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个部分无论如何都会略微枯燥,毕竟编制相关的情况介绍肯定会这样。(虽然笔者见到过考证冷战时期美苏部队编制的大佬,但是大部分人肯定会感到无趣的)而由于篇幅、读者兴趣以及其他一些大人之间的问题,下文中港警的部门介绍会以“ 系统+重点 ”的形式进行,对各个部门都会有短篇幅的系统介绍,同时对于“大部门”内的 部分特色“小部门” 会有较详细的重点介绍,其余的就请各位读者善用搜索引擎了。
另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综述的内容基本来自公开资料,必然存在不准确和不确切之处,一切以实际情况和香港警务处官方解释通告为准,如有严重错误或描述不妥之处,请务必告知作修改。另外大量资料直接来自于文末的参考资料,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此外,非常感谢港警爱好的博主 @小熊熊爱咖啡 提供的部分图片。
二.“使香港繼續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安全及穩定的社會”——香港警队的组织架构与重要部门介绍
相对于香港警察、香港警队、香港警务处等等大陆地区读者业已熟悉的称呼,香港警队到大陆地区进行各类交流之时经常会使用一个名词——“ 纪律部队 ”。尽管名称中带有“部队”二字,但与内地语境下的“部队”二字含义不同,香港的 纪律部队(Disciplined Services) 其实是一个从港英时期继承的名词,其并非指具体部队,而 主要是指受到特别纪律约束的部队(或部门) ,这些部门一般负责维持香港的内部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抢险救灾和开展其他执法活动。
一般而言,在香港,一个公务员如果 不穿制服 ,即使是在纪律部队里面工作,就他个人而言,也 不属于纪律部队 ,比如文职行政人员,但 例外是廉政公署 ;而 身穿制服的公务员 ,也 不一定是纪律部队 ,比如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小贩管理队(根据以前的薪酬文件曾经是,但现在不再是)。
位于 保安局下辖 的纪律部队包括香港警务处、消防处、惩教署、入境事务处、香港海关和政府飞行服务队; 直接对行政长官负责 的是廉政公署;而带有 辅助性质 的则是民众安全服务队与医疗辅助队。其中入境事务处、香港警务处、廉政公署及香港海关是具有逮捕权力的纪律部队。某种意义上,这些纪律部队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警务处了。
香港警务处是编制最为庞大的香港政府部门以及纪律部队,截至2017年,香港警务处的警司級或以上人员共有464人,督察級人员共有2387人,初级警务人员共26487人,文职人员共4312人,辅助警察3124人,除了辅助警察以外,香港警察的实际人数与编制人数都非常相近。2017年,香港特区共约有人口739.2万人,如果把2017年的辅助警察数量也计算在内,那么大概就是每10万人口有497名警察,属于警民比例较高的地区。而根据最新统计数字,香港警队截至2019年02月28日共有30856名纪律人员及4566名文职人员,这一数字大概占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队伍数量的五分之一。
正如前文所言,香港警务处是隶属于 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 的,但由于其工作之重要,因此 警务处处长 也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之一。警务处处长需要就警队的管理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向特区行政长官负责,由两名警务处副处长协助开展工作。
其中一名副处长 负责主管“行动” ,可以认为是业务部门主管。其麾下有两个 总部 部门组成:行动处(甲部门)和刑事及保安处(乙部门)。
行动处(甲部门) 是警队最为庞大的部门,主要进行警队的日常行动,其中下辖六个总区(五个陆上总区以及一个水警总区)、行动部以及支援部。
刑事及保安处(乙部门) 下辖刑事部与保安部,主要负责制订刑事及安保方面政策,并负责整体指挥。
另外一名副处长则 负责主管“管理” ,可以认为是综合部门主管。其下属的是三个部门:人事及训练处(丙部门)、监管处(丁部门)和财务、政务及策划处(戊部门)。
人事及训练处(丙部门) 顾名思义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使用,由人力资源科、服务条件及纪律科、人事服务及职员关系科以及香港警察学院组成。
监管处(丁部门) 由资讯系统部与服务质素监察部构成,主要提供信息保障服务和进行内部监察工作。
财务、政务及策划处(戊部门) 则由政务部、财务部、策划及发展部组成,主要负责计划财务、文职管理以及其他后勤事宜。
目前,警队将香港划分为 六个总区 ,日常的大部分行动和监管,都是各个总区独自进行的。总区又继续划分为 警区 以及 分区 ,部分区下面还有 警署 这一层级。
在这里,我们暂且放下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后面会有描述),先来看一下香港警察的警衔职级。香港警察职级共分为3级(即宪委级、督察级及员佐级),共15个警衔,实际为13个职级(部分职级警衔与薪水不同,但属于同一层级),根据维基上的叙述,其来源于英国陆军军官与士官军衔。
宪委级职级 属于高级警官,具体包括 警务处处长 、 警务处副处长 、 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 (五大具体部门的行政首长)、 警务处助理处长 (五大具体部门之下十一个主要单位的负责人、六个总区的指挥官)、 总警司 (策划及发展部部长、总区的副指挥官、部或区的指挥官)、 高级警司 (部或区的副指挥官、部门副主管)及 警司 (总部单位主管或分区指挥官)。而 宪委 的意思是其委任必须刊登于《香港政府宪报》中,其任命及免职必须经由行政长官同意。
督察级职级 分为总督察、高级督察、督察及见习督察。 总督察 一般是总部单位副主管或分区副指挥官; 高级督察 、 督察 以及 见习督察 则一般是小队指挥官。(高级督察、督察属于同一层级,算作同一职级)
员佐级职级 则属于初级警务人员,分为警署警长、警长、高级警员及警员,他们负责小队指挥官或副指挥官,作为车辆指挥、分段指挥,并作为巡逻人员。(高级警员及警员属于同一层级,算作同一职级)
相对而言,香港警队的这一套警衔体系与军队军衔体系的确高度相似。宪委级职级中的前四项处长警衔可以看做从上将到准将,后三个警司警衔则是从上校到少校级别;督察级警衔则是从准尉到上尉;员佐级警衔则是从一级士官长到二等兵。
在历史部分曾经提到过,香港警察在2004年对自己的服装进行了换装。目前,港警在日常执勤中穿着的是所谓的“ 全天候制服 ”,设计理念上类似于户外服装的“分层穿着”,取消了衣物换季。基本服装有长短袖衬衣、薄厚西裤、领带、肩章、帽子、袜子、武装带以及执勤鞋;再加上御寒用的毛衣以及带有Gore-tex涂层的长款大衣和短款大衣。单警可以在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温度感受进行搭配,以提高执勤时候的舒适性。
在颜色款式方面,以前的港警制服,特别是绿色猎装款式的夏季制服很有殖民地风格,特别是1977年之前的猎装短裤;而2004年之后的港警制服以蓝白配色为主,某种意义上去除了殖民地风格与军事风格,更加贴近现代警务。不过,也有人吐槽缺乏个性和太像内地部分保安公司的服装。此外,学员警在警察学院培训时候依然穿着草绿色的训练服,这也算是保留传统吧。
对于交通警而言,在“职安健委员会”的建议下,港警于2006年开始考虑引进保护外套,并陆续根据一线需求进行了装备与修改。这种外套类似于赛车手保护服,带有聚合物防护板,以应对冲击,后来因为夏季穿着过热问题,又增大了透气网状面料的面积。到了2012年,由于防护服在夏季实在太热,最后定型了一种全透气、反光、带有防护板的夏季制服,以供一线人员在夏季使用。保护服加上头盔、防护手套以及马裤皮靴,现在已经是香港交通警察的基本形象,也和其装备的警用摩托一起,成为大街上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如果对港警的相关服饰有进一步兴趣(特别是演化与发展),可以到战甲网作者/博主: 小熊熊爱咖啡 的文章中继续了解:
而如果对于香港交警的服饰有进一步兴趣,那推荐这篇文章:
正如前文所述,行动处是香港警队内部最为庞大、人员也最多的部门,下辖六个总区(五个陆上总区以及一个水警总区)、行动部以及支援部。香港警队日常的大部分警务活动,基本都是由行动处来完成的。
其中的 行动部 可以认为是主要负责反恐防暴工作的部门,而作为 总部部门 ,也主要以制订相关政策规定和指导下级部门工作为主。其又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单位:
一是 行动课 ,主要职责是处理与“行动工作”有关的事项,包括制订及发布有关命令、进行有关资源调配。由于受相关法律法规约束,PLA一般驻扎在军营内,因此香港的边境安全问题也是有香港警察特别是行动课来负责处理的。此外,同PLA驻港部队的联络等事务也由其负责。其下辖 行动组 、 反恐怖活动及内部保安组 、 重点 及 搜查组(含警犬队) 和 警察公众联络组。
到了2009年,为了进一步反恐策略, 反恐怖活动及内部保安组 另外组建了一支 反恐特勤队 (Counter Terrorism Response Unit,即CTRU),专门用来执行警务处的反恐策略(“侦察、搜救、防御、保护、戒备、封锁、追查及复原”),其和特别任务连一样,也具备特种作战和CBRN应对能力,但更强调反恐巡逻以及要地防卫职能,与SDU更多的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二是 警察机动部队 ,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在之前的历史部分文章中,也详细描述了其的前身与诞生过程,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其英文名称是“Police Tactical Unit”,缩写即“PTU”,由于蓝色贝雷帽而被称为“蓝帽子”,总部位于香港新界北区粉岭蝴蝶山路1号警察机动部队基地,下辖的各个机动部队大队则进驻各陆上总区。机动部队的 总部部门 主要下辖 训练组 、 行政组 和 特别任务连( 大名鼎鼎的“飞虎队”、“SDU” ) 。此外,还有装甲车部队以及专门的医疗队伍。
在2005年,隶属于机动部队总部的 警察高空工作队 也正式成立(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警察高空工作小组),主要负责高空救援和在危险位置(大厦外墙或建筑物危险结构)移走横幅、匾额等物品以及抗议者。
而在2014年的中环事件中,港警还组建了 特别战术小队 ,其被称呼为“速龙小队”,英文为“Special Tactical Squad”,缩写即为“STS”,这支排级规模的小队主要是由抽调专业教官队伍、破障小组以及机场特警、反恐特勤队和特别任务连人员组成。一方面负责作为精干力量处理机动部队遭到严重阻碍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对机动部队武力使用水平和战术应对方式进行临场指导。
三是 爆炸品处理课 ,负责处理香港境内的所有非法爆炸物品,包括核生化武器,其具备水下操作能力,处理对象从非法的烟花,IED到二战遗留的军用航弹,品种非常丰富。
既然提到了行动部,也提到了警察机动部队,那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 特别任务连 (Special Duties Unit,缩写为 SDU ,即耳熟能详的 飞虎队) 。不过尽管特别任务连是官方名称,但是即使在官方的一些材料中,也习惯性称之为“ 特警队 ”(比如现任新界北总区指挥官郭荫庸,在港警网站的官方履历介绍上就称其“最初于1993年成为特警队攻击潜水员及小组队长”、“及于2006至2009年期间担任特警队指挥官一职”)。
和其他国家的反恐部队一样,建立SDU也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之下。1971年3月13日,一架菲律宾的民航飞机被劫持飞往香港国际机场,幸而此事最后得到完美解决;而次年,“黑九月”制造的“慕尼黑惨案”更是震动世界,全世界的警察部门忽然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能力处置这类突发事件,香港警队也不例外。于是,在1973年4月,港警挑选32人成立了神枪手队(Sharpshooter's Team),不过这32人并非专职负责反恐作战,他们只是从普通正规警员中挑选出来的应急力量,神枪手队只是兼职,所受的训练也不充分。
1974年5月24日,香港宝生银行发生了一起持枪劫案,而劫匪被巡逻的员警困在银行内部,警匪之间开始对峙。期间,神枪手队应召到场,然而这批“神枪手”并没有接受过突入等战术训练,只能守株待兔地期望在劫匪离开银行时将其制服。在经过了20个小时的等待之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被劫持的银行员工挣脱了束缚,趁劫匪通电话之际将其制服,警察也在这时冲入,一场劫案这才以无人伤亡的结局结束。
这一事件结合之前的“慕尼黑惨案”使得香港警队决心建立一支堪用的专职特战队伍。于是,在驻港英军的协助下,1974年7月23日,特别任务连正式成立。然而初出茅庐的“飞虎”们并没有掌握科学与系统的训练方式,这导致其在成立初期,主要以超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为主,使得人员损耗严重,训练效果也并不好。于是在1978年,SAS派员应邀来港,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SDU停止闭门造车,将训练交给了驻港英军以及伞兵团与SAS的顾问。至此,SDU的战术训练内容得到了系统与全面的改进,到80年代专门成立了水上攻击队以进行两栖任务,而90年代则成立了医疗支援队。
1991年,在SDU与海豹六队举行的联合演习中,一名特别任务连队员因为意外从高处坠落,不得不含恨退役。为此,特别任务连检讨了水上攻击队的训练科目,再次请了救兵,这次是SBS,他们传授给SDU更加专业的技能,极大提高了其作战能力。也正是这个省港旗兵横行的时期,SDU被多次委派执行阻截任务,80年代忠信表行械劫案的最后攻坚、90年代的荃湾中心枪战就是SDU的经典战例。1993年,SDU协助建立了新加坡国家警察的特种警察部队。1994年,SDU还建立了自己的水面输送战力;而在97年香港回归之前,特别任务连的归属也成为了非常敏感的话题,甚至有并入武警部队和划归SAS的传闻出现。
进入21世纪,特别任务连的水上攻击队被合并至陆上攻击队,所有人员都进行了海陆空三栖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海事动员能力、机动性、效率及整体素质。此外,警犬队开始为特别任务连训练专用犬只。911之后,特别任务连还专门提升了装备水平,并加强了核生化应对能力。而几年后,除了继续让攻击队人员接受高级潜水训练外,特别任务连还专门成立了海事反恐怖活动小艇队,以作为应对VBSS等专业任务的精英层级存在。
当然,已经出名的特别任务连自然继续自己与各国反恐队伍的交流,诸如SAS、SBS、美国海军海豹部队、海豹六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各支SWAT、GSG9等等,也都定期与其进行观摩、交流、联合训练和人员交换训练计划。2004年,特别任务连3名顾问教练赴以色列参与反恐交流训练课程 ;2008年,特别任务连派遣人员对深圳市公安局边防支队海上特勤队进行了为期1年的潜水技能指导及队伍训练;2019年3月发生的新西兰极右翼恐怖事件中,在该国交流训练的SDU也参与了事后的救援工作。
相对于TVB电视剧里面经年累月的主角形象,现实中的SDU尽管名声如雷贯耳,但实际上SDU的活动是看起来高调,实际上非常低调,绝大部分行动都没有被媒体捕捉到,毕竟对于特殊单位而言,少说话,多做事,只在必要时宣传,算是一个铁律了。在维基上各方搜罗的案例中,也不乏很有意思的事件,比如1983年于香港国际机场制服了酗酒闹事的英军军人等等。不过其最为出名的战例莫过于荃湾中心枪战(广州楼枪战)与抓捕末代贼王季炳雄了。
1992年末,当警方情报单位得知至少参与5起金铺持枪劫案的犯罪团伙躲藏在荃湾中心广州楼23楼后,便于12月1日深夜大举出动准备抓捕,整个行动的人员规模达到250人以上,这还不算由于嫌疑人持有武器而专门找来的飞虎队。
第二天凌晨,在包围目标藏身处之后,飞虎队开始突击。作为执法单位,飞虎队首先还是对嫌疑人进行了劝降,但回应的只有AK-47突击步枪的还击,而尖兵刚刚在防盗铁栅上挂上防弹网,便有一枚手雷从里面扔出,但打到防弹网上反弹了回去。屋内匪徒们一边还击,一边开始用窗帘绑成绳索准备逃离,还将一枚手雷扔到楼下,直接炸伤了埋伏的7名警员(其中一名SDU更是因此失去眼球)。此时楼上的SDU开始突入房间内部,首先爆破了铁栅门,然后往内部投掷震撼弹,并用冲锋枪进行射击,匪徒们被密集的火力逼入更深处,随后便爬到大楼外墙,期望能够逃离围捕。在这一轮突击中,飞虎队生擒了一男一女,然而剩下4名爬出房间不知所踪。而突击的SDU中,尖兵更是踩到了之前反弹回房间的手雷,幸而没有爆炸。狙击手报告剩余四名匪徒从外墙向更高楼层爬去。为了搜捕这些漏网之鱼,警方调集更多人手进行了搜捕,而飞虎队终于在25楼和27楼将剩下四名匪徒全部抓捕归案。
是役,香港警队以3名特别任务连人员受伤和4名探员受伤的代价,成功抓获了全部犯罪嫌疑人。事后全体特别任务连人员被授予警务处处长嘉许状,其中3位则代表获得了英女皇英勇金叶奖。
2003年,刑事情报科对季炳雄及其关联者的长期情报工作终于得到成果,警方相信该集团正在策划一连串劫案,在确定藏身处之后,便决定先发制人。12月24日凌晨,特别任务连会同刑事情报科跟踪支援队以及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展开部署,Z队(攻击队)及跟踪支援队封锁了目标建筑物文景楼周边的6条街道;S队(狙击队)则于在文景楼外部的棚架上部署完毕。凌晨3时30分许,A队(攻击队)对文景楼12楼29室进行突击,首先定向爆破了铁闸门,再使用霰弹枪独头弹摧毁门锁,然后用大锤破坏木门。进入屋内后,继续用铁锤打开三道房间门,直接生擒了季炳雄和其党羽吴振强。这次事件收缴了包括1支AK-47突击步枪、两支霰弹枪、1支0.45口径手枪、7支54式手枪、882发子弹及7个手雷在内的军火,也被比喻为最平安的平安夜,是提早给香港的圣诞礼物。
尽管近几年来,香港的持枪案件并不多见,但特别任务连依然在继续维持自己的训练水平,并跟随世界潮流更新装备以及技战术体系。在2019年1月12日的香港警察175周年汇报表演上,SDU换上了最新的Tropical MultiCam作战服,主武器则是10寸枪管的SIG SG 516,承载背心也变成了JPC 2.0,可以说是紧跟世界特警队伍潮流了。不过,大家最津津乐道的飞虎形象,恐怕是紧急召集时,衬衫、牛仔裤加全套战术装备的混搭了吧。
相对于冲锋在前的行动部,支援部作为幕后功臣,不显山不露水,但就像看不见的信息化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一样,往往被人忽视的支援部也是香港警队的幕后王牌。
支援部 下辖有三个组别: 支援科 、 辅警支援课 以及 警察公共关系科。
一是 策划行动课 ,主要负责同其他政府部门联络、协调处理有关虐待动物、街道管理、精神病患、酗酒暴力事件以及骨灰安置等事宜。该课也负责处理日常往来文件及其他政府部门、法定机构的查询。
二是 总务课 ,负责统筹和制订包括逮捕、警队内部日常事务、传票及检控、警察记事册、财物、人员丧葬事宜、转授权力、雇用警务人员、保释、保险箱管理及其他各种前线行动的相关政策。其也负责处理有关向警务处处长提出的民事诉讼、监察警署处所的安保,以及监督报案室电话记录系统的运行。该课同时负责警察总部大楼的安保和管理。对外则负责联络其他部门,以便为公众活动制订警务安排。
三是 行动支援及职业安全健康课 ,其负责统筹和制订包括:使用武力、枪械及弹药、制服、装备及设备等的警队行动支援政策。同时负责职业安全及健康政策,并管理警队安全管理系统,培养警队人员对工作场地安全的认识。
四是 牌照课 ,通俗的说就是负责行政审批事宜,对外发放多种牌照及许可,诸如保安人员许可证、枪械牌照、临时酒牌和社团注册等,此外还统筹有关公众活动的政策事宜。
五是 运输课 ,负责管理警察车队,包括采购、保养和车辆分配。同时与警察驾驶及交通训练中心一起负责维持警队的驾驶水准和司机纪律,并处理因涉警交通意外而向警务处处长提出的民事索赔。
六是 警队资料及公开资料统筹课 ,负责就下述法例及守则订定内部政策,并确保警队人员遵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公开资料守则》、《性别歧视条例》、《残疾歧视条例》、《家庭岗位歧视条例》和《种族歧视条例》。其还负责统筹警队对上述事项的回应。
辅警支援课 顾名思义,是为 香港辅助警察队 的四千余名队员提供行政、管理及训练服务的部门。下辖行政及支援组、 人事管理组 和 训练组 。
随着香港警队的不断发展, 警察公共关系科 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香港警察也被认为是 最为重视公共关系 的警队之一。因此,在文章的这个部分,笔者将着重与详细的介绍 警察公共关系科 以及 香港警察的公共关系 ,其中有关投诉有关的内容就不介绍了,因为之后会有专门的部门简介。 但在这里,笔者还要再次强调,叙述中可能会存在偏差与问题,部分观点带有个人色彩,还请包容与指出问题。
1968年3月,港英当局决定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其结果便是成立了 警察公共新闻课 ,从政府新闻处手中接过了涉及的警队工作任务,而这个部门最终演变为了今天的 警察公共关系科(Police Public Relations Branch,缩写是PPRB) 。目前,该部门主要通过推动社群参与,并与传媒开展紧密合作,以期与社会各界维持良好的关系,并鼓励市民协助警方维持治安,于全天24小时向本地及海外传媒提供有关警方动向的信息。目前,其由一名总警司负责,下设 社区关系课 、 新闻及宣传课 以及 媒体联络及传讯课 三个部门。
社区关系课 由一名高级警司指挥,下设 支援组 、 影视组 、 少年警讯及青少年联络组 ,该课负责与市民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传媒及社区活动宣传灭罪信息,并推广警队及青少年活动。
支援组 的主要任务是:回答公众查询,筹办“好市民奖颁奖典礼”,接待各地访客,联系各个警区的警民关系主任,安排警民关系训练课程,协助制定与改进有关政策。 影视组 则负责:制作警队的有关电视节目,处理涉及警队的影视节目申请和其他事宜(可以参见警务处官网主页“有用咨询”一栏的“拍摄须知”)。 少年警讯及青少年联络组 则主要负责促进警队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建立更好的互动关系。
新闻及宣传课 由一名总新闻及宣传主任负责,该课的人员是从政府新闻处调任而来,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其下设 宣传及出版分课 和 传媒分课 ,由两名首席新闻主任进行管理。该课顾名思义,主要是和媒体打交道的。
宣传及出版分课 下设 宣传组 、 编辑及研究组 以及 警声组 , 宣传组 的职责是负责宣传推广警队正面形象,诸如警察招募、预防犯罪宣传、交通安全宣传以及编写各类新闻稿件。 编辑及研究组 则负责收集与研究媒体对警方活动以及案件有关报道。 警声组 则专司《警声》杂志的出版事宜。
传媒分课 下设 新闻室 ,新闻室直接与媒体打交道,负责解答媒体提问、发放新闻通稿以及安排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可以说是一个一线单位。
媒体联络及传讯课 则是最新成立的部门,由一名警司主管,负责传媒联络,管理警队的社交媒体(包括“警队流动应用程式”、“警队YouTube频道”以及“警队Facebook”),新开的香港警察微博应该也是由他们负责的。
实际上,对于香港警队而言,改善警民关系,争取民众支持,不仅仅是警察公共关系科的责任,而是 对全体警员的工作要求 ,毕竟在信息时代,任何一线警员的动作都可能会被记录与传播,每个个体都必须在处理事务时建立防御性的心态,具备“公关”的警觉。在 《警察通例》 第39章中(见警务处官网主页“有用咨询”一栏的“供公众查阅的警察通例”),就专门对“警察与市民和传播媒介的关系”作了阐述,通例中,对“ 传媒关注的事件 ”与“ 传媒代表 ”均作了详细定义,方便一线警员操作;还对“ 警察单位与警察公共关系科的联系 ”作了规定,要求在发生可能引发传媒关注的情况时,要 第一时间 告知警察公共关系科;而对“ 如何配合传媒工作 ”,也有详细的叙述:“ 在事发现场的人员,须以互谅互让的态度,尽量配合传媒工作;以及不应妨碍传媒的摄录工作 ”;“ 总区指挥及控制中心的人员不应向传媒提供资料或直接答覆其查询,所有查询应转交警察公共关系科新闻室处理 ”;“ 当以公职人员身分就警队或政府事宜致函或答覆传媒时,警务人员只限论述其职权范围内而与现时职位有关的事实 ”。
经济社会的变化是香港警队确立“ 争取民众支持 ”这一理念的最大原动力,而通过推动社群参与来强化 社区警务 ,也是香港警队警务工作的重点之一。社区警务强调与大众及社会机构维持紧密良好的合作与联系,尊重市民权利,维持市民对于警队的信心,并以公正的态度处置问题。为此,港警也采取了非常多元化的措施,如:
推广灭罪运动 。警队与扑灭罪行委员会相互合作,开展各类宣传运动,在本文之前的历史部分,就出现过一张港星共同参与灭罪运动的海报,这也是香港警队的工作策略之一。而在犯罪预防与阻止上,港警也是主动出击,寻找问题症结,主动与社区合作防止犯罪。
通过 警民关系组 与公众保持联系。每个警区都有警民关系组,都有 警民关系主任 。其与各个社会团体保持正式联系,并积极开展合作,以使普罗大众能够了解警务政策及首要行动项目的目标内容,并回应各类相关问题上的诉求。此外,警民关系组还在少年警讯及青少年联络组的指导下,统筹与少年警讯会有关的各项工作。作为港警一直以来的金名片, 少年警讯 深入全港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与其同时开展的还有警察学校联络计划),为青少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与组织会员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同时使青少年远离犯罪,与警队一同携手灭罪。
强化与少数族裔社群的接触与沟通 。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整个社会结构是较为多元化的,根据2016年统计,少数族裔人士数目达584383人,占香港人口约8%,诸如菲律宾人、印尼人以及其他南亚裔的数量庞大。由于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习惯等与主体族群的不同,少数族裔与主体族群在各方面也存在冲突。对此,香港警队聘用了由 少数族裔人士 担任的 警察社区联络助理 ,以此协助警队与少数族裔社群构建良好的联系,争取少数族裔群体对警队工作的支持,而香港警队招募少数族裔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加分项。
强化与各个机构的合作 。警察公共关系科的 社区关系课 就主要负责由港警举办、香港总商会赞助的“ 好市民奖励计划 ”,以此来嘉奖协助警队灭罪的一般民众,“ 好市民颁奖典礼 ”也是警队日常公关的重要活动之一。
除此以外,香港警队还专门开展 “ 警队调查策略 ”,以此来评估公众的意见。从1999年起,交由中立的独立调查机构“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于每三年举行“ 公众意见调查 ”和“ 服务对象满意程度调查 ”,同时还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市民对香港警察表现的满意程度 ”电话随机抽样调查,这些调查项目都为警队进一步改善公共关系、了解自身不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尽管作为一支高效、清廉的警队享誉世界,但港媒对警察的正面报道往往不多,而主要是紧盯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瑕疵进而打赢新闻竞赛,吸引受众眼球。那么香港警队是如何面对现代传媒这些“严酷”的审视呢?这就要我们把视线回到警察公共关系科本身了。
在对现代传媒的认识上,港警就深明传媒与警民关系密切相关,媒体的报道对于港警的形象声誉非常重要。而其公共关系的重要一环,便是 强化与各类媒体的沟通 。公共关系科一方面对各媒体积极提供各类资讯(其新闻室24小时有人值守),另一方面也会就事件报道征询一线人员的意见或是对涉及到的单位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此外,公共关系科还一直负责指导警察如何同媒体建立合作关系,例如接受采访的注意事项:“ 必须说实话,但不必全部都说;公平对待,不给独家,不介入新闻竞赛 ”等等(当然不包括殴打记者、砸毁相机、没收存储卡之类的邪道攻略)。而一旦发现媒体存在失实的报道,公共关系科也会本着认真严肃的态度进行“ 澄清/回应传媒查询或报道 ”,并将有关信息上传到官方网站。
这里摘录一则2016年10月涉及警察开枪的媒体查询回应 (加粗部分为笔者标记):
“就传媒查询今日(十月二日)早上在油麻地发生的警员开枪案件,警方今日回应如下:
警方经初步调查,确定两名在开枪案中使用枪械的人员是根据武力使用守则,以及当时的现场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成功制止一宗严重罪行。警队会继续竭尽所能,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
警方对警务人员使用枪械有严格的指引,根据《警察通例》规定,警务人员 可在下述情况使用枪械 : (a) 保护任何人,包括自己,以免生命受到威胁或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或 (b) 拘捕任何企图逃避警方拘捕的人,而该人属警务人员有理由相信刚犯了严重暴力罪行的人;或 (c) 平息骚动或暴乱; 但必须是在不能以较温和的武力来达到其目的时,才可使用枪械 。
警务处一直致力促进种族平等、公平及尊重。所有人员在警察学院接受基础及在职训练时,均会学习《种族歧视条例》和有关种族平等的指引。警务处亦有为人员举办讲座和经验交流会,以加强人员对非华裔人士语言及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这里再摘录一则2014年2月的澄清 (加粗部分为笔者标记) :
贵报今日(二月十二日)在A1版以「成班差人寻欢撞正扫黄 公安拘港警」为题的报道,鉴于标题及报道内容与事实不符, 本处特此致函澄清 。
警方强调就有关报道已向东莞有关当局查证,在有关行动中,并没有香港警务人员被拘捕。
事实上 ,警方昨日(二月十一日)回应贵报记者有关查询时, 已清楚指出 警方并没有接获本港警务人员在东莞被捕的报告。然而,贵报在今日的报道仍以公安拘港警为标题,而 内容亦指有至少 一名现役香港警察被内地当局处以行政拘留,完全与事实不符, 本处对此表示遗憾 。
通过上面的回应与澄清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回应与澄清写得非常 清晰 、 明确 ,叙述 专业 ,将视角主要聚焦在 事实、细节 以及 原则 与 程序 上,尤其是 对细节描述清晰 ,并且 回应速度极快 ,基本 不会出现含混不清、前后矛盾的说辞 。此外,其语言技巧也相当纯熟,对对方的称呼非常礼貌(如先生);哪怕对方叙述的非常无厘头,也 不会使用揣测对方报道用意的词句 ,而是使用“ 表示遗憾、强烈要求澄清 ”等柔性词汇,这些语言技巧加上对于事件细节的详细描述,使得香港警队的回应与澄清显得相当 客观 、 理性 ,进一步增加了 可信度 ,也使得理性的市民能够站到有道理的警察一方。实际上,香港警察的很多“澄清或回应”都已经成为了某些公关公司的学习案例。
面对突发重大事件,香港警队的公关应对也较为得力。比如在极其复杂敏感的2014年“占领”事件中,时任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的许镇德(2018年荣休)便于每日下午4时召开警方及消防处的例行简报会(全部的40场中,有33场是他主持的), 向全体香港市民和媒体汇报治安情况 ,从而在官方信息的发布上保持 及时 、 畅通 与 专业 。而又因为许Sir 回应诚恳 、 态度礼貌 、 回复得体 (甚至产生了流行语),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也被网民称为“ 4点钟许Sir ”。
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港警也顺应时代,开启了自己的脸书、推特以及微博账户。港警公共关系科认为,这些新媒体在 协助维持社会治安方面 、 提高警队发布消息速度 、 加强警队和社区的关系 等方面,都有着相当独特的作用,其让警队摆脱了传统媒体掌控的媒介,链接到平时难以直接接触的网络群体和年轻世代,使警民关系继续向前迈进。
不过港警的公共关系也不是完全没有失误的,比如2017年某些警察协会在举行大会时,就有警员上台发言称执勤时遭人辱骂如同纳粹迫害犹太人,这种难以理解的非常不恰当的比喻自然遭到了坊间非议以及以色列方面报纸的不满。虽然这些言论应该被认为是警员自身的非官方发言,但也说明尽管香港警察在公共关系方面已经
相当不错,却依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当然了,笔者一直认为,对于警察队伍而言,想要获得良好的公共关系, 基础便是自身过硬 ,正所谓“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件事情如果性质非常恶劣,想要靠公关措施来“ 丧事喜办 ”获得普罗大众认可,这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行动处下还设立了 交通总部 ,其职责是制订和发布交通政策、审查核对有关资源需求、处理交通违章的传票和行政处罚通知、监察交通法规的改变、制定各项交通管理计划,并统筹警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负责管辖交通督导员队(职责是协助警方维持交通秩序及对违章停车进行处罚)。交通总部下设 交通管理及检控科 、 中央交通违例检控组 和 行政科 。
香港警队的一线工作基本是由 隶属于行动处 的六个 警察总区 所承担的,其分为 陆上总区 与 水警总区 ,前者共分为 港岛 、 西九龙 、 东九龙 、 新界北 、 新界南 五个总区。每个总区又划分为 警区 及 分区 ,有些区还有 警署 。目前,全港共分24个警区。
尽管人员数量与管辖范围不同,但是几个陆上总区的基本架构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可以拿 港岛总区 作为参照, 总区 内设一个 总区总部 ,直接管理 行动部 、 行政部 、 刑事部 以及 交通部 ;同时,其划分了四个 警区 —— 东区 、 湾仔区 、 中区 和 西区 ,来执行具体的警务工作。
总区的 行动部 负责在 总区层级 上处理有关行动的事务与程序,在其下面一般继续分为:
指挥及控制中心 :其分为 主管台 、 监督台 、 分区台 、 交通台 以及 999台 。运作采取的是两级指挥模式,即 低层指挥中心 (应对999紧急电话以及各警区报案室转来的案件,并向一线警员发出指示)与 总区最高指挥中心 。
当 发生特大案件事故 时,会从多个政府部门(如消防、医疗等)调动大量人员进场处置,指挥及控制中心便会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而警察往往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员,他们会设立 前线指挥站点 作为现场处置的联系节点,并协调各个部门的运作。而一旦事件被评估为 非常严重 , 总区指挥官 便会按照权限激活 总区最高指挥中心 ,此时前线指挥站直接与总区最高指挥中心联系,而一旦发现需要更多增援,总区最高指挥中心也会向 总部最高指挥中心 求援,总部便会从其他总区或是政府其他部门调动与寻求援助。当然了,突发事件以外的其他大型活动举行时,总区最高指挥中心也会相应启用,以确保指挥与管制的顺畅。
冲锋队 :其主要职责是作为可靠的备用部队来应对紧急情况,一般负责处理999紧急电话报案以及进行日常的街面巡逻。冲锋队一般由一个 总部小队 (负责内部行政事务、情报处理和内勤支援工作)、 总区野外巡逻队 (临时抽调人手负责郊区相关工作)以及四支分三班轮值的 小队 组成,每个小队现在也有警犬作为支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冲锋队也会提供 摄录队 (拍摄搜集证据)以及 切割小组 (把将自己固定在道路上形成障碍的人移走)来应对突发状况。
警察机动部队大队 :其是一个 连级规模 (约170人)的防暴大队,由一名警司指挥,一名总督察进行辅助,内部分为 大队总部 (相当于连部)以及 四个小队 (相当于排级单位)。驻总区的警察机动部队大队为总区指挥官提供了一支全天候可调动的预备队,可以应对日常与突发事件;同时,其也为总区及下辖警区提供人力支援,特别是大规模群众事件的管理以及街面巡逻。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一个警察总区的行动部还会有 公众活动支援队 、 失踪人口调查组 和 交通及交通运输组 等部门组成。
总区 行政部 负责执行总区指挥官制定的政策和其他行政事务,诸如处理警民关系、员工关系以及裁判法院的一般工作。
总区 刑事部 负责调查严重以及跨区罪案,同时负责搜集、整理和评估总区内犯罪活动的情报信息。
总区 交通部 则负责:交通管理、交通法例执行、交通事故调查和宣传道路安全。
总区总部 及 总部直属的单位 与 各个警区 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总区总部各个部门的 指导与协调 下, 各个警区 负责所辖地区的日常巡逻、报案室值守、交通管理、一般刑事调查以及其他事务。
水警总区 则是香港警队的唯一一支 水上队伍 ,下设 行动科 、 行政科 与 支援科 ,其负责维护香港水域的治安,打击非法入境及走私活动,执行海上搜索和救难行动,并与相关民间组织联系以保障海上安全,此外,水警还协助海事处处长对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进行安保审核。目前,其船队共有约119艘船舶,管辖着香港1651平方公里的水域以及261个离岛。
除了以上六大总区,香港警队还有两个非常特别的警区,分别是隶属于东九龙总区的 铁路警区 (唯一的跨香港行政区划的警区,负责维护港铁的铁路站点及沿线的公共安全)和隶属新界南总区的 机场警区 (负责维护香港国际机场周边的航空安全以及公共安全,内设 机场特警组 )。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8. 战甲网:从大头绿衣到全天候蓝色制服——香港警队警察制服的变迁
25.大事件-香港2014.5.31九龙湾启晴邨乐晴楼枪击案12小时回顾
48. 警察公共关系创新发展的借鉴与建构 (闰丽萍 山东警察学院基础部)
50. 香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新动向及其借鉴意义(柯健 广东警官学院理论部)
67. Hong Kong Special Duties Unithttps://www.pinterest.com/pin/348043877437193071/
评论区
共 7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