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第二期的桌游节目中,提到了美国资本的三驾马车:卡耐基、洛克菲勒和J.P 摩根。笔者突然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系列纪录片。
卡耐基、洛克菲勒、J.P 摩根,这三个名字是在说垄断、美国历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无法绕过的三个名字。他们凭借资本重铸了南北战争后满目疮痍的美国,但是他们也曾用资本操纵美国总统大选,以保住自身的利益,最后他们因为垄断而走到历史的对立面,不过他们晚年都开始回馈社会,使得他们依旧受到美国人的尊敬。今天,笔者就推荐自己看过的系列记录片,带大家再回顾美国南北战争后的那个黄金年代。感谢老白对文章的指导。 卡耐基是钢铁大王,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J.P 摩根则是金融大王。这三人,前两人垄断了工业最重要的命脉:钢铁和石油,最后一位则垄断了金钱本身。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三人中J.P 摩根是最恐怖的那个,J.P摩根给笔者的感觉是:没有问题是他不能拿钱解决的。
J.P摩根最让人们记住的是他的通用电气公司,他是那个时代第一个意识到电的无限前途,正是由于通用电气公司的供电,让电灯走进了人们的家中,同时让电成为了那时的新能源。不过,J.P摩根和其家族手下掌控的可远不止通用电气。(资料来源于互动百科) 1913年,美国国会发表《货币托拉斯调查报告书》,其中谈到摩根死前一年的财产: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着53家大公司,资产总额127亿美元。这些 资产中,有金融机构13家,30.4亿美元;工矿业公司14家,24.6亿美元;铁路公司19家,57.6亿美元;公用事业公司7家,14.4亿美元。摩根后代继续扩张,财团雄风未减,霸业更加显赫。摩根留下一个显赫的家族,留下首创的"联合承购国债"的华尔街惯例。
而关于“联合承购国债”,起源是这样的(资料来源于互动百科): 1871年,经过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国政局一片混乱。成立于法国西部加伦河畔的波尔多临时政的首脑梯也尔给摩根的父亲J·S·摩根拍发了紧急电 报,让他赶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S·摩根火速赶到了托文城,会见了梯也尔的密使。原来梯也尔想让J·S·摩根包销国债,金额为2.5亿 法郎约合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字。美国从法国手里买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万平方公里,不也才1500万美元吗? 老摩根决定承购这笔法国国债,他指示在纽约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国债在美国消化掉;但鉴于一个人承担如此大的一笔数目可能负担过重,老摩根想到一个新点子——成立辛迪加(联合),也就是把华尔街上大规模的投资金融公司集合起来,成立一个国债承购组织,共同承购国债。摩根觉得父亲这个想法非常高妙,立刻着手去实 行。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各机构分摊风险,来消化掉那5000万美元的国债,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刨意的想法。
然而,正当摩根命努力时,他的努力遭到了舆论界的抨击。《伦敦经济报》这样评论:“发迹的美国投资家J·P·摩根承购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承购者 想出了所谓的‘联合募购’的方法,并声称这种方式能将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逐级地分散给一般大众,而不再象以往那样集中于某个大投资者手中。乍一看来,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风险性,但其实假如经济恐慌一旦发生,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快速扩张, 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资的危险性增加。”在纽约舆论界,也有类似的评论。不管评论是褒是眨,一个青年投资家引出这么大的话题,对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实证明,“联合募购”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万美元约法国国债,这一来他名声大振,各种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到了后来,对国债实行“联合募购”几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而摩根在这一行中,则早就打响了名头,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
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摩根在铁路、钢铁、电气等行业中建立了垄断,主要也是因为他看到太多的无序竞争正在毁掉行业,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加上他坚信行业的收益是银行业的力量来源,所以他将公司整合成大企业,建立垄断。
摩根最具争议的事情是1907年的经济危机,有人说这次经济危机是摩根策划的,有人说摩根是这次经济危机中的英雄,因为他把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救了出来,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摩根在经济中的权势大过任何人或群体,包括美国政府。
还有一点小八卦,现在看到的J.P摩根的相片都是修过的,因为摩根患有红斑痤疮,也就是酒渣鼻(据传,摩根的鼻子是紫色),而且摩根本人很清楚这点,所以他极其不喜欢被抓拍。
其实,摩根的个人资产不是很高。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的个人财产只有6000万美元,但是摩根从事金融,可以调度大量的资金,而且运转自如,否则他不可能以4.8亿美元从卡耐基手中买走他的钢铁厂而不破产(1900年的4.8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100亿美元)。摩根的财产不能只看他的个人财产,应该看他和家族控制了多少企业。 卡耐基因为对慈善的热衷使许多人都钦佩他,而且他的一生也是一个完美的奋斗故事,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到家产万贯的富豪,成为富豪后乐善好施,各种捐钱。完美的鸡汤。
卡耐基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当人们只把钢用作制造小物件,比如餐刀,卡耐基看到了钢材作为建材的潜力。在铁路行业萧条后,失业人口进入城市,比如芝加哥,由于人口增长,所以要大量建造楼房,卡耐基的钢铁厂接到了大量订单,卡耐基也赚到了大钱。
不过,卡耐基本人虽然赚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他手底下的工人不享受任何东西,他们依旧在钢铁厂工作12个小时,拿着很低的薪水,而且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卡耐基也参与过操纵美国总统选举,以保证自己依旧保持在钢铁业的垄断地位。正常资本家做过的不光彩的事,卡耐基也做过,但因为缺乏狠心,做得没有洛克菲勒多。
我们都知道历史充满巧合,卡耐基就退休在一个很巧合的时间。卡耐基在1901年3月2号之前卖掉钢厂退休,而在任总统——威廉.金斯莱在1901年9月被刺,因此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任总统一职,此后“泰迪熊”开始挥舞大棒,将托拉斯告上法院,J.P摩根和洛克菲勒都遭到老罗斯福总统的大棒(“泰迪熊”最出名的反托拉斯行动就是将北方证券公司告上法庭,北方证券就是摩根的铁路控股公司),但卡耐基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为他已经退休并开心地去做慈善了。
卡耐基虽然和那时候很多资本家差不多,但是卡耐基本身不是那种为赚钱而赚钱的人:(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 在1868年,卡耐基33岁时,他为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备忘:“积累财富是最糟糕的盲目崇拜之一,对金钱的崇拜是最低贱的。”为了防止自己也会盲目追逐金钱,卡耐基写下同样的备忘以提醒自己35岁时退休去回馈社会,“富有着死去的人是可耻的。” 然而,他是于1881年才开始自己的慈善事业。
也许正是因为不为赚钱而赚钱,使得卡耐基成为资本三马车中最先退休的一位,也是三人中唯一逃过西奥多.罗斯福反托拉斯政策打击的一个,并成为了人们经常歌颂的一位大资本家,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绝大部分资本家热衷于赚钱,而不是慈善。很多人因此觉得资本家就是守财奴,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卡耐基热衷于帮助别人,让人们见识到了一位乐善好施的大资本家,一位利于大众的资本家,因此卡耐基被很多人歌颂。
估计洛克菲勒是很多人最先知道的垄断巨头,因为历史教科书上有写过他(笔者记得自己初中的历史教科书提过洛克菲勒,但具体记不清了)。他在历史教科书上形象就是普通的19世纪末资本家形象。贪婪、没人性、为了钱什么都会去做,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洛克菲勒是冷酷的,以至于他对克利夫兰众多精炼厂的收购被称为“克利夫兰大屠杀”。(资料来源于——美国历史USA和维基百科) 1872年,标准石油开始了对克利夫兰众多精炼厂的兼并和收购,在不到四个月内,标准石油就兼并了26家精炼厂中的22家,最后,洛克菲勒的敌手们发现他们无路可走,因为洛克菲勒会先告诉他的竞争对手:如果你和我洛克菲勒竞争会是个什么下场,然后提出一个很棒、甚至是很慷慨的收购报价——大量的现金或标准石油的股票,但如果不接收,那洛克菲勒就会利用标准石油在价格、运输和财力上的优势,并用各种手段将竞争对手搞破产,接着通过拍卖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竞争对手的公司。
所以当时标准石油在克利夫兰的收购就是强买强卖,不接受就是死路一条,但好在强买方的价格十分厚道,因为洛克菲勒确实用标准石油的股票作为收购报价。他当时这样和精炼厂厂主说的:(资料和图片皆来源于——美国历史USA) 拿好标准石油的股票,你和你所爱的人将不愁吃穿
Take Standard Oil stock, and your family will never know want.
不接受报价的精炼厂厂主则要悲惨一些,他们直接被排挤到破产,然后什么都得不到。
洛克菲勒的冷酷帮助他成为美国首富,但是也为政府在起诉标准石油时留下了各种诉讼理由:(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
从铁路公司受回扣,并实施其他不利于铁路公司的策略
用各种不公平手段来控制大部分石油管道,并挤兑竞争管道线,已达到管道线的垄断
用合同限制竞争对手的贸易
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比如在特定地方消减价格以限制竞争
对竞争对手进行商业间谍活动
操控傀儡公司
在美国反垄断期间,标准石油公司成为众矢之的之一,因为从老罗斯福上任到卸任再到塔付脱上任,其他大公司或垄断组织都倒下了,但标准石油公司居然还站着。在全国上下大都支持反垄断的背景下,标准石油公司自然成为了全美最臭名昭著的公司:(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如果那时候有金大便奖的话,估计标准石油公司可以连拿6-7个金大便) 洛克菲勒是一个冷酷的资本家,但这不是全部,因为别忘了洛克菲勒老年时也热衷于捐钱。也许他只是纯粹想和卡耐基比谁捐钱多,或是他是真的善心爆发,不管怎么样,他确实用自己的巨大财富回馈社会。
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洛克菲勒在死前一共捐款5.5亿美元,如果按1910年购买力进行计算,相当于今天的1420亿美元
洛克菲勒也是个伟人,他的贡献并不亚于摩根和卡耐基,他不只是一个冷酷的资本家。
按照在维基百科上查到的数据,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士兵有62万(还有说法是75万到85万),造成了至少103万的伤亡,死亡加上伤残人士,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基本丧失了绝大部分的劳动力,而且,内战发生在美国本土,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南方的城市大都烧毁,美国很多铁路公司和银行都倒闭了)。经济被破化而且还没有什么劳力,当时有些国家高呼:“美国亡了。”(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但美国人估计不会那么想,因为战争结束了,南北和解,而且奴隶制的问题也没有了,美国人觉得他们可以走入一个新时代了。当时美国政府制定政策大力发展铁路,于是,铁路行业在南北战争后很快兴起,然后成为了内战后美国经济的支柱。
但市场没有任何监管的问题很快显现了。(资料来源——金融大鲨摩根) 铁路业在当年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竞争态势与今天的网络公司颇有几分类似:公司数量众多,常常一个州就有几家,但规模普遍过小;缺少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公司铺设的铁轨宽度各不相同,轨间距更是千奇百怪。
这些问题加上恶性竞争,使得铁路公司的运营成本很大,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之后美国又遇上经济萧条,很多铁路公司濒临倒闭。这时摩根出手了。(资料来源——金融大鲨摩根) 为实现对破产铁路企业的控制,摩根出面组建了一个专门对债权人负责的信托委员会,委员会由4至5人组成,实际的控制权则在摩根一人。委员会下设一个委托公司,即"托拉斯",来处理日常事务。通过这一安排,摩根不但迅速实现了对大量铁路企业的控制,又不致引起非议。
是不是很眼熟啊?没错,摩根的做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垄断,摩根依靠“摩根化”,将铁路行业整合起来并进行垄断,让铁路行业成为有高利润的行业,以吸引欧洲的资金,然后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铁路业在经济萧条后又活了过来。
之后,摩根靠着“摩根化”整合了电气行业,建立了通用电气公司,让自己在新兴行业率先取得垄断地位,获得大量财富。当其他人看到垄断带来的好处时,大公司开始进行吞并,更多托斯拉等垄断组织出现,垄断在美国愈演愈烈。
科普:“摩根化”(Morganization)是J.P摩根在19世纪使用的方法,J.P摩根接管一个行业并用垄断来稳固该行业,再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欧洲金融家进入美国。然后摩根将行业打造为一个单一的、稳定的、高利润的统一体,以吸引欧洲的银行家。(资料来源于——投资百科)
但是,垄断的弊端也显现了,由于过度注重利润的增长,企业对工人的待遇越来越差,工作环境不仅不安全,而且薪水很低(日薪不到1美元),但工作更加繁重,不满在工人中快速堆积,这种情况下,工人肯定会罢工,加上巨大贫富差距(按照《美国商业大亨》里的说法,当时超过90%的美国人每个月仅靠不到一百美元生活),工人的反抗激起了更多地针对资本家的批评。20世纪初的一些思想家著书立作说说明垄断的危害,中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型企业对垄断各种不满,而一些州政府也开始对本地的煤气、电力、交通公司进行管控和规制。之后,“泰迪熊”上台,开始了全国反垄断。
垄断的出现是为了降低行业中的恶性竞争,将美国的众多小公司整合成一个大公司,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尤其是欧洲的投资。有了更多的资金,那就可以买更好的设备,引进更好的技术,招到更多的工人,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这对于南北战争之后急切需要发展的美国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垄断确实在那段时间里提升生产力,而且是稳定提升,于是美国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垄断在20世纪初成了生产力解放的一个阻碍,毕竟那时候的工厂真不是人可以工作的地方(每11个钢铁工人就会有一个死在工作岗位上,这哪是工作,这是要命),工人都罢工了,哪来的生产力。当垄断开始变得弊大于利时,人们开始反垄断,因为垄断无法再提升生存力,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还阻断了一批想靠聪明才智致富的年轻人的向上通道,比如亨利.福特事业初期遭到ALAM的专利诉讼。
从一开始的促进美国发展到成为美国的众矢之的,虽然垄断刚出现的时候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旦不适应生存力发展,被淘汰也是自然。
摩根并不像卡耐基和洛克菲勒那样在晚年热衷于慈善,他参与得比较少,一是因为他是三马车中最先去世的那个(享年76岁),二是因为他更加关注美国的经济和基础建设。
卡耐基和洛克菲勒在慈善上的事迹就不用笔者赘述了,当时的报纸已经描述的够多了。
笔者想说的是,卡耐基和洛克菲勒都做过不光彩的事,但是在慈善方面,他们都是值得人们去尊敬的,起码他们没有拿慈善当炒作(陈氏胖子)。
美国南北战争后的黄金时代和洛克菲勒、J.P摩根、卡耐基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电力、石油和钢铁在美国的广泛运用起码要再推迟几十年,他们建立垄断,终结无序竞争,帮助了美国的兴起,不过,当垄断不适应生存力发展甚至阻碍生存力提升是,他们也成为了公众的标靶。不管怎么样,他们的功绩还是值得我们后人脱帽致敬的。
评论区
共 8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