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篇文章是在睡觉时梦里想到的(悲惨的浅层睡眠)。凌晨四点逼自己起来后立即敲出了草稿,只是越往后越发清醒,清醒后就忘了自己原来想说什么,然后写着写着就写散了....嗯。诚心接受各种批评,如果发现文章中的纰漏之处请一定指出。
长时间休眠是一种在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技术运用,冷冻休眠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具体表现为把人塞进很冷的铁棺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把棺材板撬开人捞出来。类似野生动物冬眠,通过机械辅助,将人类的细胞活动降至最低以熬过漫长的时间,不同之处在于动物冬眠用不到铁棺材。
一般的长时间休眠,比如冷冻休眠,是用于对付太空旅行千万光年航程的应对手段。当然也能把人埋进土里,做成活体时间胶囊。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把一个犯人丢进监狱,十年后再捞出来。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是他的余生,这个犯人都无法再融入社会。或者换个说法,永远与现实社会脱节。
原因很简单也很清晰,时间实在太长了。思想观念的差异足以堪比建造巴别塔时的语言障碍,所谓3年一代沟,更何况是10年呢。
接着上文举一个例子。10年前电影特效技术的巅峰即是卡梅伦导演的《阿凡达》。然而十年后的现在,《阿丽塔》、《掠食城市》,包括各种小成本科幻作品的特效制作都已逐渐趋于成熟,与当年的阿凡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下从牢里捞一个已经被关了十年的科幻电影迷出来。哇.....这人绝对会爽到脑爆啊!。(虽然绝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突然被释放)
而这还只是10年。在科幻作品中,长时间休眠动辄几十年(采矿),长则上百年(从地球到边境)。
想象一下,每次从休眠中醒来,你的面前都摆着一本《近代史》。这只是粗略的理解,因为人类当前的技术依然处在爆炸性发展阶段,尚未进入瓶颈期。
所以如果你是技术人员,或是律师,那么每次你从冷冻休眠中醒来,面前的书本就不止是一本《近代史》,往往还会有一本或是多本更厚的技术细节书籍,或是《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2077版》等着你去阅读与学习。挺讽刺是吧,可没办法。人躺在冷冻仓里时间却依然在流逝,社会也依然在发展,法律也在修改,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变成没用的古董。一觉醒来丢了饭碗不再是金融危机时期的专利。(这是在有人帮你,或是你自己已经在休眠前还清了债款的情况下。不然你可能会因为在冷冻前拖欠了一个月房租,而直接在冷冻后被安排执行安乐死,通货膨胀与未来效率社会的迷人猜想...好像并不迷人)
当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发展停滞期,所以即使女英雄雷普利被冰冻了57年,一觉醒来依然能很快适应当下。(这并不是说雷普利的处境就有多好了,一觉醒来就又被公司赶去找异形。我现在甚至开始怀疑,维兰德公司使用冷冻休眠其实是用来分化人群,人为制造隔阂以愚化员工的,嗯,典型的阴谋论)
也就是说,除非人类社会真的快系统性扑街了,不然每一个进入长时间休眠的人,无论自愿与否,从时间角度来看都只是又一个时间的奴隶,一个关进牢里的犯人。而当他从休眠中醒来时,将不得不被迫适应眼前这个变化了180°的“未来”社会,和入狱10年的犯人没什么不同。(可见快速学习有多么重要,脑后插硅胶条的社会的优越性)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休眠结束后继续做一个精神上的完人,或至少是适应现在这个社会,那就必须在休眠后花上相当的时间去学习自己缺失的那部分“未来的知识”。这是对于普通人和聪明人而言,而如果休眠的人是个笨蛋,那他就不得不花上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甚至于此消耗掉余生。
然而生理上的差异并不是唯一的变数,贫富差距即使在未来大概率也是存在的。
所以如果是个富人(休眠后依然是富人的富人,不是休眠时是富人醒来后直接安排安乐死的那种),那他就有两个选择。做一个完人选择继续学习,然后在老死前进入长时间休眠,醒来后继续做完人继续学,休眠,学,休眠,学,直到老死,可怕却有意义的循环。
或者是两眼一闭嘴巴一嘟,我的钱够我花一辈子,然后在当下的“未来”社会享受余生。
换句话说,对富人而言他们可以选择单纯的消耗资源,或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创造更多价值,更通俗些,做个自由人或做个工具人(褒义,相对整个社会)。
而对于穷人,可供的选择就非常少了,基本只能选择当个工具人。
然而还有一种最极端的情况,即天灾横祸面前,人人平等。(潜台词:人人工具人)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在科幻影视作品中,长时间休眠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的是偏向极端的客观环境。(因为人人都是工具人,都有同一个目标,当好工具人,没有隔阂和误解,那大家就都是好人了,于是非常煽情,非常感动人,特别是工具人)
《流浪地球》中太阳要爆了,领航员空间站使用麻醉休眠。刘培强休眠总时长超过十年,错过儿子成长,最后沦落到起床就去炸木星。没办法,人类生死存亡之际,只能选泽当工具人。
《异形》中维兰德公司完全控制人类社会经济,一手遮天。几乎所有人都只能选择当一名维兰德的员工,然后就会被公司剥削压迫,休眠十几年跑去边境星系砸石头。遇到意外也没有保险金拿,无偿被公司拿来当生化武器的活体胚胎。(我现在真的开始怀疑维兰德其实有更好的太空旅行方式,只是为了维持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于是用冷冻休眠和长程航行来分化隔离社会,嗯,阴谋论)
《深空失忆》中地球完蛋了,仅存的人类登上太空方舟,所有人进入冷冻休眠,只留下少量船员按十年轮班制监视情况。但十年还是太长了,当工具人实在压力太大,一名船员精神崩溃后做了一堆破事,然后就发生了电影里的故事。
长时间休眠技术的应运并不只代表太空旅行技术的成熟,同时伴随的也有相对的“人道主义危机”。——《异形》|《流浪地球》。虽然其实按电影来说,《流浪地球》跟《寒霜朋克》一样,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过长的时间跨度致使休眠者与社会完全脱节,而由此造成的连锁效应可比管理出狱十年的犯人要麻烦敏感得多。——《深空失忆》
那抛弃这项技术可行吗?答案很明显,除非实现虫洞|折叠迁越(然而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鬼知道折叠迁越时穿过的另一个空间里有什么,参考一下《黑洞表面》,鬼???),否则依然是不可行。旅行者一号从地球发射,耗时30多年才终于到达太阳系边界。30年,对于宇宙来说是一个无比渺小的数字,然而对于寿命极其有限的人类来说却无比珍贵。
一次旅行,旅程开始时三位成员正值壮年,旅程结束时只剩下两位老叟,还有一位因为三高已经作古。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有限的一生能过的充实,舒适,最好再创造一点价值。我想,除非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应该没有多少人愿意消耗30年参加这样的旅行吧。而如果想在到达目的地时依然青春如旧,大概还得依靠长时间休眠。然后,前文中提到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
a cruel mistress,时间冰冷无情,人类的寿命又是如此的短暂。究根结底,最终问题还是出在时间上。尝试毫无代价的延长寿命,获得额外时间是不可能的。时间公平、无情,用非自然手段延长的寿命,最终似乎总会以某种方式偿还。
若想继续发展,长时间休眠技术必不可少。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人类真的准备好面对了吗?
结语:所以还是躲在石洞里学着猴子叫玩钻木取火好咯..我最初到底想写什么来着...
评论区
共 10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