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钢铁之师:诺曼底 44》中,波兰第一装甲师(1st Armoured Division)是唯一一支出场的波兰部队,它用精良的装备、凶狠的装甲突击战术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兵折服了许多玩家,一扫关于波兰军队孱弱不堪的看法。而现实中的波兰第一装甲师是否名副其实呢?本文所讲述的,正是这支部队自德国闪击波兰之后的坎坷命运,以及在诺曼底战场的战争往事。
1939 年 9 月 7 日对于波兰军人来说是惨痛的一天,这一天,西盘半岛 200 余名波兰官兵在指挥官苏夏尔斯基的带领下、在抵抗 3400 名德军的进攻长达 8天后,因弹尽粮绝不得不向德军缴械;德军南路、北路集团军分别在龙德施泰德与博克的带领下高歌猛进,相继击溃了波兰方面 4 个集团军,将“波兰走廊”收入囊中,强渡维斯瓦河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间跳转到 1940 年,在挪威与法国暂时重建的波兰军队又一次惨败于老冤家之手:鹰号潜艇在 6 月 8 日永远失去了联络(推测为触雷沉没)、新建立的 4 个陆军师在法国前线被一一击溃......
从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袭击西盘半岛算起,以 10 月 2 日格丁尼亚放弃抵抗为节点,波兰作为一个完整的交战国仅仅存在了 32 天。但是波兰人的抵抗却持续到了大战的最后一刻。波兰战役结束后,除开就地转入游击作战的“国内军”,成千上万的波兰军人用搭乘火车、骑自行车甚至徒步的方式,一路上依靠当地农夫的施舍留宿,经匈牙利、罗马尼亚、当时尚中立的意大利等国,逃往英国、法属北非殖民以及法国本土,最为极端的例子是横穿西伯利亚,自日本横渡太平洋后前往加拿大的英国征兵办事处,随后又来到波兰军队在法国的基地。至 1940 年初,到达法国的波兰士兵已有十余万人。
大战最初的两年中,有关波兰的历史总是悲痛、不忍卒读的,这期间涌现出许多英雄事迹:第 10 装甲骑兵旅在克拉科夫与德军 3 个师的惨烈鏖战、独立高地旅在远征纳尔维克之战中的勇敢表现以及波兰国内军声势浩大的游击反抗运动等等。这些事迹为波兰军人的命运增添了更多悲壮的色彩,但也正是这样的磨练,最终锻造出了我们今天的主角——波兰第一装甲师。
正如另一支“流亡军队”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仰赖勒克莱尔而得以建立那样,波兰第一装甲师的诞生,同样离不开一个人——斯坦尼斯瓦·毛采克。
作为合成化战斗集群、摩托化战术理论的先驱,以及一位一战老兵,毛采克在 1938 年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波兰第一支摩托化旅——第 10 装甲骑兵旅的指挥官。该旅直到 1939 年也是波兰 11 个骑兵旅中唯一一个摩托化旅,由于该旅士兵均头戴一战时期的德式钢盔,身着黑色皮衣,他们获得了“黑色旅”的称号。
第 10 装甲骑兵旅隶属于波兰“克拉科夫”集团军,装备精良且骁勇善战。在克拉科夫附近,面对拥有两个精锐装甲师的德军第 18 军时,虽然仅仅得到了几个营的边防部队的协助,他们仍以一己之力与德军第 2 装甲师、第 4 轻装师以及第 3 山地师展开鏖战。在五天的战斗中,毛采克的士兵充分利用起山区地形,稳固防守的同时伺机发动反击,他们英勇而高效的作战将德军的闪电战转变为了龟速、血腥的缓慢行军。在数量与装备上均占据优势的德国人却无法每天前进超过 10 公里。
直到德军在其他地区突破波兰防线、苏联军队从其背后袭来时,毛采克才奉命率部后撤至与波兰交好的匈牙利境内,并十分难得地保留了完整的部队建制,为其后来的重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战损过半,但该旅被认为是波兰战役中唯一一支未尝败绩的波兰军队。毛采克在受到上级赏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士卒们的爱戴,由于该旅在山地作战中的娴熟表现,毛采克在士兵们口中获得了“羊倌”的外号。
1940 年,在被匈牙利解除武装后,毛采克与“黑色旅”部属辗转来到法国,彼时波兰流亡政府正在西科尔斯基的领导下重整波兰军事力量。由于在波兰战役中的优异表现,毛采克被晋升为准将,并被任命为一支重组后的波兰步兵师的指挥官。但是毛采克婉拒了这一提议,他宁愿继续与自己的“黑色旅”同生共死。
来到法国的毛采克总结了在对德作战中所得来的经验,得出了一份有关德军闪电战战术运作以及如何反制这一战术的详细报告。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报告被呈递给法国总参谋部后并没有引起重视。
这期间,毛采克致力于在原“黑色旅”的基础上重建一支波兰装甲部队,他尽可能地招募训练有素的波兰老兵,以免这些老兵因被编入步兵师而浪费了才华。起初,法国人对他的行动并不感兴趣,他们只象征性地拨给毛采克十几辆老式 FT-17 坦克、外加几十辆汽车和摩托车用于日常训练。
直到 1940 年春天,德军成功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战局危急,法国人的态度发生了 180° 的转变,他们塞给毛采克大量全新的 R-35 和 R-40 坦克,并要求他火速驰援前线,讽刺的是波兰士兵连适应这些陌生装备的时间都没有。
6 月 6 日,怀着悲愤、郁闷的情绪,波兰人再一次踏上了战场。此时,第10 旅下辖 1 个坦克营、2 个摩托化骑兵中队、1 个反坦克连与 1 个防空连。他们被编入驻扎在兰斯的法国第四军,奉命掩护其左翼。由于实力太过羸弱,他们无法与德军对抗,只成功掩护了一支法国步兵师撤退,随后也被迫随大部队一起撤离。
6 月 16 日,第 10 旅在夜间袭击了勃艮第运河上的蒙巴德镇。在他们出其不意的进攻下,德军弃守该镇,许多德军士兵被俘虏,但此时的法军两个侧翼均已溃败,没有部队可以策应波兰人,以利用这次难得的胜利。而第 10 旅此时也已被孤立围困,由于缺少燃料,毛采克下令丢弃摧毁一切尚能使用的装甲车辆,趁着夜色分兵突围。
第 10 旅再一次迎来了立于不败却被迫流亡的命运,包括毛采克在内的许多官兵们经维希、北非或者葡萄牙等地,艰难地逃往英国。
西科尔斯基将军成功将两万名手无寸铁的波兰士兵疏散至不列颠,除开 5000 名空军将士外,流亡政府用剩下的 1 万 5 千余名官兵加上从美国自愿来投的波兰移民后裔们,组建起了波兰第一军,而毛采克的部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此时波兰军队的核心力量。
英国最高司令部原本想要将波兰装甲部队的老兵们分配到波兰第二步兵旅中,然后用波兰军队来巩卫阿伯丁至爱丁堡之间的苏格兰海岸线,毛采克立即通过西科尔斯基将军说服英国人打消了这一念头,并获准建立一支波兰装甲单位。1942 年 2 月,毛采克在苏格兰以原“黑色旅”为基础,组建起了波兰第一装甲师。
最初他们负责在蒙特罗斯和福斯湾之间的苏格兰海岸防务,并加紧训练,这期间,他们陆续接收了许多被从苏联战俘营中释放的波兰士兵,以及各地的波兰侨民,但在人数和装备上他们仍然没有达到一个英军装甲师的标准。
在诺曼底登陆来临前毛采克获悉,波兰第一军将不会以完整的编制参与这次行动。而他与他的第一装甲师,将抱着坚定不移的复仇信念,作为加拿大第一集团军的急先锋以及波兰军队唯一的代表,参与到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登陆行动中去。
由于英军产能有限,波兰第一装甲师在建立初期很难得到充足、合适的装备来形成战斗力,在随后的时间里,伴随着英军物资供应状况的变化,波兰人先后装备过“瓦伦丁”、“丘吉尔”、“十字军”等等型号的坦克,登陆前夕,又接受到了部分 M3“斯图亚特”与 M4“谢尔曼”坦克。
游戏中的波兰第一装甲师尽显骑兵风采,自 A 阶段起就有大量可用的装甲车辆, 包括“克伦威尔”、指挥型“斯图亚特”和一些自行防空火炮,B 阶段由老练坦克手们驾驶的谢尔曼坦克、“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以及 C 阶段的“萤火虫”坦克更是具备摧枯拉朽之势 。
尽管还装备着飓风、早期野马等老旧型号战机,但是波兰空军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波兰志愿者组建的第 303 战斗机中队在不列颠空战中的战绩斐然,这一点在著名二战题材电影《伦敦上空的鹰》里也曾被提及。而如今他们将在诺曼底再次大显身手。
由于轻型装甲车辆的匮乏,波兰第一装甲师并没有下属的侦察团,他们仅有的一些侦察单位还装备着老旧的莫里斯轻型侦察车。
防空火力的匮乏同样困扰着波兰人, 搭载着双联装 20mm 机关炮的“十字军”2 型坦克与装备由 40mm 高射炮的博福斯卡车构成了这支波兰部队防空火力的中坚力量。
在火力支援型武器方面,波兰人与其他英军部队一样,装备有 2 磅自行迫击炮、6 磅与 17 磅反坦克炮等制式武器。
波兰第一装甲师并未参与诺曼底战役初期的登陆行动,直到 1944 年 7 月下旬,该师才被运输至法国,并被编入加拿大第一集团军下属的加拿大第二军。
在加拿大军队主导的“总计行动”中,波兰人负责在左翼掩护盟友,他们遭遇了强硬而狂热的党卫军第 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由于德军在此处已埋伏多时,他们在交锋中伤亡惨重,损失了 43 辆坦克,但仍然坚守不溃。
8 月 9 日,加拿大第四装甲师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当黎明来临时加拿大人已处于“希特勒青年团”的包围之中。这时突围的重担落在了波兰人的肩上,他们不辱使命,成功突破德军围困,还救出了重围之中的加拿大人。
此战过后,波兰人在行动上获得了更多自主权。8月中旬, 盟军企图将德国第七军和第五军合围于特兰、阿让唐、维穆捷、尚布瓦四个城市之间的地区,法莱斯包围战初现端倪。按预定计划,第一装甲师需要向尚布瓦方向进攻,与美军会师以切断德军退路。于是波兰人再一次发挥轻骑兵精神,他们自 17 日起,分兵为 4 个临时战斗群,沿公路向尚布瓦快速突进。
8月19日,波兰人渗透德军防线,但是由于向导带错了路(口音问题),他们越过了目标尚布瓦,来到了奥梅尔山(史称:262高地)脚下。
262 高地位于一个树木繁茂、南北走向的山脊之上,该高地由北向的 262N 与南向的 262S 两个顶点组成,德军撤退的两条必经之路都恰好在此地通过,且在高地上能做到一览无余。
在观察此地地形后,凭借着“黑色旅”对山地作战的敏捷思维,毛采克认定自己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更好的战机。于是第一装甲师迅速展开对 262 高地的争夺,他们自两个方向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向 N 点爬行,于 12:40 成功登顶,一些德军来不及反应束手就擒,一辆“黑豹坦克”因位置不佳被波兰人的“谢尔曼”坦克抢先开火击毁。对于 N 点的争夺持续了几个小时,德军在震惊之余很快组织起了反击,但波兰人居高临下,陆续攻下了 N 点附近山脊上的其他德军阵地。
到下午 17 点左右,波兰人的其他编队陆续抵达,至 19 时在 N 点已集中了 80 辆坦克、20 门反坦克炮与近 2000 名士兵。波军没有冒险对 S 点采取行动,相反,他们选择在 N 点原德军防御工事的基础上,用了一夜时间巩固阵地,并将火炮隐藏进林间,瞄准了公路方向。
奥梅尔山之战是整个诺曼底战役的高潮,当波兰第一装甲师在19日占领此地时,盟军彻底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但是,区区2000名波兰官兵,该如何才能抵挡住15万德军的反复冲击呢?
按照原定计划,第一装甲师与加拿大第四装甲师本应分工合作,加拿大人负责在包围圈内侧阻截突围的德军部队,而波兰人则要在外侧誓死击退任何来自东面的德军援军。但是加拿大军队饱受德军袭扰之苦,行动迟缓,反而将第一装甲师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包围圈内的德军有 15 万之众,20 个德国师中有 12 个仍在坚持战斗,他们拼了老命地阻击盟军的合围行动,而 262 高地恰恰处在这个包围圈出口的咽喉位置。当 19 日晚间德军抵达奥梅尔山下时,由于夜间视野不佳,且 262 高地并未完全处于波兰人掌控之中,部分德军得以从山脊南侧逃出。德军将现有战斗力一分为二,党卫军第一与第十二装甲师带领装甲纵队从南侧突围,第三空降猎兵师带领步兵纵队从北侧突围,在包围圈外还有党卫军第二装甲师作为策应。
德军元帅沃尔特·莫德尔在得知 262 高地失守后大为震怒,他严令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帝国师”与党卫军第九装甲师夺回 262 号高地,以“将软木塞从瓶口拔出”。
强烈求生的欲望激发出了德军的最后一丝狂热斗志,他们向 262 号高地发动了疯狂进攻。19 日晚上 9 时许,波军北面、西北面阵地均遭到攻击,在一个小时的艰苦夜战后,德军才被击退。
8 月 20 日,波兰人已能看见公路上拥挤的德国溃军,大量的车辆与人员堵塞了交通,德国人的行动十分迟缓,波军迅速对公路发起了炮击,摧毁了大量德军车辆。
此时在山脊附近已发现有德军坦克活动,然而由于阵地防卫任务艰巨,波军无法抽调出坦克来进行搜索歼敌任务。随后,一辆“黑豹”坦克利用波军防守空隙成功爬上高地,在 1500 码射程内击毁了波军 5 辆“谢尔曼”坦克。德军榴弹炮与迫击炮也开始轰炸波军的山脊阵地,大约有1万名德军官兵趁此机会得以突围。
被围困的德国人不惜一切代价冲向波兰战斗群,两个民族几个世纪以来的血仇纠葛在这一刻爆发到了顶点。德国人进攻的狂潮几乎将奥梅尔山顶端的波兰阵地夷为平地,但波兰人还在战斗。
当弹药告罄后,波兰人继续用枪托和战刀来击退德军,双方尸体枕藉,有时甚至需要扒开德军尸体才能挖出掩埋其下的波兰坦克。
下午 14 时,德军第三空降猎兵师的一个营与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一个团向山脊北侧的波军第八步兵营发起进攻,波军阵地上由上尉赛威尼指挥的加拿大重炮部队发挥了奇效,在密集弹幕的打击下德军对阵地的包围被撕裂,波军步兵与加拿大炮兵默契的配合导致德军在扔下大量俘虏后被迫后撤。
德国第七军指挥官保罗·豪赛尔同样为德军进攻的收效甚微感到愤怒,在他“抹平”波兰阵地的命令下,下午 15 时,德军 352 步兵师的残余部队与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卷土重来,战斗进行至 17 时达到高潮,波军两个步兵营已伤亡惨重,但波兰士兵仍然坚守不退,与德军搏斗于山脊各处。党卫军第二装甲师的掷弹兵在被波军的堑壕火力压制住之前,已非常接近 262 高地顶点。
波兰人望眼欲穿,等待着盟军援军的到来,但不幸的是加拿大第四装甲师被德军第九装甲师以及第三空降猎兵师的残余部队成功阻截。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的波兰人忍受着德军迫击炮的不间断轰炸,尽管残余的波军反坦克炮依然在打击公路上的德军部队,但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逃出包围圈。
到傍晚 19 时,波军经过血战,再一次击退德军,确保了阵地完整性,但是此时其弹药已接近告罄,这使得他们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白天的战斗中受伤的波兰军官斯特凡诺维奇,对他四名下属说道:
“先生们,一切都结束了。我不认为加拿大人能拯救我们。如今我们只剩下 110 个还能战斗的人。每门炮五发炮弹,每人 50 发子弹。弹药很少,但我们还是要战斗。
你们都知道,向党卫军投降是自寻死路。我感谢大家的付出,你们今天打了一场好仗。祝你好运,先生们,每辆坦克将独立作战,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今晚我们将为了波兰母亲和文明世界而战死。”
在德军主动停火 20 分钟以撤回部分伤员后,战斗以加倍的强度继续进行着......
8月21日早晨,盟军空军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向奥梅尔山的第一装甲师空投物资补给。而在得知加拿大人已击退德军并恢复行军后,波兰人也派出一个侦察排对山下德军阵地进行了侦察。
德军在这天上午的进攻尤为猛烈,上午 11 时,残余的党卫军部队在密林掩护下出其不意绕到了波军阵地后方,但当他们暴露在空旷斜坡地带时,被波兰人及时发现,“十字军”坦克立刻用高射机炮作为对德军袭击的回应,密集的曳光弹点燃了斜坡上的草地,压制住了德军的势头,这次近乎自杀式的进攻最终被波军第九步兵营的士兵们用肉搏与近射挫败。
这是德军对 262 高地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而后德军的炮火打击也愈发微弱。此时一支第一装甲师的援军已到达山脚下,但是神经高度紧绷的山脊守卫者们对友军发动了误射,摧毁了 2 辆“克伦威尔”坦克,援军被迫暂时后撤。
12 时,先前派出的波兰侦察排与加拿大援军的前锋部队相遇,在波兰人的带领下,加拿大掷弹兵分队向山下与山间的德军发起冲击,缴获了大量车辆与武器,到下午 14 时,加拿大人顺利抵达 262 高地,与第一装甲师会师,此时战场已布满死尸与残骸。被炮火摧残得不成人形的波兰士兵们,在看见友军到来后,终于松懈了意志,累瘫在地。
“波兰人收紧了法莱斯口袋。波兰人打开了通往巴黎的大门。”( The Poles had closed the Falaise Pocket. The Poles had opened the gate to Paris. )
第一装甲师在此战中阵亡 325 人,负伤 1002 人,失踪 114 人,战损率达到 75%。 两天的时间里,波兰人用尽一切方法抵挡着德国人的攻击,他们的防线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却始终没有沦陷。波军指挥官们轻伤不下火线,弹药告罄时随即展开肉搏。当战事进行到最后阶段,双方的交战距离已微乎其微,波军和德军在阵地前搅成一团,为避免造成友军伤亡,盟军的炮兵和空军甚至无法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
加拿大军队的失误使得包围圈北线并未完全被封闭。但是赛威尼上尉指挥的加拿大重炮部队的表现不容忽视,他们是此战中守军得以存活的关键。
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在包围圈外发起的进攻虽然没能夺回 262 高地,却在战场北部建立起了一个安全走廊,包括保罗·豪塞尔在内的成千上万名德军官兵得以逃出生天。
由于种种原因,波兰人守住了阵地,最终却无法完全封死法莱斯口袋,但他们英勇的战斗致使许多德军无法成功突围。被波军击毁的德军坦克、装甲车辆更是数量可观
有很多人见证了奥梅尔山的奇迹,那些留在这里打扫战场的加拿大工兵们,满怀崇敬之心,在战场上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波兰战场”( A Polish Battlefield)
1965年,二战胜利2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碑在 262 高地被竖起,艾森豪威尔对此说到:
“从来没有哪个战场像奥梅尔山这样,呈现出如此可怕的死亡、地狱与毁灭的景象。”
1994 年,诺曼底登陆 50 周年之际,奥梅尔山纪念馆在战场原址上正式落成。
法莱斯包围战后,第一装甲师马不停蹄地继续执行追击任务,解放了许多沿途的城镇,以及一座德国国防军的战俘营,这里正巧关押着在华沙起义中被俘的 1700 多名波兰起义军士兵,两军相见格外亲切,士兵们在战俘营中相拥而泣。
1945 年 3 月第一装甲师随加拿大第 2 军参与全线突击莱茵河的作战。1945 年 4 月,第一装甲师攻入德国北部的威廉港海军基地,在那里,毛采克的部队接受了十余个德国师与 200 多艘德军舰艇的投降。
在整个欧洲战事中,第一装甲师共计阵亡 1294 人,负伤 3804 人,全师伤亡率 35%。
欧战结束后,苏联在波兰扶植起了亲苏政权,包括毛采克在内的大部分波兰第一装甲师将士拒绝回到祖国, 他们被新生的波兰政府剥夺国籍并永久驱逐 ,1947 年,第一装甲师最终被解散, 英国政府也拒绝保障波兰士兵的权益与支付服役津贴 。许多波兰士兵,一生中第三次被迫踏上流亡的道路。那个他们曾经为之浴血奋战的祖国,此时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无心涉足政治的毛采克,为了给长期患病的女儿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最终在爱丁堡的一家酒吧当起了调酒师。1950 年,在获悉毛采克的窘境后,曾经被第一装甲师解放的荷兰城市布雷达市的市长呼吁荷兰政府做出应对,由于此事的敏感性,在毛采克的余生中,荷兰政府每年都会秘密为他提供一笔退休金。1965 年,当毛采克的女儿在西班牙接受治疗的消息在荷兰不胫而走时,彼时对于毛采克的经济状况已有好转尚不知情的荷兰民众,自发为其募集了大量的资金。
1989 年,波兰政府向毛采克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
1994 年 12 月 11 日,毛采克将军逝世,享年 102 岁,从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到见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老爷子已见惯风浪。根据其本人遗愿,他的遗体被安葬于荷兰布雷达市的波兰军人公墓,与他的士兵们长眠在一起。在该市每年的解放日庆祝活动中,都会有许多市民前来瞻仰这些波兰英烈。
评论区
共 2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