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本人原发布于游研社,经同意转载于本站,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相信很多国内的PC玩家应该还记得有一个叫“幻想游戏网”的小游戏下载网站,里面提供了不少有趣好玩的小游戏。而由宝开制作的《祖玛》( Zuma )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幻想游戏网”上,有不少与《祖玛》玩法相似的但画风不同的游戏。其中,有一款名叫《旋转泡泡》( Puzz Loop )的游戏,可能大家多少听说过。然而,可能有一点大家不一定知道:这个游戏最早问世的时间,比《祖玛》早了五年,而在那个时候宝开还没成立呢!
可就是这么一个开创了这一类型的游戏,如今却并不为人所知,而制作了这一游戏的公司,也被人们所遗忘……
《旋转泡泡》的开发商是来自日本的Mitchell Corporation(株式会社ミッチェル,以下简称Mitchell),在1998年于Kaneko公司制造的Super Nova System基板发布。其英文标题“Puzz Loop”转写为日文假名的话就是“パズループ”,是“パズル”(Puzzle)和“ループ”(Loop)这两个词的合成。
游戏的玩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旋转炮台瞄准并发射,消除关卡中的各色的彩球。
乍一听,《旋转泡泡》的玩法很像太东(TAITO)的《泡泡龙》( Puzzle Bobble ),但玩起来和《泡泡龙》并不一样——关卡设计并非垂直,游戏中的炮台是360°旋转,彩球是一长串沿轨道行进,玩家需要在这一串彩球到达轨道尽头之前将其全部消除,增加了游戏的紧张感。没错,这就是经典的“祖玛”玩法。
而在消除的过程中,除了各种辅助道具外,还有机会打出“连锁”,使得游戏在游玩上也更为的爽快。而这样的规则,也被《祖玛》及各种仿《祖玛》的游戏所沿用,成为了这一类游戏的关键要素。
《旋转泡泡》系列游戏正统作品共出过两作,其中初代有移植家用机,并在欧美地区以“Ballistic”的标题发售。
2001年,Mitchell 在卡普空的 CPS-2 基板上发布了续作《旋转泡泡2》( Puzz Loop 2 ),为街机独占,并且美术风格由原先偏科幻的风格变为卡通画风,还加入了故事情节。
看到这里,可能部分有玩家就要问了:既然《旋转泡泡》出的比《祖玛》要早,且玩法还高度相似,宝开难道不怕因为涉嫌侵权而吃官司吗?
哎,您还别说,《旋转泡泡》的制作方和宝开之间,还真的因为这件事情而闹了官司!
那是在2003年的某一天。在正式从自家住宅搬进办公楼后不到一年的宝开,以南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为灵感,并以一只石头青蛙为主角,制作了一款小游戏。游戏推出后立刻成为了红遍全球的爆款,并在后来的手机、掌上电脑、掌机、主机等平台开花,还在2009年推出了正统续作。
同样是在2003年的某一天, Mitchell 的社长尾崎吕伊发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在电脑上玩这样一款游戏:玩法很像自家的《旋转泡泡》,可它并不是《旋转泡泡》——要知道 Mitchell 从未将这个系列正式带到PC平台,更没有将这个游戏移植到PC上。很显然,这是《旋转泡泡》的山寨作品。
而这个游戏,就是宝开做的那个“石头青蛙”,很多中国玩家最为熟悉的《祖玛》。
《祖玛》的规则与内容和《旋转泡泡》几乎如出一辙,就连那些可以使彩球滚动变慢的道具,也都是一个不落地出现。它与《旋转泡泡》的最大差别,只是把炮塔换成了青蛙,背景和珠子加了点装饰。如果你玩过这两款游戏的话,会觉得这两个游戏几乎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看着《旋转泡泡》的仿制品《祖玛》在全球的火爆,Mitchell 的社长当时气坏了——想想自己一个成立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厂商(Mitchell 成立于1960年)制作的游戏,竟被美国西雅图一个成立才没几年(宝开2000年成立)的“暴发户”给山寨了,而且更要命的是还成了爆款。在尾崎看来,宝开公司的做法无异于盗窃,不但抢走了他们的创意,也是盗走了他们的财产。
“你知道要构思一个游戏并将其制作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盗窃别人的创意就是在做坏事,游戏业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乎, Mitchell 给宝开寄去了一封律师信,状告宝开的《祖玛》抄袭自家《旋转泡泡》的侵权行为。
然而宝开那边则表示这只是正常的借鉴。《祖玛》的制作人 Jason Kapalka 表示在他们制作这个游戏的时候的确是受到了《旋转泡泡》的启发,但仅仅是正常的借鉴,根本谈不上什么抄袭。
《祖玛》的制作人说自家的游戏没有抄袭,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比起《旋转泡泡》中每一关近乎一成不变的轨道,《祖玛》的轨道要更加蜿蜒、曲折,并且每一关都是不一样的轨道设计,部分关卡的轨道还引入了类似“立交桥”的设计,使得关卡更具挑战性,也增加了游戏的耐玩性。
然而 Mitchell 的社长对于宝开方面的回复并不买账,认为他们的回复简直就是“一坨屎”。 尾崎坚持认为,宝开很清楚他们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是赤裸裸的抄袭。于是在2004年,Mitchell 马上着手对宝开展开侵权起诉。
可是过了一年,这场官司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当初的诉讼也没了下文。根据尾崎吕伊在 NDS 游戏《直感一笔》发售时接受的一次采访时谈到《祖玛》的侵权问题的感想,他认为由于要在美国打官司,Mitchell 必须要面对由美国人组成的陪审团,而这些陪审团的成员对于亚洲人以及来自亚洲国家的公司存在着偏见。这就意味着,这会是一个对于 Mitchell 来说非常不利的局面——换句话说,Mitchell 与宝开之间的官司的最终结果,可能就是 Mitchell 方面败诉。
而时任宝开首席执行官的 Dave Roberts 对此回应称宝开和 Mitchell 并不存在什么未解决的官司,并坚称宝开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也没有侵犯 Mitchell 的版权与创意,还列举了众多模仿《祖玛》的例子——例如《埃及祖玛》系列、《金甲虫》(Tumblebugs)等。
Mitchell 与宝开之间的那场官司,最后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在与宝开的这场毫无结果的官司后,Mitchell 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尽管这家成立于1960年的公司在街机行业并非等闲之辈,卡普空《出击飞龙》的制作团队也曾跳槽到 Mitchell 并制作了其精神续作《奥斯曼战士》,但旗下的作品大多并不知名,与宝开的作品更不是一个重量级。为了捍卫自家《旋转泡泡》的“正统”,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了。
2004年,Mitchell 在PC上制作了《旋转泡泡》的重制版,并由 Real Networks 旗下的 GameHouse 发行。为了迎合发行商GameHouse的要求,重制版在美术上选用了童话卡通风格,还加入了一些新的要素。只是因为《祖玛》的火爆,其他厂商也开始制作各种模仿《祖玛》的作品,《旋转泡泡》这么一个“开山祖师”就这么被人遗忘了。
而且比较惨的是,与各种仿制作品相比起来,官方出品的正牌《旋转泡泡》的卖相确实是相对有些粗糙——无论是图像还是特效或是音乐;而游戏本身在整体上也显得有些过时,在这些仿制品中占不到什么优势。于是,这个官方制作的重制作品在上市后也并未获得太大的反响,最后被埋没在一堆仿制品中。这一版本的《旋转泡泡》也在2008年被“小蜜蜂”Hudson Soft 移植到 iPhone 上,同样也没有获得什么太大的反响。
2004年的 PC 重制版,算是在捍卫 Mitchell 自家的正宗,也算是对宝开的《祖玛》以及各种仿制作品的无声抗议吧。
尽管捍卫自己的行动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但Mitchell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还在为自己的“旋转泡泡”开发一个又一个新作。2006年,Mitchell 在NDS上开发了《瞬感旋转泡泡》,由任天堂发行。然而在中国,《瞬感旋转泡泡》却被一些网站称为《瞬感祖玛》,全然不知它也是开创这一类型的《旋转泡泡》系列的一部分。
两年后,任天堂在 WiiWare 上发售了由 Mitchell 开发的《大家的旋转泡泡》(みんなでパズループ,美版为 Magnetica Twist ,欧版为 Actionloop Twist )。游戏支持体感操作,可使用自己的 Mii 进行游戏,并可四人同时游玩。不过,因为容量原因,NDS 版中的解谜模式被删除了。
2012年,Mitchell 在3DS上开发了《行列投掷》(行列ナゲループ,英文版标题 Tokyo Crash Mobs )。游戏的玩法继承了《旋转泡泡》,只是彩球在这个游戏中被换成了排队的人,而且游戏的画面还是真人演出,玩家要做的就是将人抛出扔进队伍中……整个风格可以说是很猎奇了。
不过,这个沙雕画风的“祖玛”游戏竟成了 Mitchell 的遗作。在完成这个游戏的开发后,Mitchell 就终止了开发业务,并在最后结束营业。他们制作“旋转泡泡”系列的脚步也就此停了下来。直到最后,他们似乎没能向广泛的大众证明自己才是“祖玛类”玩法的开创者,宝开的《祖玛》只是一个模仿者。
就在 Mitchell 在2012年终止营业的前一年,《祖玛》的制作方宝开被游戏巨头 EA 收购。而被有着“工作室杀手”之称的 EA 收购意味着什么,结果不言而喻——虽然宝开还在,但却是在为EA做着各种氪金手游,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宝开了,只剩下了宝开这么一个空壳,算是名存实亡。而那场Mitchell和宝开的官司,究竟孰是孰非,随着宝开被收购与 Mitchell 的淡出,也成为了随风而逝的往事。
而《旋转泡泡》这个启发了《祖玛》的游戏,自然也已经成了一个被遗忘的游戏,留在了历史之中。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