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度都有月亮之露的神话。在古印度,神的饮料被称为苏摩。苏摩本来就是月神的名字之一,也是雨水的名字,人们把甘露看作天上的圣水,而月亮是装着这些长生不老之水的容器。甘露是取之不竭的,但它像月亮一样有盈亏。
在印度神话中,月酒苏摩是众神搅拌乳海的目标产物,它给众神带来长生不老。苏摩一开始就具有农业民族神话中的月神独有属性:健康、多产和永恒的交替更新。在后世神话中,它更是成了月神的名字,据说他用甘露使地球变得丰饶富足,使残疾者健步如飞,使失明者重见光明。《梨俱吠陀》中有114首圣歌都是献给月神苏摩的,可见苏摩在宗教中的重要地位。
学者们至今不清楚制作苏摩酒的植物,据说是一种乳白状的攀缘植物,它的汁液就是苏摩,人们喝了它就会心迷神醉、忘记恐惧、精神振奋(听起来像是罂粟或大麻?)。还有一种说法是四滴甘露从月亮圣杯里洒了出来,落在恒河与亚穆纳河交汇处,因此每隔12年,世界各地的印度教徒都会来到恒河沐浴净身,庆祝“大壶节”。
“大壶节”又名昆梅拉节,是印度教主要节日之一,历时约一个月,每隔年12在相对比较寒冷的月份举行。局时世界各地的印度教徒纷纷前往节庆地点,冒着严寒跳进恒河沐浴净身,再到河畔的庙宇中祈祷,感谢苏摩为恒河两岸的人民带来幸福和富饶。
在波斯古语中,与苏摩相对应的词叫‘Haoma’,据说它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被天上的鸟带到地上,制成饮料后能为神带来永生,为人类带来超自然的生命。它也有再生的力量,能使女性多产,使单身姑娘找到丈夫。它有时候也被看成密特拉神的化身,另一种说法是密特拉喝下它之后才变成神。
在古代诸多农业国度,尤其是那些比较炎热的地带比如埃及,太阳往往被视作农业的敌人。一首农神节上的圣歌说道:“太阳的热气使万物干枯,月亮的热气使万物滋润。”露水出现在月落之后,日出之前,尤其是满月之夜地上的露水往往特别多,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它来自月亮。牧人们渴望在月光照耀的夜晚用晶莹的露水覆盖山陵和溪谷,使他们的牧群有水可饮。
南美有些部落认为是月亮的柔和光线带来凉爽和露水。古代以色列人在新月初升时,总要在山头上举行烽火仪式来迎接它。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女神伊南娜(巴比伦伊什塔尔,叙利亚阿司塔特)曾被称为“带露水的神”、“绿色的神”和“田野王后”。
在希腊,露水女神赫尔斯就是月亮女神塞勒涅和宙斯的女儿,就好像空气(宙斯)被月光(塞勒涅)融化,变成了露珠。雅典娜为露水女神设立了一个神殿,靠近神圣的橄榄树。在雅典纪年法(以夏至后第一个新月作为新年之始)的最后一个满月,那里就会举行露水拜祭仪式,少女绕着女神的雕像跳舞,祈求天上洒下滋润万物的露水。通过这些仪式,我们也可以看到雅典娜与月亮的古老渊源,有时候雅典娜的盾牌上不是美杜莎的头,而是满月的形象。她的钱币上印有猫头鹰、橄榄枝与月牙。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把雅典娜和月亮都成为“闪烁的眼睛(Glaukpois)”,而雅典卫城曾被称为“闪光之城(Glaukopion)”。
犹太人的神话中也有月亮之露的概念,它体现在神圣食品吗哪(Manna)的形象上。在《旧约》中,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在西奈荒漠中,因为食物短缺,许多人陷入虚脱。在夜里,白色蜂蜜状的物品从天而降,到清晨时,地面上覆盖着如图白霜状的露,晶莹剔透,吃起来有蜂蜜的甜味。“这到底是什么呢?”人们面面相觑,彼此问道,“吗哪(希伯来语中的这是什么)?”。就这样,这种从天而降的食物就被后人称作吗哪,帮助人们度过难关。从此之后,吗哪就被当做“生命的甘露”,犹太人认为它能再生,是月亮的珍宝。就像苏摩一样,吗哪是神的美食,而且它还可以超越自然法则,人吃了吗哪之后无需消化排泄。
不过,月亮降下的露是灵丹妙药的说法在世界各地都有提及,它被称为“生命之水”,能使生病的人痊愈。非洲的布须曼人认为“月亮之水”是一种蜜露,能使猎物起死回生,或至少能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布须曼猎手们相信打猎时不能看着月亮,否则他们所射中的猎物就会像月亮下山一样消失。
亚马逊河西北岸的印第安人把露水称作“月亮的口水”,能让植物迅速生长,帮助妇女怀孕。在一些欧洲民间传说中,用5月1日太阳升起之前的露珠沐浴能让少女获得美貌与如意郎君,这一传统在苏格兰一直持续到20世纪,在一些童话故事中也能看到少女在月光下用露珠洗脸被王子偷窥的故事。
总之,月亮之露在神话与民间传说中都被视作一种万应药,吃着月饼喝着美酒加咖啡或茶叶的少年们,你们要不要考虑来一盏呢?
评论区
共 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