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在我看电影之前真的没打算写,而且其实就算看完了电影我也没打算写,可是最近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反而让我有了说几句的冲动。目前关于《邪不压正》的评论可谓是一个标准的两极分化,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这两极所分别使用的评判标准、反驳对方的武器,却让我觉得很值得说一说,因为我觉得这很好得反映了眼下中国观众对文艺作品的诉求,进而也反映了我们社会在价值取向中的一些特点。
这一次的评价分化并没有出现在深度影迷/影评人与普通观众这样的不同人群之间,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的任何一方,都有各个阶层的观众,且似乎阵营的意见还都比较统一。批评者中,无论专业影评人从镜头、结构、叙事等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多么全面,但总体意见和觉得不好看的普通观众是一样的,基本就是两点:
关于这两个缺点的讨论,其实反映了现在“高端”和“普通”两个人群对包括电影在内的文艺作品的诉求。
故事,是人类最爱的娱乐。人们吃饱了,喝足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听故事。小说、戏剧、说书、电影,乃至游戏。可以说古往今来大众最热爱的娱乐,本质上无一不是讲故事。讲故事和听故事,似乎是人类在有了语言之后,产生的在食欲和性欲之上的又一种本能欲望。而评论故事,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学习的能力。婴儿在将将识得人语的一瞬,马上就获得了这种欲望和能力。
从语言到文字,从声音到影像,从静止到动态,从黑白到彩色。一段神话故事从只能口口相传,到今天我们甚至可以扮演神明书写自己的传奇,故事依然是本质,是核心。可这里只有故事吗?如果说在食色性也之上可以诞生故事这样的“高级本能”,那么在故事之上,是否也可以有、或者说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诉求?使小说之所以为小说、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电影之所以为电影、游戏也之所以为游戏的的意义,一种形式本身的意义,一种形式本身的美。
《邪不压正》宣传期间姜文上了一个谈话节目,其中很多内容在讨论本片时被经常引用。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这样一句话:
“很多人说能不能把故事讲清楚了,能不能有趣。这是技术,难的不在这儿,难的是你能不能不讲一故事。”
别误会,我并不是要说姜大导演如何牛逼,世人皆醉我独醒,我想说的是,几百年前的街头艺人里,肯定也有讲不好故事但是能翻跟头能吐火的,可能也有故事颠三倒四但是能把某些具体桥段描述的绘声绘色的,就像我们今天有卡夫卡、有太宰治、有王小波、有大卫·林奇、有泰伦斯·马力克,也有《太阳照常升起》。
普通观众更关注电影的叙事,这其实是一种欣赏水平的进步。
虽然这话听着像骂人,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过去三十年,祖国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素质和文化上的断崖。大量观众以电影的明星和特效数量评价电影还仿佛是昨天的事情,而靠所谓的“小鲜肉”和流量明星就能大卖的“娱乐节目大电影”可实打实就是昨天的事情。所以说当大众对一部热门电影的讨论集中在故事讲的好不好时,绝对是一种进步,并且这进步里社交网络和意见领袖们功不可没。
大众对于话题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聊”那些我能聊的同时,还要“看”那些我不能聊的,一部分人再经过学习、进步,把那些原先只能“看”的,变成能“聊”的,这样新一批意见领袖就诞生了,这也是如今的社交阵地上舆论话语权的一种自然传承。所以当广大人民群众都发表完对于一部电影故事的看法后,就到了影评人的出场时间了。纵使姜文在电影里直白到甚至有些跌份的损了一把影评人,也无法阻挡他的片子依然要经过这样一番洗礼。
在故事之上,我们的影评人给出的进阶内容,是电影的思想性和深度。反方指出《邪不压正》失去了姜文以往作品的内涵,而赞赏这部电影的人用以反驳的方式则是拆招式的:通过事无巨细的一一找出影片里使用的典故和深度解析,来证明这个电影其实十分有深度。说出来可能有些找打,我认为两边说得都对,都好,特别好。
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在多年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下,都有着强烈的对“意义”的追求。而这“意义”在普世价值观的影响下有时容易变得狭义和狭隘。如果当不了音乐家那么学乐器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当不了运动员那么体育就是没意义的;如果没有学到任何东西,那么你看一本书就是没意义的。我们觉得东西要有意义,事情要有意义,所以电影也要有意义:你总要说点什么吧,不然你拍这个电影有什么意义呢?
我倒觉得,作品本身就是意义,即使它都不算一个好作品。如果一部作品,有深层的探讨,可以引人思考,那固然是好的。但即使没有,也不应因此受到诟病。表达本身,应该是、也必须是创作的最大意义。《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但倘若当真都以此为纲,那又何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呢?所以我期望着,当大众慢慢开始从听故事,关注作品的思想性后,“领袖”们可以带着我们去更多欣赏作品更本质的其他面向,带领我们把对作品的评价,从好与不好,转变到喜欢和不喜欢。
我也觉得《邪不压正》有着非常多的问题,我也完全同意它肯定不算是一部“好”的电影,我在这两个小时里也同样得感受到了人们口中的割裂、过犹不及、莫名其妙。但我依然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的别处没有,喜欢它的独此一家。
一个姜文,肯定不能让中国电影变得更好。但当我们有一百个各种各样的姜文时,中国电影一定是更好的。
评论区
共 2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