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包含《刺客信条:英灵殿》的剧透内容,请谨慎阅读
对欧洲语言有所了解的朋友大多知道,英语是日耳曼语,法语则属于拉丁语或称罗曼语,要说英语和德语的关联性还说得过去,怎么会让英语和法语勾搭上的?
这还真就是人为的强行关联,而“罪魁祸首”,可以追溯到《刺客信条:英灵殿》里,艾沃尔队伍中的“路人甲”。
我不知道学英语的小伙伴,在背单词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英语蛮不讲理。发音不规则的事就先放一放,先上蛮不讲理的单词一组。
牛 cows,牛肉 beef;
牛犊 calves,小牛肉 veal;
绵羊 sheep,绵羊肉 mutton;
猪 swine,猪肉 pork。
光看这些英语单词,你不觉得奇怪么?为啥牛羊猪,跟它们的肉,之间毫无关联?要破解这个谜团,我们不妨来看看法语。
牛 bœuf,牛肉 bœuf;
牛犊 veau,小牛肉 veau;
绵羊 mutton,绵羊肉 mutton;
猪 porc,猪肉 porc。
贩夫走卒接触的牛羊猪,当它们还在泥地里打滚,就跟法语没什么关系;而一旦被做成美餐,端上餐桌,要供人享用了,就是法语词了。就连餐饮的一系列单词,比如晚宴 dinner、餐桌 table、汤 soup、酱 sauce、煮 boil、烤 broil、炸 fry、炖 stew……也都是来自法语。(简直可以想象英国人有多不擅长厨房里的事,希拉克嘲笑英国菜还是有历史渊源的)
平民住 cottage(农舍),靠租种 croft(薄田)勉强度日;而贵族住着“源自法兰西”的 manor(庄园)和 mansion(宅邸),坐拥整个 farm(农场)。
平民干的是些不值一提的 work(工作),比如 baker(面包师),比如 shepherd(牧羊人);而高精尖们要的是法兰西的“西式” pursuit(追求、娱乐),当然也会 labor(劳动)一下,比如 doctor(医生、博士),比如 banker(银行家)。
还有手握权力的 president(主席)、general(将军),乃至 parliament(议会)、council(委员会),以及整个 government(政府)、整个 state(国家),都是来自中世纪法语。
乃至英格兰王室纹章,也就是现在的英国国徽上,写的也是法语“DIEU ET MON DROIT”,意为“我权天授”。
这还真不是英国先民崇洋媚外,而是一千年前,说英语的那些“土著”们,被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入侵者打得头破血流。随着说法语的诺曼人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法语也顺势在英格兰扬眉吐气,成了不一定高帅但一定富贵的高级人士使用的高级语言。
于是,贵族接触的词语,法语大量涌入,而引车卖浆之流所操之语,进不得宫廷上不了台面,就维持着它们的“土生土长”,跟法语没啥关系了。法语登堂入室,英语成了下里巴人的低级语言,导致这个现象的,这就是很多朋友都已经有所了解的诺曼征服。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征服者威廉完成对英格兰的征服,也是踏着前人铺好的路。
罗洛在游戏里一副路人相,给玩家留下的印象,可能更多停留在“法国公主的小船夫”以及“逛窑子的SM爱好者”上面。但历史上的罗洛却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英格兰最终的长久统一,就是由罗洛的后代完成。
罗洛在游戏时代之后最大的行动就是在911年进攻法国,也就是当时的西法兰克王国。尽管当时的维京人已经很难对法国构成实质性威胁,但此时西法兰克国王 “糊涂查理”王位坐得很不安稳:统一的法兰克王国刚刚分裂,曾经的同胞、隔壁的东法兰克王国对他虎视眈眈;而在国内,大贵族又不买他的帐,总觉得有人比他更合适当国王。
内忧外患之下,对于进犯的维京人, “糊涂查理”决定采取“招安”政策,在取得一场胜利后,他与维京人议和,给他们的首领罗洛公爵之位,封地就是英格兰对岸的诺曼底。
有一桩轶事展现了罗洛对法国国王的忠诚度:根据法兰克传统,受封爵位时,需要匍匐在国王脚边,亲吻国王的脚表示忠诚。但罗洛拒绝了,他只委派了手下进行这个仪式,那位维京武士差点把国王掀翻在地。
尽管可以不服国王,但罗洛还是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也接受了法兰西的语言和文化。由维京人建立的诺曼底公国,也迅速法国化。“诺曼人”原本是法国人对维京人的称呼,指的就是“北方人”。而“诺曼底”则意为“诺曼人的土地”。但随着诺曼人对法兰西文化、制度、信仰的全盘接受,这支“诺曼人”已经几乎就是法国人了——为什么说“几乎”,可以看下文。
诺曼底公爵的爵位传到第七代的时候,就到了威廉的手里。1066年,这位罗洛的后代,诺曼底的公爵,率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击败了盎格鲁-撒克逊末代国王哈罗德,征服了英格兰。诺曼贵族迅速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取得封地,享受爵位。这场征服史称“诺曼征服”。诺曼底公爵威廉,从此登上英格兰王座,成为“征服者威廉”。
由于发音的关系,“威廉”的名字在法语中是“纪尧姆”。这个名字与罗洛的儿子,即第二任诺曼底公爵重名,因而威廉在英格兰是威廉一世,但到诺曼底公爵序列中,则被称为“纪尧姆二世”。
威廉是私生子,若是在“纯正”的法兰克贵族中,可以说袭爵无望。但尽管法国化了,诺曼人显然还是不同于法国人。他的父亲明确让他这个独子,而不是其他“根正苗红”的亲属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私生子纪尧姆”成了诺曼底公爵“纪尧姆二世”,进而征服英格兰化身“征服者威廉”。
而他的儿子亨利一世,也在英格兰的王座上未雨绸缪。在儿子意外丧生后,亨利两次要求贵族宣誓效忠他的女儿玛蒂尔达。尽管玛蒂尔达最终还是没能成为英格兰女王,但亨利此举,为后来英格兰女王的诞生扫平了道路。——而“正宗”法国人是怎么处理国王无子问题的,后文就会讲到。
诺曼底公爵威廉所成就的“诺曼征服”伟业,让自己的老祖宗罗洛也成为了香饽饽。在北欧各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二十世纪,挪威和丹麦对罗洛展开了“争夺”,均认为罗洛是他们的“同胞”,也提出了各自的“证据”。
不过,或许也是罗洛这一“来源”的不明确,导致他在挪威和丹麦都被当做“本民族英雄”看待。若非如此,他恐怕也很难实现“许多地方都还有他的雕像”的成就。
当然,罗洛在当时能与艾沃尔相遇,真的只是游戏的虚构,他的年龄被游戏改编了。
罗洛凭借很争气的男性后代,得以让自己的血脉成为英格兰王室血脉,而阿尔弗雷德,靠的是女性后代。
阿尔弗雷德并没有统一英格兰,他与古思伦划界而治,他继续当他的韦塞克斯王,而英格兰北部则成为“丹麦法区”,由维京人统治。古思伦皈依基督教,教父就是阿尔弗雷德。所以游戏里古思伦对艾沃尔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时候,我的内心在吐槽:你拽什么拽,你后来可还“认贼作父”呢~
英格兰结束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国林立的时代,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后代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之王,并且与法国王室联姻。1031年,英法联姻的血脉中诞生了一位公主,名为玛蒂尔达(后来她的儿子亨利给自己的女儿起了同样的名字)。威廉还只是诺曼底公爵的时候,向玛蒂尔达求婚,结果被鄙视了。
玛蒂尔达告诉威廉的使者,自己拥有高贵的血统,是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第七代后裔,不能嫁给威廉这个私生子。
威廉文明求婚被拒后,开启了他的“暴力求婚”之路。传说威廉从诺曼底拍马赶来,抓住玛蒂尔达的发辫,把她丢到地上,然后扬长而去。
威廉此举激怒了玛蒂尔达的父亲,就在准岳父要和准新郎拔剑相拼的时候,玛蒂尔达同意了与威廉的婚事。玛蒂尔达就这样成了诺曼底公爵夫人,1066年,在诺曼征服之后,又成为英格兰王后。
据说玛蒂尔达特别能生,她和威廉有十一个子女活到了成年,包括英格兰诺曼王朝的第二位国王威廉二世,以及第三位国王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死后,尽管诺曼王朝被金雀花王朝取代,但金雀花王朝以及金雀花之后的英格兰国王与女王,仍然是威廉与玛蒂尔达的后代。
由此看来,尽管在《英灵殿》里还完全看不出来,但加入了黑鸦氏族的诺斯青年罗洛,与韦塞克斯的撒克逊国王阿尔弗雷德,凭借各自的第七代后裔,就成了亲家。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英国说的是英语。“高贵”的法语是怎么退出英国的?
诺曼征服意味着英格兰国王拥有诺曼底的广袤领土。除此之外,英王室通过联姻还占有法国大片土地,虽然只能以法王臣僚的身份占据这些领地。英国王室至少当时尚未表现出对法国王位的觊觎,直到法国人自己开始作死。
131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世无子而崩,他唯一的女儿是否有权继承王位,在当时的法国王位继承制度中并未完全明确。路易国王的兄弟菲利普反应迅速,立即宣称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从而自己登上法国王位,成为菲利普五世。于是,在出现第一位女王之前,女性就被排除出法国王位继承序列,因此法国历史上不存在任何一个女王。
结果,菲利普也没生下儿子,只有女儿(天道好轮回~)。他死后,由于他自己立下的规矩,他的女儿无法继承王位,最后法国王位由他的弟弟继承,即查理四世。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去,又没有儿子(苍天饶过谁~)!这时,跟他亲属关系最近的男性,是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三世。爱德华的母亲,正是查理四世、路易十世、菲利普五世这三位法国国王的姐妹伊莎贝拉——当年她嫁给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生下了爱德华三世。于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作为法国先王的亲外甥,认为法国王位理应由他继承。
然而,他妈都没有的权利,凭什么隔空就传给他?法国人毫不含糊地排除了来自母系的亲属——比如国王表亲和外甥的法国王位继承权。
爱德华三世后来就以此为由,跟法国王室干上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法国,开始步入需要“靠女人(圣女贞德)拯救”的时代。
爱德华三世本有个好儿子黑太子爱德华,把法国人打得找不着北。但这娃命不够硬,死在老爸前头了——又或者说是爱德华三世太长命,把王位继承人一个个都熬死了。到他死时,英格兰王位只能落到他的孙子理查头上。
这个理查,完全不像爱德华三世或者黑太子爱德华。在他亲政后,与法国国王达成停战协议。
当时双方的君主都不爱打仗,这段和平时期竟然维持了近三十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英格兰开始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其中就包括使用自己的语言,发展自己的艺术,不再跟着法国亦步亦趋。
已在英格兰上层社会流行三百年的法语,开始退出英格兰。而英语这下里巴人的“土著”语,开始登堂入室。到十四世纪末,法语已在英格兰销声匿迹,成为彻底的外语。唯有大量进入英语的法语词汇,一直沿用到今天。
这也造成现在我们学英语的痛苦,因为单词量翻了一倍,也许还不止。
你会发现英语里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还长得完全不像。因为它们本就是来自两种不同的语言。
爱:love(英),affection(法)
欲望:lust(英),desire(法)
劳动:work(英),labor(法)
自由:freedom(英),liberty(法)
欢乐:glee(英),joy(法)
见识:insight(英),vision(法)
其实,痛苦的不仅是学英语的小伙伴,学法语的小伙伴也很头疼——学了法语经常就不会念英语了。
大量长得相似甚至一模一样的单词,在英语中的发音却与法语不同,由于法语单词的发音太过规则,很容易被它洗脑,看到啥单词都按法语规则来念:看到 bureau 就是“biu糊”,看到 station 就是“厮打死熊”,看到 terminal 就是“带黑米哪嘞”……说出一口中式法语口音的神秘英语。
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法语单词在英语中大量存在,而且多属“高雅”词汇,打字的时候哪怕不知道英语单词是哪个,直接法语拉出来,人家多半能懂,说不定还觉得你有文化。
注:本文原发布于古墓丽影中文站微博(@古墓丽影INFO),在此结合《英灵殿》所涉内容,对原文作了较大幅度的增删。
评论区
共 1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