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系列的科普补完文章已经做完了一大半,相信后两章介绍的会是谁大家也都猜得出。肯·布洛克“砖叔”,相信这个人也是大家最熟悉和喜欢的,所以我在写这篇介绍的时候也很有压力,毕竟砖叔与其说是一个知名赛车手和体育明星更不如说已经发展成一个文化载体了,所以如果有哪位读者感到部分内容有缺失漏洞还请多提出。 另外一定要说,我的一些看法或者见解很多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理解范围内的,所以有分歧甚至有错误的地方很难免,还请大家指出来分享,求别骂。
下面这一段完全是作者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文章的内容完全无关,所以如果读者朋友感觉拖沓也可以适当跳过。 其实我的车迷情怀是从小就养成的,小的时候通过游戏、电影、动漫来满足自己,那个时候喜欢看《头文字D》,后又在卖盗版盘叔叔的推荐下看了《湾岸》,当时也一度很喜欢那些性能不俗的日系车。
可至于后来自己为什么会喜欢美式肌肉车,也和自己的取向有关,《头文字D》的主角拓海和他的AE86当年都是我小时候的男神和神车,出于剧情需要,往往主角不会是一个出场就特别碾压的人物,以便让以后剧情可以有个神转折也可以增加看点,基本上这种90年代偏体育类的热血少年漫都是这个套路。所以纷纷把日产GTR32和三菱EVO这种高性能的优势车型放在了比较反面的位置,但我更喜欢后两者,因为看着过瘾,GTR和EVO这种大马力车让我有一种崇拜感,这可能也和年少中二时期的思想有关系,就是那种崇拜反派的思想。但从车的角度来讲,一力顶十巧(一力降十会)的那种感觉也冥冥之中注定我以后会喜欢肌肉车。
现在也不禁感慨道自己这些年喜欢的车种类众多,过程漫长复杂,前后曲折不断,能最后选择肌肉车也实属不易,可又回想起自己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也由感觉自己喜欢肌肉车或许也是注定的缘分。
而在差不多肌肉车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自己则独爱60年代的初代肌肉车。只不过这种爱好因为中国特定的环境而很难实现,注定成为一个稀有的爱好,而且近乎“奢望”。幸运的是中国还是有一些博物馆和古董车收藏家有收藏,并且公开或半公开的展示,能让我有机会接触。其实我很难说清自己为什么喜爱老式肌肉车,可是每当注视它们时就会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而且还会有一种面对“逝者”的那种伤心感。
来聊聊我现实中倾向于喜欢什么车吧,其实我并不是那么追求那么注重一台车的性能多好,但我喜欢的车是那些足够好看,足够漂亮,是那种能让人驻足欣赏,并且愿意合影拍照的车。而且,我喜欢的车必须足够有“个性”,这台车要有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能够反映出驾驶者的人格。
从一台老肌肉车上我能感受到很多设计的“个性”以及艺术语言,有时甚至赞叹汽车的设计师能在一台车上面容载下这么多表现内容。反观现在的汽车,虽然性能越来越强,被高科技武装到牙齿,设计也更为复杂。但非常缺乏“个性”,或者说是缺乏“灵魂”与丰富感,这种感觉其实让人很乏味。
但是我担心有读者会指责我是“键盘侠”, 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意思,其实我觉得现在的汽车设计研发上也开始走“快餐路线”了 ,就像现在的电影、游戏那样,这种为了经济效益而进行量的积累注定会造成精神核心的缺失。
我承认现在正是有了这种模式化的研发车造车的流程,才使得现在汽车的成本有所下降,无论是用来跑的性能车还是家庭用的经济型乘用汽车,都在向着普及性发展,价格门槛都在逐步降低。否则,一般家庭拥有汽车,乃至将来拥有一台用来玩的性能车或是越野车则会更加困难。其实经济适用型汽车为了控制成本而制造的模棱两可倒也罢了,现在一些超跑一些高性能车也都大同小异一成不变就有点无聊了。
还有就是关于“个性”关于“美观”的问题了, 其实不应该拘泥于效益产出比 ,就拿武术来说吧,你说这“撩阴脚”从杀伤方面讲可以打败一切武术,如果只为追求目的则可以满足一切,但它不美观,所谓为什么有的可以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有的就没有任何魅力。我再举个不好的例子,我不知道我的文章读者性别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若有冒犯我自己打自己脸,如果车造的都一样,就和交新女朋友和换女朋友一样,如果她们长得都像“一个女人”那是不是很乏味。
但此时我也只能作为“键盘侠”在这里抱怨了,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和我相同理想且更有实现能力的人。今天的主角——肯·布洛克(Ken block)和他的Monster车队以及RTR改装厂则将这些老肌肉车玩出了新的生命和灵魂。
关于肯·布洛克也就是我们常叫的“砖叔”,我想是五位BOSS之中车迷最为熟悉的,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看过他的漂移视频。而游戏迷可能最早大多是通过《尘埃》系列认识的。如果是多关注汽车赛事的人,则都知道肯•布洛克最早是作为拉力车手和汽车特技表演者而出名的。
这次的《极品飞车19》中肯·布洛克是作为“风格”系列任务的BOSS出现的,可见他要表现出驾驶方面的与众不同。在我的游玩顺序里本是第四个打的就是他,19代里的漂移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难的,但即使是任务对车辆的性能要求不高,他这后几个任务还是比较难的,在限制的时间内跑完规定路线还要达到要求的分数,不多练练还是不容易。前一段时间刚在B站上看完[神枪]的世界纪录视频,感觉人和人之间差了好多,我在19里面不太喜欢日系车,而更喜欢美系车,可游戏里这几款肌肉车好像都挺不适合漂移的,反正就是不管怎么调节,漂移的时候总是掉头,不像大神那样能做大长弯的持续漂移,而且拐左弯特别不舒服,经常是左车头撞到内弯要么就是右车屁股撞到外弯,这样就会丢失漂移积分。
已经通关的玩家有些或许会认为“砖叔”不难对付,甚至还看到漂移大师经常撞车翻车,玩游戏嘛,玩的开心为主。但又不得不说“砖叔”相比其他几位BOSS还是比较活跃的,在任务中的参与度相较其他几位比较高。
在此还必须要说一下Monster运动饮料对《极品飞车19》的支持,这个饮料在中国官译为“魔爪”,在此就先不提它好喝不好喝吧。饮料也是贯穿了整个游戏剧情,每次都出现在举杯欢庆的场面里。而Monster在现实中对体育运动和极限运动的赞助也极为有名,仅赛车领域的比如像摩托GP里的川崎车队(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摩托好长时间没关注了),一些房车拉力赛和皮卡越野拉力赛以及场地漂移或者特技表演等等一系列,一些场地赛也有赞助,而且我也确实觉得这三道绿色的爪痕比两头红色的牛好看。
游戏中除了肯·布洛克,他的好兄弟队友沃恩·基汀(Vaughn Gittin J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R叔)也友情客串了一把,这位后面我还会做详细介绍。而同样最吸引我的还有那台1965年款RTR改装野马。
查了查肯·布洛克的百科,翻看其人生轨迹,没法看出他是屌丝逆袭还是开局就是富二代,对于美国人的价值观里,富二代即使再成功也只是个伟人而不会成为个受人爱戴的人,反正很难查到砖叔的家庭或是出身。但也会惊奇的发现这个生于1967年11月的美国人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而更惊奇的是他在2005年大概37岁时才开始自己的作为拉力车手的赛车生涯。所以说各位,如果有理想但又苦于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说放弃还是太早了。
而在今年的9月,砖叔刚刚完成了他对派克峰的挑战,看来目前还没有服老的意思,而且估计将来还会再做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作者我在此也感觉,自己身边周围所接触的五十岁左右的人则都相对理智很多,或者说“比较懦弱”,对比感还是挺强烈的。
但空讲别人的故事也是不客观的,玩这个玩那个的需要大笔的资金,更何况赛车和类似的极限运动本来就特别烧钱。砖叔给出的人生哲理就是大胆的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可以了解砖叔在年轻的时候,开始赛车运动之前也普遍从事像越野和摩托驾驶以及滑雪之类的雪地运动。在积累了大量运动体育方面的经验和人脉后也深知这一类群体的需求,并在1993年的时候和好友创立DCSHOECOUSA品牌运动服饰 ,但是我对于运动服饰相关的不是特熟悉,如果有哪位读者朋友有了解,那多谢能在评论区补充补充。 但我印象里DC的衣服鞋在中国还是挺多,在大街上逛逛还是可以看到印着这些Logo的上衣衬衫。
不过看现在DC所涉及的运动器材和服饰的范围挺广的,砖叔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创立品牌开公司也是了不起,而且也明智的选择了运动产品这种比较高利润的产业。反正现在我看我同学的那些运动圈就是,运动不怎么见但各自都在互相晒装备,而确实这些东西也挺贵的。但别人的成功之路学不来,至少在中国如此,其实运动器械服饰之类的虽然利润高但市场其实挺局限的,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品牌基本上已经把市场分割完毕了,有些经营不善的都已经夸了。而且运动运动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玩的东西,正如我和同学之间聊的那样,或许等他们到自己挣钱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砸钱了。不过确实得承认这种“实业+销售”的规模确实很赚钱,如果质疑布洛克为什么有钱玩车,想想街上每一个穿DC品牌衣服的人就相当于给他一笔赞助。
这也是肯·布洛克受人欢迎的关键点,主要是受年轻人喜欢还是因为风格有范儿,砖叔如果要真是一个窝办公室戴金边眼镜金表的,偶尔打打高尔夫球偶尔“指导指导工作”的标准老总,那估计粉丝也会少很多。但如果你不喜欢他,就在他的特技表演视频底下评论一个“怪不得外国人少”就可以了。
如果要从05年开始拉力赛算的话,砖叔也应该在之前几年有过锻炼。对于为什么会选择拉力赛,他也表示就是因为刺激和有看点,这点我也同意,这几年方程式类的赛车和GT类的赛车真能把人看睡着了。另外,像房车赛无论是拉力的(WRC)还是场地的(WTCC)门槛还是相对低的(只对比于其他更高成本的赛车,一台民用的20万左右的掀背车改造成落场跑比赛的赛车可要保守估计700多万,成本高过一大堆超跑,这还不算日后天价的维护),毕竟砖叔还是萌新的时候谁也不相信他会成为大神,而且另一些更高成本的赛车本身也注重青训,都是从小培养,而且感觉现在的赛车更像是在“造星”,我也觉得这些年的赛车运动不是那么激烈甚至不注重对抗了。
05年时肯·布洛克开始以个人车手身份参加一个名为“佛蒙特州赛车运动”(VermontSportsCar)的车队,值得一说的是这个赛车队至今仍然存在而且还在沿用斯巴鲁赛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稍加了解。并报名一些地区级别的入门比赛,后来再向全美北美范围发展,如果有哪位读者是斯巴鲁翼豹系列车型的爱好者那可真是幸运,砖叔早些年参加拉力赛比赛的时候03(八代)、05(九代)、07(十代)款的STi都有使用过(具体分款见下图),而其中开始出成绩则是从2006年用“猪鼻翼豹”那一时期开始,前一阵9月上映的电影《极盗车神》男主也是这款车。
砖叔早些时期的拉力赛名次成绩并不突出,但也登上过领奖台几次。但他比较吸引观众的地方,应该来说是他的车身涂装,他那Monster的绿色涂装我当初也是因为这个而印象深刻,再加上他总爱在车上画一些像“骷髅”之类比较另类的图案或者颜色对比非常夸张的涂装,当然那特别有名沿用至今的“43号”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当然吸引观众的还有比赛风格,可能是后来砖叔觉得不够刺激或者不够吸引眼球就开始去搞汽车特技表演了。这当中的开端就是2006年,在探索栏目的飞车特技表演,其实就是把车开到很快的速度然后从一个滑跃式的踏板“起飞”,很像航母起飞舰载机,然后再从另一个板上“降落”。按百科上的来讲当时砖叔创造了一个52米远,7.6米高的跳跃动作,虽然说着容易但还是有难度的,这车跃起落地的时候必须保证最重的车头不能扎在地上否则就把自己撞死了,也必须保证车要平稳得起平稳的落,不能倒扣过来。其实关于这个汽车特技国人应该更熟悉,毕竟中国自己的汽车特技表演大师——柯受良,在早年间可做过相同的表演且不输砖叔。
需要说的是,肯·布洛克此举也是第一次让国人开始认识他,我对自己小学时候看得这方面新闻还有些印象,当时这件事还被国内的新闻和体育节目报道过。如果您是一位经常看央视新闻的观众,其实会发现砖叔也经常上国内新闻,通常都是讲完国际新闻后借用他的漂移表演视频来填补时间,基本上都是以匿名的“国外某特技车手”,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而次年砖叔在新西兰驾车冲下滑雪跑道的表演也被人广为赞叹,可见砖叔还是多雪地运动有很大情感,其实雪地驾驶也是拉力赛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目前做的最好的是挪威和芬兰这类北欧车手。
2009年才可以说是肯·布洛克真正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成为现象级偶像的特点就是即使不是赛车迷也能认识他,这就好比勒布和舒马赫。比如说这一年《尘埃2》出了, 当然尘埃系列我相信有很多大神比我更了解,再此就不班门弄斧了 。对于我自己当时来说,我虽然没有在当年就去玩《尘埃2》,但也对游戏封面和游戏内容里出现的砖叔和他的43号车产生很大兴趣,我身边玩这个游戏的其他同学也有这个想法,估计其他初次玩这个游戏的人也是这样,可以说肯·布洛克和尘埃系列也算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吧。
09年的另一个事就是参与了《TopGear》节目,在13季的第三集,砖叔带着“龟速船长”詹姆斯·梅(James May)在加州的沙漠机场狂飙了一把,那个和摩托车和运输机“共飞”的经典镜头也成了后几季片头里的重要部分。到了2016年,肯·布洛克再次回归到了TG的节目中,这回是在23季的第三集,只不过这回砖叔换成了他的那台1965年款的野马RTR,而乘客也换成了马特·勒布朗(Malt LeBlanc),在封锁的伦敦街道上表演了特技驾驶,这两期节目在B站上都可以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010年对肯·布洛克是个重要转折点,是在这一年开始受福特汽车赞助。同时也是要感谢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如果在“油管”上找汽车特辑表演,基本上点击最好的都是砖叔的表演。同时,也发扬了一个新名词“金卡纳”(Gymkhana),金卡纳这个词貌似在北方地区不多用,主要是台湾、香港、广东这些地,上海偶尔也能听见。在地域上其实也没有什么标准,赛车专有名词也伴随着汽车运动的发展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极品飞车19》在翻译上也用了很多南方方言,比如在评价“狂徒”诸星伸一时就用了“起肖的lambo围着警察绕圈”这种形容。
为防止大家误解,需要说的是“金卡纳”是一个舶来词而不是南方方言,中国的汽车运动或者说玩车潮流本来就是从南往北发展的,想要发展汽车运动的要素首先是这个地区的人得普遍有钱,而且大都喜欢汽车,而且还都得喜欢玩车,这些要素聚在一起不容易。
再来解释一下“金卡纳”的含义,按照百科里的解释其本意指的为门坎相对低的相对业余比赛,比如场地占地比较小,比赛的类型也没有多少限制,可以是汽车或摩托车,也可以没有赛车跑道,有个土路或者一个大空场摆几个桩桶,或者是其他非专业场地,像《速3》里面的停车楼漂移,且对车手的技术和车辆性能要求不高,只重在参与,比赛方式和胜负评判也可以自定,就像上图一样,看谁画的圈越多也行。但在中国玩车成本本来就很高,更别提所谓得入门技术素养了。在中国能全民参与的也就是卡丁车了。
而目前最接近“金卡纳”本意的,我不知道读者大家有没有经常去看改装车展会的,有些展会上会有摆放两个桩桶,然后双车追走绕八字的一个表演漂移比赛,而场地相对大的也可以多桶多弯多车参与比赛,增加难度,也提升比赛精彩程度。这种比赛的的输赢定胜负主要是看头车的漂移动作难度和是否能把后车甩掉,而后车则主要看能否跟上前车并模仿前车的动作,每局两个回合前后车对调,然后由裁判打分。但这种比赛难度挺大的,一般人还是很难参与的。
但对于肯·布洛克自己来说,他的那些表演也超出从技术上也超出了“金卡纳”的范畴,但砖叔的漂移表演的另一个魅力就在于摆脱了传统赛道的约束,他的这个漂移主要是在城市街道或者仓库工厂之类的工业区进行。这也是在游戏中很让人猝不及防的一点,经常是在路上跑着跑着就下去了,我印象里在游戏中,有一段是在火车站铁道上和一个河道施工路段,还有一个全是集装箱的码头那里这几个最难漂。
但是肯·布洛克还是拉力情节更重一些,你看他都是用福克斯和嘉年华这些“掀背小钢炮”做表演,对于熟玩《尘埃3》的朋友应该比我印象更深刻。其实砖叔之所以出名更多的是对互联网新媒体以及电子游戏这些的把握,砖叔也曾给《极品飞车18:宿敌》做过宣传视频,也就使其很受年轻人欢迎,其实他的那些特技漂移表演和电子游戏参与带给他的关注度远比在拉力赛场上多。
肯·布洛克作为赛车手也一直注重参加职业赛事,这也是他备受争议的一个地方,我觉得砖叔还是更爱拉力赛的,单人出名以后利益权衡也就更复杂,很多时候也要区分哪些事是自己真正爱的,而哪些则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和关注度。
在得到福特的大把经济赞助,可以代表福特出征一些世界级赛事外,对他的成绩要求也就更加苛刻。在拉力赛方面除了世界级的WRC以外,也参加一些像WRX、RallyCross、StageRally这些地方性赛事。我个人还是非常崇拜肯·布洛克的,但是他说到底也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和一些大佬级车手,比如勒布大神之类的还是有差距,如果是了解拉力赛的人还是一眼就看得出来,可能也是受制于年纪越来越大,这些年跑比赛都不太理想,也退出过一些赛事,运动员步入下坡期也是很让人痛心的,还是希望那些喜欢他的人能不离不弃吧。
砖叔最吸引我关注的时期就是改开老野马的时候,当初那个在洛杉矶的街道表演。也不禁让我开始对他的座驾感兴趣, 但是这关于改装车技术方面的,没有亲身的接触,不敢随便说,靠互联网知识只能知道个毛皮,没有什么说服力,姑且只能浅谈吧 。
如果有哪位读者特别了解美式肌肉车或者改装车,那我肯定就是班门弄斧了。聊到肌肉车改装厂,最出名的像“Shelby”(译为谢尔比或肖比)“Saleen”(译为赛麟或萨林)“Roush”(译为劳斯或劳什)的这些大都历史悠久且有故事。2009年才创立的“RTR”(Rule the Road的缩写),虽说是个创立没几年的新品牌,可是年轻气更盛也更加叛逆,品牌从英文意思上讲应该叫“规矩的驾驶”,可你看它第一个R是反的,意思就是“不规矩的驾驶”。这个年轻的品牌也像年轻人一样看上了电子游戏的宣传作用,在2011年就加盟了《极品飞车15:变速2》,后来的16代,19代。而今年的《极品飞车20:复仇》中主角开的那台野马也是一个RTR。
对于RTR我还是比较喜欢且看好的,它很像创立初期的AMG和“谢尔比”,由几个既是赛车手又是改装师的人创立,然后驾驶自己改装的车去跑比赛。目前RTR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赛车标准化改装,把公路型跑车改为符合比赛要求的漂移赛车,此外也出一些面相销售的改装零件。
文章会以沃恩·基玎JR的漂移赛车作为例子,讲讲我已知和感兴趣的部分,可能讲的不是很好不是很贴切, 仅仅作为爱好和赛车游戏的延伸,如果对汽车改装车不感兴趣或者专业汽车行业的读者朋友还是请跳过。
读者大家各位不要小瞧漂移改装,这漂移可不是大马力车随便甩甩, 其实我也不是特了解这方面的技术,姑且就浅谈一下吧,说几个关键的吧 。这漂移车几个关键点也是RTR改装比较在行的,首先就是散热冷却,这漂移车都是横着走的,所以风都打在车体侧面了,这就使得车身前置的水箱冷却效果下降,就需要把后备箱拆干净在后面再一个水箱,然后改水管把防冻冷却液引到后面的那个水箱,而前面的也要保留,还要改一下气动,空气引流,把空气引到后备箱那一块,这样可以增强散热实力。
然后就是前轴后轴,这后轴主要是增强这后桥的齿轮轴包和差速器,因为这漂移车其实后轮可以看出几乎是在地上横向拖行的,所以要是不结实会把齿轮打坏。而负责转向的前轴,则需要增强羊角(转向臂)和头球(转向半轴)和转向机,漂移的时候几乎要把前转向轮打横过来,要是不结实就有可能“脱臼”。
刹车也要比以前更精确,不要嘲笑别人用手刹漂移,这大角度漂移还真需要手刹。一般家用车的拉线手刹都是平躺的,而漂移车手需要快速反应,会改成直立式的。动力增强也是需要的,而且需要瞬间爆发力,然后轮失去抓地力实现起漂。
而且也要注意安全,车体强化和支撑也要做好,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车断掉。当然车断掉是不可能的,但车在侧漂的时候手里也会变得复杂,车身就会受到一个扭曲的力,其实会给驾驶者很大的不安全感,包括一些赛道场车也有这个问题,一些防滚架质量不好或者安装的不合理,几圈下来,固定的位置都松动都出现旷量了,而且仅仅是动力增强就必须加强车身刚性了。
也还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说变速箱、悬架、轮胎倾角之类的,你可以看那些漂移车的轮子都是向外八字斜着的,还有一些安全和保险方面的,但这些我就不太了解了。以及一些燃油注入和机油润滑的问题,漂移车横着走G值特别大,需要一个好的油泵来让发动机吃的到油。
RTR这个品牌在创立伊始就看到了赛车游戏的宣传作用。早在2011年时就配合游戏推出了改装车。反观现在赛车游戏的宣传也都有这种方式,也可以看出游戏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
被命名为RTR-X的这台改装车曾在2011年是游戏的15代和16代有过出场,作为游戏宣传用车并不出售,仅作为沃恩·基玎本人的私人藏车,偶尔带去参加展会。也就因为这个特性,也就不需要车本身有多强的性能,动力并没有多少增强,但要有独具特色的外观。
原车为一台1969年款的野马Boss302并移植一台2010年款Boos302的发动机。福特野马的Boss系列是普通版野马GT的性能升级版,可能有人会质疑野马的高性能版不应该是“谢尔比”吗。准确的来说野马GT和Boss系列的关系应该对应的是911的CarreraS和GT3之间类似的关系。而“谢尔比”的GT350和GT500则应该对应如虎RUF的Rt12系列和CTR系列。
Boss系列在初代野马车型推出过排量302立方英寸和429立方英寸两个版本,在60年代肌肉车如日中天的时候各个厂商都喜欢直接叫卖自己的车排量的大小,而且喜欢用立方英寸为计量单位,比如说道奇challenger挑战者就是392立方英寸对应着6.4升,而通用和福特都推出过对应7.0升排量的427和429立方英寸排量发动机。说实在,现在汽车技术在向小排量涡轮发展,也就通用还会出像LS7这样的7升排量发动机,真可惜。
而砖叔的那台漂移车,则是通过一台1965年款的普通野马改装而来。但看介绍这车被移植了一台410立方英寸换算为6.7升排量的发动机!
但对于车辆的外观,我觉得好坏也是因人而异。但这两台车绝对有一点让人叫绝。两台车的机盖上都有垂直的八根管,其中砖叔那台车的更高一些,凸出来一个大方盒子,需要说的是这个不是鲁式机械增压也不是排气管,而是自然吸气引擎的一个强力的改装方式“独立节气门”(或者叫多喉直喷)。通常作为增大进气量,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除去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外观上也很有逼格。这种技术多用在自吸发动机上,随着现在涡轮增压技术的普及也开始逐渐隐退,但在改装车方面的应用较多,而且很多上世纪的老超跑也热衷这种技术。
这种改装技术有什么特别,需要先了解一下汽车的进气过程,明白它的作用。以自吸发动机为例,空气需要流过前中网格栅的进气管(这个位置应该还会有一个谐振箱)→方形的空气滤芯(有些人为了降低进气阻力,会改成冬菇滤芯)→中段进气管→节气门(节流阀,控制进气量,也就是油门控制的地方)→进气歧管(这个阶段歧管喷油会进行油气混合,但缸内直喷除外,具体区别见下图)→缸内燃烧。而涡轮车则是在这些步骤之前增加一个涡轮和中冷器。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涉及到的部件更多, 而且我就是一外行,不敢多说,而且我要是全说了估计白老师该把我这篇文章毙了。
讲完这些就可以看出独立节气门技术的优点了,简单讲就是缩短空气的流通流程并降低进气阻力,可以看出改完整个进气流程也就半拉胳膊那么长,但我个人觉得这种进气应该听不好清理不好保养的,可以看出每个进气管了都安了一小块空气滤芯,空气滤芯就和人的口罩一样,隔绝脏东西但也会有进气阻力,而增强进气可能就没法保证干净。而且天气不好可就没法开了,砖叔的那台车上的方盒子也就是一个防尘罩。这种多喉进气还是更适合赛车和改装车,日常使用还是算了吧。而且砖叔自己为了挑战派克峰也把车改成涡轮进气,将来自吸发动机的技术估计就不会再发展了。
但必须说一下,千万不要通过电子游戏学习改装车知识,其实我也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车盲,如果有哪位专业汽车技师看到我上面的“胡言乱语”您就全当屁声吧。我之所以要表达的就是:这汽车改装可和游戏里的技能加点不一样,进气量也不是越大越好,排气,供油喷油,火花塞点火,气缸正时,行车电脑ECU都要做统一调整,首先进排气就要注意气压回压,有些人追求排气声浪躁,盲目的安一个直排,结果低转速低扭都没了,日常用车都受影响。而且汽车也是一个复杂运作机械,需要整体的协调性,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很多汽车在出厂的时候,设定就是“最适经济模式”,所以很多改动都会对汽车燃油消耗和机械本身寿命受影响。
关于砖叔的这台野马,我也有问题不知道,希望有读者朋友帮我解答。砖叔的这台车移植了一台6.7升大排量的发动机,体积很大,同时又改成了四驱的了,我查了很多这台车的资料,我就不知道,他是怎么在那么小的前机舱空间里放下一个大发动机再放一个有转向功能的前传动轴?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多余,相比较野马,前部车身空间更小的嘉年华也改成四驱的了,所以这改装车和赛车真的耐人寻味。
举个例子,奔驰的S65AMG,那个V12发动机的轿车,就因为M158发动机体积过大而没法使用4Matic四驱技术,前传动轴安不下,非但如此,如果送去巴博斯改装,那行车电脑都得移植到后备箱里,而是用M156发动机V8的S63就没这个顾虑。同理V12的奔驰S600就没有4Matic,而V8的S500就可以安四驱,但不同的是,宝马的V12轿车7系760就可以安xDrive,W12发动机的奥迪A8也可以安quattro,所以厂家间技术也有不同。反正大马力大发动机有利有弊,也就解释了通用的LS7为什么能成为改装神机,就是因为虽然是个7.0升的V8发动机,体积和重量竟和一个2.0的四缸机一样,真不可思议!所以改装潜力巨大。
即使是后来肯·布洛克为了挑战派克峰把车改成双涡轮增压的,这当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像他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涡轮加中冷器的这个布局,而是直接把涡管暴露在外面吹风来给进气降温,通过把涡轮进气的流程和走气距离缩短来减少涡轮迟滞的影响。可能说这些,很多读者并不感兴趣, 但我觉得不管喜不喜欢还是都应该掌握一些汽车知识 ,很多购车的人所上的当根本就无法想象,一些人信宣传买一些双涡轮增压车其实是一些单涡轮双涡管的车,这就和买电脑相信什么“三卡交火”(显卡、网卡、声卡交火吗?),信一些毫无逻辑的东西。
肯·布洛克的这台RTR野马还有一个独特的亮点,就是他这个直立式的手刹,据说这个外形设计是砖叔自己的个性追求。在TopGear节目中兼副驾驶和主持人的马特·勒布朗一直好奇握把上的这个按钮是干什么的,而砖叔一直叫他不要碰。其实那玩意估计就是一个手刹锁止按钮,如果开过机械式手刹拉线手刹车的朋友应该知道。不过砖叔的告诫确实有用的,在漂移驾驶中,如果油门和方向控制不当不会有太大危险,但如果误拉手刹车锁死后轮那就出大事了。
关于肯·布洛克的介绍到此一步,砖叔自己倒是不在意50岁的身板,还在迎接新的挑战,也就会有新的故事。也感谢他对游戏的贡献,如果您是《废渣》系列玩家,那应该会知道砖叔也在《极限竞速:地平线3》和《极限竞速7》里面有出场,然而我既不是主机玩家也不是win10用户,再此就不多做评价了。
番外篇:聊聊Monster energy魔爪车队的其他几位车手
相比较1967年出生的砖叔,1980年出生的沃恩·基玎则是一位年轻人。说起来他在自己二十岁出头就开始去跑漂移比赛并获得不少奖项,在初期时候他获得了家里得全力支持而且他家里也有玩车的这个文化,当然就不要纠结是不是富二代了,玩赛车的家里没有一个穷的,想想笔者我自己现在的岁数和他当时相仿,而自己只能仰望别人的故事,真让人羡慕。
沃恩·基玎本人也比砖叔更早得出现在《极品飞车》系列游戏中,比如2011年的《变速2》,估计将来也还会在系列游戏中有出现。
更厉害的是他在29岁的时候就和人合伙建立了RTR改装品牌,并成为该品牌的首席改装技师和赛车手,翻看汽车发展史还少有人能作到这一步。
JR叔作为美国车手也是常年征战本土的Formula D赛事(这里的D代指漂移的英文翻译drift),在04年之前也是开日系车的,但他和我一样更喜欢肌肉车,于是在05年推出第五代野马的时候选该车作为自己的比赛用车,但我觉得中国的车迷应该相比砖叔更加了解他,因为他曾参加过在中国举办的WDS世界漂移系列中的11年到13年的三次比赛,前两次在天津,13年的在河南洛阳。那个时候我还在上高中,所以也没条件去现场看,较为可惜。
JR叔可以说是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车手了,而13年洛阳的比赛最好看,相较其他开日系车的车手,他是唯一一个开大肌肉的,所以比赛自然也是用它强大的火力摧枯拉朽般的碾压对手(漂移比赛对于车的性能限制并不严格),本来这应该是一个挺解气的过程,可重拳都是打在国人车手身上也难免有些沮丧。
WDS赛事也有中国的如张盛钧、张少华、韩岳、韩家豪等这些比较有名的车手,其中韩岳老师也是一个我比较崇拜的人,曾创造世界最窄漂移入库距离记录和双轮单边驶完纽博格林赛道记录。JR叔挥舞有力的铁拳打倒其他对手也无可厚非,中国车手自己也表示输就是输,没什么可辩驳的。但我作为一个车迷,还是希望中国自己的车手能赢,但现实也就是这样,不想电影或动漫那样有戏剧性。
我一直觉得双车追走漂移是一个特别考验车手技术和心里素质的比赛。和主攻拉力赛和表演式漂移的肯·布洛克不同,沃恩·基玎在这方面可谓无懈可击,在比赛中作为头车他通常借助自己的动力优势把后车甩的远远的,因为如果头车甩掉了后车,后车就输了。而自己作为后车的时候就喜欢紧贴前车,给对手很大压力, 毕竟野马那巨大的车身和撼心的排气声浪很有压迫力,怪不得看JR叔的比赛,他的前车对手总是出失误 。
不过沃恩·基玎JR叔本人能赢也是显而易见的,除去车本身的性能和车手的技术,一个好的车队团队也很重要。而国内的车手车队大多经济不济,也可以看出汽车运动在国内还是比较薄弱的。
同样出生于1980年的齐藤太吾也曾来过中国参加WDS比赛,但他的主战场是日本的最高规格漂移赛事D1 GP(此处的D依然是Drift漂移的意思),目前他还没有出现在过任何极品飞车游戏里,不知以后会不会出现。读者朋友对他的了解是他的那台独特的漂移车,是一台兰博基尼的“大牛”,准确的来说是上一代,是一台“蝙蝠”(Murcielago)。
这位老兄也确实是个力量至上主义者,他平时的漂移比赛用车是一台雷克萨斯SC430,日系大八缸。有时也用一台底盘号为JZX100的老丰田锐志,但据说移植了一台丰田supra上的2JZ发动机。漂移是一个非常废车的比赛,所以也会有像锐志这样相对老成本低的车,就和日产的风度A31一样,然后移植一个RB20或RB25甚至RB26(这个不太可能,有RB26的直接开GTT、GTS或者GTR了)。
齐藤太吾也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也从小受漂移比赛的熏陶,致力于成为一个漂移车手。但他的家里并不太支持,他的父亲买给他的第一辆车是一台mini Cooper, 哈迪的梦想之车 ,这位大哥肯定不愿意呀,于是报复自己父亲的办法就是把这台mini的前转向轴开断(前驱车不能漂移,一来没法像后驱车那要瞬间失去抓地力起漂,二来前驱车的前轴既承担转向又得传输动力,强度会差一些。其实漂移是在失控中寻找控制,而仅仅是侧滑那叫失控。说个题外话,前一段时间推出的共享宝马,后来据说投入的第一天就有人拿那车玩“漂移”,我就想了这宝马1系前驱车怎么漂移?可后来一想,这车只要不是自己的,想让它漂起来就能漂起来)。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齐藤太吾如愿拥有了一台日产silvia S15并开始了自己的漂移车手生涯,当然这都是萌新时期了,人现在是三级头三级防8倍镜XX······。我觉得大家可能还是没听说过拿超跑去跑漂移比赛的,主要是现在一是漂移车手有钱了,二是有钱的喜欢玩漂移了,美国的FD也有拿蝰蛇和克尔维特比赛的,也有用法拉利或兰博基尼漂移的,日本的D1 GP还有一个用雷克萨斯LFA的。
他的这台大“蝙蝠”在游戏中也是不太好还原的,确实在一些一些细节上没法还原,比如说他这开了好多大口的前备箱盖,因为是后中置发动机,所以就可以把水箱前置吹风了。据说这台车为了漂移还把前传动轴拆了改成后驱的,而且也把很多以前值钱的东西换了,比如为了减轻重量把玻璃换成树脂的。 其实这超跑怎么做漂移改装我还真不是特了解,感觉知识积累遇到瓶颈了,我这点知识也就玩个游戏了 ,但还是可以从外表看出这个大牛确实很不简单。
但还是很少看到齐藤太吾用他的这台大牛去漂移,可能还是太下本了,也就成为了最有独特个性的漂移车,也期待他能在游戏里露面吧。
史提夫大叔 (Steve‘Baggsy’Biagioni)
史提夫大叔网上找到的资料不多,要说最为人熟知那还是因为他和齐藤太吾合作拍的那个视频。这位老兄的名字有些不好翻译,虽说百科上看他在英国参加漂移比赛,可这名字像意大利人的。
从已知的资料上来看他之前跑比赛一直是用一台日产的200SX,换R35 GTR也是后来的事。但亮点在于他这台车是动力升级到1200匹的GTR,可能说到这这很多人都会打哈欠,但这台车是吧原厂的VR38拆了,换了一个通用的LSX发动机,排气量454立方英寸也就是7.4升。
据说这台发动机是LS3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处查阅资料有争议,请注意),这台引擎我以前看都是改装越野皮卡或者“大脚车”(monster truck)上面用,果然玩生猛的还是美国人在行。
另外魔爪车队还有几个玩越野的特别厉害,比如玩越野摩托和越野皮卡的,比如鲍德温(Baldwin)。但是我对这方面相关的比赛和改装车不是特别了解,有时间一定回去多看看,如果将来有游戏涉及到这方面还会再做细说的。
依照惯例会给大家推荐一些精彩视频,其中有肯·布洛克的也有其他魔爪车队车手的,希望大家喜欢,还是以B站和腾讯的为主,最近感觉优酷和土豆有点抽, 在此感谢视频的翻译者和上传者 。
在最后衷心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人,正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我才能继续把这个系列做下去,但估计没法在11月之前把最后一篇写完了,很是抱歉,还请大家期待吧,
评论区
共 4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