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nadya要走,确实触动到我了。
也确实流泪了。
那是我来机核的开始。
我已经快不记得我到底是从优斯迪吧转到机核和来听节目,还是我自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机核和这样一个游戏平台。
但我印象很深,我跟这群人的渊源,来自于两个很重要的节目。
一个关于酒,一个关于面。
迪吧的节目《一面之词》可以说非常的劲爆。让我开始认识了这么一群有趣的人们。
那么关于酒的节目就是让我印象极深的一次调侃。
当时刚进机核听节目,谁也不认识,谁是导演?谁是无头?谁是龙马?谁是老白?谁是夏总?谁是四十二?谁是哈迪?
对这些人都还没有形成印象,但唯独我对其中一个人很有印象。
哈迪称呼他为“笑总”——
“我有喝不完的酒和说不完的愁。
因为我不像他们都富得流油”
强劲的音乐声中,我听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北京风味的rap,那是我对机核最初的认识。
后来我一南京人,不仅仅吊字开头,逼字结尾(传说中的头文字d)了。开始用“瓷”,“晕了吧唧”,“离了歪斜”这些词汇。也进入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社区。
虽然这个社区经历过很多的波动,甚至有几次可以称作浩劫。
是总有一个角色似乎总能游走在浩劫之外。
虽然这个时候我知道了白广大,知道了龙马,知道了重轻,知道了四十二,知道了机核里面那些非常具备有鲜明个人观点,也非常有个性,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发表自己意见的人。
但是nadya不一样,哪怕在我最毛躁,戾气最重的时候,他也似乎永远是“快乐先生”,那份独特的幽默感从来没有把他卷入过任何一场纷争当中去。
他永远是这个平台里最能够逗我笑的人之一。
甚至我的幽默感也逐渐向他靠拢,已经在现实中被人吐槽过很多次了。
(另外靠拢的对象是优斯迪吧时期的李羽,已经很多人听不懂我的笑话了。)
电台是一个很特殊很特殊的形式。也许短视频是在用他的短来填充碎片的时间。
那么电台则是用长且缓慢的模式慢慢的填充了你的多余的感官。
短视频不能称作陪伴,但电台可以。
很多时候人是需要在沟通当中入睡,在沟通当中平复心情,或者在沟通当中发呆。
很多时候电台就是一层声音的陪伴与庇护。
可有些陪伴稍微的吵闹,有些陪伴数据太多太费脑。
所以幽默的陪伴永远是最佳的选择。
尤其是在人脆弱的时候。
郭德纲曾经说过:你能够把人哄睡着了,哄安心了,是天大的能耐。
在mcn界有一个概念:让人收获到快乐,是账号能提供到的最大情绪价值。
人们总会遇上自己爱的喜剧,不是吗?
我还是会想起来nadya一拍脑袋在美国配新电脑;
还是会想起来nadya挂着牌子和老外介绍自己:my name is Nada。
还是会想起来nadya永远会在节目中分享的最离谱的那些故事——学校地下探险,阁楼二层的神秘身影,在卡座上吐到别人脸上的人,ktv走错别人的包厢,教唆别人溺水后没穿泳裤在游泳池里抢滩登陆,在二龙路住院时前面大哥屁股上有个鼠标那么大的窟窿。。。
也会想起来nadya那些奇怪的幽默发言——然后范迪塞尔死了,变成车飞回来。
这种生活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后,所带来的幽默感,是可以感染很多人的。
我其实也很憧憬成为这样的人。
我可能也正在这条路上缓慢的努力着吧(苦笑)
其实想到这么多,写到这里,眼泪也快干了。
就像我最喜欢的车手,基米 莱科宁所说的那样:
“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的,是时候去尝试点新东西了。”
那便哈哈大笑过去吧,
Man!
What can i say!
致敬机核传奇笑星nadya,
愿你在新路上仍然大笑。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