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深入人心的刻画和描写,让里面每个人物都生动形象,哪怕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完整读过三国演义,但对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耳熟能详。一些经典故事也能说上一两句。近日看到了《全面战争:三国》的消息,尤其是单独为曹操出了一个CG动画,激动之余有感而发。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动画。
说起安阳高陵,或许没几个人知道,但是要说到曹操墓,对于考古文博有些兴趣的人多少都有些了解。当年这个消息被媒体报出来的时候,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社会卷入了舆论的洪流之中,各路牛鬼蛇神接连登场,实在是热闹。其争议就主要集中在一块小小的石牌上,因为这石牌上纂刻十个字“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字样。
墓内这种石牌很多,推测相当于陪葬品的名牌一样,是用于给各个物品编号一样的作用,防止下葬的时候发生混乱,多放了或者少放的随葬品。毕竟“祖宗之法不可乱”。但是很可惜,大多数随葬品逃不过时间的侵蚀和盗墓贼的光顾,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只剩下一些“无用的石牌”。
这块石牌带来的第一个疑问就是——石牌是否是人为做旧放入墓中的。
刘庆柱先生:刻铭石牌是真
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确是认定曹操墓的重要内证。有了石牌,认定曹操高陵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我到曹操陵墓看过一天。之前,发掘单位把地图等资料给我看过,墓的位置正是当年曹操所葬邺城附近的范围。到墓跟前一看,跟我之前研究的东汉中、晚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规格的墓葬形制基本一样,且规模很大,特别是墓里的铺地石板,边长达90多厘米,这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王陵及高规格大墓里是罕见的。
我在现场看到几块出土石牌,判断真假需把这个东西放在特定环境考察,尤其是发掘出土的地层,及有“魏武王”与无“魏武王”两种“石牌”的形制特点、字体风格、刻铭内容等多方面来看,出土的带有“魏武王”刻铭的石牌应该都是真的。
当然,哪怕由专家来进行评说,社会上质疑之声依旧不断,不论是因为何种目的而参加这场论战。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无视证据诸多证据,仅仅抓着一点他们网上搜来的所谓证据进行攻击的人。
从该石牌上的字来解释“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其句式应该是“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很好理解,就是曹操的谥号,后代追封。而“格虎大戟”也很好理解,就是一件武器,随墓主人下葬。那么“常所用”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常所”是古代对于墓室的隐晦称呼,“常”是日常,而常所,则是常住的居所,也就是死后往生之所,也就是墓室。“常所用”其指的就是随葬品。所以从石牌上看,此墓作为曹操墓葬的证据已经很确凿了。那么还有什么更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作为曹操的墓葬的证据呢?
约是在宋代起,始流行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说曹贼生性多疑,生怕死后别人刨他的坟,便策划“疑冢计”,让曹丕在他死后组织多路人马,从四个城门同时抬棺出城,建起七十二座坟头做为“疑冢”,令盗墓贼头昏眼花,无从下手。而且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宋代俞应符有诗刺曰: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垅?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
曹操死前有《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其实把自己所在的位置说的很清楚,但是在宋代的时候面对北方蛮夷侵略,格外强调所谓“华夷之辨”和“正统”,开始推崇刘备的蜀汉,贬损曹魏,把曹操丑化为生疑多疑的“白脸奸贼”。恰巧漳河岸边有许多古墓,曹操也确实指挥军队干过盗墓贼,于是所谓“七十二疑冢”的故事便“合情合理”地演绎出来了。
1988年,《人民日报》:《“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
“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
后赵建武十一年的鲁潜墓志记载了该墓与高陵的相对位置,“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迴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
高陵墓葬形制,具有东汉晚期至三国时代高等级墓葬的特点:斜坡墓道,甲字形墓葬平面形制,由墓道、前室、后室、四耳室组成砖室墓,墓室攒尖顶。墓道长39.5、上口宽9.8米,墓门为砖砌双券拱形。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85、南北宽3.87米,连接前后室的甬道为券形顶,青石铺地,长2.45、宽1.68米。后室为四角攒尖顶,东西长3.82、南北宽3.85、墓顶距墓底高6.5米。墓室、甬道和侧室均用长48、宽24、厚12厘米的大砖垒砌而成。通过和同时期高等级墓葬形制的对比可知,该墓的等级为诸侯级别。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考古工作者对高陵陵园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陵园内的垣墙和相关建筑被完全拆除,遗址范围内几乎不见有遗物,这种现象印证了曹丕“从先帝俭德之志”,“高陵上殿屋皆毁坏”的记载,高陵陵园从建成到最后被毁仅存在了三年的时间。
这里就不卖关子了。在墓室内发现的3具遗骸中,男性研判为60岁左右,经专家鉴定后,几乎可以确定是曹操;另外2具女性遗骸分别为50岁、20岁左右,虽根据记载,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进曹操墓,但卞氏过世时约70岁,因此专家认为,年纪较大的遗骸可能是曹丕之母,而另一具则是早死的曹昂之母刘氏,不过仍有待确认。
这就是曹操仅剩的遗骸,哪怕千年前多么厉害的伟人,在荒冢之中,所埋英雄,也只剩一身枯骨。
而如此重要的墓穴,哪怕按照曹操的遗嘱薄葬了,也依然没有逃过盗墓贼的光顾,前前后后有七次之多。而最后一次也是在现代,是依靠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进行抢救性发掘才将剩下的这些遗物保全下来。实在令人唏嘘。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