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看了一部于 1992 年上映的电影——《情人》。后来我得知这部电影改编自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说。《情人》的故事发生在 1929 年,讲述了一位身在越南的法国女孩与中国阔少爷的爱情故事。出于对原著小说叙事方式的好奇,今年秋天,我用 Kindle 买了一本《情人》,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用 Kindle 读一本书。
《情人》这本书并没有多厚,如果是实体书的话放在包里应该也不会很占地方。与电影的视角不同,《情人》的原著是女孩的回忆录。除了人物、对话外,书中不少对于景色的描写也仿佛让读者置身于那个时代沦为殖民地的越南。
可能是因为作者格丽特·杜拉斯是一名女作家的原因,在《情人》里,无论是女孩的情感问题或是家庭问题都被描写得十分细致,呈现方式又十分平坦。我感觉《情人》这本书值得一读。不过整本小说中代词和句号过多,这导致我断断续续花了三个月才读完这本书。出于好奇心去读原著,这可能比附庸风雅还糟糕。
书是黄金屋,是颜如玉,是阶梯,是翅膀……“书简直什么都是”,因为文字的表现力是无穷大的。因此我想在临近年末的日子里,问问办公室的各位都读了什么书。
书鸣是机核视频组成员。因为他的名字里就带“书”字,所以当我要写这篇文章时,心中的头号采访对象就是他。
书鸣:你真的要采访我吗?我看的书大家应该都看过了,是《哈利·波特》小说。不过这次已经是我第八遍读《哈利·波特》了。
日天:据我所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共有 8 部。你是全都读过吗?你第一次读《哈利·波特》小说是什么时候?
书鸣:我看的是前 7 部,没看过后传性质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其实我接触《哈利·波特》比较晚。最早读的是《哈利·波特与密室》,当时觉得非常好看,也十分憧憬小说中描绘的魔法校园生活,但我完全看不懂它在讲什么……后来才补了第一部,然后再看《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接下来就开始按正常阅读顺序了。
日天:之前你提到这次是你第八遍读《哈利·波特》系列了,通过在不同年纪反复阅读同一个长篇故事,每次的阅读体验和读完后会不会有所不同?
书鸣:《哈利·波特》表面上是儿童文学,但由于作者“夹带私货”(你用的啥词儿啊)的原因,故事的许多桥段和故事的内核显得有些“成人”,所以《哈利·波特》不是专门给儿童或青少年看的。也正因如此,我在任何年龄段都能把它看下去。还有就是我现在看《哈利·波特》不太需要动脑子,即使用习惯性地翻过了一两页我依旧能知道故事的进程与走向。
书鸣:通过八遍的阅读,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我注意到书中罗恩他爹不管遇到了什么危险,他的第一反应都是先找寻自己的儿子,他总是先叫罗恩,然后叫哈利,最后才叫赫敏。可能这是他心中的“亲近排名”吧。
日天:国内有许多朋友是通过电影了解《哈利·波特》系列的,那这些电影你都看过吗?你觉得拍得怎么样?
书鸣:《哈利·波特》电影我也全看过。稀烂。第二部、第三部还好,其他的,尤其是后面几作,那真是太难看了,感觉就是在瞎编。后期电影作品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在改变时删减了许多原著情,加之整个系列由多名导演负责,所以成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像我喜欢《哈利·波特》小说的理由之一就是通过阅读小说,我仿佛也置身于魔法学校之中,电影的具象化的表现手法则剥夺了这种乐趣。
日天:嘿嘿,我是麻瓜,你跟我说也没有用。我在初中时期陪人看过一场《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完全看不懂。影片里有一个桥段是许多学生在练守护神咒,我觉得一群发光的动物在天上飞就和吃了没熟透的菌类产生幻觉差不多。
杨宁作为机核的“昭和特摄男孩儿”之一,桌子上摆放着 CCP 的巴尔坦星人和一个半米高的软胶赛文,旁边还码着好几个奥特曼主题的特摄场景扭蛋。杨宁今年看的是《怪兽大师圆谷英二:发现日本特摄电影黄金年代》(后文简称为《怪兽大师圆谷英二》)。
日天:杨岛主好,全办公室都知道你喜欢昭和时期的特摄剧和电影,你读《怪兽大师圆谷英二》在我们看来算是“分内事”,但我还是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这本书的?
杨宁:很早之前我就听说过这本。《怪兽大师圆谷英二》并不是大陆的出版社出版的,想看中文版的话只有台版,所以定价有些高,大概 200 多块钱吧……当时我没舍得买,不过算是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一年前,我朋友去香港玩,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买的东西,后来我就托他帮我买了一本《怪兽大师圆谷英二》。这本书虽然很大,但它其实是一本文字书。虽然书名包含“发现日本特摄电影黄金年代”几个字,但里面的内容主要表现的还是圆谷英二本人,讲了许多他的事迹和理念。
日天: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对圆谷英二这个人,以及特摄本身有没有产生什么改观或新的认知?
杨宁:改观谈不上,但通过这本书了解了圆谷的身世后,一股敬佩油然而生。
圆谷当年在服完兵役回到老家横须贺后,对电影的那份热爱并没有因此而湮灭。一句“我去买米了”之后的不辞而别;一张留在桌子上“在电影事业成功前我绝不会来,就算死也一样”的纸条,虽然这种如同电影桥段的画面已经俗得不能再俗,但就是这种为了一件事一头扎到底的韧劲特别让我佩服。你想想,一帮人,在开拓一个未知领域(特摄片)的时候,即使眼前充满荆棘,但那股子勇气和坚持是不是特别迷人?
日天:杨岛主走心了……咱聊点儿轻松的吧。你最喜欢哪部奥特曼剧集作品?如果让你打造一部奥特曼剧集,你会把它做成什么样?
杨宁:果然最喜欢的还是初代奥特曼吧。虽然制作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剧中很多天马行空的设定现在看也不觉得过时。
如果我拍奥特曼的话,首先肯定不用 CG。虽然布景什么的费钱费力,但那种“原始”的感觉我特喜欢。还有就是在怪兽设计和剧本上要下苦工,虽然这是制作特摄剧的难点,但特摄深深让我着迷的地方正是皮套设计。
提到怪兽,在此我要安利一部很短的剧集——《怪兽俱乐部》。大概讲的就是一帮热爱研究奥特曼剧集的人在一起讨论的故事。人物基本上也都能在当年找到原型。
杨宁:等等,我还没说完。我还想卖个情怀。之前不是有部电影叫《梦比优斯奥特曼和奥特兄弟》吗?那是这些年我最喜欢的一个奥特曼剧场版。我觉得梦比优斯本身剧集并不差,时常还拉上老几位“人间体”打了一手情怀牌,我还特别吃这套,反正当时看着挺感动的。
杨宁:最后的最后我还想介绍一本小说,叫《冷皮》。作者是阿尔韦特·桑切斯·皮尼奥尔,西班牙人。当时看《海王》第一幕介绍他爹是灯塔看守人的时候就想起到了这本书。《冷皮》的主人公也是一名灯塔看守人。但除了看守灯塔外,主人公还要和海怪厮杀。你别看我讲得这么俗,但其实这本书真正体现的其实是人性。那本书没多厚,推荐各位去看看。
为了摆脱杨宁,我借故说上趟厕所,然后我连包都没拿就下班了。
各位可能在《吉考斯工业“月背竞技/F.A.S.C.”系列开球!》中见过 Emma 了。除了“兼职模特”外,Emma 平时主要负责机核人事方面的各项工作,包括出差时安排机酒等 ,没有 Emma 我们就去不了核聚变……Emma 对机核员工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让我觉得她像个幼儿园阿姨。
Emma:你的逻辑也太跳了吧?我以为你要问《娱乐至死》呢……漫画我也看了一些,但都是少女漫画,可以吗?我把书名先发给你,你看看你想问哪个?
Emma 一下发给我 10 部漫画封面,最后我被一部名为《尾かしら付き。》(中译“因尾爱情。”)的书吸引了,在采访前我还看了两章。
日天:我回来了,我看了两章,觉得挺有意思的。画风、人设、内心戏都很合我口味。那么敢问 Emma 姐最早是如何接触到《因尾爱情。》的呢?
Emma:说来惭愧,我之前没有怎么接触过梦花李(佐原ミズ)老师的作品。最早是微博好友向我推荐的这本漫画。
日天:那这本漫画最吸引你,以至于你决心追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Emma:《因尾爱情。》的剧情非常吸引我,男主是有猪尾巴的特殊男孩,女主是怎么晒都晒不黑的棒球部特殊女孩。两个特殊的人因为一件小事相识。女主不仅不厌恶男主的尾巴,甚至会更好奇和喜欢尾巴,在行动上也会更主动的去接近因为尾巴而内敛的男主。女主的行动非常的可爱和有趣。看漫画的我经常露出 姨母笑 的表情。
日天:在正式采访开始之前其实我也看了《因尾爱情。》的前两章,感觉男主长着猪尾巴、会“魔法”的设定的确能抓住读者的眼球。那么如果把主角换作是你,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低调、内敛,长着猪尾巴,又会施法的男生,你会怎么做?
Emma:换作是我的话我肯定也会对他产生相当大的兴趣,因为我对周边任何不普通的事情都会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我肯定想和他做进一步的交流吧,比如问问“为什么不切尾巴呢?”、“切掉还会长出来吗?”、“平时会摇吗?”、“睡觉会不会不方便?”、“还吃培根吗?”……等等这样的问题。
网站用户的投稿审核现在由老白和 Wing 负责。除了每天需要阅读大量文章外,Wing 有时也会发一些新闻。通过平时和他聊天也能感觉到他玩过不少游戏,看过不少电影。我本以为生活如此充实的人是没时间读书的,但他和我说今年把《全息玫瑰碎片》读完了。
日天:咱们直接进入主题吧。请问你是怎么接触到《全息玫瑰碎片》的?
Wing:这本书一直放在会议室的书架上啊?我伸手拿下来的。
Wing:第一次知道《全息玫瑰碎片》是听四十二说的,他在很多期节目中都提到过这本书。我听他讲完之后也挺感兴趣的,不过因为之前 女朋友 送我的 菲利普·迪克合集 还没看完,所以一直没有买来看。后来有一天我去会议室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书架上的这本《全息玫瑰碎片》,就拿走读了。
日天:你平时和老白审那么多稿,又有许多工作上的事需要协调安排;你平时游戏,甚至是手游也没少打,那么你是利用什么时间读书的呢?
Wing:我平常都是利用睡前时间看书的,看多久也没定数,有时候打游戏打晚了就看得少一点,也有的时候直接看到两三点。除此之外,我今年坐飞机的次数比较多,而且都是接近三个小时的航程,所以在飞机上也看了不少,之前的《克苏鲁神话 2》和这本《全息玫瑰碎片》都是在去核聚变的飞机上读完的。
日天:《全息玫瑰碎片》的哪方面最吸引你?以至于你决定在百忙之中也要把它读完?
Wing:最吸引我的当然还是这几个故事描绘的那种赛博朋克世界吧,毕竟是威廉·吉布森的短篇小说集嘛。
因为我是先接触的是《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杀出重围》这些非文字表现的“晚辈作品”,所以倒回去读这几篇“祖师爷”级别的短篇故事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一种年代感。
我是觉得这种很有年代感的科幻想象特别有魅力,比如那个年代写出来的黑客攻防。然后就是老生常谈的威廉·吉布森描绘的赛博朋克世界的魅力吧。以前我还在做时间轴时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一些资料,也读过《神经漫游者》和其他作者写的小说,所以起初我感觉这十个短篇故事不会有太大感触,结果还是被震撼了。书中那些抛弃肉身追求“生存”、狂热地为了赢一场虚拟比赛抛弃所有还有特别赛博朋克的追杀等等桥段我都印象非常深刻。
Wing 讲得非常好,但我真的没怎么接触过科幻题材的作品,所以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日天:最后一个问题。我发现你平时特爱喝咖啡,以至于我有时候都觉得你是个靠咖啡因驱动的机器人。那么请问你读书时候喝咖啡吗?
Wing:哔——哔哔——运算中——白天会喝,临睡前就算了。这跟读书也没关系,干什么的时候都会喝点。哔哔哔——对话结束。
开开今年看了 13 本书,我让她选其中一本讲一讲。思索良久后,她跟我说最想聊的是江户川乱步的《 孤岛之鬼 》。
日天:既然你从 13 本书中选择《孤岛之鬼》来聊,必然有你自己的考虑,可否一讲?
开开:我很喜欢江户川乱步的作品,《孤岛之鬼》算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其实我的许多同学在他们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就已经看过不少江户川乱步写的书了。虽然显得有些“俗”,但也侧面体现出他的书都是经典。
对我来说,读书和看电影一样,都与当时的心情有关。当时我特想找一本有意思的、能让我精神振奋的书读一读,于是我就买了一本稍显猎奇的小说,立即读了起来(她也是 Kindle 用户)。读完第一页之后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于是我下定决心当日就把它读完。
日天:除了你本人对江户川乱步的喜爱之外,《孤岛之鬼》的哪一点最吸引你?以至于你要在短时间内把它读完。
开开:这是一本悬疑小说,本身就有着能吊人胃口的情节,加之书中对猎奇的“纯粹”描写,单凭这两点就已经对我有足够的吸引力了。而且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举个例子,《孤岛之鬼》里有一个“连体人”,“他们”从小就被圈养在某个世界,并认为自己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后面的许多描述因涉及剧透被删掉了)
开开:《孤岛之鬼》的前半部分主要表现的是悬疑推理,后半部分则活脱脱是个冒险故事……(后面的许多描述也因涉及剧透被删掉了)
由于工作原因,现在我已经很少有机会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更多时候我会并行着读好几本书,现在对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可能就是悬疑小说了吧……
留学期间,我经常和西总布联机打游戏。通过联机和语音我也了解到身为人父是有多不易,从每周一两天不上线,变成每周有一两天上线。前几年我们从《泰坦天降》一直玩到《守望先锋》,但最近一年多每次上线只能语音聊几句……夫妻二人几乎把空闲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读书也不例外。
日天:西总好。请问你今年读了什么书了?是不是也和孩子有关?
西总布:那肯定和她有关啊!不过其实我陪她看的动画片比较多……要说看书的话,接触最多的就得是《巧虎》系列读物了。随着孩子的成长,厂家每个月会送来一期对应月龄的图书……其实之前在核聚变 Tour 广州站的直播里也聊到过,为人父母之后可能我们才会意识到,孩子视角中的世界是那么的新鲜与复杂。
孩子现在已经会讲话了。从最早的“你好”、“再见”,到之后的“猫”、“狗”、“车”、“大树”、“太阳”,再到后来的“该睡觉了”、“红色绿色”、“下雨打伞”,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所学的东西转化为本能,将这些新鲜转变为理所当然,人也还真是挺神奇的。
日天:聊这个的话又深了,科学层面的东西得和阿彬聊。我觉得照顾下一代是个光荣且艰辛的“任务”,那么你有没有特想读,但又没时间读的书?
西总布:有,同时这也是一本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书——《我们的世界》(A Boy Made of Blocks)。这本书的作者是 Keith Stuart,他是一名在游戏产业有着 20 多年相关工作经验的记者。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父亲与患有自闭症的儿子通过《Minecraft》构建更深厚感情的故事。阅读门槛非常低,所以推荐大家日常可以随时拿起来阅览几页。
这本书我看了一部分,还没有读完。如果各位朋友对这类题材的小说感兴趣,希望我们能一起在明年看完这本书。
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手信者双方接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
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陈建铭 |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
以上文段出自陈建铭所著的《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同时也是《查令十字街 84 号》的译序。小五今年读的正是这本《查令十字街 84 号》。
日天:请问小五最开始是怎么知道《查令十字街 84 号》的?
小五:我最早是从高中同学那里得知有这么一本书的,但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再次聊到它就是四年前了,我大学同学向我推荐的。
日天:那你可以简单介绍下《查令十字街 84 号》吗?
小五:这本书里的内容均为美国作家 海莲·汉芙 与英国的 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人员的往来信件。第一封信件由海莲·汉芙寄出,日期为1949年10月5日。海莲·汉芙最初向书店寄信的原因有二——寻书和问价。经过几次业务上的书信交流,海莲·汉芙与 弗兰克·德尔 (书店经理)成为了朋友。再后来,书店的其他成员,不管是其他员工或是德尔的家人也都多少通过书信与汉芙交流过。内容概括起来大概就是这样。
日天:之前和你聊过天,能感觉出你是个很注重与人交流的人。那么你读完《查令十字街 84 号》后有没有对“交流”产生新的认知或改观?
小五:我是一个不喜欢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手段的人,平时喜欢和朋友面对面聊天,而不是通过手敲键盘去和别人交流、沟通。因为我无法从文字里准确地判断出对方讲这句话时的状态或感情,虽然有不少人会佐以“表情”、颜文字,但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虚无缥缈的。就像陈建铭在译序中提到的那样——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小五:如果是提笔写信的话,情况就变得很不一样。书写时的思考、收到回信前的期待,这些都会化为交流的过程。《查令十字街 84 号》中的众人选择以书信交流肯定是受当时的条件影响,而且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他们也无法选择更好的交流手段。我们能从这些信件中体会到二人从单纯的业务往来慢慢发展成挚友的过程,比如彼此对对方的称谓、彼此体谅的话语等。
很可惜,直到 1997 年海莲·汉芙离世,她也没踏进过马克斯与科恩书店。
小五:我比较爱写明信片,寄给远在国外的老师或朋友。大学毕业时我还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用火漆封上的贺卡。反正都是手写的一些东西。我认为收到这种东西的人肯定也会更加珍惜一些吧。用这种方式送出的祝福肯定比用手机发送文字消息的分量更足一些。
小五:我对“交流”的许多看法与书中人是相同的,我也很欣赏,并羡慕他们通过书信交流时能产生如此细腻的情感。
我倒不是说如今的即时通讯技术有什么不好,如果没有这种技术的话人们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一些信息。但这种东西被过度使用后就会导致人们忽视了周遭的人或事,比如和亲戚、朋友吃饭时,明明一个活人就在眼前,但许多人仍旧会掏出手机,去社交网站上看一看。而且随着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与传输成本的降低,我们与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等到真和亲人、朋友见面时就没有那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了。
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后,您有没有对机核各位员工读的书产生兴趣?有些人虽然今年也看书了,但因为他们工作太忙,所以并没有采访到,实属可惜。各位在今年读了什么书?有没有好玩或奇特的读书体验?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与书的故事。
评论区
共 20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