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电台节目所给我带来的主要收获其实是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走游戏文化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方向,作为一个以游戏文化研究起家的文章创作者,我的写作方向一直以来都是以电子游戏的跨学科研究为主要核心,接下来我将以我的个人积累为电台节目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内容做一个扩展,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
一开始的“广义游戏研究”与“狭义游戏研究”的二分法契合了国外游戏学的发展路径,欧美学术界开始研究电子游戏可以源于1995年以后,在那段时期里所研究的主要议题就是狭义的,在这之后到了0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以约翰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为方向对电子游戏做基本的定义与分类学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就是Roger Caillois的《Man,Play and Games》这部著作是一部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很值得各位读者阅读。
00年代以后,国外的游戏学开始大量出版游戏设计相关的著作,我国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尝试引进翻译一些设计类著作,同时也开始创作属于我国本土的游戏文化学研究,比较著名的就是《游戏东西:电脑游戏的文化意义研究》这本著作,除开学术著作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的游戏杂志也开始纷纷开设相关的游戏文化子刊,比如《电子游戏软件》就开设了子刊《游戏批评》,该子刊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刊游戏文化研究刊物,之后由UCG游戏机实用技术出品的子刊《游戏人》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直连载到现在。
在这一时期,早期的游戏史学专著也开始大量在国外出版,比如著名的《The Ultimate History of Video Games》就是在2001年出版的游戏史系统专著,而在这之后也纷纷诞生了《Power UP!》这样的专攻日本游戏发展史的著作,国内也在这段时间陆续出版了《上帝掷骰子:欧美角色扮演游戏史》与《剑与电》等著作。
自2006年创立《游戏与文化》期刊以后,电子游戏的跨学科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时间一直发展到到2015年前后,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专著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井喷形式大量出版,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游戏史著作,史学与其他跨学科的专著将电子游戏的文化意义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层级,直到现在也依旧是这样的多元发展状态,近两年的角度则开始变得更为刁钻,如《从电子游戏中了解日本文化》、《电子游戏中的动物》、《电子游戏中的食物》等著作的出版使得游戏本身的跨学科研究变得更加多变与迷离。
关于电子游戏恐慌,其实在国外游戏学发展时期,00年代就有大量的分析电子游戏与暴力性,电子游戏与犯罪以及电子游戏与成瘾性的相关专著,欧美有《真人快打》所引发的游戏暴力性批判,日本则有“沙织事件”这样的未成年人通过犯罪行动抢夺R18游戏的离谱大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对游戏的进一步监管,而国内则提出“电子海洛因”这样的观点,再加上国内游戏杂志《电子游戏软件》那篇著名的《乌鸦,乌鸦,叫》及其后两篇批判国内游戏产业的文章引发了上层进一步的关注,可以说最终游戏机禁令的出台之所以会诞生是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在内的。
刘博士在节目中随后提到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角度做考据学研究是一个非常棒的方式,这与直接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游戏史有极其鲜明的区别,更偏向于国外从哲学史的角度分析游戏概念的方向,国内也有学者专门撰写过《游戏的哲学》做论述。
接着刘博士提出“政治立场与个人生活的割裂”其实是后现代大部分亚文化体系的共性,也就是典型的一种“保卫现代生活”的个人心理,电子游戏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式和平演变,这个核心概念在左派游戏学著作《Games of Empire》中有更加细致的分析,并且我也是在这里听出节目本身所持有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再之后所大量谈及的《游戏的人》的分析非常完善,我自己也做不出什么更加系统的补充说明了,而在这之后的对“异化”的分析相当不错,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后现代亚文化的研究上所提出的不少观点确实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比如本雅明的“文化工业”理论就可以对电子游戏的商业化发展困境做系统研究,而在哈里布雷弗曼的著作《劳动与垄断资本》中也可以用于分析现代游戏产业上的普通职员所处的困境与工人劳动本身“退化”。
最后的结语部分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关于游戏的赌博与消费问题国外学术界已经出版过相关的游戏与赌博的著作了,感兴趣可以自行阅读。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