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图的学习效果,可能被我们高估了
前几天看到 Alchian花生 讲阅读学习,提到做读书笔记时、脑图可能是组织建立知识体系的最大障碍,切中了我的兴趣点。
刚好看过相关的研究,现在也在探索如何高效学习,来分享下我的看法。
首先关于研究,我之前因为做知识分享,曾经在 Coursera 自学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课程,授课的讲师很顶,有曾教过《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会如何学习)》的 Barbara Oakely 和 Dr. Terrence Sejnowski。
学这门课是因为当时很好奇,对于做知识分享、教育领域里有没有一些可借鉴的技巧,但意外在这门课的拓展阅读资料里找到了一篇论文《Comparing and Combining Retrieval Practice and Concept Mapping》,这是篇发在《教育心理学期刊》的研究,其中就研究了不同学习方法的效果。
正如论文标题所说,研究中引入了两种教育中常用的学习法:
- 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可以理解为脱离原文、主动回忆信息,比如读完一篇文章,再口述能回忆起来的内容;
- 概念映射(concept mapping):用可视化的图展示所学信息之间的联系,比如读完文章后,用节点和连线绘制文章中主要概念间的关系。个人理解中,做思维导图也属于这种学习法
研究中对比了多种情况下的学习效果,包括:仅学习、加上提取练习、加上概念映射,加上提取练习+概念映射。随机分组的学习者用这些方法学习后,经过一周再测试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内容。
哪一种学习法效果最好?
研究发现是提取练习,不同方法的效果如下:
- 仅学习,记忆效果最差
- 提取练习,记忆效果最好
- 概念映射,比仅学习好,但不如提取练习
- 提取练习+概念映射,不如单独做提取练习,说明组合并没有让学习效果更好
这是研究方面的结论,我理解为做脑图有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更好的是主动对外输出,反复做这样的练习。
而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我印象很深的也有两件事。
一是几年前我在线下参加书店的读书会,那时我发现,每当大家讨论起书中的内容时,不少带平板或电脑的朋友都会打开思维导图,来查阅或是记笔记。但这时我还没有形成读书做笔记的意识,读一本书就是从头到尾读完,远远看着别人做的脑图,心中就想着自己总有一天也要把读书读成这样。
二是几个月前 AI 火起来,吴恩达推出了 ChatGPT 提示词课,小红书上很快就看到有人发笔记分享课程里的知识,配上 ta 整理的思维导图。不同于以前在读书会,这时我有了一些异样的感觉。尽管那条笔记的评论区不乏有人留言“收藏了”这样的话语,但我看完内容后,意识到这样的脑图笔记对分享知识的作用很有限。
我的感觉是第一眼看很实用,会想点赞收藏起来,但真的带着学习心态去看,却发现看着条理清晰的脑图,也无法很好的帮助我理解概念、知道要怎么做。
我推测这是因为脑图并不是自己做的,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自然也没有可以回忆的信息,可能相比给别人读,脑图对作者自己的帮助会更大。但根据我自己经常查笔记的经验,我也有点怀疑,这个脑图对作者的学习的帮助是否真的那么大。
以我的情况而言,我在学习和知识管理中几乎不用脑图,原因有 5 点:
1. 查询难:电子笔记最吸引我的优势还是搜索,我现在的笔记主要放在 Obsidian 和 Notion,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全局搜索就能帮我找到要用的笔记,但如果用脑图来做笔记,搜索恐怕会难上加难,很难放在一个长期使用的知识库中
2. 可容纳信息过少:为了快速记录、控制图中的信息量,脑图往往要妥协简化表达,但这并不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更高效的获取信息,缺少了上下文,理解的难度会更高;而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学习场景,全部塞入一个脑图会使信息过于庞杂,阅读体验也不好
3. 难融入现有知识体系:脑图采用的是树状的结构,但我发现网状的结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需求,比如一篇文章中可以延伸出很多知识点,但知识点之间又会相互关联,比如介绍「如何制作一份手冲咖啡」的步骤时,就会提到「粉水比」、「烘焙度」这些概念。而且除了原文中的知识点,自己知识体系也能找到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点,比如我听讲内容创作的播客,里面提到 MrBeast 用到的心理学技巧,就能和我已知的「如何起个好标题」发生碰撞。如果新学的知识无法很好的形成网络,我们也无法很好的长期记住它们
4. 容易偏袒原文、忽视自己的思考:用脑图来做笔记,尤其是用于读书、学课程这类场景时,我会很容易倾向于找原文的结构,比如按书或课程的章节来整理信息,这样做着做着就会变成「用脑图重现课程的知识结构」,但我认为这对高效学习不是必须的,我们学习并不是为了当复读机,自己的思考同样重要。比如某个概念引发自己的好奇、质疑,或是想到能优化自己的一些做法,这些同样是有记录价值的
5. 作为笔记难复用:写脑图时,不太会区分目的选用合适的内容框架,容易混杂解释、步骤和参考信息,一会解释某个概念,一会讲做某事的步骤,一会又贴一些数据,但复用笔记时。逻辑清晰、服务于单一目的的笔记帮助会更大,比如要解决某个问题,对应的笔记里只有解决步骤
我觉得脑图更适合用在整理思路、输出知识的场景,这些情况下虽然同样是把碎片化的信息转为有逻辑的形式,但整体的信息量更加可控。
不过脑图于我也不是必须的,我现在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整理思路我倾向于纸笔写写画画来解决,输出知识则是直接在写作的界面搭框架。
拓展阅读
- AIchaian 花生的原动态 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4c8843d62e51d2dc7468b7d
- 对比提取练习与概念映射的研究论文 https://learninglab.psych.purdue.edu/downloads/2021/2021_ODay_Karpicke_JEDP.pdf
- 我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库的 https://sspai.com/post/77144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