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极光大数据的消息,上线不足一个月的《恋与制作人》,其下载量已经达到了710万,每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200万以上,根据此可以推算出游戏的月流水现在差不多达到了2亿元到3亿元之间。
不仅如此,在上周游戏中角色李泽言生日的时候,深圳京基100大楼的屏幕上滚动出来了“李泽言生日快乐”的广告。目前,在各个地方,《恋与制作人》已经成为了最火的手机游戏之一。其热度远远超过了之前大火的《王者荣耀》,《阴阳师》等游戏。
有趣的是,和传统的游戏群体不同,《恋与制作人》的主要受众人群是一直以来被认为对于游戏并不感冒的女性群体。而恰恰是这些女性群体堆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就好像在此之前,游戏的厂商并没有想到女性玩家会有这样的消费力,并没有想到女性玩家会为游戏中的虚拟角色掏这么多的钱。
然而,尽管游戏越来越火,四个“老公”吸金能力也越来越强,女性玩家们在掏钱的同时却对游戏越来越不满,对游戏开发商的质疑和方案也越来越多。
《恋与制作人》游戏开发商的前作是苏州叠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开发的“暖暖”系列。该系列的主打是玩家通过收集不同的衣服来给暖暖进行换装,不同的衣服有所对应的属性和分数,达到一定分数之后可以通过关卡。
《恋与制作人》在玩法上基本继承了《奇迹暖暖》的玩法。玩家将扮演一个快倒闭的明星公司的制作人小妹,通过和四个男主角的不停邂逅(抽卡)以及培养手下的各种“助手”来解锁更多的剧情,通过更多的关卡。
游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主线剧情。而想要过主线剧情就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专家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专家的分数相对主角也比较低!除此之外,不同主角的卡牌也会在数值上帮助通过剧情。那么除了过关之外,卡牌还有什么其他作用吗?
游戏中最为吸引玩家的其实并不是游戏的数值这套系统,而是抽到不同的卡之后所带来的的不同的剧情,朋友圈和聊天内容。游戏中内置了一个朋友圈,玩家可以不定时的看到其他四个角色所发的朋友圈,而发什么朋友圈一定程度上要看你抽到了什么卡;四个男性角色也会和主角聊天(当然是自动生成的),有了不同的卡,就会有不同的各种剧情内容。有的卡还会解锁特殊的电话语音,男主角会主动给你打电话和你聊天。
当然游戏的重头戏还是在主线剧情上。虽然说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女制作人和四个男的之间(....)的都市爱情故事,但实际上游戏中还有着超能力,红黑对决等等奇幻要素。很多的玩家就是为了主线剧情才去推游戏。虽然网上能看到几乎全部剧情,但是玩家们还是更愿意在游戏中体验这种感觉。
当然,这个游戏也是有着相当重的氪金系统。如果不想花时间攒钻,玩家就要充钱去抽到更好的卡才能满足数值的需求。游戏中的约会系统也是同样,玩家只有花钱抽到卡或者花时间肝才能够体验到恋爱的感觉。小到游戏中的男主角发布的朋友圈,打来的电话特殊的剧情,这些都要靠培养角色才能够触发。和这些特殊的语音相比,游戏中的数值反而是次要的了。
这种以给女性以恋爱体验的游戏可以在分类上被定义为乙女游戏。值得注意的是,乙女游戏和女性向游戏不能够完全等同。比如说手游上的《偶像梦幻祭》或者说PC上的一些18x的BL游戏。这些游戏虽然也是女性向的游戏,但是却并不是乙女游戏。
最早的乙女游戏可以追溯到光荣在1994年推出的游戏《安琪莉可》,游戏不仅以女性和不同类型的男性恋爱作为卖点,就连游戏的开发团队也完全由女性组成——要知道那可是在1994年的日本,女性在传统意义上还是被排除到游戏行业之外的。这款游戏成功之后,光荣紧接着开发了一系列的乙女游戏,包括后来的《金色琴弦》等等。从这时候开始乙女游戏也算是走向了大众的舞台。(有关于《安琪莉可》详细内容可以看这篇文章: 二十年前,光荣这支全女性团队制作了世界首个乙女游戏 ) 其实早期的乙女游戏诞生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必然的事情。90年代的日本是galgame的鼎盛时期,既然有着galgame这种男性追妹子的游戏,那么有着女性追男性的故事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只是很微妙的是,像是光荣这样全部的制作人员都是女性的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少见。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男性的脚本作家把自己代入成女性来写剧情。
相比男性的玩家更在乎H要素,更在乎HCG来说,乙女游戏对于剧本的要求显然要高一些的。一个纯粹的玛丽苏的故事并不能够取得女孩子的欢欣。你也很难想象说一个乙女游戏会有这《黑兽》那样日番全世界的剧情,女玩家对这种p l a y也不会有着男性一样的兴趣.........当然了说完全没有兴趣也不对,H的部分基本上吧都被放在了BL游戏里面。
在乙女游戏发展的同时,瞄准女性市场的另一个类型的游戏也诞生了,那就是BL游戏。BL游戏是BOYS LOVE的简称,也就是讲男性之间搞基的故事。虽然说PC上也有一些清水(没有H要素)的BL游戏,但是大部分的BL游戏都有着相当多的“肉戏”也就是H剧情。那个时代的腐女还被称为同人女,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很多的BL漫画,BL小说等等内容都是通过同人展会来进行交流的。到了后来,像是《鬼畜眼镜》这调教系作品也有诞生,之后还有N+的《咎狗之血》重口味等等作品,BL游戏作为一个分类也站住了脚。
BL的属性当然不仅仅存在于游戏之中,或者换句话说,游戏只是BL的一个方面之一。对于腐女来说,BL存在于任何地方。动画,电影,小说,甚至天妇罗和筷子,豆腐和牛肉,这些东西都可以是BL的内容。这种铺天盖地的BL内容自然会带来很多的“轻度粉丝”,他们有的甚至会在任何的作品中都刷BL的相关内容。而乙女游戏的爱好者和BL游戏爱好者之间的冲突也就这么产生了。
前几天,配音演员藤新Jiven发布了一条道歉的声明,在声明中他对于前几天发布的有关于《恋与制作人》视频中“不恰当”的内容表示道歉。这个视频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藤新本身作为一个配音演员,在玩游戏的时候用自己的声音加入和配音工作室的几个朋友们录制的玩笑小视频。然而对于很多乙女游戏的爱好者来说,用男性和男性这样暧昧的内容,就是算是“BL”内容了。而BL在乙女游戏之中是被坚决反对的。
乙女游戏的爱好者非常不喜欢游戏中有“乙女腐”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类似一种精神洁癖了。同样的,对于BL游戏中出现一个女性这种情况,很多腐女对这件事情都表示这是最大的雷点。君不见《网球王子》只是有一个若有若无的女主角,几乎就成了漫画粉丝最讨厌的角色。然而,虽然看两者之间有着严重的对立,但是乙女玩家和腐女玩家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很多的女性既是乙女游戏爱好者又是腐女游戏爱好者。只是在玩不同的游戏,他们的要求就会完全变化。
说到底,两者的需求是不同的。乙女游戏中,玩家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种恋爱的体验,我将自己代入到女主角之中,和不同的男性谈恋爱,有的男性是帅气多金,有的男性是“小奶狗”,通过剧情和对话,我能够体会到恋爱的意味。而BL游戏则更多的是一种第三者的视角,玩家通过看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和肉体缠绕,来体会到情感的纠葛。BL游戏中“虐”的情节也比较多,悲剧的情节也相对较多,这都是因为站在第三者的视角的时候欣赏感情的角度也会变得有所不同。很少有女性会在玩BL游戏的时候将自己代入男主的角色之中。毕竟就算是幻肢,要女性去想象男性的器官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腐女的内容在《恋与制作人》之中只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事情,氪金的问题和尴尬的对话游戏也可以在日后进行改进的方向的话,那么游戏的的另外一个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忽略的程度,在大部分的无氪金玩家也能够差不多通关的这个时间点,游戏中女主角这种“雨露均沾”的性格已经到了让很多玩家都非常不满的程度。
游戏中除了特定人物的剧情之外,主线剧情是四个男主都参与到其中的。而且玩家为了能够凑够数值通关,不得不抽到什么样的卡就用什么样的卡。这样的情况下,有的时候就有一种“ 我前一秒刚和白起接吻,后一秒就被许墨抱在怀里”,“昨天还和周棋洛卿卿我我,今天就被许墨暖男暧昧。 ”的感觉。玩家所扮演的女性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很像是一个四处留情的交际花。这让很多玩家觉得精分到了极点。
而且很多的玩家并不喜欢某个角色,但是到了剧情和凑数值的时候,他们还不得不要去用这个角色,不然就没法过关,这一点也让玩家非常的不爽。很多玩家都希望日后官方能够对这一点进行改善,让女性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要知道在大部分的乙女游戏之中,女性在共通线结束之后,都是可以选择路线进行攻略的。
想来,游戏开发商还是以男性的视角去做游戏了。对于男性来说,和多个女性结婚,有一大堆后宫,十几个老婆都是正常的事情。无论是《舰队collection》还是后来的《战舰少女R》,《少女前线》,《碧蓝航线》等这些游戏之中,结婚系统从来都不是只能给一个人(船)的。玩家可以为所欲为的犯着重婚罪,男性玩家也乐意见到这种事情。
但是女性玩家是不同的。她们显然更加希望能够专一的在一个人身上。很少会有女性玩家会有“我要四个全都收在老娘的裙中”这种女王的想法,顶多会有“这个好可爱,这个好帅,我究竟选哪一个呢?”的纠结。而且女性玩家更多的是希望体会到“恋”的感觉,这种“恋”是专一的,是美好的,是现实中可能难以存在的童话般的,是符合想象和属性的男性角色。而这种恋不应该被游戏性所束缚。
即使目前游戏有着这样诸多的种种问题,它还是成为了现在吸金能力最强的手机游戏。厂商们也终于开始意识到女性的消费能力和乙女游戏市场在中国的空白是多么大的一块蓝海。不过,制作乙女游戏并不是那么简单。她们会更愿意掏钱,她们消费看似没有理性,但是在粗制滥造,山寨,剧情白开水的问题下面,她们也会变得更加的敏感,更加的“精神洁癖”。
所以,想来在《恋与制作人》大火之后,想来会有不少的游戏厂商,或者已经有一些游戏厂商摩拳擦掌想要山寨出一个男性版的《恋与制作人》了,那么请一定要把所有的助手都变成美少女,把接电话变成打电话,请增加十几个女性角色,请把朋友圈全都变成色色的自拍,可能这样才会让这款游戏在男性中间大卖热卖。
评论区
共 2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