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黑曜协议》是目前正在摩点众筹,并也将于KS进行众筹的一款国人原创桌游。少见的是游戏选择了相对冷门的 科幻机甲 这个硬核主题,通过可以把玩的模型进行对战。令人称道的是,这些机甲模型拥有以磁扣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模块换装设计,玩家可以根据战斗需要真实更换或组合模型部件,从而拥有更适合自己风格的机甲部队,而今天的文章正是围绕着创造了这款游戏的设计者:任益德 和他的“雀替工作室”展开的。
“雀替工作室”是什么意思?2012年,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时感到非常好奇,什么是“雀替”?这个工作室的桌游作品号称科幻硬核,那么到底有多科幻,又有多硬核?我的这一系列问题,在2012年中央美院校园的咖啡厅里得到了第一次解答。
“雀替”是古代中国建筑中极具特色的构件之一,在宋代被称为“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在建筑中被用于房梁、枋与立柱相交处。其作用是缩短梁枋得净跨度从而增强其荷载力、防止横竖构建间的角度倾斜。而“雀替工作室“的名字显然就来源于此,这个看似小小的部件,却体现着中国古人在建筑中的智慧。至于工作室的发起人,网名“发条鲤鱼”的任益德,当年还是中央美院建筑专业的学生,他能想到用“雀替”来命名工作室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说到科幻硬核,则是因为 任益德 和他的小伙伴们凭空创造了一个以机甲技术为背景的科幻世界观。
故事发生在22世纪末,此时全身义体和意识电子化(O.P)技术已经得到普及。在月球背面,月表下发现的神秘遗迹中被称为“黑箱”的科技资源成了不同势力争相抢夺的宝贵资源。
以“指导者”超级统筹算法管理下的“复兴发展同盟”拥有强大火力和厚重的防御能力。
推崇技能专业化,对遗迹科技研究最为深入的高度商业化公司联合体“联合网络”麾下拥有大量以精准射击和高机动性著称的机甲部队。
最后则是崇尚绝对自由意志拒绝O.P技术的“自由卫士”,其人口虽然为三方最少但却拥有最尖端的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部队中大量使用无人机单位,少量的人类驾驶机甲则成为其部队的精锐核心。
第二次正式采访“雀替”大约时隔一年,2013年10月底,在某家商场地下的汉堡王里再次见面的时候,任益德和他当时的团队刚风尘仆仆地从德国埃森回来。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带着当年的游戏作品直接闯到了埃森桌游展上,只不过那时这个项目还叫《灰烬》而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黑曜协议》。
应该说《灰烬》和《黑曜协议》之间的相似度其实相去甚远,虽然当时就已经是以科幻机甲进行对战的模式,但其实差异之大就连制作工艺都不相同,如今看到采用拼组模型方式的《黑曜协议》可能很难想象当年这个项目采用的材质——纸。你没看错,2012年 任益德 和小伙伴们脑洞大开地以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利用高精度激光切割技术和高强度纸制材质开发出了最早的《灰烬》系列产品,当然也同样采用玩家自行拼接的方式,这一点到是从最初就贯穿至今。
“那时候我还没想到棋子部件可以换装,因为当时的规则设计就没想到部件换装的事”任益德 这样回忆最初的设计,“不过很快换装设计就诞生了,2013年3月,第一代可以通过磁扣实现快速部件更替的产品诞生,现在《黑曜协议》中磁扣的使用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就定下来的。”
有趣的是,整出了这个一个“大作”之后,任益德 并不想最终变成自娱自乐的产物,但对这样的设计、工艺、和成本体量对于当时国内的桌游环境来说显然是很难推广的。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一步将产品细化完善后直接推向了KS众筹平台。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让雀替工作室成了大陆第一个在KS平台进行募资众筹的原创游戏项目。也正是因为2012年7月在KS平台出现了《灰烬》项目的页面,才让我有机会认识了雀替,并有了后面这些年的交集。
话说回来,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干,当年这次大胆的尝试最终却并没成功。
“当时失败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宣传完全没做,另一方面是项目本身准备还是不充分,我们没考虑好很多问题,有些莽撞了。”回忆当时,任益德这样告诉我,“这些年来我们的项目众筹计划一再推迟就单纯是觉得东西还不够好,不够完整想打磨得再好一些。不过这样也有很大代价,推迟就需要时间,那就是追加成本,就得花钱。人员、制作样品,都得花钱,我们算是开销比较小的小工作室了,但是几十万块钱还是分分钟烧掉了,后来不得不举债度日,一直到今天。(笑)”
事实上,在随后的几年里由于工作和个人兴趣的双重原因,任益德 和他的项目一直没有走出我关注的视野,看着这个项目来来回回不停地改进完善,工作室成员出出进进地变更,看着这个小伙儿从当年还没踏出校园的毛头小子到现在在生存和理想中奋斗坚持到现在,也看着《灰烬》成为了今天的《黑曜计划》,这其中的付出、失去和期待实在很难能在我这三言两语之间交代出来。其实对于现在桌游行业的很多艰难前行的开拓者们来说,能用自己的成果说话才是唯一交上答卷的方法。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 任益德 的话说,如果不是那次KS当头一棒,也不会有后来:“虽然众筹没成功,可是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那会(大陆)没有人去作过KS,尤其是还是这种体量的模型产品,甚至那个时候KS的模型众筹风都还没刮起来。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几个还没毕业的学生突然成了抢先吃螃蟹的人,一切都要试着来,这其中少不了交学费,但也有实打实的收获。例如,我们发现《灰烬》这种产品概念是能够受到国外玩家认可的,可由于我们银行卡的国际支付问题,导致当时很多人没办法投钱进来,这在现在越来越多人常在KS买游戏的时代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但当时我们的确没人想得到。与此同时,我们还收到了大量的来信,这些信可以分成三类。1、从工艺到规则方方面面的询问;2、指出我们存在的各种不足;3、热心提供帮助这样的信件也是最多的,包括如何宣传包装自己、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解决国际邮费……后来很多年里我们都还能收到当时热心玩家对这个项目进度的问询。可以说第一次众筹虽然没成功,但正是这些素未谋面的玩家们的热情和支持才让我有决心将这个项目坚持到今天,才有了《黑曜协议》。”
不过,任益德 还想进一步检验自己产品在国外玩家中的接受程度,2013年10月底雀团队带着所有先期生产的《灰烬》样品前往德国,参加了当年的埃森桌游展,2号大厅E110号展位,这个小小的10平方米成了雀替走出国门在现实中展示自己的第一次亮相,不得不说这个起点还是挺高的。
“别说国外展会,那会我们国内展会都没参加过,零经验就这么去了,不过既然去了我们就要做到最好,我们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回忆到当时情况,任益德仍然显得很兴奋,“我们展位面积很小,但却靠近一个主要通道和一个出口,而且旁边是小吃摊位,人流量极大。2号厅主要都是战棋游戏,大概因为埃森是德式为主,这里完全没有什么大公司、大展位,本来以为的压力都不存在,大家相处非常融洽。很多国外设计师过来和我们交流心得经验,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看他们的产品,甚至在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附近展位的人会主动放下自己的摊子过来帮忙,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最重要的是,这次埃森展让 任益德 看到了自己产品的潜力和可能性,人力背到德国的5种棋子共20套一售而空,当时还有多位玩家UP主在展会结束后发布了《灰烬》的开箱、组装和测评等,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从那次采访之后,任益德 却仿佛突然没了消息,几年的时间里只能算保持有所联系却很少有项目进度的信息,甚至一度我以为这个项目会不了了之。谁知道,在2017年的 DICE CON 上我却意外地再次见到了他,这才知道原来这几年中 任益德 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坚持下来,让这个项目一次次地做着脱胎换骨般的改变。现在《黑曜协议》中每台机体由五个模块组成的方式就是在这期间确定的,还有使用转盘暗选的“时机系统”也诞生在这个阶段。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还是当年 雀替工作室 引以为傲,作为最大卖点之一的“纸制激光切割拼插机甲”已经毫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模型玩家们更加熟悉的塑料制品。
“材质的改变首先是因为成本,激光切割的成本压不下来,这种技术不会因为生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价,无论你生产多少价格都几乎一样,所以大批量生产的话负担很重。”谈到这个几乎换血一般的变化时,任益德 显然有很多话想告诉我,“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激光切割的棋子虽然很有设计感,但是能够表现的风格比较少,我们希望产品线比较长,后期要有空间设计新的东西。然后就是单个机体的拼装时间太长了,激光切割制作的棋子拼装起来很复杂,零件很多,玩家拼一个两个可能觉得很好玩,拼十个二十个就只想杀人了。最后还有一点是纸质的模型让很多人觉得廉价,虽然纸质我们至今觉得是很好的材料,而且事实上成本一点也不低,但对于模型这种东西,大家还是更喜欢有点分量的,结实一些的手感。塑料模型对应的补品耗材也是模型市场上最大的主流,玩家有很多发挥空间。”
后来,这个项目的众筹计划一拖再拖,究其原因就是 任益德 总是无法通过自己这一关,总是能发现不完美想改进的地方,但也得益于这种究极较真的劲头,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成果。
从2012年到现在,时间一晃而过,那会的《灰烬》再造成了今天的《黑曜协议》,承载了 雀替工作室 多年心血和期盼的众筹项目也终于已经启动,《灰烬》浴火重生之后的《黑曜协议》究竟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要帮 雀替 做个免费硬广:如果你对这款国人原创的机甲科幻游戏感兴趣,《黑曜协议》目前正在 摩点 众筹中,更多介绍可以到众筹页面了解更多游戏介绍与资讯。
评论区
共 3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