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舰娘百科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 知乎专栏 ,以阅读更多文章。 1934年8月28日,的里雅斯特,圣马可造船厂。由C.R.D.A承建的“利托里奥”号正式开工建造。直到1940年8月2正式服役之前,在这六年间,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埃塞俄比亚局势的恶化、法西斯势力上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日益凸显了“利托里奥”级战列舰的重要战略意义。
1935年至1936年的地中海危机时期,意大利海军仅有双“杜伊利奥”级作为海军战列舰的核心,这个弱点被时任副国务卿、海军参谋长多米尼克·卡瓦尼亚里多次提及,他向墨索尼里强调“ 一支强大的舰队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上的重要性,并且在当前的政治争端背景下亦是如此。 ”
正如之前所说,“利托里奥”号始建于1934年,实际上早在1932年项目诞生之际,负责该项目的意大利船舶项目委员会 (Il Comitato Progetti Nave) 就以建造“迄今为止最美丽的战列舰”、“性能最佳的舰艇”、“最强大的舰队核心”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就此向船舶的承建单位C.R.D.A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该研究项目直接由海军部统筹,所以进展十分顺利。德国海军上将冯·谢尔说过,一艘战列舰必须做好三件事:“浮着、浮着以及浮着。”在这方面上,“利托里奥”的方案可谓十分谨慎且颇具创新性。除了达到350毫米的垂直装甲(脾斯麦为320毫米)厚度,水平装甲厚度也达到了207毫米的厚度,然而这些并不是最亮眼的——海军总督察上将翁贝托·普列塞 (Umberto Pugliese) 研发了针对鱼雷的船体保护系统 (即为著名的“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 ,内部有圆柱体的减压气缸以吸收鱼雷或者爆炸的威力,它们有完整的舱壁,吸附在船体的两侧,使得该船的整体防护性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舰艇的设计持续了两年,最终在1934年7月26日,热那亚的安萨尔多造船厂与C.R.D.A签署了建造协议。但研究结果表明,将排水量控制在35000吨以内不太现实,想建造出符合所有条件的“利托里奥”级就必须超越条约规定的限制吨位。
另一项研究紧锣密鼓地展开——这次由海军副部长亲自授权——并且严格保密,即不必理会条约的限制,将排水量放宽至40000吨。于是在正式开工之前,海军的手头呈现了两种“利托里奥”号的模型,并且最终选定了C.R.D.A的方案,即建造标准排水量为40000吨的“利托里奥”号。具体数据的话,下面的表格会更好地说明问题。
同年10月28日,“利托里奥”与“维托里奥·维内托”的第一块龙骨板铺设完毕,这些船只的建造工作是同时开展的,而且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详见第一部分) 。虽然建造的是现代化的战列舰,但命名工作还是需要皇家法令的许可。12年前的10月28日,墨索里尼率领其手下的法西斯份子进军罗马,并在梵蒂冈教廷的帮助下接管意大利政府。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利托里奥”级的出生就笼罩着法西斯主义的阴霾。“利托里奥 (Littorio) ”的名称起源于拉丁语“Lictores”,原意为古罗马时期保护达官贵人们的刀斧手,他们通常持有一种由木棍和斧头捆绑于一起的武器,并出现了专有名词“Fascio littorio”,到了法西斯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古代的武器就演化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
而“维托里奥·维内托 (Vittorio Veneto) ”的名称是为了纪念1918年间爆发于维托里奥·维内托地区的战役,最终以意大利军队的胜利告终。这场战役促使了奥匈帝国的瓦解,同时也标志着一战意大利战线的终结,也有部分人认为此次战役是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最高潮。将这个名称授予该船,无疑是最高荣耀。
1935年10月10日,第38期官方公告上刊登了第1869条皇家法令,这两艘在建船舶正式被命名为“维托里奥·维内托”与“利托里奥”。
“维托里奥·维内托”与“利托里奥”如期建成了。1937年5月25日,“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被推出造船厂,并且在意大利皇室成员的面前举行了下水仪式;“利托里奥”号也于同年6月9日举行了下水仪式,随后海军部立即组织了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舰载设备的微调,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年有余。
如果有心查询这两艘船的活跃记录,你会发现在战争的头几年,地中海上几乎看不到这俩姐妹的身影。根本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燃料的匮乏,但我们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绝不是单独的某一个,下面我列举了其中几项供各位参考:
1940年8月31日至9月5日期间,“利托里奥”号终于有了出击的机会:驶向马耳他海域,拦截经过于此的英国舰队,但是没有成功;同年9月8日,两艘战列舰共同出击,在撒丁岛以南的海域试图迎战英国地中海舰队“Force H”,但由于索敌能力不足不了了之。首战的结果着实令人感到郁闷,并且足以暴露出很多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而此时的墨索里尼并不关心这些,他正因北非战场的局势而分心,为了进一步扩大轴心国的“侵略成果”,在1940年11月召集海军所有的战列舰集结于塔兰托,因为侵略希腊必须经过奥特朗托海域,此时需要海军主力舰队的协助。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1940年11月11日凌晨,英国的“光辉”号和“鹰”号航空母舰上搭载的“管鼻燕”和“剑鱼”轰炸了停泊于此的船只,一枚鱼雷擦着“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船尾前进了二三百米后爆炸,并未对船体造成破坏;“利托里奥”号则没那么幸运:有3枚鱼雷命中“利托里奥”并在船体上撕裂出总计150平方米的豁口。
“利托里奥”号的维修工作一直持续到隔年三月,此后俩姐妹频繁活跃于地中海海域,打击过往的英国运输舰队,并且在12月13日至18日参与了第一次苏尔特战役。1942年6月13日至16日,“利托里奥”与“维托里奥·维内托”共同出击,驶向马耳他海域并企图打击英国的运输舰队,但在15日上午,正在返航的“利托里奥”号被五架“威灵顿”轰炸机发现,一发鱼雷命中“利托里奥”号,迫使其维修工作进行到了1943年2月。同年6月19日,“利托里奥”号因美军在拉斯佩齐亚的空袭而受损,虽然修复工作可以完成,但此时的意大利深陷燃料危机的囹圄之境,已无力组织出大规模的舰队了。
1943年7月24日下午5时许,法西斯大委员会的28名成员聚集在威尼斯宫的“鹦鹉”大厅内,围坐在U型的桌子周围,此时的议员们身着法西斯标志性的、撒哈拉黑的制服。墨索里尼的位置是一把高脚椅,上面垫着一块红色的布。与以往不同的是,墨索里尼的身边并没有“元首近卫兵”,也没有“M”阵营的人员。法西斯党总书记卡洛·斯科尔扎要求为此次会议配备一名速记员,但是被墨索里尼拒绝了,于是此次会议并没有确切的议程记录。
当然,第一个开口说话的是墨索尼里,他简短地总结了战局,并且得出结论:“ 现在问题来了,战争还是和平?低声下气地屈服还是不屈不挠地苦撑?我早就说过英国不是因为法西斯主义而发动战争,而是针对意大利发动战争。英国人希望一个世纪内每天都能吃上五顿饭①,他想占领意大利的话,就让他忙去,我们会和条约(德国?)紧紧联结在一起。Pacta sunt servanda. ” (拉丁语,意为“必须遵守协议”。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大委员会讲话结束时的用语。)
然后格兰迪说明了此次会议的议程,他以“恢复国家的职能”的名义,要求墨索里尼辞去首相的职务,将军事指挥权交还给国王,而墨索里尼无力地表示他无意放弃军事指挥权,讨论一直进行到夜晚11点。
而此时查诺 (墨索尼里的女婿) 开口说道:“ Pacta sunt servanda?是的,当然,当另一方忠诚度降到最低的时候也是!我们意大利人总是琢磨那些协议,而德国人从来没有遵循过!总的来说,我们表达的忠诚从未得到过回报! ”
卡洛·斯科尔扎决定明日再议,但格兰迪拒绝了,7月25日凌晨2时15分,投票结束,最终结果为19票赞成、8票反对、1票弃权,改写意大利历史的“格兰迪决议”就这样通过了。随后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支持这项决议,墨索里尼愤而离场后遭到逮捕,意大利法西斯党正式倒台。
连年的战争使意大利国内民不聊生,人们逐渐不再信任墨索里尼的那套说辞,尤其是7月10日盟军登陆西西里岛以后:意大利人开始恐惧,担心盟军会对意大利本土发动军事打击。
此时的“利托里奥”号也在这段时期改名为“意大利”,象征着与法西斯主义的诀别以及对国家新生的渴望,所有美好的期盼都将寄托于这艘绮丽的战列舰上。
1943年9月9日,“意大利”号、“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以及建成不久的“罗马”号在驶向马耳他的途中,航行至玛达莱娜海域时遭遇德国DO.217轰炸机群的袭击,“罗马”号直接被击沉,“意大利”号也被两枚弗里茨 X制导炸弹击中,一枚击中甲板,另一枚则击中了船尾,造成了些许损坏。
9月11日,“意大利”号到达马耳他,14日又被转移至亚历山大港。从1943年10月17日起,“意大利”号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一直被扣押在苏伊士运河南北之间的大苦湖,作为战争的牺牲品,静静地等待命运的审判。
时间来到了战后。1947年2月9日,“意大利”号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从大苦湖返回位于奥古斯塔的海军基地,根据和平条约的规定,“意大利”号应当移交给美国,但由于苏联在中作梗:起初苏联同意这项条约,但提出了以拆除主炮等舰载武器作为前提条件,随后直接要求得到一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美国迫于苏联的压力,最后放弃接受这艘战列舰。
而英国也放弃了本应该得到的“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丘吉尔设想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运用于太平洋战争中,但由于“利托里奥”级设计上只适于在地中海航行,因而罢休。
意大利当局一直避免将“利托里奥”级交付给其他国家,但未能阻止盟军对她们下达的拆除命令,即使意大利政府试图用任何方式拖延拆除令,但都没有成功。
“意大利”号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最终在1948年至1955年间被拆除。“利托里奥”级战列舰就此——连同被德国当做射击靶的四号舰“帝国”号——她们的征程到此结束。
①嘲笑英国人的一些“不正常”的习惯,比如一天吃五餐,出门带伞,穿拖鞋、喝平淡无味的茶等等。——来自ILCLUBINO网站的解释
资料来源:
caratteristiche tecniche della corazzata Littorio-Libro.it
L'equipaggio schierato sul ponte della Corazzata Littorio- senato.archivioluce.it
La Corazzata Roma: vita e morte di un gigante d’ http://acciaio-storiainrete.com
Corazzata "Vittorio Veneto"-mymilitaria.it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