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也许世界的本源真的就像一朵盛开在彼岸的白莲花,彼岸无风无雨,它完美地自我存在,我们架着舟拼命划向彼岸,越来越接近那无限的存在,但是就是无法完全触碰到它,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岸的这边搭起祭坛,用尽全人类的理性去信仰、去祭拜那强大、美丽、善良的自在之物。
随着Marvel漫画公司不断将超级英雄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并且不断扩充其电影宇宙,各路人间之神深入人心。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MCU(漫威电影宇宙)将北欧神话纳入了其现实的世界观,奥丁、托尔、洛基这些存在于北欧史诗中的神话人物,在电影里面成了平均寿命5000年、拥有魔法与先进科技的外星种族,浸满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星霜雪雨的羊皮卷轴,在漫画编辑的笔下变成了太空歌剧的剧本。
但是如果观影者以为在真正的Marvel漫画世界观中,北欧神就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神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中国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苏美尔神话,都被Marvel公司纳入了自己的世界观,而奥丁、宙斯、荷鲁斯、玉皇大帝、湿婆、鲁格、安等各个神话中的至高神王在Marvel世界观里都属于同一个实力级别,他们被统称为“天父”,这一实力级别也被成为天父级别。所以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既然这么多神话都同时存在,而每个神话都说自己统御人间,那么地球到底归哪个神话管辖呢?
答案是不归上面任何一个神王管辖。这和Marvel漫画的宇宙观有关。
在Marvel漫画的宇宙观中,并不只存在一个宇宙,而是存在无限多个相互平行的宇宙,每一个平行宇宙里都有一个地球,每一个地球上的人和事相似但又有不同。每一个这样单独的宇宙被称为单体宇宙。举例来说,每一个单体宇宙中都有一个蜘蛛侠,但是每一个宇宙中的蜘蛛侠又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每一个单体宇宙都有自己的编号,Marvel主线剧情主要发生在主宇宙Earth-616上,终极宇宙的编号是Earth-1610......我们所处的现实宇宙的编号是Earth-1218,在这个宇宙中没有超能力,超级英雄都是只存在于漫画和电影中的虚构人物。
读者需要对这一概念保持清晰的认识,因为平行单体宇宙之间的关系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比如说,第233号宇宙中的某位高中生在做一道高考选择题时,在选项A和选项B之间犹豫不决,请注意,就在这个高中生犹豫不决的时间内,第234号宇宙已然在开始酝酿了,或者说,此时第233号宇宙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叠加态上。假如这道题的答案是A,那么当这位高中生选了A,他就可能会因为拿到这5分而考入理想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才,最后统治地球也说不定;当他选了B,那么就会遭遇完全不同的人生。
假如他最终选择了A,那么在他选定的一瞬间,233号宇宙将成为他统治地球的一个宇宙,234号宇宙也会在瞬间诞生,然后成为他碌碌无为的一个宇宙。而如果他选了B,那么当他选定的一瞬间,233号宇宙就成了他碌碌无为的那个宇宙,而234号宇宙则成了他统治地球的那个宇宙。无论他最后选择什么,在他作出选择之前,都无法判断233号和234号之中到底哪一个是他最终会统治地球的宇宙。
有很多读者已经在暗自揣测这是一个类似于“薛定谔的猫”的情况,但是笔者想告诉读者的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上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也包含大量的漏洞。漏洞之一就是,当他选B的时候,234号宇宙不一定会诞生。笔者举上面那个例子只是想告诉读者,平行的单体宇宙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宇宙中存在不确定性事件,这种不确定性事件既包括个人在面临选择时的决策,也包括太阳系究竟会不会产生这种由非主观因素决定的事件。所以笔者进一步想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某件不确定性事件的每一种可能性都会诞生出一个平行宇宙,还是拿刚才的例子来说,那位高中生分别选B、C、D并不会相应的诞生出三个平行宇宙来,因为选B、C、D都对应着一种结果——选错,而仅仅依靠B、C、D之间外形笔画上的差异是绝对不足以产生平行宇宙的。相信有些读者已经了解,这种因为可能性之间“殊途同归”而不足以产生平行宇宙的现象类似于分子轨道理论中“简并度”的概念,而这种类似于“薛定谔的猫”的情况实际上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费曼的“历史求和理论”,这一理论的艰深晦涩程度惊人,当然不是用在这的,用在这里的只是这个理论的部分思想,即“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只是把所有可能性作求和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某些可能性中,存在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的情况。”
换句话说,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不确定性事件,都包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比如说“今天会不会下雨”,就包含“会”和“不会”两种可能性。然而是不是一件不确定性事件的每一种可能性都会诞生一个平行宇宙呢?很显然不是的。可以产生单体宇宙的,不是这些可能性的单纯数学概率,而是在将所有条件求和完毕之后,在考虑简并度的前提下,还有多少可能性之间的分歧程度足够小,以至于能够产生平行的单体宇宙。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如果那位高中生是位学霸,那么他选A的概率就远远高于25%,导致234号宇宙有可能根本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出现,也就是说求和之后两种可能性之间概率悬殊极大,使得这道选择题几乎变成了一件确定性事件,不再具备产生平行单体宇宙的能力。
所以笔者希望读者明白,平行宇宙绝非无限个大同小异的宇宙,也绝非无限个完全迥异的宇宙,无限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可能性。
接下来就是咬文嚼字和脑洞大开的时候了,需要读者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如前所述,无限个设定类似的单体宇宙的总和,构成平行宇宙,但是这句话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是,无限个设定类似的单体宇宙的总和,构成一个平行宇宙。
从语义上,任何人都能立即做一个毫无难度的推理——存在不止一个平行宇宙。但是这个逻辑上合理的推断又和笔者刚刚给出的信息相背反:平行宇宙已经包含了无限个单体宇宙了,理论上就包含了一切可能性,“其他平行宇宙”这个词语似乎在根源上就是不成立的。
从Marvel公司的角度来说,Marvel漫画的主线剧情是在616号宇宙展开的,所以与616号宇宙设定类似的无限多个单体宇宙,就能构成一个平行宇宙。那么616号宇宙的设定是什么?存在超能力,存在无法普遍适用的超科技,存在星际文明,存在魔神,存在天父,存在额外维度,存在口袋维度。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版权属于漫威的超级英雄、以及可供其冒险的场地。
所以很明显,划定不同平行宇宙之间界线的,就是设定。所以除了Marvel平行宇宙,还有DC平行宇宙,还有黑暗之魂平行宇宙、海贼王平行宇宙、火影忍者平行宇宙等等等等。所有平行宇宙的总和,被称为多元宇宙(Multiverse)。
值得一提的是,读者千万不要误认为,多元宇宙就是所有人类YY作品的集合,那是不充分的,只能说,将所有人类的想象力集中起来,只是多元宇宙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现阶段囿于技术手段无法感知到的其他平行宇宙(也有可能根本探测不到)。
总结来说,多元宇宙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穷尽人类的想象力能想到的一切东西的总和,这其中自然包含人类自己居住的宇宙;第二个部分就是穷尽人类想象力也没能想出来其设定,但是却真实存在的一些其他平行宇宙,既然它真实存在,就有被我们认知的可能,虽然那可能是一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宇宙,比如说那个宇宙可能只有鬼没有人,但是总有一天人类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探索到这些闻所未闻的宇宙,那时人们的认知也必将掀起滔天的巨浪。
而多元宇宙之上,就是超大宇宙(Megaverse),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元宇宙的总和。虽然我应该像刚才那样,描述一下不同多元宇宙之间的区别,不过遗憾的是,其他多元宇宙是不可描述的。因为所谓的一个多元宇宙,不管是想象力的集合还是未被探索到的真实平行宇宙,二者的总和,就是这个多元宇宙内生物的认知极限。
凡是能被想出来的都会被算作本多元宇宙,凡是没想到而被探索到的也被算作本多元宇宙,那么其他多元宇宙的东西,本质上是本多元宇宙内一切生物永远都无法认知的,所以笔者自然给不出其他多元宇宙的描述。
而所有多元宇宙之和,被称为全能宇宙(Omniverse)。它是一切存在和不存在的总和,一切的法则、想象,稍纵即逝的念头、无限循环的梦境,一切的YY和无法被YY,一切的现实和永远不会发生的现实,概率大于1的事件、概率小于0的事件......咳咳,吹地有点过头了...
言归正传,宇宙观说完了,那刚才所提到的那些神王们在多元宇宙中属于什么级别呢?答案是单体宇宙级,也就是说他们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每一个宇宙中都一个张三,有无限多个张三,而每一个宇宙中都存在这些天父,有无限多组这样的天父,他们有些居住在自己的口袋维度里,有些居于正常维度却几乎从未露面(编辑懒得画)。
所以现在更进一步的问题出现了,既然神王们偶尔会因为剧情需要相互联动并与地球产生联系,但是他们实际上没有参与多元宇宙的管辖,那么在Marvel的漫画中,多元宇宙之上到底存在不存在一个或者多个至高神明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存在,而且相当复杂,复杂的地方恰恰在于这些神明都已不再是单纯力量上的分级,而是各自代表了抽象的概念,虽然只是漫画中的角色,但是这些神明的设定已然上升到了形而上学的角度。
Marvel宇宙神明的分级是这样的,因为天父处于口袋维度不参与管辖多元宇宙,所以每一个单体宇宙需要一组存在于正常维度的神明来管辖,他们被称为天神组,是一群宇宙中极其古老的种族,身形巨大,穿着盔甲,相貌不为人所理解。但是他们仍为具体的生物。
天神组之上,就是多元宇宙唯一的宇宙五神,多元宇宙唯一,顾名思义,整个多元宇宙只存在这样5个至高神明,他们分别是永恒(Eternity)、无限(Infinity)、死亡(Death)、湮灭(Oblivion)、行星吞噬者(Galactus),其中:
永恒是宇宙大爆炸瞬间产生的整个宇宙时间总和的具象化和人格化,是时间之神;
无限是大爆炸瞬间产生的整个宇宙的空间的总和和人格化,是空间之神;
死亡是宇宙所有生命灵魂终结的具象化,顾名思义就是死神;
行星吞噬者(以下简称吞星)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唯一幸存的生物,是五神中唯一不那么抽象的存在,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他是某个星球上普通的居民,经过一系列机缘巧合他成了大爆炸后唯一的幸存者,他异常强大,需要不断吞噬现实宇宙中的物质来填饱他的饥饿,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
而五神中最少出手和最少露面的则是湮灭,他是整个宇宙“不存在”的象征和人格化,是一切存在的对立面,甚至是他自身的对立面,五神中最小也几乎最强大的神明,因为几乎没有东西能面对他,一旦有东西站到湮灭的面前,湮灭立马就会变成那个东西的对立面,这还只是他的本来属性。
现在可以看出,五神中除了吞星之外的四神,几乎都是抽象概念的人格化,当然在这些概念面前谈论强弱是很无聊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Marvel所创造的这五个神明,和人类古老史诗中的神明有着很大的差别,五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先验的,是无法被人类思维理解的。
没有人可以想象永恒——整个宇宙的时间总和的人格化——站在你的面前是一种什么感觉,整个宇宙从濯濯童山到星河壮阔再到寂难永劫,对于他来说都没有意义,因为他就是时间本身,他的体内无时无刻不在创生多元宇宙,也无时无刻不在毁灭多元宇宙,他一个人占据了时间的起点,也占据了时间的终点,我想仅就我有限的阅读经验,在古老人类的史诗中,还没有出现过这种神明。
所以在创造了五神之后,Marvel的编辑继续向上创造了更多抽象神明,他们比宇宙五神更高阶更强大,我个人把Marvel地这一创作成为“抽象造神运动”,而最令人拍案的是,Marvel漫画中统辖整个全能宇宙的最高神明,叫做TOAA,即The One-Above-All(万物上神)的缩写,这个神明的设定是:整个Marvel宇宙里的一切,都只是TOAA的一个念头,一个想法。
他可以只用动一个念头,就随意抹除任何时间坐标、空间坐标,甚至抹除整个全能宇宙,也可以只用一个念头就创造全能宇宙。他能修改因果律,让儿子和母亲生出父亲;修改逻辑,让1+1=鱼,而这一切也只是他动动念头的事情,应该说如此至高的神明,几乎强大得超出任何人的理解,但是Marvel在这个神明的设定旁边加了个小小的注脚:“……拥有编辑权限”,原来强到人类想象力顶峰的至高神明,不过是编辑把自己画进了漫画里,而现实生活中编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从至高神明到普通人,二者相差几乎都不足用甚远来形容,但是二者却又没有缝隙的结合在了一起。
不论Marvel的造神运动而单论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荒诞哲学的意味。更具有荒诞性的是,在Marvel漫画中,TOAA几乎没有出现过,所以也没有人见过他动用作者权限,但是Marvel漫画中存在另一个同样拥有作者权限的角色,他被称作“超越者”,他来自一个有别于Marvel全能宇宙、被称为“超越领域”的地方,他发现了Marvel宇宙并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他将自己的能力削弱,以适应Marvel宇宙,然后将各个宇宙的英雄放到一个拼凑起来的星球上,要求他们互相打斗,以满足他玩乐的心,他给自己设定的容貌是20岁左右的青年,还时常削弱自己来和其他英雄打斗,是一位小孩子心性却拥有至高神明能力的神。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必须意识到自己命运的荒诞性并加以轻蔑对待。荒诞的人是那些“试图穷尽自身的人”,他们在时间“这个既局限又充满可能性的场地中”,能够凭着唯一可以信赖的清醒的意识而享受人生。这仿佛就是加缪写给超越者的自白。加缪声称这并非一种“伦理的准则”,“而是形象地说明和人类生活的气息”。加缪举出四种人作为荒诞的人的典型,他们是唐璜、演员、征服者、创造者(例如小说家)。
唐璜是一个普通的诱惑者,他追求爱情的数量而非爱情的质量,他因有清醒的意识而体现了荒诞性。演员深入角色,模仿其生活,这就等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体验最多的生活,因此,他的光荣是短暂的,却是不计其数的。征服者意识到人的伟大,他们攻城略地正是为了与时间结盟而抛弃永恒,他们的行动乃是对命运的抵抗。
总之,“征服者是由于精神,唐璜是由于认识,演员是由于智力”而成为智者,即那种“靠己之所有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己之所无来活的人。”不过,最荒诞的人不是他们,而是创造者。小说家创作小说,就是“试图模仿、重复,重新创造他们的现实”,而“创造,就是生活两次”,这是一种“最典型的荒诞的快乐”。
“伟大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享受人生的人”,他知道他的创造没有前途,可以毁于一旦,他并不追求“传之久远”,而只是“无所为的”劳动和创造。加缪说:“也许伟大的作品本身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它对人提出的考验和他给人提供了机会来克服他的幻想并稍稍更接近他的赤裸裸的真实。”
所以创造者在其所创造的世界里就如同上帝一般,这是加缪所言的创造者的荒诞,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加缪的观点和Marvel漫画的设定有着惊人的相似:编辑把自己画到了漫画里,并赋予了他至高无上的神力。这表明荒诞哲学意义上的造神是普遍存在于文化作品之中的,Marvel公司的特殊在于,TOAA与超越者是明显的荒诞哲学造神运动的产物,但是其宇宙五神的设定并不是荒诞哲学意义上的造神,而是经典哲学意义上的造神。
《苏菲的世界》中这么形容斯宾诺莎:“斯宾诺莎的主要哲学观点就是用永恒的观点来看事情。”这和拒绝永恒的加缪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为拒绝永恒,所以人类才会关注到自己存在过程的精彩并对荒诞命运进行抗争,与经典哲学关注世界本源不同,加缪关注的是人类本身存在是否有意义,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的第一句话写道:“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
斯宾诺莎是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人,他的著作之一就是《神学政治论》,他本人也因为提出“异端邪说”而被逐出教会,甚至他的家庭也因此与他断绝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斯宾诺莎的父亲死后,他的亲姐姐将他告上法庭要夺走他的遗产继承权,最后斯宾诺莎打赢了官司,但是他却把全部遗产都留给了他姐姐,自己以给人磨镜片为生,最后因吸入太多镜片粉尘而死,说他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哲学家绝不为过。因为追求“至善”就是他的哲学理论的一部分。
因为对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批判态度,使得斯宾诺莎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斯宾诺莎继承和发扬笛卡尔的学说,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几何学方法的广泛运用。斯宾诺莎是第一个将几何学方法应用于伦理学证明的人。他在其著作《知性改进论》中的第三章中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几何学方法的性质及如何运用几何学方法来寻求科学知识,特别是寻求关于唯一存在的知识。而纵观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史,但凡哲学家开始思考唯一存在的问题,就会或多或少陷入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境,这和主观唯心主义必将陷入唯我主义的绝境一样。
有人会说,笛卡尔是从“我思故我在”出发的唯心主义,但是斯宾诺莎的体系则是建立在“唯一无限的实体必然存在”这一唯物主义观点上的。但是斯宾诺莎在他的《伦理学》第五章提到,他所认为的无限存在是“自然”,他认为宗教意义上的神不存在,神是有广延的自然万物——他是一位泛神论者——斯宾诺莎并不只是说万事万物都属于自然,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上帝。
他说上帝不是一切,一切都在上帝之中。“三万年前在莱茵河谷住着一个小男孩,他曾经是这整个大自然的一小部分,是一个无尽的汪洋中的一个小涟漪。”我们也是,我们也是大自然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和那个小男孩并没有差别,我们都是神的一部分。所以他不仅是一个泛神论者,还是一个一元论者。
黑格尔在《小逻辑》里面批评斯宾诺莎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神学的否定,是本质上的无神论者。尽管黑格尔赫赫丰碑在前但我并不同意他对斯宾诺莎的这种评价。我认为斯宾诺莎将有广延的自然作为神,是一种对人格神和超越神的否定,但并不是对神的否定。因为如果我们死板地认同斯宾诺莎的一元论,无疑陷入了绝对的宿命论境地,如果我动一动手指头只不过是上帝的一部分表现形式,那么我该如何确定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呢?我该如何确定是我想动指头还是上帝想动指头呢?如果我承认斯宾诺莎的神,不就代表着否定我自己的存在么?这是加缪所不允许的,人生来是荒诞的,但是人生应该不荒诞。
斯宾诺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出,所谓“有广延的自然”,那个“广延”就是自然法则。我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动手指头,但是手指头的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它不能离开我的手掌到处跑。因此上帝透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这表示物质世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内在的必要性,这是一种决定论的观点,但是没有陷入宿命论的绝境。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斯宾诺莎所说的事物发生的内在必要性,被称为吉布斯自由能变,如果某个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0,则这个过程可以发生;如果某个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大于0,那么这个过程不属于斯宾诺莎的神,神的体内不会存在这种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斯宾诺莎的神——有广延的自然,是拥有理性的,更进一步地说,斯宾诺莎的神就是完全透彻的理性本质,他的神就是自然法则本身,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泛神论,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严格上来说,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唯心主义。
斯宾诺莎的这个一元论观点是充满诗意的(歌德的自然观,基本上就是斯宾诺莎主义的),但是必须认识到他的唯物主义还只是直观的和形而上学的。他所谓自然也正如马克思所批评的那样,那是“形而上学的、脱离人的自然”。但是斯宾诺莎依然是一个可知论者,他相信人可以用理性最终达到和自然的一致,“自然”是神明,那么人就可以利用理性达到和神的一致。但是并不是所有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和决定论者。
康德将世界上的物质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在之物”,又被译作“物自体”,另一种是“为我之物”。为我之物指已被人认识或改造、体现人的目的和需要、为人所用之物,而自在之物指认识之外的,但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知识同自在之物之间就永远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康德看来,人们为了把自己的知识不断推向前进,最终是要在实践上日益趋向道德的目的,所以人必须努力追求对自在之物或物自体的知识,这时,自在之物就是人们出于理性的本性而设定的‘理念’,即灵魂、宇宙和上帝。它们虽然不能被认识,却可以被信仰。康德承认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这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他把自在之物作为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认识的、但又是存在的东西,又表明他哲学的不可知论、二元论,以及对宗教的妥协色彩。”
同柏拉图的“理念”观点一样,世间存在着先验的完美存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过是那个完美不可知存在的折射和倒影,这种观点无异于为上帝披上理性主义的面纱,是一种不可知论者的造神运动,他们所造的神或许名字各异,但本质上相同,即这些神都是绝对的完美的理性。
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能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黑格尔认为,存在一个“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其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心中的“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
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
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是绝对精神自己展开、自己实现的结果。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明明是物质的嘛!但黑格尔指出:你看到的只是现象,你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本质上都是精神的,这些现象都是精神的现象。这也就是黑格尔著作《精神现象学》的主要观点。
现在我们看到,黑格尔的观点甚至比康德更甚,因为黑格尔赋予了“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意志,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要分三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的阶段,绝对精神在这一阶段是概念之间、范畴之间的转化。
在这一阶段中,按照正反合的发展过程,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存在、本质和概念。存在,是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一”,是“虚无”。
绝对观念转化为自然界,绝对精神表现为感性事物的形式,自然界的外壳束缚了绝对精神。
分为机械性、物理性和有机性三个层次。在进入有机性之后,产生了人类精神,绝对精神的发展便进入到了精神阶段。
绝对精神否定自然阶段中自然界的束缚,回复其自身,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
黑格尔认为精神首先表现为“主观精神”(也就是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然后外化为“客观精神”(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到最后,“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走向结合,达到“绝对精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对精神在经历一长串的变化后,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来展现自己了——它的具体形态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我们在艺术中通过直观来把握绝对精神,在宗教中通过表象或想像(一个最高神)来把握绝对精神,而在哲学中,则通过逻辑的思考来完成对绝对精神的理解。
也许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绝对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规律不断地变迁,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演绎出万事万物。所以,从世界观上来看,它是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但是绝对精神的运动形式——辩证法,却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了世界上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矛盾本质。它既是上帝的代名词,又是世界上物质的基本规律,这是黑格尔的哲学所创造的神。
哲学是关于世界本源的思考,即使是在对微观世界如此深入了解的当代,有些事情依然不得不搬出上帝,夸克禁闭(一个质子内必有三个夸克,无法发现单独存在的夸克的现象被称为“夸克禁闭”)和渐近自由(质子内部夸克间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小,距离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大的现象被称为渐近自由)在量子场论还不发达的过去几乎是无法解释的现象。也许世界的本源真的就像一朵盛开在彼岸的白莲花,彼岸无风无雨,它完美地自我存在,我们架着舟拼命划向彼岸,越来越接近那无限的存在,但是就是无法完全触碰到它,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岸的这边搭起祭坛,用尽全人类的理性去信仰、去祭拜那强大、美丽、善良的自在之物。
什么树根在抓紧,什么树根在从这堆乱石块里长出?
人子啊
你说不出,也猜不到,因为你只知道
一堆破烂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
枯死的树没有遮荫,蟋蟀的声音也不使人放心,
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只有这块红石下有影子(请走进这块红石下的影子),
我要指点你一件事,它既不像
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
也不像傍晚的,站起身来迎着你
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风吹得很轻快
吹送我回家去
爱尔兰的小孩
你在哪里逗留?
[2]: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3]: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评论区
共 3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