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70年代以来,游戏公司为了让控制器离开主机,牢牢掌握在玩家手里而费尽心力时,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延长物——一大把线缆,通常是3-9英尺(约1-3米)。但是很快玩家发现这一堆线缆会发生缠结,会绊倒人,假如家里还有狗的话,轻则你正进行的游戏进度报废,重则宝贵的主机不保。日版主机的线缆则是另一个极端:实在是太短了。总而言之,玩家受够了这些该死的线缆!
雅达利在1980年代早期就开始悄悄开发无线控制器。这个名为雅达利CX-42的无线操纵杆使用和车库开门器、对讲机一样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大约是27MHz或49MHz范围。
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游戏控制器开发者完全放弃了RF技术,也几乎没有什么人热心于无线技术。直到有人想到换上红外技术(Infrared,IR)——没错,就是电视遥控器提供的灵感。IR技术提供的控制范围上限是25英尺(约7.6米),并且不影响家中其它电子设备。当然,它也有缺陷:怕被人挡着。
IR技术所开发的控制器一直延续到千禧年之后,直到它无法承受新版手柄更多的功能。另外红外线只能在单一方向传输(控制器→传感器),类似“力量反馈”(震动包)这样需要反复传输的功能无法实现。开发人员重新找回RF技术(无绳电话的灵感)。只不过这次选择了902-928MHz(欧洲标准是433.050-434.790MHz和869.700-870.000MHz)。在这个特高频(UHF)段允许更高的双向数据传输,还是全向传输(不怕挡),更是增加了4个以上信道方便多个控制器加入。
接下来游戏技术开发者将利用更高的2.4GHz频率Wi-Fi(Wireless Fidelity)技术。 更高的数据速率能力和刷新速率纠正了过去的屏幕运动比玩家操作滞后问题。 频率范围增加,需的功率却更少,因此解决了电池消耗问题。 玩家现在可以拿着手柄在30英尺(9.1米)内运动毫无问题。但如果控制器在计算机无线网络或2.4GHz无绳电话的频率范围内,则可能发生一些冲突。
微软可以选择继续使用Wi-Fi协议来制作下一代主机的控制器,但他们决心要在主机市场抢占先机,所以他们求助于Bluetooth协议。蓝牙和WiFi一样是2.4GHz,但蓝牙调制技术不同,通过将通信频带分成79个信道,每秒跳频1600次,不再影响无绳电话和无线网络设备。它还能建立无线个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s,PAN),一台主机可以最多加入7个手柄。蓝牙设备还不费电,能够自动发现其它蓝牙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
但是在实际应用上,索尼占得了先机。次年(2006)使用蓝牙技术的DualShock 3随PlayStation 3发售
除了蓝牙功能,最新的手柄都纷纷加入运动感知功能。包括使用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识别的位置/视觉位置,识别,距离和深度),加速规(感测3轴上,下,左,右,前和后的运动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和磁力计(通常用于GPS设备,以使用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位)。
又是任天堂,再一次走在游戏控制器最前沿。2006年11月19日,Wii主机发布。
之后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直到今日,自求多福的“正在进行时”时代了。
也可能并不仅仅是这御三家之间的战争,随时随地都有莽撞的年轻挑战者出现……
总结游戏控制器40年风云:技术为王,生逢其时;舍得砸钱,心态开放。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