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 D日当天的登陆作战中,盟军在多个滩头因遭遇了德军的顽强阻击而严重迟滞,而一众盟军“突击师”中,唯一达成了当日所有作战目标的,便是在朱诺滩惨烈的战斗中取胜的两支加拿大部队,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的加拿大第三步兵师。
加拿大第三步兵师可谓历史悠久,其建立最早可追溯 1915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师师曾参与了在佛兰德斯、伊普尔等地的战斗。一战结束后该师旋即被遣散。
当时间来到1940年,德军攻陷法国与低地国家后,英国的国土安全岌岌可危,加拿大第三步兵师被批准重组,经过一系列的拖延,重组工作在这年10月才正式完成。在日渐紧迫的形势下,第三步兵师只得一遍进行重组,一边将部队陆续输送至英国。
1941年一整年的时间中,加拿大第三步兵师都在为大战做训练准备。作为一支完全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部队,他们虽缺乏作战经验,却以纪律严明、斗志昂扬而出众。第三步兵师在几次演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使得盟军高层认可了他们的作战能力。包括艾森豪威尔将军、时任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在内的许多盟国重要人士都来视察过这支部队。据说除了士兵们认为“富有人格魅力且举止彬彬有礼”的乔治六世国王以外,其他的“访客”都受到了冷遇。
加拿大军队的登陆演练早在1943年7月就开始了,加拿大第一军的安德鲁·麦克诺顿中将认为第三步兵师能够在登陆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1943年8月,第三步兵师在苏格兰进行实地演练,持续几个月的演练为他们积攒下了足够的经验,他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战术,以更好地在登陆作战中运用装甲与火炮单位, 而谢尔曼DD水陆坦克的列装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
因为演习与训练中可靠的表现,第三步兵师最终被选定为盟军“突击师”中的一支,他们的任务目标是突破朱诺海滩的德军防线、迅速进入内陆切断卡昂至巴约的公路、并从德军手中夺取卡尔皮屈埃机场。
共计有14000名加拿大士兵参与了对朱诺滩的突击,面对德军防御阵地的凶猛反击与德军布下的密集水雷,加拿大突击部队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海岸。他们用勇气、决心和自我牺牲精神换来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
朱诺滩宽约5公里,它的防御强度在整个大西洋防线中名列前茅。德军第736掷弹兵团在此驻扎有4个步兵连,同时有两个东方营负责防守朱诺海滩侧翼,在内陆则有第21装甲师随时准备策应防御。德军在朱诺滩修筑有大量的混凝土工事,部署了数门岸防炮,海滩上设有雷区与铁丝网等障碍物,海水中则布有密集的水雷以进一步防御能力。
加拿大第三步兵师在加拿大第二装甲旅与英军第48皇家海军突击队的协助下,分为第七、第八两个旅分头登陆,每个旅由3个步兵营组成,外加2个炮兵联队及皇家工兵等额外单位支持。第二装甲旅为配合第三步兵师的登陆,同样分为了两个装甲团,其中第十装甲团支援第七旅在朱诺滩西侧的行动,第六装甲团则负责支援第八旅登陆东侧海滩。
“当我们的登陆艇离开母船、向着海岸进发时,我们的舰队逐渐在视野中消失,我感到莫名的恐惧。仿佛整个英吉利海峡上只剩下我们这十艘登陆艇,在清晨可怖的寂静中踏浪前进。”
1944年6月6日,上午7点55分,第一批次的加拿大士兵们乘LCA登陆艇向目标发起冲击,朱诺滩登陆行动正式开始。由于事先有所延误,加拿大人错过了合适的潮汐,登陆艇不得不在被涨潮时的海水淹没的德军障碍物之间艰难地卸下人员、车辆以及物资。许多登陆艇因撞上障碍物严重受损,德军布下的水雷也对登陆部队造成了巨大损失,摧毁了大量登陆艇。
整整一个上午,双方围绕着这片海滩展开了全面争夺。4英尺(1.2米)厚的混凝土墙使得德军的火炮阵地得以在先前皇家空军的轰炸中幸存了下来。此时,第七旅面对着德军3个炮台与12个机枪阵地,第八旅则面对着一门德军88mmFLAK高炮与数个机枪阵地。
多伦多皇家步枪兵是当日伤亡最为惨重的加拿大部队,本应掩护他们推进的DD坦克由于潮水高涨不得不在后方提前登陆。B连的道格·赫斯特回忆了这次登陆的过程:
我在登陆艇中就能看见在大约500码外的海堤上耸立着五个碉堡,那就是我们连的第一个目标。德国人用他们所有的武器瞄准了我们并开始射击。当登陆艇进入较浅的水域时,皇家海军陆战队降下了舱门 ,我前面的三个人立马被子弹击中身亡。而我很走运地从侧面翻了出去……我追上了吉比,一颗子弹划破了他的背包。他转过头来冲我咧嘴一笑,说道:“差点就完蛋了,道吉。”然后,一发呼啸而来的炮弹杀死了他……
因为直面德军碉堡火力,多伦多皇家步枪兵在短时间内就阵亡了65人。3名英勇的加军士兵:赫伯特中尉、特雷西尔下士和列兵奇科斯克,冒着枪林弹雨,在一段疯狂的冲刺后,绕到了德军碉堡的射击死角,随后,他们将手雷与枪榴弹砸进射击缝,彻底摧毁了德军的防御。
朱诺滩上的加拿大士兵们艰难地涉水上岸,部分士兵因被错误地投送至深水区,不幸溺水阵亡。徒步跨越雷区与铁丝网后,他们随即又陷入了德军机枪火力的绞杀中。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为惊险的一段路程。
加军在海军舰炮与空军掩护下最终得以穿越海滩、扫荡了德军碉堡,又立刻投入到了向内陆突击的鏖战中去。他们所经历的战斗是惨烈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争夺滩头阵地的战斗造成340名加拿大士兵阵亡,574人负伤。著名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基根(John Keegan)在《 诺曼底六军 》(Six army in Normandy)一书中写道:加拿大人在朱诺滩遭遇的反抗是除奥马哈以外的滩头中最为激烈的。而这一点在许多加拿大人看来,是“一项全体国民皆可引以为傲的成就”。
依托村庄与树林,德军不断地建立起临时防线,企图阻击加军的势头,而内陆的德国炮兵也开始了对加军的轰炸。由于工兵部队的迟到,对海滩的清扫工作迟迟未能展开,车辆、人员在残骸、物资与障碍物间寸步难行,而后续不断赶来的登陆部队更是加重了海滩拥堵的程度。而这恰巧给了德军更多的准备时间。
加军在抢滩过程中损失了大量装备,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附近村庄中的德军隐蔽掩体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到第二装甲旅的坦克赶来后,加军一鼓作气,接连敲掉了德军数个据点。基本肃清了朱诺海滩及其周边地区。
第二装甲旅的三辆“谢尔曼”坦克走岔道向卡尔皮屈埃机场推进。除了一辆德军参谋车辆和一个机枪掩体,这三辆坦克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他们也成为了整个诺曼底登陆中唯一一支到达最终目标地点的部队。中尉威廉·麦考米克试图联系他的上级以调遣增援部队进攻卡尔皮屈埃机场。由于担心德军第21装甲师的反扑,第三步兵师师长罗德尼·凯勒叫停了向机场方向的进攻,他们最终没能达成在D日夺取机场的壮举。
当黄昏来临时,加拿大第三步兵师比盟军任何一个师都推进得更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前路会更加平坦。
第三步兵师的进攻路线直面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这也让他们在日后的交战中成为了死敌。夺取卡昂是英加联军的主要目标,而德军在位于卡昂西北3.5英里的奥恩河沿岸与卡尔皮屈埃机场附近建立的野战防御工事横亘在盟军自西北方向挺进卡昂的道路之上。卡尔皮屈埃机场对于盟军空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夺取它的重担此时落在了加拿大第三步兵师的肩上。
D日刚过,乘盟军立足未稳,党卫军第12装甲师即刻向加军发动反扑,在五天的战斗中,他们为了摧毁加军的桥头堡、将加军赶回海里而不计代价,直到在盟军空海力量打击下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车辆,才被迫后撤。
7月4日凌晨,伴随着猛烈的炮击,加拿大第三步兵师在第二装甲旅的协助下,向卡尔皮屈埃村及机场同时发动进攻。“温莎行动”拉开序幕。
尽管守卫在村庄里的青年团掷弹兵们抵抗得十分顽强,在两个小时激烈的逐屋战斗后,得到“坦克马戏团“支援的两个加军步兵营夺下了这一村庄,最后12名残余的德军士兵在加军步兵与丘吉尔喷火坦克的围攻下被迫缴械投降,村庄中德军的抵抗被彻底扑灭。
在巷战中取胜是一回事,在德军炮火覆盖下穿越空旷的机场跑道又是另一回事。进攻机场的加军不似友军那般顺利,支援他们的坦克部队陆续被88mm防空炮开了罐头,90分钟内他们只向前推进了2.4公里。在中午时分,凯勒叫停了进攻,对于机库的第一次争夺以失败告终。
第二阶段的进攻由多伦多皇家步枪兵主导,同时两个中队的“台风”战机赶来增援,一轮火箭弹齐射直接将机库夷为平地。没有了机库的掩护,加军坦克再一次暴露在德军火炮的打击视野中,在连续损失了十几辆坦克后,这一次进攻宣告破产。此时,加拿大人已控制了村庄与机场北部,但是机场管制大楼仍然在德军手中,这距离他们的任务目标——将德军彻底赶出卡尔皮屈埃,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7月5日,尽管对反击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师长库尔特·迈尔向来不愿甘于现状,他聚集起一切可以召集的力量,命令部队重新夺回卡尔皮屈埃。零点刚过不久,党卫军对卡尔皮屈埃村的反扑开始了。
驻守在村庄里加军魁北克“锅炉”团在4号的战斗中损失了13辆坦克,他们现在只有维克斯机枪、迫击炮、6磅炮与PIAT发射器可用于加强自身火力,而德军则召集起了20余辆豹式坦克。明显的劣势使得他们不得不收缩防守。加军牢牢把握住了位于村庄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十字路口,伺机而动。
德军的第一波攻击一直持续到了黎明时分,加军迫击炮给德军造成了可观的杀伤,致使德军一直未能取得进展,连续击退三次德军的进攻后,东部十字路口的守军们迎来了真正的噩梦:十余辆豹式坦克 ……
在疾风骤雨般的打击下,东部十字路口失陷,幸存者全部被俘,德军留下了寥寥数人看管这些战俘,立马乘胜追击,投入到对北部十字路口的争夺中去。
北路十字路口同样在黑豹坦克面前显得摇摇欲坠,在此驻守的是第三步兵师中实力最弱的一支连队,许多勇敢的加军士兵在探出掩体试图用PIAT摧毁德军坦克时被密集的火力射杀,他们的6磅炮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炸毁,同时,德军迫击炮也在不断向加军阵地倾泻着炮弹。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两辆“狼獾”坦克歼击车及时赶到,并立刻击毁了两辆豹式坦克,加军重燃斗志,6磅炮与PIAT反坦克小组的通力协作摧毁了更多德军坦克,德军被迫回撤。而“台风”战机重返战场,协助加军夺回了东部十字路口,德军就这样在陆空火力的夹击之中狼狈地回到了起点。
温莎行动的最终战果使得罗德尼·凯勒的指挥能力受到了质疑,尽管他爱兵如子、仗义执言,在士兵中口碑甚好,但是在指挥上的失误却将自己的部队至于危险境地。
作为一支新立之师,第三步兵师的士卒们从朱诺抢滩攻坚到与党卫军精锐正面交锋,表现出了果敢决绝的作风,对于这些在D日之前未曾有过实战经验的青年志愿者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温莎行动三天后,加拿大第三步兵师参与了查伍德行动。7月9日,第8步兵旅占领了机场,并于傍晚时分攻入卡昂北部。7月18日,为配合英军的古德伍德行动,加拿大人发起了大西洋行动,占领了卡昂南部,在针对科隆贝莱村与其周边钢厂厂区的进攻中,第三步兵师伤亡惨重,但不惜一切代价夺取了目标,在厂区内,他们不知疲倦地与德军狙击手及其他残余部队奋战了一个昼夜,最终完全拿下了这一地区。
任何有关加拿大第三步兵师的资料,如果不提到利奥·梅杰,那么它一定是不完整的。
利奥·梅杰,加拿大传奇狙击手。他于1921年1月23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其父母均为法裔加拿大人。因幼年与父亲关系不好,他在14岁时搬到了自己的姑妈家,而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让他为之骄傲的人”,他在1940年毅然参军。
加拿大是较早注重狙击侦察战术运用的西方国家之一,而这也为利奥·梅杰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他参军时年仅19岁,在第三步兵师的魁北克“锅炉”团中服役。当部队被运输至英国时,他加入了加拿大精锐的狙击侦察队,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
关于利奥·梅杰部分事迹的真伪,我本人尚存疑惑,其个人的维基词条也因“说书人般的文风”(这个我能笑很久)而被警示,因此,我就简单列举一些他的事迹,供各位看官老爷们咂摸:
以上事迹为避免有失严谨,略去了一些带有夸张色彩、未能证实的细节与数据(要是全写出来,我自己看着都像在玩潜龙谍影或者狙击精英),但是利奥·梅杰的传奇确有许多现实佐证,例如荷兰兹沃勒市一条以其名字命名的大街,为的是纪念他英勇的行为击垮了德军守备部队的斗志,从而使该市免遭盟军炮火摧残。
梅杰于2008年10月12日在加拿大隆格伊逝世,享年87岁。他的遗体被安葬于魁北克国家荣誉基金会的一处公墓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军队以其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战斗力而闻名,这种精神的基础在于每一个团结起来履行职责的普通公民。
在屡次与之交手德军眼中,加拿大第三步兵师是所谓的“大英帝国先锋队”,而在斯海尔德河之战指挥官蒙哥马利元帅眼中,他们则是灵活机动的“水老鼠”。这两个绰号虽带有一丝戏谑,却也能彰显出这支加拿大部队的独特品格。
1945年,在第三步兵师的基础上,成立了加拿大占领军(CAOF),作为加拿大对协助战后欧洲重建承诺的一部分,他们一直驻扎在德国。1946年6月20日,这支部队被英国政府遣散,直到201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加拿大陆军西部军区重新改组为加拿大第三步兵师。伴随着名字与组织结构的变化,他们也获得了新的标识,以纪念那段光荣的岁月。
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第三步兵师曾在他们位于英国的驻地内竖起了一个巨大的木制十字架。
第三步兵师的将士们再也没有回到这里,但十字架仍然保留着,本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加拿大十字架”。起初,当地居民自发承担起了十字架的维护工作,直到林业委员会接管了这一事务。时光荏苒,十字架至今唯一的变化也只不过是多了一圈栅栏,以免林间的野鹿来偷食人们放在十字架下的鲜花。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