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力王 ” 奥古斯都二世,( Augustus II the Strong ),波兰韦廷王朝开创者,来自萨克森韦廷家族,世袭萨克森选帝侯。 其父是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三世,曾在维也纳之战中与索别斯基并肩作战,并得到后者的肯定。
官方头衔:奥古斯都二世,蒙上帝恩典的波兰之王,立陶宛大公爵, 鲁塞尼亚、普鲁士、马索维亚、萨莫吉希亚、利沃尼亚、斯摩棱斯克、基辅、沃里尼亚 , 波德拉谢、斯摩棱斯克、塞维利亚和切尔尼戈夫的统治者,以及世袭公爵,萨克森的选帝侯。
还能说什么呢?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欧洲贵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通晓多国语言,在奢侈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之后跟着贵族亲戚游历欧洲增长见闻,学习战争、政治和武艺。不过他对歌剧、戏剧、绘画、雕塑、瓷器等艺术品的喜好超过了一般贵族的平均水平,是个实打实的文艺青年,成为统治者之后,这些爱好也被发扬光大,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遗产。
1690年奥古斯都罹患天花,但凭借强壮的身体素质,硬是挺了过去。 1693年他和勃兰登堡-拜罗伊特的克里斯蒂安·艾博哈蒂娜完成了政治联姻,巩固了韦廷家族和霍亨索伦家族的联系。路德宗在萨克森公国占据统治地位,他和妻子也都是新教徒。和许多名人传记一样,原本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要以一个普通贵族的身份度过一生,结果变故很快发生——1694年,他的亲哥约翰·乔治四世感染天花而死,其子嗣没有资格继承爵位, 他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成为萨克森选帝侯。
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是一位优秀的统治者,在他治下,萨克森公国逐渐从三十年战争的损失中恢复过来,在重商主义下蓬勃发展。同时, 奥古斯都在萨克森成功完成了专制制度的初步改革 ,在他统治时期,萨克森对波兰的贸易和外交关系也愈加密切。1696年,杨三世·索别斯基去世,波立联邦开始竞选国王,他是热门人选之一。奥古斯都对获得波兰王位有极高的兴趣,这成了他当下的首要政治目标。
凭借富裕的个人财产和影响力,奥古斯都积极投身到选举活动中, 他总共为持有选票的波兰贵族送出了高达3900万泰勒的贿赂 ,这在当时毫无疑问是一笔超级巨款。这还不算,他为赢得波兰贵族的支持, 公开宣布改信天主教。 这成了当时欧洲政坛的大新闻,每个人都密切关注萨克森选帝侯的“波兰冒险活动”。改宗的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萨克森公国历来是神罗境内最坚定的新教堡垒之一,萨克森选帝侯拥有新教诸国宗教首脑的身份,在新教事务上拥有极大话语权。
面对教皇的说服和物质诱惑,以及全欧洲的非议,奥古斯都也不为所动。为了凑齐贿赂波兰贵族的巨款,他甚至还卖掉了一些私产。他的努力让自己收到了许多选票,成了第二大波兰王位竞争者,第一是法国孔蒂亲王 弗朗索瓦·路易·德·波旁。在选举中,他和孔蒂亲王都获得成功,波兰有两位主教各自宣称他们成了波兰国王。
奥古斯特迅速行动,他率领8,000军队直接进入波兰,1697年8月,在华沙宣布自己成为了波兰国王。当孔蒂亲王带着少数随从匆匆赶到时,面对严阵以待的萨克森军队,只能回到法国,宣布退出竞争。 1697年9月15日,他在克拉科夫加冕,称奥古斯都二世。
“我要将波兰治理成蓬勃发展,且能享受到邻国尊敬的国家。” ——奥古斯都二世
奥古斯都二世的政治目标是创建一个崭新的萨克森-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家,将萨克森先进的专制制度和军事力量与庞大且富有潜力的波兰立陶宛合二为一 ,成为欧洲中东部的强国,顺便让韦廷家族成为波兰的世袭统治者。这是一个务实的计划,适合在正常的国家施行。但奥古斯都二世戴上王冠的那一刻,不会想到这将成为他此生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入主波兰后,奥古斯都二世没有急于改革内政,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波兰在前几次北方战争中失去多年的利沃尼亚,当下这里是瑞典领土。波兰国王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1698年,他联络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和年轻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Peter the Great)建立三国同盟,准备同时对瑞典发起进攻。 奥古斯都二世计划一举将瑞典帝国和那年轻的堂弟卡尔十二世国王(Charles XII of Sweden)击败,将富庶的利沃尼亚地区纳入韦廷王朝的版图。 一旦成功,可以显著增强萨克森-波兰-立陶宛的国际影响力,还会增加他的个人威望,为改革减轻阻碍。
如果瑞典国王是平庸之辈,那么这项计划基本不会失败,但当时没有人知道,18岁的瑞典国王之后会取得“士兵王”的称号,没人知道他后来被称为欧洲史上最卓越的军事统帅之一,更没人知道, “伟大的北方战争”将是北欧雄狮的最后怒吼,此后白鹰断翅,雄狮碎爪,东方巨熊的咆哮将响彻整个欧洲。
伟大的北方战争(Great Northern War 1700~1721)
战争的第一枪由丹麦打响,丹军进攻瑞典盟国,同时奥古斯都二世的萨克森军队进攻利沃尼亚并包围了里加港,俄军还在动员。卡尔十二世首先对付丹麦,他的舰队击败丹麦海军取得制海权,并马上派兵从哥本哈根附近登陆。同时,英国与荷兰为维持各国均衡也出动海军帮助瑞典,英-荷海军炮击哥本哈根, 迫使丹麦和挪威在战争的头一年退出,卡尔十二世可以专注对付南边的萨克森和俄国。
10月份,俄军包围纳尔瓦,年底卡尔十二世率领一万援军与37,000俄军交战,后者惨败,总损失高达18,000。1701年7月8日,卡尔十二世率领7,000瑞军强渡杜纳河,打败了对岸13,000萨俄联军,解了里加之围。随后瑞典国王率军南下, 波立联邦派赶忙遣使节澄清中立身份,强调战争只是奥古斯都二世的个人行为,和波立联邦毫无关系。但卡尔十二世无视波兰人的声明和谈判请求,继续率军入侵联邦本土。
1702年4月5日,瑞军攻下维尔纽斯。5月14日,瑞军占领几乎不设防的华沙。7月,卡尔十二世率领12,000瑞军与24,000波萨联军交战,柯里佐夫战役(Battle of Kliszów)爆发。战役第一阶段双方互有胜负,大盖特曼鲁博米尔斯基的翼骑兵击溃了瑞典骑兵,但面对瑞典步兵的长枪方阵败下阵来。随后, 典型的波兰式“贵族反对国王”戏码出现,因为对奥古斯都二世的反感,鲁博米尔斯基下令波军突然撤退。 奥古斯都二世瞠目结舌的看着6,000完好无损的波兰军队离开,看着瑞军轻松的包围自己侧翼。随后卡尔十二世对他发动更猛烈的进攻,萨克森军队独木难支,终于全线溃败。
1703年3月,卡尔十二世在萨拉登之战以1,100人大败6,000波俄联军,随后又在普乌图斯克战役击败萨克森军队,10月攻下托伦。次年雅各布施塔特战役又打败波俄联军,瑞军占领克拉科夫。奥古斯都二世被卡尔十二世打得一败涂地,被迫准备和谈,但 瑞典国王却决定操纵瑟姆将他罢黜,并扶持一个傀儡国王。
这项计划轻而易举的完成,本来反对奥古斯都二世的贵族就不少,随着他屡战屡败和把波兰拖入战争泥潭,许多大贵族都同意将其罢黜。1704年2月16日,一群大贵族在华沙宣布成立 “华沙同盟”(Warsaw Confederation) ,旨在废黜奥古斯都二世的王位,拥立古老波兰名门列什琴斯基家族的斯坦尼斯瓦夫即位。7月,卡尔十二世组建了临时议会进行选举表演,迅速将他推上波兰王位,称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Stanisław I Leszczyński )。
波兰内战(Civil war in Poland (1704–06)
其实管这场战争叫波兰内战是不准确的,它近似于某种代理人战争,是俄国和瑞典两个强国的意志在波兰的较量。刚才提到的华沙同盟是瑞典人扶持的,三个月后,一群支持奥古斯都二世的贵族又成立了 “桑多梅日同盟”( Sandomierz Confederation ) ,这个组织受俄国的彼得一世支持。所以挑明了说,这就是俄国和瑞典在波兰的第二个战场。
内战爆发,奥古斯都二世的军队占据数量优势,以致在当年10月份夺回了华沙。1705年7月21日爆发了华沙战役,是在华沙郊外的野战,瑞典军队以2,000人击败将近10,000桑多梅日同盟军。10月份,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加冕 ,11月,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与查理十二世签订华沙条约,宣布两国结盟。次年2月,9,400瑞军进军萨克森本土,与20,000萨俄联军爆发 弗拉斯塔特之战 ,这场战役被视为有史以来最卓越的钳形战术战斗之一,瑞典骑兵占据数量优势,很快完成了两翼包抄的任务。联军步兵被驱赶至沼泽,随后被分割包围击溃。这场战斗瑞典人伤亡1,400人,联军伤亡9,300人,还有7,300人被俘。
1706年10月13日,奥古斯都二世被迫向查理十二世投降,双方签署阿尔特兰斯塔特条约(Treaty of Altranstädt), 奥古斯都二世放弃波兰的王位宣称,承认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合法统治。 波兰短暂的和平维持了三年,1709年6月底,30,000瑞典军队包围波尔塔瓦堡垒,彼得一世率领80,000俄军支援,大北方战争乃至欧洲历史转折点的 波尔塔瓦战役( Battle of Poltava ) 爆发。血腥激烈的战斗打了一整天,瑞典人作战英勇顽强,但还是被彻底击溃。瑞军损失高达7,000,俄军损失4,000不到,马泽帕随后与查理十二世逃往奥斯曼帝国。我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过这场伟大的战役,它的意义一句话概括—— 波尔塔瓦战役标志着瑞典霸权的陨落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
波尔塔瓦战役极大影响了波兰政治,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失去了他的政治靠山,统治基础变得摇摇欲坠。大多数波兰贵族见风使舵,赶紧又去巴结奥古斯都二世,后者很快和彼得一世签订索恩条约,沙皇支持奥古斯都二世恢复波兰王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很识相的主动退位,但他保留了王位头衔。作为赔偿,他成了维茨布吕肯公爵。
沉默的瑟姆(Silent Sejm 1717.2.1)
大北方战争的结果为波兰改革的渺茫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奥古斯都二世的第一个计划以戏剧性方式完成,他达成了削弱瑞典的战略目标, 但他和那个时代的人都不知道崛起的俄罗斯对波兰的威胁更甚于瑞典。 无论如何,该进行第二步计划,也就是改革波兰内政。说到波兰改革,历史上有许多君主尝试过,都以失败告终。奥古斯都二世另辟蹊径,不打算在瑟姆跟议员废话,决定用武力强行完成萨克森对波兰的融合。
1714年,奥古斯都二世无视瑟姆和贵族的抗议,从萨克森调遣超过25,000军队强硬地进驻波兰各个城堡市镇,故意对波兰贵族大量征收军费。反对他的人被逮捕,同时奥古斯都二世派遣许多支持绝对君主制的萨克森官员来波兰担任要职。大量贵族对奥古斯都二世的行为严重不满,1715年,在彼得一世暗中贿赂和推动下, 塔尔诺格鲁德贵族联盟(Tarnogród Confederation)宣布成立。 和从前多次贵族叛乱一样,他们的诉求是维护“古老而神圣的黄金自由”(实际上是贵族特权),要驱逐国内的萨克森官员。
奥古斯都二世早有预料,他派遣皇家波兰及萨克森陆军元帅雅各布·海因里希·冯·弗莱明伯爵派兵镇压,波兰小贵族的散兵游勇完全不是萨克森正规军的对手。萨克森军队在绝大部分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仍然无法迫使对方投降。内战持续一年,随着叛军不停地增加,战争陷入僵局。此时俄国军队在贵族叛军的主动邀请下进入联邦境内,但他们没有参战,而是谨慎的观察局势。彼得一世宣称他不愿意加入任何一方,但愿意充当双方的调解人,这是叛变贵族愿意看到的,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彼得一世是他们“黄金自由特权”的保护者。
1717年2月1日,双方代表和俄国特使与俄军齐聚与华沙,波兰贵族启动了“瑟姆同盟”,即一种专门反制“自由否决权”的瑟姆议会。会堂外面由全副武装的俄军士兵“守护”,倒不如说是某种武力威慑, 这是俄军第一次公开武力介入联邦内政,但不是最后一次。 “沉默的瑟姆”称呼是来源于在会议中,只有瑟姆主席和其他选定的议员才能发言,其他人只能倾听和接受。这次瑟姆仅持续了六小时就宣告结束,但这六小时所释放的内容却是 联邦在18世纪初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某种程度上宣判了联邦国家的死刑。
波兰军队规模被缩减至24,000人,立陶宛军队缩减至6,000人;(实际具有正常作战能力的军队只有12,000人,普鲁士的这个数字为80,000,俄国为300,000.)
很明显,奥古斯都二世的改革事业和历代波兰先王一样赢来了悲惨失败的命运 ,彼时波兰的政治情况已经恶化至无以复加,尽管他有预见性的动用本国军队参与平叛,但没有料到彼得一世的参与。彼得一世很早就制定了针对削弱波兰的计划,作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精明审慎的对波政策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一方面没有激起波兰贵族对俄国的敌意和警惕,一方面又不费一兵一卒完成了对波兰改革事业的挫败 ,又加剧了波兰的混乱和衰弱,进一步扩大俄国在波兰的影响力,俄罗斯帝国成为事实上的波兰保护国,为80年后的瓜分打下了基础。
沉默的瑟姆过后两年,俄军才从波兰撤退。彼得一世在此时与周边国家,特别是普鲁士签订了未来联合消灭波兰改革的计划,即 如果波兰在未来又爆发改革,俄国会联合普鲁士武力破坏波兰改革的尝试,让波兰无法自强,始终维持在可控的衰弱状态,直到瓜分。 奥古斯都二世本人在统治后期又尝试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国内外的反对都以失败告终。1733年,他在华沙去世。奥古斯都二世去世后,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下期解说。
最后稍微提一下伊万·马泽帕和扎波罗热哥萨克的境况。
1708年,瑞典和俄国的战争进入白热化,查理十二世拒绝了彼得一世割让领土求和的提议,与扎波罗热盖特曼伊万·马泽帕联盟,同时对俄国发动进攻。寒冷的天气和泥泞的道路拖延了瑞典军队的行进速度,卡尔十二世决定派兵至乌克兰与马泽帕的军队合并。而彼得一世则在半路截住了瑞军,9月底,列斯纳亚战役(Battle of Lesnaya)爆发。近30,000俄军猛攻12,500瑞军,双方激战一天,事后均宣称胜利。俄军损失约7,000人,瑞军伤亡约3,000人,同时损失了许多辎重和大炮。
瑞典人的情况持续恶化,俄国人坚壁清野,一粒粮食也没有留下,又遇上500年不遇的极寒冬天。到次年春天,瑞典军队非战斗减员达到50%,查理十二世只剩下20,000士兵和34门火炮。6月底,30,000瑞典军队包围波尔塔瓦堡垒,彼得一世率领80,000俄军支援,大北方战争乃至欧洲历史转折点的 波尔塔瓦战役( Battle of Poltava ) 爆发。血腥激烈的战斗打了一整天,瑞典人作战英勇顽强,但还是被彻底击溃。瑞军损失高达7,000,俄军损失4,000不到,马泽帕随后与查理十二世逃往奥斯曼帝国,1709年病逝。
那么读者会问,为什么马泽帕要起义?应该说马泽帕与彼得一世前中期的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彼得一世的目的是扶持马泽帕,巩固俄国在乌克兰的统治。马泽帕则利用彼得给他的权力扩张自己和哥萨克的利益,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培植的哥萨克新贵族阶层对底层农民的剥削日益加重, 尽管马泽帕与乌克兰上层关系很好,但这渐渐导致他失去了民心,这也成了他日后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那么彼得一世和马泽帕的关系是如何变坏的,我个人认为彼得占主要责任。随着对瑞典战争的爆发和前线的不断失利,彼得迫切需要动用全俄国的力量对抗瑞典。在这一过程中,彼得一世操之过急,或是说错估了他对乌克兰哥萨克的统治力。 彼得一世完全把哥萨克当成俄国的一个行省看待,不仅完全无视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对哥萨克视为盟国的基本权益,还不顾乌克兰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 ,大量征召哥萨克参与对外战争,基本是拿哥萨克当炮灰使用,所以战损率极高。为修建圣彼得堡,又大量征发哥萨克劳工,导致哥萨克人口减员严重。
这是对普通哥萨克民众,对马泽帕的待遇也是不合适的,马泽帕一直把自己当做彼得的盟友和朋友,但自己不被允许保持政治独立性,乌克兰的自治权在逐步紧缩。又有谣言称彼得一世要拿别人换下马泽帕的职位,这些因素极大动摇了马泽帕对彼得一世的忠诚。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发生在1708年,这年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威胁要入侵乌克兰,马泽帕向彼得一世求救,被后者拒绝。 失望的马泽帕认为彼得一世违反了佩列亚斯拉夫协定中关于保护乌克兰的条约,这等于解除了哥萨克盖特曼对沙皇的效忠义务。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战争瞬息万变,马泽帕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反叛,他只能匆匆率领3,000人宣布起义,结果他用全部身家押注的瑞典人以惨败收场,他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彼得一世盛怒于马泽帕的行为,他视为是一种背叛,却无视或是不认为自己对乌克兰人在之前的做法是错的或是不适当的。 俄军随后攻入哥萨克在乌克兰的首都巴图林城,沙皇的愤怒倾泻于此,城中6,000人无论男女老幼被尽数屠杀 ,尽管绝大部分人没有参与马泽帕的暴动。除此之外所有和马泽帕有关系的人也被株连而死,繁盛一时的扎波罗热塞契被俄军夷为平地,许多哥萨克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沿着第聂伯河飘到黑海,用以警告所有人沙皇的愤怒,马泽帕本人还被东正教会诅咒。
马泽帕也曾大量发放小册子宣传乌克兰民众起义,但收效甚微。原因有以下几点:在对瑞典战争爆发前,俄国对乌克兰人的政策其实比较温和;由于没有事先宣传,民众不知道反抗俄国的意义是什么;瑞典人在乌克兰实施了许多暴行,而马泽帕与瑞典人结盟;惧怕沙皇的惩罚。无论如何, 自此之后,沙俄政府加速了对哥萨克自治政权同化和吞并的步伐,乌克兰独立的希望被彻底熄灭,直到一战。
“我请万能的上帝为我作证,我发誓,不是为了高高的荣耀地位,不是为发财致富或其他什么目的,而是为我治下的所有人,为了你们的妻子和儿女,为了我们的母亲——可怜的乌克兰的幸福,为了全体乌克兰人民的利益,为了增加她的权利和优惠待遇,我才想在上帝的帮助下这么干,为的是让你们和你们的妻子和祖国即不葬送在莫斯科国人手中,也不葬送在瑞典人手中。” ——伊万·马泽帕
伊万·马泽帕背叛了波兰,背叛了俄国,但他从未背叛乌克兰和自己的同胞。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