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长度共13000+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50647038
前言: 三个月来,始终没有走出魔改正联带来的阴霾,被腰斩的正联反而让我更加想去回望扎克施耐德此前为我们立下的丰碑。如果说守望者更多的是对原作的描摹和致敬,那么其后的《钢铁之躯》与《蝙蝠侠对超人:正义黎明》则是其对于《守望者》所提出问题的另一种回应,一种更为理想化的可能性。“你没有把人理想化,你毁了他们!”夜枭对法老王的控诉在扎克这里得到了回应。
因此,不应该将守望者与MOS、BVS割裂开来,因为这两者实际是对把超级英雄带入现实,所引发问题的两种回应。前者是阿兰摩尔的回答,而后者是扎克施奈德和克里斯特瑞奥、大卫高耶所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随着超级英雄题材电影的大行其道,超级英雄仿佛已经如同其他所有类型电影一般寻常。这其中以漫威电影宇宙(以下简称MCU)为首,出现了大量以合家欢、轻喜剧、反高潮为特征,且往往不走严格写实风格(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个便利的推动剧情的道具,例如《复联》中的核弹)的超英电影,并大行其道。
并非说这样的路线不可取,但在这样的风格轰炸下,我们已经几乎忘记了为什么现实中并不存在超级英雄(或者说,即便出现也不可能长久存在)。所以今天借着这部2009年上映的《守望者》,结合《钢铁之躯》和《蝙蝠侠对超人:正义黎明》,聊聊这个《守望者》中的的隐藏主题:超级英雄与虚无主义
1938年,第一期《动作漫画》出版(也就是此后超人漫画的起源),“超级英雄”这一概念被虚构出来,勾起了深埋于荷利斯·梅森心中的幻想: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更有美人投怀送抱。
但幻想终究只是幻想,一直到当年的秋天,“发现超级英雄已经从它们的四色世界中跳了出来,登上了白纸黑字的头条新闻。”
在漫画中,梅森成为一代夜枭是由于受到兜帽判官的感召,而在电影中,则在开头与二代夜枭的对谈中提到。
一切都起始于那帮团伙。当然,人们很快就忘了他们。海盗套装,幽魂。他们以为穿戏服上街抢劫很好笑。我们抓了他们,他们迟早会再卷土重来。没人能认出他们,就因为他们那该死的面具。于是我们几个条子联合起来,我们打算查个究竟,我们当然也会戴上面具。我们完成了法律无法完成的任务。很快,报社听到了风声。他们跑来追查,然后我们就成了全国消遣名人。
一个意外之举。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罪犯们(也就是此后所谓的“超级罪犯”)的启发。
但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向我们暗示了蒙面的优势,或者说,蒙面冒险家(Masked Adventurers)的立足之本,即超脱于社会契约之外的特权,至少在40年代的美国社会亟须希望、社会舆论默许的情况下,面具意味着行侠仗义/实施犯罪并不需要付出真正严苛的代价。
个人融入政治社会是透过一个相互同意的过程,当中,个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规则,并接受相应的义务,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种类的伤害。
蒙面使这些人免于规则的制约,此时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义务,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特权,便有了蒙面风潮的兴起。
这也许就是原因,为什么当我们从荷利斯·梅森口中听到当年与莫洛克、轴心国队长这些超级罪犯的战斗是如此毫无顾虑、甚至有几分荒诞——将罪犯一次次捕获,又一次次再犯。
这正是如今寻常超英漫画的既定套路,但把它放在一个比所有同类型作品更为现实的世界观中,并不完全是因为一代丝鬼所言,“每一天,眼前的未来都在逐渐变暗,但是过去…即便最肮脏的过去,却在不断发光。”,更是因为一定程度上时代确实如此。换言之,他们的战斗一直以来都局限于“闹着玩”仅此而已。
我和飞蛾人、黑色剪影、喜剧演员都装扮得花里花哨,以简单、孩子气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善恶的见解。而当时在大洋彼岸的欧洲,却发生着把活人做成肥皂和灯罩的惨剧。(《面罩之下》 收录于漫画《守望者》)
毋庸置疑的,40年代是蒙面冒险家的乌托邦——此时的世界需要英雄,更需要给予深陷大洋彼岸战争恐慌的民众,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都喜欢消遣,渴望看好戏,有什么比得上一群自己组织的超级英雄,在大街上夸张地表演打击犯罪呢!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社会仍然处于与这些新奇人物的热恋期,却意识不到这一行为所带来的可能危害。
当然,这些新奇的人物,蒙面冒险家,也各有自己的算盘(这就是为什么在此我使用了蒙面冒险家这样的词语,而非蒙面义警或超级英雄,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
对应到DCEU,大约就是《钢铁之躯》中黑零事件结束后,大都会的人们第一次目睹超级英雄横空出世的时刻。
这是诞生的时刻,毫无压力,毫无阻力,如梦幻一般的黄金年代。
但这样的热恋期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这样一场巨大的风暴在《守望者》中也转变为一场针对蒙面冒险家的迫害。
大部分人选择了隐退,甚至有人患上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兜帽判官选择抗拒后又离奇失踪……总而言之,民兵早已分崩离析。
麦卡锡主义作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作者安排这一背景故事的理由其实显而易见:
因为人们已经发现了行侠仗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无法无天!
社会由自由独立的个体组成,因此常态下社会对一件事的看法永远是对立和分裂的。
就好像夜枭做个老好人就能受到街坊邻居的喜爱,在结首帮眼中却是个老恶棍;罗夏由于反社会人格只会被上流人士(以精神病医师为首)归为暴力罪犯之流,在《新边缘人报》笔下又成为了美国英雄的代名词(参考原著附录《荣耀如同雄鹰:有时它必须蒙上面罩》);更何况笑匠为国出征时还有人欢呼呢!
而BVS则告诉我们,善良强大如超人,他依然有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并非氪石,而是人心。一些人敬仰他,另一些人憎恶他,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他。
社会对待异类的态度是复杂且多变的。从好的一面讲,我们可以说这是民主制度所拥护和发展的基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非有某种外力作用,否则社会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自发地聚拢在一起,所以在《守望者》和《BVS》中最后都设置了这样的外力,我会在后面详细聊一聊。
当然,我们也知道蒙面的风潮并没有因为民兵的解散而消亡。到了守望者时期,这种蒙面特权与社会契约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显露无疑,由此导致的冲突也已然愈演愈烈。
在电影中,夜枭在葬礼上回忆起当年和笑匠一同镇压暴乱,而暴乱的起因正是因为蒙面义警的存在,使得警察这一职务显得毫无意义。
如果我带上面具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为什么我还要踏踏实实当个遵纪守法的普通警察?【有趣的是,这正是当年老夜枭的心路历程】
我们要普通的警察!不要蒙面义警!We want regular cops! No more vigilantes!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便在这部虚构作品也是如此。很快民兵当年遭遇的命运再次重演,守望者们这次遇到的问题是基恩法案。
结果就是夜枭、丝鬼直接退出,笑匠为政府工作,法老王公开身份,至于曼哈顿博士,大概本来也对行侠仗义没什么兴趣,倒是没有多大影响。但是罗夏,对应着民兵的兜帽判官,一样选择了继续。
蒙面英雄的时代就此结束,社会逐渐遗忘了曾经的冲突。剩下的只是几家小报偶尔互相攻击一下,把蒙面英雄和政治倾向划上等号。
蒙面英雄再风光,造成的矛盾再大,他们也终究只是凡人。
社会对蒙面英雄的争议就意味着他们真的完全不受社会契约的制约么?其实并非如此。人们争吵当然因为它是有作用的!
作为结果,我们看到的是民兵和守望者被迫解散,蒙面英雄成为一个都市传说,剩下的罗夏沦为罪犯。
但如果这个超级英雄不是人,而是某种超越了人的存在,又会怎样呢?
人们制裁那些蒙面者,仅仅因为他们有能力这么做。但面对曼哈顿博士,人们陷入了某种程度的沉默。一来是因为恐惧,曼哈顿拥有轻易抹去数百万人存在的能力;二来是因为二者根本不在同一层级上,无法制裁。
不过,我想在这个故事中也许是存在一些妥协,或者说回避的。
如果说《BVS》尚且规避了很多复杂的现实问题,那《守望者》中借曼哈顿的人设真是巧妙地回避了太多问题了。
比方说,由于曼哈顿对行侠仗义之类兴趣寥寥,所以民众在讨论过普通人戴上面具去做法外制裁者的合理性与否后不会再去讨论面对这样一个超人的问题(至少前者还能够被制裁,而后者愿意乖乖就范单纯因为他懒得搞事情啊!)。
再比方说,由于曼哈顿一开始也并非追求国际和平相互制约,只站在美国政府这一边,也就不必探讨这样一个超人如何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美国民众更不会考虑如何制造银子弹去杀死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人(即没有必要,也没有胆量)。
而这些问题其实恰好就是BVS在试图回应和探讨的!超人作为超级英雄是否要凌驾于法律,他又如何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以及那个虽然是老蝙蝠的谎言却不能回避的“1%理论”。这也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为什么说BVS是扎克对守望者的回应和延伸。
总之,曼哈顿博士的存在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控制能力。因此媒体诚惶诚恐地在电视上这样向世人宣告:
超人(神)存在,而他是美国人。
超人的诞生改变了一切。在曼哈顿博士面前,过去的超级英雄不过也是普通人。即便战斗力早已夸张的不像话的其他守望者们,“对我(曼哈顿)造成的伤害也不会比最智慧的白蚁多。”
任何尚有自知之明的人都心知肚明,一切英雄主义瞬间都成为了“小男生似的英雄主义(法老王语)”,毫无建树,毫无意义。坚信不疑的价值观的瞬间崩塌了,因为一切成为尼采超人的臆想都无法与眼前这个物理意义上的“超人”相比。
这也正是Lex的经典理论之一:超人的存在会成为人类成就的上限。
如果不断被人拯救,就会失去自救的意志与力量;如果他是明日之人,我们的明日已经被过早的定义。
所以在BVS中,你可以看到类似的存在主义危机也存在于Lex和老蝙蝠身上。罪犯如野草,打击犯罪毫无意义;二十年哥谭,使你看清承诺几何;命丧犯罪巷,这个世界只有强迫它才会有意义。此刻,杀死超人成为了布鲁斯为世界留下遗产的方式,正如Lex不顾一切地要达成相同的目的一样。法老王的根本动机,执行计划的激励事件,或许也可以归结于此。
从曼哈顿博士诞生的那一刻起,守望者已经从内部开始崩塌了。所以基恩法案只是外部世界的诱因,而根本原因在于成为超级英雄的初衷:他们的心此刻已经死了。
从创作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故事更精彩。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超人大战布莱尼亚克会比让他每天抓几个小毛贼更好看?因为很明显后者的故事中小毛贼是不能与钢铁之躯抗衡的!再进一步说,就是因为二者的能力是不平衡的。
所以说,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超级英雄真的在现实中出现,罪犯们会因此乖乖束手就擒吗?当然不会!于是就有了超级罪犯。
前面已经提到过,在这个故事中,超级英雄的出现来自于一种与传统超级英雄漫画顺序相反的制衡:因为有了超级罪犯(虽然从能力上他们也许算不上,但就让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为了对其进行制衡,才出现了超级英雄。
实话说,要是超人出现后大都会里的罪犯抢个钱包都开机甲的话,那还真是挺扯的,不过总之,超人的出现本身就非常超现实了。
那么拿相对现实一点的蝙蝠侠来说,为什么蝙蝠侠打击罪犯二十年徒劳无功?因为无论如何两种力量都会达成一定的平衡。这种平衡也许是动态的,但任何一方都绝不可能轻易消失。从第一部法律明文出现后,刑侦和刑罚手段不断升级,但是犯罪何曾消失过?用曼哈顿的话来说,这也许就是人的本性吧。
当然漫画终归是漫画,不能够当作现实的结论。如果现实中真的出现了超级英雄,犯罪会消失吗?至少我认为不会,他/她最多只能降低犯罪率罢了。
而更糟糕的是,这种镇压可能反而导致罪犯的抵抗,产生与之匹敌的超级罪犯,使得这一行为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意义。
你看,如果你在一个有超级英雄的世界成长,你会想造反,你会变成超级罪犯......我想世界没有超级英雄会更好,因为那样也意味着不会有超级罪犯了......超级罪犯是对超级英雄的直接反馈。
莫洛克在伪纪录片《面具之下》中的发言印证了我们的这一猜想。
其实严格来说,不论是民兵还是守望者,他们终究只是普通人,所以并不会造成多么巨大的争议,他们的立场就没有那么重要。不过人们后来的抗议声也是越来越大,超级英雄毕竟不是警察,没有一个稳定的立场和守则。
总的来说,民兵/守望者的立场大多是自由主义的,他们唯一的立场是坚信自己是一群正义之士(尽管很明显民间有不少人并不苟同)。
比较特殊的是丝鬼和笑匠,不过前者由于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借此炒作盈利(在前传中她抓捕罪犯也都是表演),大家更愿意视其为一个明星和性幻想对象;而笑匠尽管早年更像罪犯而非抓捕罪犯的英雄(甚至都算不上反英雄),后来却开始与政府合作,也算是有了真正的立场。尽管也有暗杀肯尼迪这样的黑活,但总之既然有政府罩着,也就很难再被攻击或质疑了。
但是这只是一群普通人戴上面具到处蹦跶的情况,在曼哈顿博士这个超人类出现之后又如何呢?
前面已经提到,在曼哈顿出现的时刻,几乎是一个瞬间,就已经击垮了过去那些自称超级英雄之人的内心。如果有一个只需轻轻动一下手指就可以让人瞬间化为蒸汽,那还有什么理由让这些普通人继续装作超人辛苦地打击犯罪而又徒劳无功呢?所以沃利在描述曼哈顿博士的出现时用了超人(上帝)一词。
我从没说过超人存在,而他是美国人。我想说的是上帝存在,而他是美国人。如果这种说辞让你感到了一种把你推向个人狂热崇拜的信仰恐惧,别恐慌,那说明你们的头脑依旧正常。
此刻老夜枭的幻想成真了,那个启发他变装的超人出现在了现实中。对于全世界的数十亿人来说,都是如此。只不过这就好像叶公好龙的故事一样,人们惊愕,兴奋,同时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而当时的美国又深陷冷战恐惧之中,人们理所当然会急切地想要知道这个行走核武器的立场。好在曼哈顿博士并没有像超人一样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和意愿,尽管从一开始美国人似乎也没给过曼哈顿选择的机会(何况怎么可能会给他选择的机会呢)。
从短期来看,这样的立场只会为美国带来绝对的安全感和数不尽的优势,在国际事务上哪怕打压苏联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此刻越南已经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世界已经见识到了这个以原子弹冠名的超人的毁灭性力量,苏联怎么可能敢轻举妄动呢?
首先是曼哈顿的忠诚度问题。前面已经提到,曼哈顿并没有主持正义的兴趣,而对于常规的物质诱惑:金钱、权力更不会有兴趣(至于美色,well,我认为她对Jupiter还是真爱,而不是纯粹对于肉欲的向往)。但也好在曼哈顿基本上无欲无求,基本上不可能哪天突然黑化意图摧毁全人类什么的,政府唯一的保险就是(也只能是)丝鬼。
其一是超级英雄与超级罪犯的失衡。原本二者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是曼哈顿的出现无疑瞬间破坏了这种平衡。既然超级英雄们自己都不想当了,超级罪犯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存在呢?于是超级罪犯们纷纷金盆洗手告老还乡,要是天天有被瞬间变成肉酱的风险那还是不玩了吧【。】
故事中确实提到过莫洛克的犯罪生涯在此时结束,那就它姑且将其看做是超级罪犯消失的代表吧。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平衡回到了超级英雄出现之前的状态,犯罪率也许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消失(主线证实了这一猜想)。
其二就是美苏两国之间地位的平衡。现实中的冷战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爆发全面核战的可能性也确实存在——在末日时钟曾在1953年达到过午夜差两分(是的末日时钟确实存在,而就在不久前它被拨到了同样的时刻,即冷战后的最高值)。
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即相互确保摧毁机制,保证了对立的两方中如果有一方全面使用核武器则两方都会被毁灭。使用核武器的后果是全人类的灭绝,因此任何一个神志清楚的领导人都不会这样做。
故事中确实提到过莫洛克的犯罪生涯在此时结束,那就它姑且将其看做是超级罪犯消失的代表吧。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平衡回到了超级英雄出现之前的状态,犯罪率也许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消失(主线证实了这一猜想)。
其二就是美苏两国之间地位的平衡。现实中的冷战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爆发全面核战的可能性也确实存在——在末日时钟曾在1953年达到过午夜差两分(是的末日时钟确实存在,而就在不久前它被拨到了同样的时刻,即冷战后的最高值)。
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即相互确保摧毁机制,保证了对立的两方中如果有一方全面使用核武器则两方都会被毁灭。使用核武器的后果是全人类的灭绝,因此任何一个神志清楚的领导人都不会这样做。
有了现实的对照,我们更能看出曼哈顿是如何巨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人们将曼哈顿视为神明,而天上的飞艇地上的清洁能源汽车更是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与我们身处的现实有着怎样的区别。
美国拥有的这种无可置疑的军事优势赋予了我们一个经济杠杆,使我们可以操纵整个西方世界的这种经济政策,使之向对我国有利的方向发展。没有多少人怀疑,由一位效忠于美利坚合众国的,拥有全能上帝之力的领导者来管理世界似乎是大势所趋。我们拿这位天赐的超级英雄作为我国的活体核威慑,以为这样就能最终保证全球的持续和平。至此我便要提出本文最重要的论点:我并不认为我们拥有了一个”能终结战争的人“。
——《曼哈顿博士:超级英雄与超级大国》
是的,在曼哈顿博士的超级力量之下苏联看似赢弱无力,世界的和平尽在掌握,但事实远非如此。就如同原子弹的诞生是为了结束战争,这个以原子弹计划冠名的超人也引发了同样的问题——他不但不能够终结战争的阴霾,反而加剧了这一可能。
让我们从苏联的角度试想,曼哈顿博士是一个不可预测、不可复制的因素,同时也意味着不可逾越的军事壁垒。难道他们会乖乖束手就擒,将国家与民族的自由和未来统统放弃,向大洋彼岸缴械投降?在此情况下他们只会孤注一掷。
曼哈顿博士的出现实质上是导致了美苏关系的恶化,此刻的苏联比真实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具全面开战的可能,因为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有退路了,即便代价是全人类的毁灭。
之前翻看豆瓣上的评论时看到有人对法老王的安排表示不解,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阴谋能够实现和平,在此我想强调一点:这个计划只有在守望者的故事中才有成功的可能,但同时也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才有执行的必要。
换言之,如果曼哈顿博士不出现,也许最后只会像现实一样相安无事罢了。
评论区
共 8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