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约100年,希腊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在著作《论月面》中提出月亮上有河流或深邃的阴影,连太阳光都无法到达。他还觉得月球上可能有人居住,人可以在那上面平静地生活,不是神也不是幻觉,而是和地球上的你我一样。
对月亮的幻想和观察一直在人类历史中存在。不过在19世纪摄影术发明之前,人们若是想记录月亮的样子,只能依靠画画这一种手段,视力不好的大触肯定不是好天文学家。虽然人们一直对月球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在时间的长河中,月亮也一直都陪着人类在那儿,但神奇的是一直没人想过去画一幅具体的月面图。艺术品上没缺少过月亮,但这些月亮都是艺术化的,加工过的,都是闪耀的满月或新月,很少有人正式去描绘被想象力“PS”之前的月亮,那个看起来充满斑点和坑洞的遥远星球。
早期非艺术形式的月面描绘,或许可以在全才达芬奇的《莱斯特手稿》中找到些端倪。在这份手稿中,达芬奇认为认为月面布满了水,因为月面的光是太阳反射来的,而水可以反射阳光。不过这也只是一份配图的手稿,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月面图。
巧的是,从四百年多前的17世纪开始,突然出现了一批天文学家,和月面图较上了劲儿。下面我们就简单梳理一下天文学历史上的月面图,到底是怎么在17世纪的一百年间,从难看变好看的吧。
1603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画出以下这幅月亮。虽然在他之前的人类画过无数个月亮,但这幅看起来仿佛小学生简笔画的图片,确实是人类最早的裸眼月面图。
不管一个人视力有多好,裸眼月面图终归有观测的极限。1609年开始,英国天文学家托马斯·哈里奥特(Thomas Harriot)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在现存的月球图纸中,他画出了1609和1610年间8天的月亮情形,画风是这样的:
因为有点绘画功底,同样是英国人的哈里奥特画出了相对威廉·吉尔伯特更像模像样一点的两张月面图。
一句题外话,哈里奥特也是观测过太阳黑子,但他的这些手绘观测图在生前并没发表,一直未见天日,到死后才被世人所知。
哈里奥特的很多作品没有在生前面世,但有人认为,他的月面图是早过伽利略的,而且起码早了四个月——尽管现在普遍认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月亮并画出第一幅靠谱月面图的人是伽利略。那个年代科学家之间撕来撕去确实是平常事,不过几百年来大家更认同伽利略的月面图,原因也很简单:
哈里奥特的月面图过于平面,也许他在画的时候没意识到那些月面的阴影是环形山,或者说就算意识到了也因为自己缺乏绘画技巧没画清楚。而这时候(应该同样是1610年)作为大触的伽利略水彩月面图横空出世了。
作为贵族破落户,伽利略的父亲和佛罗伦萨艺术设计学院的教授,数学家里奇(Ostilio Ricci)关系很好,他也是伽利略的老师,而这个艺术学院的院长曾经是米开朗基罗。在当时,数学和艺术关系紧密,几何与透视学不分家,所以伽利略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技多不压身,大触的月面图用了标准的水彩画技法,明暗表现恰到好处,一眼就能看出高一个档次。
在伽利略之后,也有不少人开始绘制月面图,比如1614年克里斯托夫·沙奈尔(Christoph Scheiner)的月面图。这位大哥当年还和伽利略撕过一次,争夺谁先发现太阳黑子,仅仅从这幅月面图上来看,他是输了个透彻。
1619年,Malapert出了一版月面图,依稀能辨别出月球上的几个环形山;一年之后的1620年,Giuseppe Biancani同样画了一版。他的这幅月面图上能识别出15个环形山,不过后来发现没有一个能对得上号就是了。
伽利略之后,许许多多的天文学家画了许许多多的月面图,但一直没人能超越伽利略,有知识的人没画功,有画功的人没知识,这大概成了四百年前天文圈子最大的问题。
1637年,法国科学家皮埃尔·伽桑狄找到了艺术家克劳德·梅兰,完成了一次科学与艺术的合作。在伽桑狄指导下,梅兰雕刻了名作Three maps of the Moon,一共三幅,分别是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月面图的精妙程度时隔二十年登上了新高峰。在这一时期,天文学家们自己画的月面图水平还参差不齐。比如Antonius Maria Schyrleus de Rheita,曾在自己1645年的月面图表现出了第谷环形山和辐射纹,确实很厉害,但相比之下画风也确实吃了不是艺术生的亏:这个辐射纹是认真的吗?
1647年,波兰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赫维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月球图集《月面图(Selenographia)》。本书共六十幅图,包括三幅满月大铜版画,清晰展现了月面的地貌特征——均是赫维留自己雕刻和绘制的。赫维留凭借精湛的美术功底,让《月面图》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月面图集。
现在大家熟悉赫维留可能因为他曾经有幅更著名的《赫维留古典星图》,也是欧洲四大古典星图之一。果然在四百年前,不会画画的艺术生是当不了好天文学家的。
现在一般认为,赫维留的《月面图》为后来的月面学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三十年之后的1679年,卡西尼那张著名的Large map of the Moon问世,而这时距离第一张像样的月面图诞生,已经过去70年。人们对月亮的想象,终于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
其实,之所以在那个年代留下了如此之多的月面图,大概是因为在宇宙中所有天体中,月亮是最早被人类研究的那一批——毕竟月亮是夜空中唯一一个用肉眼就能轻易观察特征的天体。
公元前30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体系是这么描述的月亮的:宇宙是封闭的,包含很多层,越是上层的区域越神圣,越下层越腐朽,而月亮就是那个神圣世界和腐朽世界的分界线。亚里士多德觉得月亮以上的部分是万古不变的神圣领域,在那里一切永生,一切不灭;月亮以下的部分变动不居,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是腐朽的尘世,其中包括人类生活的地方。
然而亚里士多德自己也没想到,他完美的宇宙体系,被后来一张又一张奇形怪状的手绘月面图打脸了一次又一次。这些17世纪的月面图,也许现在看起来有些拙稚,有些好笑,但在它的进化中,也藏着人类早期追逐浩瀚星海的有趣历史呢。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