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重视海军航空。皇家最高指挥部发布的针对航空系统的调整还是在 1937 年 2 月 22 日,规定了只有水上侦查飞机才能被分配到海军航空部队,还有少许分布在沿海基地和一些舰艇上。
除此之外,在具体实行当中,给海军分配到位的航空中队的数量还极不稳定。而海军将这些人员安置就位后,只让他们负责常规的训练以及出击任务,且每一个航空中队只有一名负责纠察任务的官员(风纪委员?)。这一系列的规定相比前几年有所退步,尤其是在航空中队的数量问题上引发了指挥部内部的争议。结果是到了 1940 年 6 月,整个意大利海军只有 24 个地面侦查部队,总计 237 架飞机——这仅仅是纸面上的数据,实际只有 163 架。
到这里我想说一下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水上飞机:单引擎的 Cant Z.501 以及三引擎的 Cant Z.506,均为意大利 Monfalcone 造船厂设计和建造。Z.501 的外观看起来与美军的两栖侦察机 Catalina 有些类似,虽然后者更大而且搭载的是双引擎。一开始 Z.501 用于沿岸侦查,然后用于海上救援任务。而后来服役的 Z.506 的用途更为广泛,除了进行基础的侦查救援任务,还可以投射航空炸弹和鱼雷。不仅如此,Z.506 的用途甚至拓展到了民用航空业。
此时内部已经开始有人认为这些水上飞机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尤其是在速度和搭载的武器装备上。Z.501 有木制结构,所以十分脆弱;Z.506 的也只有区区 20 多架在服役。在意大利占领希腊的达尔马提亚后,陆军向海军提供了以 Ca 311 侦察机为主的 6 支航空侦查中队,然后新式水上飞机——双引擎的 Fiat RS14 也开始取代 Z.506,它们从 1941 年年底开始服役,但只有 50 几架。
真正使 Supermarina(意大利皇家海军)清醒过来的是英军发动的塔兰托空袭行动,1940 年 11 月 11 日凌晨英军的“鹰”号和“光辉”号航空母舰悄悄驶入意大利近海,从不同的方位分别起飞舰载机“剑鱼”以及“海燕”,狠狠地打击了停泊于此的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此后英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争夺上占据优势,直到战争结束。这是历史上海上航空力量首次在海战中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也基本奠定了航空母舰这种舰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地位。
再加上之后的马塔潘角海战,意大利海军如梦初醒,最高指挥部意识到不能再推迟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理论依据是被称为“意大利航母幻想”的“Bozzoni 计划”),于是墨索里尼亲自下令,紧急征用 1926 年商用的意大利远洋客轮“罗马”号,并且更名为“天鹰”号投入使用(此前墨索里尼一直实名反对建造航空母舰,还夸张地说道:“整个意大利就是地中海的航空母舰”)。
改造任务由海军工程师 Luigi Gagnotto 组织开展,他认为应该将“天鹰”号设计为双甲板结构,即上层用于舰载机着陆,下层安装了两个弹射器用于起飞(赤城和加贺起初也是这样的设计)。
1941 年 6 月,海军上将 Gustavo Bozzoni 向海军部正式提议将其改造成拥有全通式甲板的航空母舰。在提案中,Bozzoni 提出安装双层船底,并填充钢筋混凝土来增强防护能力。除此之外还替换上了 Capitani Romani 级轻巡洋舰的发动机,这样的改装能够节省大量的钢材,提供足够的装甲防护同时还兼顾了航速,使得“天鹰”号的航速最高可达 30 节(56kn/h),因此在未来组成航母编队时不会因为航速的问题影响整支舰队的行动。“天鹰”号还有极佳的防空性能,除了安装在舰首的八台 135/45mm 防空炮(OTO 产)之外,还有 12 架 65/64mm 炮,以及分布在船尾以及飞行甲板两侧的百十来架 20/65mm 机枪。“天鹰”号总计可搭载包括 107 名官员在内的 1420 人。
从数据来看,“天鹰”号绝对是一艘性能极佳的航空母舰,如果能顺利建成,必然会与同期的Littorio 号、V.Veneto 号等重型船只形成相当强大的海上力量,就有足够的能力和英法舰队抗衡(实际上此时意大利主要的海上假想敌是法国)。
但意大利国内也有反对的观点,即认为“天鹰”号即使顺利建成也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如意大利媒体 Libero.it 所说:“‘天鹰’号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她在实战中的攻击能力,一艘航空母舰要能够形成战斗力除了必须要有足够的护航船只之外,还需要一支强劲的飞行队,这些飞行员们必须能够熟练舰载机的驾驶。”
然而要在几个月之内训练一艘航母所需要的飞行员“根本不可能”,例如日本、美国和英国,他们训练飞行员的历史已经有十几年,意大利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和“齐柏林”号情况类似的是,意大利根本就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经验,当开始正式建造的时候,各种技术问题才接踵而来,包括重要的舰载机弹射系统、升降机、降落拦截装置等等,“所有和航母建造有关的问题都是问题”,根据当时的估算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去解决,再加上指挥部内部的分歧、资源和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天鹰” 号最后没有建成也变得可以理解。根据 regiamarina.net 的观点,“意大利航空母舰的历史,就是一段不断挣扎和推迟的历史……所有的一切(指“天鹰”号)都没有完成,当时我们只能搭载适用于海上且可用的最好的飞机,但并不代表这些改装不令人满意。”
至于“天鹰”号搭载的 Re.2001 舰载机,其发展过程也非常的曲折。这里不得不提到意大利工程师 Roberto Longhi,这位工程师从美国回到意大利以后即投身于飞机的研发工作中,他所设计的 Re.2000 原型机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 Officine Meccaniche Reggiane(意大利飞机研发公司)聘请为首席设计师,此后一直负责 Re 系列飞机的研发工作。
作为 Re.2000 的升级版,Re.2001 采用的是阿尔法罗密欧 RA 1000 RC.41 引擎,该引擎是戴姆勒-奔驰 DB 601 引擎的副本,它能够在飞机起飞时提供 1175 马力,并且在 4400 米的高空以 2400 转的速度提供恒定的 1050 马力,性能优越。但是为此在飞机的整体设计方面也有所妥协:机身前部缩短,但由于整体长度较长,飞机的重心也有所变化。
与先前采用木质结构的 Cant Z 系列不同的是,设计师 Roberto Longhi 是飞机“全金属结构”观点的拥护者,但考虑到当时资源短缺的现状,Re.2001 在当时也出现了带有木质结构的版本,但并没有投入使用。为了搭载在“天鹰”号上,意大利航空部要求 Re.2001 必须可以挂载 250KG 的炸药,而且必须有可以搭配弹射系统使用的挂钩。为此 Roberto Longhi 以 Re.2001CB(战斗轰炸机版)为原型,详细参考了其挂载鱼雷、高空炸弹时的飞行数据,并且对其引擎以及螺旋桨桨距等参数进行了调整。随后“罗马组织”(意大利负责建造航空母舰的机构)订购了 50 架 Re.2001OR(舰载机版本)用于“天鹰”号上,但其中并没有所谓的“可折叠机翼”版,因为他们一开始的计划是将舰载机悬挂在机库上以节省空间,“可折叠机翼”也只是后来的设想。
1943 年 9 月 8 日,意大利与盟国签署停战协议后,“天鹰”号已经完成了 90%,并且已经准备好进行服役前的海试,并且其发动机已经通过了第一次静态测试。但是纳粹德国控制意大利北方并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天鹰”号的建造工作就由德国人接手,并且“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海军”希望能够将她建成服役,但实际上建造工作并无太大进展,并且在 1944 年 6 月 16 日盟军的持续轰炸行动中,“天鹰”号受损。
随后德国人为了回收钢材开始对其进行部分拆除,最后在 1945 年 4 月 19 日,意大利皇家海军部门 Mariassalto 派遣“Chariot”潜艇希望击沉停泊于拉斯佩齐亚(La Spezia)的“天鹰”号,以防止德国人将其击沉后阻挡热那亚港口的入口。此后“天鹰”号的命运十分悲惨,被浸泡在海水中任凭海盐和铁锈的侵蚀,虽然在战后意大利方面尝试将其打捞后修复,但由于之后签订的《巴黎和约》,意大利作为战败国被禁止建造航空母舰,“天鹰”号仅剩的希望随之破裂。终于在 1952 年,“天鹰”号被决定拆解,这艘没有真正航行过的航空母舰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天鹰……到此为止了吗?不过这次……在大海中央……也不错呢。”
《LA PORTAEREI ITALIANI-CENTO ANNI DI DIBATTITI E PROGETTI》-Achille Rastelli
《Portaerei-Re Galantuomo-Marina Militare》-Difesa
《Portaerei AQUILA》-naviecapitani.it
《Portaerei AQUILA》-libero.it
《Navi da guerra丨RN Aquila 1942》agenziabozzo.it
《Portaerei AQUILA》-Wikipedia
评论区
共 2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