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内容脱胎自我一年前的一场知乎Live《西方奇幻文化之「被遗忘的国度」》(不就是拿老东西来凑数吗)。并不是单纯的凑数啊!还是经过重新编辑和校对的。
虽然机核早先做过关于龙与地下城的电台节目,我也非常喜欢,但是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对DnD的研究和理解发来这里。我的拙作肯定比不上机核大佬们的节目,权当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分享知识了。当然,本文有些地方也参考了机核的节目,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总之,这次的再发表,一是想向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情怀。二是个人觉得,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一下西方奇幻文学,了解一下龙与地下城,不仅可以间接地去观察老外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也能知道好多我们所熟悉的娱乐作品的源头,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它们,喜爱它们。还能拓展下自己的知识面,在花花草草面前装个B什么的,不是挺好吗(并不是)。
这篇文章是个引子,介绍一下龙与地下城(DnD)这个东西背后的文化渊源,对DnD本身着墨不多(不瞒你说,四万字的讲稿我能发一年)。
在我看来,龙与地下城是文化史发展到那个阶段时,必然的一种产物。所以,如果想把龙与地下城这个概念讲的透彻些,还是要先捎带提一下西方奇幻文化的演变史。
龙与地下城这个体系是近代奇幻文化的重要一环,它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形式,概念其实不很复杂,内容很容易让人沉迷。而它自身,又是受到奇幻文学和战棋游戏的启发才诞生的,其中奇幻文学是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奇幻文学,自然又是属于文化艺术领域里一个非常小的分支。
自古以来,文化艺术一直都是起着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和思想演变的作用。许多杰出的前辈创作出了很多流行至今的艺术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诗歌、有的是戏剧等等。游戏也是我们祖先最古老的发明之一。这些都是奇幻文化汲取养分的来源。
早起的奇幻文化主要是以文学作为表现形式,所以,对奇幻文学的诞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古代神话、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文学,以及稍晚一些出现的哥特小说这三大类型。
古代神话对奇幻文学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多数人气很高的世界观设定,都设置了许多的神灵。许多故事在描写凡人间的冒险和战斗时,背后也往往充斥着神灵之间的激烈矛盾。另外,神话故事本身的存在也催生了许多伟大的奇幻作品横空出世。比如托尔金老爷子就是觉得英国缺少一部拿得出手的神话史诗,才动笔写下了《魔戒》这样的伟大巨著。《魔戒》也是对龙与地下城启发最大的一部奇幻小说。另外像尼尔•盖曼的《美国众神》,也是现代奇幻文学中一部非常杰出的,直接受各神话体系启发而创作出来的作品。
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北欧神话、还有中国神话,是奇幻文学里引用次数最多的素材。另外奇幻文学还效仿了古人写神话的手法,具体表现为在故事的开头,用叙事诗或抒情诗的口吻去向读者描述这个架空世界。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消弭一些新世界带给我们的陌生感,同时又能立刻烘托起奇幻故事的氛围。因此,像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有《尼伯龙根之歌》里记载的诗篇等,都是激发奇幻灵感的源泉。
下面说骑士文学。顾名思义,骑士文学就是描写骑士生活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骑士抒情诗,骑士小说和传奇故事。骑士作为中世纪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阶级,相当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阶级和我国古代的“士”。11世纪末期开始的十字军东征,让骑士阶级的地位和声誉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个时期,骑士精神也逐渐形成了。骑士文学的内核实际上描写的就是这种骑士精神。
12、13世纪骑士文学进入了繁荣期,以法国为代表产生了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有代表性的骑士文学作品,比如《罗兰诗歌》、描写查理大帝手下的十二圣骑士之一:罗兰侯爵的故事。流芳千古。在骑士传奇这种体裁里,与传统史诗不同,虚构的故事非常多,有些是取自民间传说,也有模仿古罗马古希腊的历史故事,比如《特洛伊传奇》、《亚历山大传奇》等。骑士传奇的中心是在法国北方,那边的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另外在英国有《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在西班牙,15/16世纪有《阿玛迪斯·德·高拉》、《艾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事迹》、《骑士西法尔》等作品,德国也有不少抒情诗,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骑士文学作品。然而骑士小说大多行文拖沓,故事千篇一律,角色脸谱化严重,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反骑士小说,其中以塞万提斯那部伟大的、具有颠覆性和深刻现实意义及讽刺意味的《唐吉坷德》最有代表性。再后来,骑士文学就随着骑士阶级的没落而衰亡了。
可以看出,骑士文学的这种特征奠定了奇幻文化的基本要素,那就是以中世纪为蓝本,以骑士精神为内核的故事,另外,宗教信仰和宫廷争斗,以及一些怪力乱神的充满神秘感的冒险经历,也是必备的元素。从早期的奇幻作品到现在风靡全球的《冰与火之歌》,都是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创作的。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在《冰火》里看到大量骑士文学的元素,什么比武大会、家族矛盾、权力的游戏、还有各种迷人的骑士角色等等。当然这与马丁老爷子所设定的历史背景也有很大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艺术表现的手法和形式有多新颖多符合现代人审美,《冰火》在精神内核上是特别回归传统的那种西方奇幻作品。
当然,这里只是讨论了普遍的奇幻文学作品,或者说是主流的奇幻文学特征。也有大量奇幻作品并非发生在古代的架空世界,也并非以骑士、贵族和宫廷等作为人物结构。这就要说到哥特小说对奇幻文学的影响了。
哥特小说比骑士文学诞生的要晚一些,大概兴起于18世纪。普遍认为哥特小说的鼻祖是英国人霍勒斯·渥波尔写的那本《奥托兰多城堡》,巅峰之作是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哥特小说着重描述的是那些超自然的、令人汗毛直立的恐怖故事,其中夹杂着不少血腥暴力和情色的成分,表达的往往是关于死亡、颓废和厄运的黑色主题。哥特小说创造了一些至今都非常有名的怪物,比如弗兰肯斯坦的科学怪人、长生不老的吸血鬼和具有悲剧内核的狼人等。这些超自然的灵异力量和怪物们,大多是从诅咒中诞生,所到之处总伴随着杀戮和死亡。哥特小说可以看做是现代恐怖文化的源头。它对奇幻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启发了创作者们对异世界的构想,并能帮助他们形象地将之描绘出来。
如果说古代神话是奇幻文化的祖师爷,那么骑士文学就决定了奇幻文学的舞台背景,而哥特小说就决定了奇幻文学的气质。这些归结到一起,就产生了奇幻文学的三大特点:1.与非人类、或称异类种族的交流互动。比如巨魔、兽人、还有龙什么的,都是常见的异类种族。2.不同时空的冒险旅程。许多奇幻设定都包含着好几层空间,神灵住的,凡人住的,还有地狱等类似的空间,我们常常要随着故事穿梭在不同时空中。3.第二世界,也就是虚构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之上的世界。比如《冰与火之歌》的维斯特洛大陆、《魔戒》里的中土大陆、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里的兰德大陆、还有后面要细说的被遗忘的国度中的托瑞尔星球,都是第二世界。另外,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奇幻小说,在书本的扉页都会印着一副地图,当读者随着书中角色进行历险故事时,往往会翻到第一页对照地图阅读,这可以说是属于奇幻文学独有的一种阅读乐趣,通过宏大叙事和巨幅篇章,再配以地图,增强了不少沉浸感。
总之,奇幻文化是以奇幻文学为轴心,发展衍生出来的文化体系,而骑士文学和哥特小说是奇幻文学的雏形。像《贝奥武甫》、《浮士德》、《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以及上面提过的那些小说等伟大作品,甚至包括《爱丽丝漫游仙境》,《OZ国历险记》等等,在广义上都可以被看做是奇幻文化的滥觞或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西方奇幻文化,或者再具体点说,奇幻文学,是一个具有一定承上启下功能的文化类别,它们不仅沿袭了古代神话、童话、民间传奇、骑士文学和哥特小说等先辈们的精华,又深切影响着许多现今流行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娱乐产品。了解了这些,就不难明白,龙与地下城为什么是历史必然的产物了。
其实如我国的《西游记》、《封神榜》、《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作品,也都具备许多的奇幻元素,都是东方奇幻文化的经典。这些东方奇幻区别于西方的地方在于:长期在道家和儒家的哲学思想熏陶下,设定往往基于现实事物,并对异类生命和超自然现象存有戒备畏惧之意。这些作品更多是借用妖魔鬼怪,来反映人性和社会,所以更有寓言性质,也常被称为神怪小说。所以,相对于西方奇幻来说,东方奇幻文化在开发的深度和方向上,渐渐与西方奇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且相比于西方人,我们对奇幻文化的依赖程度是非常低的。为什么会低呢?也是因为我们拥有另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武侠文化。如果说武侠文化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话。那么奇幻就是西方人的武侠。
我们对奇幻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就能想到龙与地下城这个奇幻文化体系是必然会出现的了。这对我们理解其意义有着很大的帮助。奇幻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当技术爆炸的时代到来之后,奇幻文学与时代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在类型上达到了既丰富又统一的新高度。龙与地下城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诞生的,最直接影响到DND的奇幻文学作品就是《魔戒》了,这个后面再说。
说到“奇幻”一词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到对我国奇幻文化事业影响深远的台湾学者朱学恒。奇幻一词源自英文的“Fantasy”,经他翻译成“奇幻”之后,逐渐成为固定名词,并沿用至今。朱学恒也翻译了《魔戒》、《黑暗精灵》系列、《龙枪》系列和星球大战的《索隆三部曲》,对中文世界的奇幻发展有着很积极的作用。朱先生现在热心评论时事,表达了许多政治诉求,在网络上也掀起了很多次争议,这些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言归正传,广义的“fantasy”在英语世界中,不仅指代那些巨龙、剑与魔法所组成的世界和,也包括了其他幻想题材的文化,比如科幻(Science fiction)也可以归类为“Fantasy”。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幻奇幻实际上是不分家的。
所以,20世纪以来,随着电视、电脑、原子能等技术的兴起,科幻小说迎来黄金期,也间接促成了奇幻文化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20世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纪,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冷战时期的那些局部战争。于是在这个时期,战棋这种游戏形式越发深入人心。前面已经详尽介绍了奇幻文学的渊源,它决定了龙与地下城的游戏内容。但光有奇幻文学,八字还少了一撇,组成龙与地下城另一条腿的就是战棋游戏。那么战棋游戏又是怎么回事呢?
战棋游戏是19世纪初期普鲁士战争顾问约翰·冯·莱斯维茨发明的。他当时将棋盘式的桌上博弈游戏变成了沙盘式,在沙盘中,每个建筑物都是立体的,山脉、丘陵和森林等地形也被很直观地呈现了出来,道路、河流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他用小的陶瓷方块当棋子,代表一只军队。这些道具和场景就组成了最初的沙盘推演。莱斯维茨用这种东西搞了几次对阵表演赛,深受宫廷人士喜爱。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将之命名为Kriegsspiel(德文“战争游戏”),几年的时间内,这种游戏就风靡全欧洲,变成了宫廷贵族的时尚娱乐。
19世纪末期,战棋游戏不再局限于宫廷和军队中,开始向大众流行,美国陆军军官陶顿开发了一款面向军事爱好者的战棋游戏,广受欢迎。一战前夕,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就是写《时间机器》、《隐形人》的那位,写了一本叫《微型战争》的书,介绍了这种模拟战争的游戏形式,确立了战棋游戏的标准化。可以看出,H·G·威尔斯似乎也是个醉心于游戏的宅男,且特别善于安利。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我们都能看到各种作战指挥部里战棋游戏,或者更准确点说,军事沙盘的身影。我们虽然没亲历过一战二战,也一定能在不少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里,看到戴着墨镜叼着烟斗,一副满脸跟人家欠了他钱似的军官,拿着一根尺子在一个大沙盘上把几个小方块挪来挪去。那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姿态,看起来似乎特别有范儿。实际上,一战二战期间,这种战棋游戏以沙盘推演的模式,在军队里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5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战棋游戏发展得特别好。有热销的游戏产品,也有专门的杂志推广,更有专门从事研究制作战棋游戏的公司,可以说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就这样,战棋游戏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的基本玩法是要求玩家们准备一张测绘表,一副按比例尺绘制的真实地图和许多棋子才能玩得起来。许多棋子模型需要自己动手涂装,非常锻炼手艺和耐心,而这也是战棋游戏吸引人的一点,满足了人们制作模型的乐趣。手残人士要慎重考虑入坑。另外它需要玩家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战棋是一种博弈,讲究运筹帷幄和大局观,玩战棋特别考验智商。
现如今还流行着的,比较著名的战棋游戏,就是战锤系列了。战锤保留着这些战棋游戏的传统设定:需要自己涂装的模型,有精美绘制的图版,还有规则手册。如果对龙与地下城稍有了解的人会发现,龙与地下城继承了战棋游戏的许多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微缩模型的战棋游戏并没有定制的套装,而是以“系统”这种东西来作为规则和判定,而这套“系统”是可以套在许多品牌和比例的模型上的,相应的,同一种品牌的模型也可以用在多个规则系统里。这直接影响了龙与地下城的形态。
评论区
共 6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