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间拨回2004年,在宫崎骏多次宣布退休又食言后,诞生了一部吉卜力巅峰水平的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
自1984年的《风之谷》后,高畑勋提出让铃木敏夫牵头成立一个动画公司,以方便召集人才,这便是吉卜力成立的初衷。这个工作室一开始并没打算走多远,因为高畑勋提出的方针就是有企划时召集人才,项目结束后解散,能做一部算一部。反而在一次次取得好成绩后他们渐渐收不住手。不过到了制作《幽灵公主》时,他们的决心是干一票大的,在这部作品上砸光所有积累的资本并华丽谢幕。
喜闻乐见地,宫崎骏耐不住手痒的性格和强烈的创作欲,让吉卜力的光辉一次又一次地被延续下来。这个专门为宫崎骏和高畑勋服务的工作室,也渐渐转变为培养新人的平台。《幽灵公主》之前的《听见涛声》、《侧耳倾听》,之后的《猫的报恩》,都是交给年轻导演去做,考验他们是否能继承吉卜力的风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的时候,《哈尔的移动城堡》是让细田守来执导的。作为宫崎骏和高畑勋的老东家,东映动画公司把那时在他们麾下才华毕露的细田守借调给吉卜力,让其来负责这部电影。然而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让这个项目搁浅。简单地归纳来说,一方面东映风格的细田守无法适应吉卜力的制作系统,另一方面其年轻导演的身份又镇不住吉卜力的作画班底。在细田守付出大量心血创作好全部剧本和部分分镜后,工作甚至到了无法推进的地步。在这般不得已的情况下,宫崎骏被迫亲自出面踢走了他。这件经历也差点让细田守和他的职业生涯说拜拜。所以,我们现在遐想一下《哈尔的移动城堡》做成《穿越时空的少女》那样迷之叙事节奏和奔跑个不停的女主角苏菲也是挺有意思(笑)。
《千与千寻的神隐》大获成功后,技痒的宫崎骏又开始打下一部作品的主意。吉卜力的特点在于从不捕捉市场流行趋势,只做自己想做和必须做的项目。而这次宫崎骏准备亲自拾起难产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此时他已经过了退休年龄。
包括之后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和《起风了》,宫崎骏每次都能精力充沛,方兴未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自我表现欲和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性格。宫崎骏总是以不服气的心态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总会加上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森田宏幸的《猫的报恩》是没有达到吉卜力的基本水准的,但据铃木敏夫说,这部电影里女主角小春的当代少女心很让宫崎骏嫉妒。宫崎骏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就是以这份当代少女心作为挑战对手。
《哈尔的移动城堡》这部作品,在表现力上,宫崎骏让我们看到了吉卜力最强大的实力;但在剧情上,宫崎骏对原著的魔改和硬塞私货,也让原著里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变得极其混乱难以理解。下面我试着从制作水准和剧情两方面梳理一下这部作品耐人寻味的地方。
之所以说《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动画的集大成者,是因为这部作品榨干了当时吉卜力的全部性能。不管是手绘特效还是电脑特效,都是历代作品里用得最肆无忌惮的。
动画里的手绘特效指的是表现水、烟雾、爆炸、变形等非固定设定的角色或场景的动画,这些表现很考验原画师的功底,也总是动画里用来吸睛的闪光点,在很多预算拮据的公司,只会好钢用在刀刃上。而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这些炫技的东西比以往任何吉卜力作品都更加无节制。
宫崎骏对自己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导致他的动画风格都相当统一。在他的光环下吉卜力的新人也很难培养并发挥个人风格。细田守毕业时参加吉卜力的选拔,就被宫崎骏亲笔拒绝,说他待在这里会埋没他的才华。但能够在宫崎骏高压下,从吉卜力出身还能做出离经叛道的私货,他们都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比如大平晋也和桥本敬史。
手绘特效难画是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动画运动规律,也没法量化,想要达到满意的演出效果十分依靠天才的灵性发挥。而且涉及到爆炸这种细节复杂分层多的画,要求原画师不仅天赋比别人高肝也要比别人大。手绘特效人才原本就稀缺,现在越来越多动画公司更喜欢在摄影上下功夫,各种光污染级的乱闪往上一加,稀里哗啦什么都看不清。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最后一部使用CG技术的院线电影,事实上在《哈尔的移动城堡》制作途中,宫崎骏就开始放弃CG回归本源。晚年的宫崎骏倒是用CG做了一部短片《毛毛虫波罗》,但只在吉卜力美术馆内部播放。
整部电影最出彩的设计毫无疑问是这座移动城堡,在2004年,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的结合并没有像现在这么随性,数码技术制作起来也费时费力。当时制作这个移动城堡时,是用手绘的方式把一个个部件的贴图画出来,再扫描添加到三维模型上的。和现在主流的直接建模再用电脑渲染还是有很大区别。
上面几张图我们可以简单看到移动城堡的制作方式,另外,这部电影里的飞艇、街道、树木甚至云彩也用到了大量的三维建模。
为了做到符合《哈尔的移动城堡》的CG动画,这让大家吃了不少苦头,这也使吉卜力开始重新审视这份技术。2000年前后正是电脑更新换代最快的时候,在一个时期里用顶级技术做出的东西很快就会变成古董。这也使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上更加考虑主体、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一致性。
二维动画的特点在于,它是一张画接着一张,通过人类的视觉残留来表现运动的。上一张画与下一张画之间有着小幅度动作、角度和透视的差别。因为无法做到同一个物体在两幅画间外形完全一样,线条上总会有微妙的形变差,正是这种张与张之间的形变差,造就了二维动画独特的美感。三维动画由于透视太过准确,反而丧失了这种美感。三渲二的动画和二维比起来我们一眼就能辨别,也是因为基于建模的角色无法还原二维动画这种特点。
这方面来说,宫崎骏相当有前瞻性。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三渲二动画,通过抽帧和特写镜头来模拟二维动画,有从廉价性出发的TV动画也有为风格服务的剧场版比如《史努比·花生大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忍者蝙蝠侠》等等。但无一能还原二维动画最根本的魅力。
当然,再精湛的制作也难以掩盖《哈尔的移动城堡》剧情羸弱的缺陷。相信大家很少有把这部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思路理顺了的。
着眼于细节刻画而不是过分表达是吉卜力讲故事的优点。但这种理念拿到有原著作支撑又被改得七零八落的故事上来,只会越讲越混乱。《哈尔的移动城堡》小说一共三部,电影只讲了第一部的内容。人物角色和前半剧情框架与小说基本相同,到了后半段就开始放飞自我。这也导致结局有一种很难收尾又强行圆回来的感觉。
在原著里,哈尔并不是口嫌体正直的傲娇男,而是一个实打实在的花心大萝卜。四处撩妹还和荒地女巫有一段不堪的情史。因为和卡西法作交易失去了心,所以在强大的追妹把妹能力下却没有喜欢妹子的能力(典型的渣男)。
很多小说里讲清楚了的设定,在电影里被理所当然地直接甩给观众。虽然让人一头雾水但也无伤大雅。最要命的是,宫崎骏在里面强加进了原著里几乎只字未提的战争元素。虽然和平是宫崎骏贯穿动画生涯的呼吁,但这部分内容与剧情融合得十分生硬。原本嬉笑怒骂的故事被拔高到战争下的浪漫爱情还硬是没拔上去。合家欢的结局,像儿戏一样把邻国王子送回去,战争就不打了。
在一堆花哨元素的混合下,观众连主线都没摸清楚,电影戛然而止。原著的主线非常简单,苏菲帮哈尔和卡西法解除魔咒,哈尔帮苏菲解除魔咒,顺便打败荒地女巫。电影剧情也是根据这条线来构筑的,但为了在删掉一些设定后把故事讲圆,哈尔不再花心,而是和苏菲有了穿越时空的缘分。
宫崎骏对待自己导演的作品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写剧本,直接开始画分镜。想到哪里画到哪里,想到什么场景就往上加。这是导致这部电影产生一种剧情跟不上脑洞的割裂感的根本原因。
抛开让人一脸茫然的剧情不说,《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每一处设定都流露出吉卜力多年积累的风格,妥妥的集大成者。《魔女宅急便》式的欧式海边小镇;《天空之城》里的飞行器和宫廷花园;《幽灵公主》式的大帅哥;《风之谷》的战争背景;还有像《千与千寻的神隐》里的小妖怪一样的卡西法。
最稳定可靠的宫崎骏元素,当然是女主角苏菲。宫崎骏总是毫不吝啬在每一部作品里把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全放在女主角身上,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立体。早期的宫崎骏女性里多是符号化的形象。像无产阶级革命女斗士娜乌西卡;单纯善良的希达和《龙猫》两姐妹。到了《魔女宅急便》,琪琪会失落,会迷惘,狼女姗开始有了爱恨情仇,千寻也从胆小懦弱的小姑娘变得成长。苏菲呢,也是一个会闹脾气会恶作剧但关键时刻奋不顾身的女子。
宫崎骏个人觉得,比起男性雷厉风行时很正常,女性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很酷的。这种想法让宫崎骏创作的女性形象没有一个花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宫崎骏总是把他母亲的形象投射到这些角色身上。宫崎骏在采访中提到过自己的母亲在《风之谷》创作时期去世,自己六岁时照顾长期患病不起的母亲的经历被反映在了《龙猫》里。在其他熠熠生辉的女性角色身上,无一不是宫崎骏想象中的母亲活过来的样子。
评论区
共 2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