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走在正规上”的人们》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探索的人。但是因为青春期,没有培养好责任感,总是容易为了“探索和尝试”,忘记“成本”。很多时候,我都事后在很多了夜晚因为某件事情做噩梦。例如,我容易crush一个人,于是“开启试验”,任由情绪吞没自己,因为我想“测试”和“感受”将自己的所有赌在另一个人身上的感觉;又例如,我为了变成“酷女孩”,频繁地去二手店,爱上了在网络上judge别人的穿搭和照片,也会因为别人对我外貌的点评感到焦躁不安;再例如,我就是不信大家都说“互联网”害人,于是开始放弃对时间的掌控,花大量时间在网络冲浪上。这样的情况很多,知道今年暑假大量阅读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籍,才了解到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和“童年”有关。
主观印象里,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我一直听到父母在其他兄弟姐妹面前夸我。所以在刚接触一些从婴幼儿时期出发的心理理论时,我会难以接受。但自己回溯成长历程,我发现我的一路是坎坷的,尤其高中以后的日子很是孤独,因为去了寄宿学校,却没有学会和原生家庭隔离,产生新的社交圈。从那时开始,很多重要的人生客体,我都在青春期选择了回避。导致我在翻看朋友圈,“观察”其他人的生活时,总有一种“他们是走在正轨”上的人的错觉。后来我也知道,这是因为“内核不稳”才有的感觉。我就开始思考,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的影响很大,也很大程度决定了她的内核是否能够在成年以后呈现“稳定”的形态,那么我在生活中看到的“很负责,很清醒,一直对未来有规划的人”应该只是一种人的状态,一种因童年影响和目前呈现“稳定”的状态,那为什么面对这些人我还是会感觉“不一样,羞愧”,但同时在我不进行比较的时候,感到内心是非常充实且自由的呢?是社会范式下,一种自然的“不合群感”,还是严重缺乏内核的表现。
我想是后者吧,因为我又挺害怕成功的,感觉他会招来很多不受我控制的因素,然后我了解到,这是因为没有训练好我的“压力系统”。换句话说,如果我从青春期刚开始那段时间,就不断训练我的“压力系统”--------应对压力时间的情绪处理能力的话,就不会总是自己了,但是我真的已经做了我能做的。这里跨时空抱一抱五年前的自己,你辛苦啦!这几个月以来你自己在好好补上从前逃避的课题:对财富的管理;对兴趣爱好的维护;对自己边界感的维护;对未来的一些规划。总之,你在满满将自己当作一个“项目”好好地管理着,这些真的都很不容易,是极其大的进步。而且很神奇的一点,当任何其他的人对你的行为基于不完全信息做出点评时,你也能更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在侵犯你的边界,而不是真的为你好,这点很重要,让你省去了很多内耗,可以更好的专注在你自己的事情上。这里我不得不怀着悲恨又释然的心情说一句:那些认为可以随意侵犯他人边界,并把自己的言语与行为都归因为言语和行为自由的人,是对自己及他人都机器不尊重,思想上很偏颇极端的人。但很遗憾,随着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这样的人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被侵犯了边界的人,也很难立刻意识到,或者十分有底气地为自己辩解,这是大众传媒的一个毒果,真的很遗憾看到,希望未来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共勉,祝大家拥有美好的一天!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