能就已经明白过来,这不就是CW绿箭侠么。
我们不去谈不同形式有没有水平上的高下之分,这种方向的创作肯定是不大适合惩罚者的故事,也不符合网飞捍卫者系列观众的预期的。网飞版夜魔侠第三季,塑造出了整个漫威最好的大反派金并【甚至正如夜魔侠在第一季最后一集才穿上制服一样,Kingpin这个称呼直到第三季才出现,编剧真是太有定力了】,恰恰也和这件事相关。
电视剧的特质在于,篇幅比电影更长,因而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叙事。多数的电视剧会将篇幅放在刻画角色面对不同处境的反应上,许多喜剧和单元剧都符合这一规律。但一些足够优秀的作品,会用这些篇幅用来造出足够大的势,并用这个势创造的力量最终赋予到人物身上。
剧集的前两季,已经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让人印象足够深刻的Wilson Fisk,他是纽约的地下犯罪头目,生性残忍、手段狠辣,但同时又有着高超的胆识与魄力,以及优雅的品味,与Vanessa也是琴瑟和鸣。第二季和惩罚者的狱中交易也展现了他的阴狠与算计,不见兔子不撒鹰。但这个角色塑造真正封神,是来自第三季,来自他对于两位FBI探员,靶眼和Nadeem的控制。故事开始的时候,Nadeem是家庭财政出问题但勤奋上进的探员,而刚刚出狱的金并则遭到了袭击,看起来是地位摇摇欲坠的状态。但随着情节的推进,观众将会逐渐发现,遇袭是安排好的,一切都在金并的算计之中,而Nadeem则在一步步踏入受制于人,进入犯罪链条的深渊。故事的高潮发生在Nadeem决定舍得一身剐,向上司举报金并的恶行之时,一场堪比洛城机密的反转:上司早已是金并手中的棋子,Nadeem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通过大半季的草蛇灰线,金并作为犯罪头目,对于眼前每个人的掌控被无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加上靶眼的情节,马律师被完完全全逼进了绝境。
这样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和深度耦合,观众跟随角色的限知视角, 一同感受到血淋淋的现实。这是单元剧的单集厚度很难做到的。在我看来除了编剧功力本身的优秀之外,这段情节创造出的极佳效果,展现的是一种关于叙事的思想:
足够好的叙事,应当用结构来说话,而不是直接去说话。
比起把金并有多坏挂在嘴边,或者拍摄他徒手捏爆别人头颅的笨方法,用Nadeem徒劳的挣扎与殒命来侧写出他深陷的蛛网有多么牢不可破,更能体现织网之人的深不可测。
这一点可以被我们概括为D+重生剧集的第三个缺陷: 没有结构叙事意识 。这件事有一半怪不到编剧头上——创意大修让整体结构产生变动,情节和许多人物的形象必然都会产生调整,这种调整八成是会让作品走向一个谁都难以掌控的状态的。但话又说回来,原有的剧集如果水平足够好,又怎会让罚叔离组,被迫创意大修?
在最终的成片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又一个生硬的情节,角色从这样变成那样,但观众并不知道一切是为何才会发生的,只能靠自己脑补,或是相信剧集给出的拙劣理由。Heather为什么恨面具?可能是因为曾经的创伤吧。瓦妮莎和金并怎么就婚姻咨询了?原来是因为小三啊。BB为什么帮task force做正面宣传?是因为想报仇啊。 所有这些被称为情节的转折,都只是将人物放进故事当中然后一站又一站地顺延安排,切好备用,故事本身根本不存在一个拥有主题表达的足够结实的结构。 这样的情节就只是不同人来到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话而已,伪装成一个故事的样子,但看过真正足够好的东西的观众,会察觉到,自己眼前的东西与好东西之间存在的,微妙的不同。
而我们能否等到一个足够好的夜魔侠重生第二季呢?我对此持高度的怀疑态度。
在剧集中间,白虎的侄女被Muse抓到了地下。此时的马律师心乱如麻,不想重新做回夜魔侠的他为了拯救这个无辜的女孩,最终还是重新穿上了战衣。
等等,如此分秒必争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穿战衣?你是蒙上脸就能出警的Devil from Hell's Kitchen,捍卫者里头电梯干架的时候怎么没见你换衣服呢?
这件事的唯一解释是,D+平台要求角色作为超级英雄身份出现的时候,必须穿制服,这是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强调,是迪士尼的branding considerations。夜魔侠想要重生,就必须交这份D+税。
所以在我心中,夜魔侠的故事,始终都是这张照片的样子,永远不会被改变。
文章的最后,我希望明言,许许多多关于电视剧和创作的思考,都受到重轻老师的启发。本文当中关于结构的思考,就来自重轻老师的播客表达。所以很希望可以为他所在的共同体添砖加瓦。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