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形食生活大可繁而不乱。抬头是钢筋水泥,低头吸溜一碗拉面,虽不及炒菜麻小那般色泽炫目、气息撩人,汤面之中深韵的却是一份亘古不变的真挚与豪情,一份以「不变」运化成「万变」的洒落与超脱。正应了那句你我皆凡人,繁中带简,慢生快活。
更有奇人世称「追面赤子心」,打小儿一颗爱面之心,情志洒遍整个东南亚。无论在中国,在日本,甚至在新马泰,各种面条料理都是这帮家伙追逐的目标,目不转睛,一往无前,从「牛拉」到「家系」到「炒面」无所不纳入其味觉体系。
果真如此,这篇「日本拉面编年史」您可千万别错过。先读历史,方能吃出门道。首先普及2个词 :
ラーメン ——拉麺 / 拉面 / ramen
そば ——蕎麦 / 荞麦面 / soba
(内容未做延伸,仅供参考;部分词汇涉及侵华史因此有删节,亦望各位看官冷静对待;如有纰漏,烦于回复区告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最早的中国面条——使用碱水的「経帯麺」(经带面)已经可以在日本吃到,据考与现代拉面制作方法相差无几。
注:「经带面」一词在元代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1330年)中有记载。『饮膳正要』乃中医学必读,为古代营养学专著。
明末清初五大思想家之一朱舜水受邀前往日本讲学,接待中为当时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制作了中国的汤面(汁そば),德川光圀成为首个吃到中国面条的日本人,但面条并没有流传到民间。
注:据文献记载,朱舜水于1682年在大阪去世,此条目年代疑误。
随着横滨、长崎、函馆等地开港引致外国人大量移入日本,同时带来丰富的海外饮食文化,中国的面条料理也是以此为契机进入日本的。
函馆「養和軒」将「南京そむ(そば)」加入菜单。函馆新闻对此作出了报道,这可能是日本首次正式对中国的面条料理进行宣传。不过,尚不可考这种「南京そば」是否便是现代拉面中所谓的汁そば(汤面)。
伴随着旧居留地的废止,包括面条在内的中国料理开始流传开来。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在东京,大学和古书店云集的神田、牛込、本郷附近的大众中国料理店也随之增加。
中国的面条料理和日本食文化融合而成的日本第一家拉面店「来々軒」在浅草开张。
札幌「竹家食堂」开始营业。作为札幌拉面的元祖,「竹家食堂」所制作的拉面并不是如今札幌流行的浓厚的味噌拉面,而是以相对清淡的酱油拉面为主。如今,传承这种口味的「竹家食堂」仅在神户还有营业。
由于关东大地震的缘故,拉面店以东京、横滨为中心向全国四散开来,灾后拉面屋台(能够移动的食铺)和拉面店均有所增加。
读卖新闻和「美味しく経済的な支那料理の拵え方」(吉田誠一 著)开始刊登中国面条料理的制作方法。
九州最早的拉面店「南京千両」开始营业,且至今仍保持着屋台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众多拉面店被迫关门。(部分店铺战后复活)
东京银座的「萬福」、京都「新福菜館」和飛騨高山「まさご」等拉面店相继开业。
日本拉面史上各个地方年代久远、名扬于外的元祖级拉面店,在昭和时代前期大多都已开始经营。
战后,许多后来拉面界的先锋人物由中国回归日本。他们在中国记住了拉面的制作方法,将其带回日本,加以改良,通过便宜、美味又营养丰富的方式制作拉面,以应对战后物资极大匮乏。
终战以后,日本各地黑市滋生,拉面随着这种现象变得人气。
久留米的「三九」开始制作白浊汤头的豚骨汤,取代九州最早的拉面店「南京千両」较为清澈的豚骨汤成为九州拉面的源头,由博多、熊本开始,逐渐影响到九州全境。
札幌初代拉面横丁诞生。(横丁:从大街上横入进去的小路)
札幌「味の三平」的大宮守人开发了味噌拉面,这不仅决定了札幌拉面未来的方向,同时引发了一股味噌拉面狂潮。
最早的速食拉面「日清チキンラーメン」(日清鸡味拉面)上市。
東京·武蔵境的『珍々亭』开始出现油そば(油荞麦面)。
福岡マルタイ的「チキン味棒ラーメン」(鸡味棒状拉面)上市。
山形·赤湯的「龍上海」开始出现「からみそラーメン」(辣味噌拉面)。
札幌的拉面店「熊さん」带着味噌拉面来到东京和大阪的高岛屋参加北海道物产展。
サッポロ一番(札幌一番/酱油和盐口味)和明星チャルメラ上市。
拉面连锁店开始风靡全国,仅仅3年就增加到500间店铺,最高峰时达到1200间。
日清『出前一丁』和サンヨー食品的札幌一番(味噌味)上市。
日清杯面上市。这项划时代的发明由日清食品会长安藤百福氏贡献。
「つけ麺大王」开业,第一次使用「つけ麺」这一称谓作为店名。
横浜·新杉田「吉村家」开业,作为家系拉面的元祖,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以东京为中心,以千駄ヶ谷的「ホープ軒」为鼻祖,背脂チャッチャ系ラーメン(背脂拉面)开始大流行。
日本首次尝试以拉面作为町的主题,喜多方系拉面和喜多方拉面町开始受到瞩目。
朝日电视台策划「愛川欽也の探検レストラン」(爱川钦也的餐厅探险),荻窪拉面开始出名。
以拉面为主题的电影「タンポポ」(蒲公英)上映,脚本和监督为伊丹十三。
「文艺春秋」发表「ベストオブラーメン」(Best Of Ramen)一书,收录日本当时全国的拉面店。
以首都圈为中心掀起豚骨拉面狂潮,「なんでんかんでん」、「九州じゃんがら」、「ふくちゃん」备受瞩目。
日清「ラ王」(拉王)上市。继速食拉面、杯面之后第三种划时代的产品「生型面」开始热卖。
「全国ラーメン食歩記」(全国拉面食步记)开始发行,与文艺春秋的「Best Of Ramen」并称为拉面圣经。
新横滨拉面博物馆开馆(内设昭和风格街道和知名拉面店,强烈推荐)
青山「麺屋武蔵」、中野「香門」「青葉」、横浜「くじら軒」等如今在拉面界颇具名气的个性店相继登场,并逐渐诞生自己的派系。
旭川拉面成为话题。其后,和歌山拉面和德岛拉面也开始引人注目。
超越「ご当地ラーメン」(本地的拉面)这一话题,制作拉面的人也开始受到狂热的追捧,被称为「ご当人ラーメンブーム」。
使用魚粉(節粉)、極太麺、濃厚魚介的创新つけ麺店「頑者」在具有「小江户」之称的川越开店。
全国各地开始出现拉面为主题的设施(如拉面道场、拉面村、拉面博物馆等)。
鶏白湯ラーメン(鸡白汤拉面)掀起狂潮。(鸡白汤是继盐、酱油、豚骨、味噌四大口味之后出现的第五种口味)
東池袋大勝軒闭店(2008年再开)导致つけ麺被日本全国所知晓。
ドロ系ラーメン(面汤浓度和粘稠度很高的拉面)掀起狂潮。
新横滨拉面博物馆出现逆输入,日本境外诞生的拉面店也开始进驻博物馆。(图为来自洛杉矶「IKEMEN HOLLYWOOD」的つけ麺)
访日外国人游客突增,为尊重各国各民族游客的饮食习惯,能够提供蔬菜拉面和穆斯林友好拉面的店铺增加。
位于东京 · 巢鸭的「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成为首个被评为米其林1星的拉面店。
普通游客将日本按都道府县区别,吃货们则将日本按拉面种类派系划分。
读完新横滨拉面博物馆的「日本拉面编年史」,你们是否对日本拉面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兴趣呢?虽然这个编年史只更新到2015年,却足以向我们揭示拉面在日本500年的芳华流转与沿革变异之路,堪称美食届的「高达编年史」!
当然,拉面之于日本的统治地位自然是连高达都难以比肩的,所以这个世上只会有附赠高达的杯面,而不会有杯面形状的机体(大概…)。
原文发表于大浪漫MegaROMANTIC公众号(ID:mega_romantic),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评论区
共 6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