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武术(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简称HEMA。广义指历史上起源于欧洲的武术系统,狭义是指那些已然失传或者演化成多种现代体育形式,后人通过历史文稿以及资料记载"重构"而成的武术系统。
如果要选一样武器来代表自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冷兵器时代,你觉得会是什么?
是骑士的象征,稳居影视剧上镜率第一的长剑(Longsword)?
亦或是文艺复兴之时兴盛于各大城邦街头巷尾,三个火枪手唯一指定用剑迅捷剑(Rapier)?
还是兴盛于17,18世纪,在拿破仑的军官手中指挥着线列步兵的军刀(Saber)?
然而这三种武器似乎都缺少了一点·······历史的底蕴。
长剑仅仅在中世纪末期兴盛了百年左右,迅捷剑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市民防身需求的产物。而军刀则来的更晚,十六十七世纪才开始在军队中大展拳脚。
那么有没有一种武器,贯穿了从中世纪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呢?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便是目前已知文献中最早拥有剑谱的武器——剑&小盾(Sword & Buckler)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盾牌实际上非常非常重,单以手持来使用盾牌往往对于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游戏中战士动不动就拿个比人还高的盾牌是非常不符合现实情况的。除了维京人会以手持的方式使用较大且沉重的维京盾外,更常见的情况是将盾牌的重量以皮带分担到手臂上。下图中第二张图便是中世纪常见的盾牌佩戴方式。
小盾不同于中世纪常见的臂盾,后者由肩带携带并佩戴在手臂上,而前者则以单手握手柄使用。小盾的历史与起源非常难以追溯,因为任何类型的圆形盾牌都可以被称为buckler,无论它是握在拳头上还是穿在手臂上。这个小盾通常是圆形的,由金属制成,用于偏转冲击而不是如传统臂盾一般承受冲击。
剑和小圆盾作为经典组合很好的兼顾了防御与进攻,盾牌为右手武器出击时提供了一些保护,在兼顾便携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单手剑的战斗力。同时,小盾灵活而迅捷,配合右手的剑可以做到对各种攻击的格挡,同时仍然允许使用者用自己的剑在任何方向上进攻。
与影视剧中寥寥无几的出场相比,在中世纪,骑士和普通士兵之间非常广泛地使用着剑与小盾 , 甚至比常规意义上的木质臂盾还要多。简单,实用,与较大的盾牌相比,小盾不那么繁琐,更显灵活,并且更容易携带。
但是由于史学家对剑术和中世纪战争缺乏关注,对剑和小盾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剑与小盾无处不在,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与16世纪迅捷剑与匕首的组合相比较,剑与小盾常常被认为是某种残忍或古板的东西。
此外,尽管各种各样形状和尺寸的臂盾发展了出来,但是小盾则变得更加一致,因此学者和历史学家没有太多理由关注它们。 同样,与臂盾不同,小盾也不具备纹章功能,这也可能限制了他们对史学家的一些吸引力。
但随着HEMA运动对于古籍与历史的重新发掘与研究,剑与小盾的历史地位慢慢得到了承认。
正如英国历史剑术研究人员Martin J. Austwick所指出的那样:“最早的剑术教材与剑术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专注于剑和小盾。 除此之外,已知最早的剑术典籍I.33完全专注于剑与小盾的战斗,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剑与小盾的武术可以说是西方武术中现存最古老的武术传统。”
不仅仅是最为古老的武术,剑与小盾的组合也是被人使用的时间跨度最长的武器组合,直到18世纪左右依然有人在练习与使用。
剑与小盾作为副武器极为适应中世纪时的战场与战术,于1100-1300年间在盔甲发展淘汰了大型盾牌的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在西班牙大方阵的年代,使用剑与小盾的士兵会滚到两个长枪方阵的中央,伏地在头顶的枪林下攻击敌人的腿部。然而随着战场环境的改变,刺刀的发明与步兵集团作战能力提升,小盾渐渐地退出了战场。
而在市民决斗的领域,文艺复兴时期及之后兴起的迅捷剑与以刺击为主的武艺也使小盾不善于处理刺击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其作为副手武器的地位也渐渐让给了更善于处理刺击的格挡匕首。
在开始介绍剑与小盾的使用技法之前,我得先十分沉痛的声明一下。
说是不能弹反实际上并不准确,利用盾牌与剑刃去偏开对方攻击的操作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像游戏中那样极为夸张的大幅度动作。
不论是哪个流派,在小盾的使用上都有着一个共识——盾牌要伸出去。
与防护面积相对较大,同时也较为沉重的臂盾不同,小盾的防护面积较小,同时持握的负担并不太大。于是使用小盾的最优解便是将其主动伸出去拦截对手可能的剑路。
与其他武器不同,由于多了个小盾,剑盾的使用者对于上半身的防护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远距离拼剑无法解决对方时,剑客只能选择拉近距离寻找破绽,亦或是攻击对方防护薄弱的腿部。而这便催生了剑与小盾极为经典的课题——剑与盾到底是放一起还是分开?
以I.33为代表的“合派”主张剑与盾不可分离,一旦分离便会给予对方从剑与盾中间的缝隙砍进来的机会。而以意大利博洛尼亚流派为代表的“分派”则主张剑与盾分开一攻一防,格挡上半身的同时抓对方腿部的空隙。
这两者孰对孰错俺不知道。但从表现上来说,I.33的修习者更倾向于接近缠剑中解决对手,而博洛尼亚剑盾术的修习者则会更倾向于保持距离拼剑。
以下的视频为I.33剑盾术的示范,其流派非常注重盾与剑的结合与缠剑时的处理。
I.33体系中的几个常见错误,其中的“剑盾分离”的部分很好的说明了I.33体系的理念
而这个视频则展现了博洛尼亚流派的打法。剑盾分开使用的便是博洛尼亚流派的Ilkka Hartikainen,芬兰的HEMA剑士和教练。
据我个人的认知,在现代的HEMA比赛环境当中,I.33的近身黏剑相对来说并不能如同古时候那样的顺畅——古时训练与身体素质相对不足的农民们也许会更倾向于视频中的小动作黏剑交锋,而现代HEMA比赛中参与剑斗的剑客身体素质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运动能力的提升使得在近距离进行复杂的黏剑交锋成为了不那么划算的选择。
以剑鱼2017的剑盾决赛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速对决下双方很难如同I.33教典中那样黏剑寻找破绽。但必须承认,I.33的剑盾合一的理念依然由几位大佬之手展现了出来,在各个比赛中也取得了成绩。
与代表精英的长剑与迅捷剑不同,剑与小盾是属于平民的武器。普通人无力负担繁复的护手,更长的剑身所带来的成本,简单的剑与锅盖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很可惜的是,这样经典的组合却在各个影视作品游戏作品中没有多少露脸的机会。
但剑盾同样是幸运的,其不同流派所流传下来的教典足以让现代人有机会去复原其武术,比起使用方法尸骨无存的维京剑盾与罗马剑盾来说,已经好了不少。
让这些武器与武技能够有更多人知晓,我就心满意足了。
评论区
共 14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