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院线上了一部电影,即改编自东野圭吾原著的《嫌疑人X的献身》。算上中国版,以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前后已经有日本版、韩国版甚至印度版(你没有看错)。
身边很多朋友在看过中国版电影后都表示想要入坑推理小说(算是这部电影的无量功德),那就借此简单聊聊推理文学的发展史。
大部分人最早接触的推理作品,自然是最为著名的福尔摩斯系列了。但说实在话,以短篇为主的整个系列,尤其是福尔摩斯涅槃重生后的“归来记”、“新探案”,质量实在是参差不齐。首创的“演绎推理法”现在看来也更像是“神棍装逼”。
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初次接触推理的人们,在谜题揭晓那一刻内心所感受到的震撼。柯南道尔烘托氛围的技法也实为一绝,再加上推理之余,还经常加入紧张、激烈的抓捕罪犯的情节。使得福尔摩斯天生就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所以我现在想起福尔摩斯不再是那个穿梭于19世纪末伦敦,带着黑礼帽,高大敏捷的身影了。变成满脑子都是和华生含情脉脉,打情骂俏,高冷傲娇的卷福了。
当然对于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女粉丝)来说,案子的逻辑性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她们最关心的还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到底谁攻谁受...
进入到二十世纪,推理小说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史称为“推理的黄金年代”。这是属于古典本格的黄金时代,那时候英才辈出,群雄逐鹿。但毫无疑问称得上其中翘楚的,还是当属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和约翰•狄克森•卡尔这三巨头。这三人风格都自成一派,私认为难分伯仲。阿婆在《无人生还》中首创“暴风雪山庄模式”、卡尔在《三口棺材》中洋洋洒洒的“密室讲义”、奎因每部作品中刻意设置的“挑战读者”等等,都是推理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
这一阶段的推理文学,刻意突出谜题与解谜之间的逻辑关系。谜题伴随着剧情推演(往往是连续杀人)一个个抛出,最后会有智勇的神探迎刃而解——这样的线性结构组成了推理小说的基本架构。同时怪异诡谲、鬼斧神工的奇谋妙计层出不穷,最大化放大了读者伴随着解谜而生的茅塞顿开所带来的快感。
当然,为了突出其中的戏剧冲突或者满足情节推进的要求,这一时期的推理小说涌现出不少沿用至今的“不合理”设计。首当其冲便是前文所述,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暴风雪山庄模式”,这使得推理小说 “舞台剧化”:密闭的、便于实施犯罪的环境,场景转换遵循“杀人——调查取证(或询问)——杀人——解谜”的转幕规则,最后自然少不了神探召集所有存活当事人进行一番精彩绝伦的推理大戏:所有角色好比真的参演舞台剧,依次出场,除了正常的对话和表现出应有的情感波动外,不会再有多余的行为。角色的设计也倾向简单和符号化:足智多谋的神探,罪该万死的被害者,醉心于设计杀人诡计的罪犯。所有的角色都被或多或少去除了一些在现实中本应该更复杂和多元一些的“社会人”属性。尤其是罪犯,有些作品里的罪犯甚至可以称为“论证犯罪艺术性”的“殉道者”,显得略微单薄。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开始,推理文学为了能让推理大戏足够掷地有声,在最为讲究逻辑、理性的文字中却加入了过于理想的、浪漫的——非理性的设定和通则。
推理作家们沉醉于这样的智谋博弈当中,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沉溺”来形容。一些作者在突出解谜要素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一些文学方面的要素。一些作品中通篇都是犹如梦呓一般的自说自话,读起来相当累。让人不免怀疑是作者都折服于自己设计的精妙诡计,自恋并沉醉其中。至于别人读起来怎么样,管那么多干嘛呢?
推理文学在这个黄金年代,走上了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时也被逐步推向了曲高和寡的境地。
随后的推理文学在欧美文坛逐渐式微,推理版图的世界中心逐步移到日本。日本固有推理文学的根基与传统。“本格”一词本来也是源自日语的舶来词——日本对于世界推理文坛的影响可见一斑。早期日本推理文坛的双雄:江户川乱步(笔下名探明智小五郎)与横沟正史(笔下名探金田一耕助)一举将日本的推理推向了世界。其中横沟正史更是开创了“变格派”(着重描绘侦探的探案过程,并不时有一些光怪陆离的情节)的文学风格。
说起“金田一”,该形象与ACG界还颇有渊源。由天树征丸(现为金成阳三郎)担任原案,佐藤文也绘制的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主角是名为金田一一的少年侦探。设定上即为横沟正史笔下金田一耕助的孙子(强行攀亲戚摆血统啊)。该漫画大热后被改编为TV动画、剧场版动画、游戏、真人电视剧和电影等等,至今仍在连载。不愧是和“死神小学生”柯南齐名的少年啊!
时间来到八十年代初,以岛田庄司为首的一众推理界新贵打出本格推理的复兴大旗,试图重现当年黄金年代的荣光。事实上也的确做到了。在复古还原“暴风雪山庄”经典模式,从根本上排斥高科技侦破手段、只进行单纯智力角斗的同时,加上了更为天马行空的谜团与诡计——强调作案手法的突破与创新,犯罪者的精心设计简直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行文风格去冗从简,更为清亮明快一些。同时很多新派推理作家打破了传统本格创作通则的桎梏,加入了不少架空、奇异、幻想的元素,当然这样的举动究竟是否符合推理的“本源”,就是见仁见智了。
总之,这一时期的推理作品在尽可能还原黄金时期“本格推理”风貌的同时,融入了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故事题材、创作手法,使得推理风格更为多元化。这样的风格也被统称为“新本格派”。
说到“新本格派”,就不得不多说两句岛田庄司。此君不但是新本格开疆拓土的生力军,更可谓门派的奠基人。其作品中的波谲云诡、脑洞之大,在其处女作,也是最为著名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中便可略窥一二。但说实在话,《占星术杀人魔法》实在不是一本“好看”的书:通篇的废话,与侦破案件毫无关联的情节描写,谜题揭开时实在让人大呼上当。但最后精妙绝伦的推理收尾,又不得不为其鬼才所深深折服。
其实很多稍微接触过推理的朋友即便没看过原著也都熟悉这部小说中的手法,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和国产的《少年包青天》,都有不同程度上对原作的致敬(或抄袭)。这当然也从侧面折射出,岛田庄司的“犯罪艺术”,是受到世界范围认可,并经得住时间认证的。
再说说近年来大热的东野圭吾。此君是少有经历过创作风格大转型的推理作家。他早期作品多为恪守传统的本格推理,手法多以“密室杀人”为主题。诸如处女作《放学后》就是足够惊艳的本格小品。
到了中后期,转为多关注罪犯其后的犯罪动机、背景,以及其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其公认的创作巅峰——《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莫不是这样的“社会派”创作。东野圭吾善于对人性的描绘与剖析,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更是会不遗余力的暴露出来。
东野圭吾除去严肃也有幽默的一面。在《名侦探守则》中,对于推理小说创作中一些所谓金科玉律的死板和教条,就狠狠恶搞讽刺了一番。诸如下面这个图,你们自己感受下...
不过感觉东野圭吾后期笔锋温和了许多。诸如在佳作《新参者》中,少了辛辣与忧虑,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温情与人文关怀。最难能可贵的是,东野圭吾在进行“社会派”的主旨立意时,并没有丢失推理解谜那份原汁原味的乐趣。诸如《嫌疑人X的献身》中精妙的诡计固然可叹,但书中最为耀眼的还是对角色的刻画以及那份人性的温存。对于社交困难、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深度思考。
东野圭吾笔下最为著名且成系列的侦探主人公有二:一为加贺恭一郎,二是俗称“神探伽利略”的汤川学。加贺系列的作品风格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是迥异。其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东野圭吾的创作试验田。在《我杀了他》、《谁杀了她》两部作品中,身为“主角”的加贺戏份可谓微乎其微,且到最后都没有公布真正的凶手。(好在现在网络发达,猜不到凶手上网搜索也很方便...)
《神探伽利略》系列则风格比较统一,成功将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融入到推理侦破的过程中,既有趣又显得比较真实。
当然东野圭吾的作品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其中之一就是他实在是太过高产了,这就难免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时不时在“神作”与“拙作”间徘徊;不过最让人吐槽的就是他不止一次着力刻画狡诈阴毒的女性角色(让人怀疑他曾被某个女人伤的不轻),大有“妖魔化”女性之意。好在近来收敛了不少。
前文提及的两个知名系列,都前后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且大获成功。东野圭吾也就顺水推舟,让不少其他作品也走上了改编翻拍的道路。电影、电视剧出了许多,真正还原出原著小说精髓的,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假如你对东野圭吾感兴趣——包括《嫌疑人X的献身》在内,强烈建议去读读原著。
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社会派推理本是夹于本格于新本格之间诞生,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反而重获新生。但就像近几年的流行元素趋于复古,亦或是80年代初厌倦了智谋诡计略显平淡的社会派,新本格呼之欲出那样——人们的品味与喜好似乎永远处于一种循环往复。所以没准儿过一段时间,又会有什么返璞归真的元素重新融入到推理创作,开创出新的题材与风格也说不定。
前段时间曾有幸观看了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传世名剧《捕鼠器》—— 一部真正“舞台剧式”的古典推理的舞台剧。棱角分明的角色,幽默逗趣的台词,丝丝入扣、逻辑严密、多重反转的剧情。确实让人如痴如醉,能感受到推理带给人最原始的魅力,重现那段风华绝代的时光。同时也说明,经典的东西值得传承,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失去光泽。
想感受阿婆的强大剧本但暂时看不到《捕鼠器》也没关系,推荐直接去看电影《控方证人》——阿婆编剧,黑白流芳,豆瓣9.6分。
国内其实也曾有过相当出色的推理小说家。由罗修所创作的《网维侦探手记》质量绝对算得上一流。可惜的是罗修先生已经于2007年英年早逝,年仅27岁。尚未巅峰便挥手告别,空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
笔者是游戏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新人。十分欢迎、期待大家关注自己的微信号:游戏狗的一亩地(game_doge)。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仅仅是关于游戏、体育、视觉艺术的闲散地。希望各位机友能够多多指正,提供宝贵意见!
评论区
共 15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