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无用冷知识
“模仿”只是民间的称呼,蛤蟆模仿蛇的现象,标准名称是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畜无害的生物,cosplay另一种凶神恶煞生物,以起到虚张声势瞒天过海的效果!贝蒂斯拟态最著名的例子是无毒的奶蛇(Lampropeltis triangulum)模仿剧毒珊瑚蛇(Elapidae),它们都有红黑黄三色体色,不仅一般捕食者,连我们人类一眼也很难区分,在美国有句顺口溜,说明两者的区别:“红连黑请放心(无毒奶蛇),红连黄杀人狂(剧毒珊瑚蛇)(Red touch black, safe for Jack. Red touches yellow, kills a fellow)。”
还有一种叫穆氏拟态(Müllerian mimicry),简单地说,就是两种有毒生物互相模仿,相互提携,让捕食者加深印象。比如黑条拟斑蛱蝶(Limenitis archippus)的翅膀颜色与图案酷似有毒的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原先人们认为这是李鬼模仿李逵的贝氏拟态,但后来发现,黑条拟斑蛱蝶同样有毒,所以这是穆氏拟态。大家共用配色,可以让智力余额不足的捕食者增强记忆,以免吃了一种却不知道另一种也是有毒的。
自然界还有一种更奇特的拟态——进攻性拟态(Aggressive mimicry),隐藏掉自己身上可能被猎物或寄主发现的威胁性痕迹,守株待兔迎接后者上钩,一言以蔽之就是“笑里藏刀”!比如大鳄龟(Macroclemys temminckii),一动不动像个大石头沉在水底,张着大嘴,唯一会动的就是像蚯蚓一样的舌头。它在等候过往鱼群前来啄食,然后大嘴一合。类似的进攻性拟态高手还有鼓腹咝蝰(Bitis arietans),可以缓缓蠕动舌头,模仿昆虫以迷惑贪嘴的蛙类。主要分布在伊朗的蛛尾拟角蝰(Pseudocerastes urarachnoides),操作更是堪称出神入化。这种毒蛇最后一对尾下鳞及背鳞特异化,膨胀扩大呈球状,酷似蜘蛛或避日蛛目(Solifugae)的大肥肚,而侧鳞如须状延长开来,形似四对步足。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11105052461621
©2024 GAMECORES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