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周年核聚变结束一周了,回想起几年来机核和自己的许多改变,有感而发,遂作此文。
我是从机核七周年才开始参加的核聚变,虽然算上这次只去了三次,但也正好经历了核聚变规模发展最快的几次,而今年我就要毕业离开北京,想到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北京核聚变,就决定去参加志愿者,在离开北京之前也为机核出份力。很多志愿者都写文记录下了他们在这三天中的苦与乐,所以志愿工作的具体情况我就不详细记述了,而这当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机组”这两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所有爱游戏、爱机核的玩家间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机组”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
第一次参加核聚变是朋友拉着我去的,那时我才刚刚认识机核,虽然手残没换到什么奖品,但有一点绝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背后背着巨大的“机组”称号的志愿者们。七周年核聚变恰好是志愿者开始被称为“机组”的第一年,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进入场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志愿者背后巨大的字体,而我看到这些人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酷,我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后来机组的复刻T恤发售以后直接脱销了,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T恤图案好看,更是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两个字仿佛就是对核心玩家身份的一种认证。
说到这,讲一个我在志愿工作期间的小插曲:核聚变第一天,我在展位搬砖时认出了来逛展的501军团的装甲战兔大佬,就上去搭话合了个影,刚要回身接着干活却被大佬叫住,说被认出来很难得,然后从包里掏出一枚501军团的纪念币,郑重地送给我。我很意外,一时嘴上不知道该说啥好,就差说一句“Valar Morghulis”了,所以只能默默收下,但心里面却很有感触。此份馈赠虽然只是一枚硬币,但却深以为宝贵,因为我想能够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莫过于共享一个称谓了,501军团之于星球大战也好,机组之于核聚变也好,都是这样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而共事时给予自己的称号,而这个称号或标记在衣服上,或镌刻在硬币上,都成为了一个承载彼此认同感的标签,无论身处何处,看到有其他人能携此标记,也就代表了这个世界上有人和我是一样的,我们读过一样的书,看过一样的电影,玩过一样的游戏,有一样的爱好,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我能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是孤独的,有这样一群人能够理解我,有这样一群人能与我分享所知所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谓核心游戏玩家最需要的,大概不过是这种认同感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核聚变我如此想要那件印着“元祖游戏电台”的法披,因为这个标记对于核聚变中所有爱游戏、爱机核的人来说代表的恰恰是最大的认同,这个标记代表了你能够通过9个金币挑战,代表了你是机核的一份子,代表了你在展会的茫茫人海中,甚至在中国的玩家群体中,都属于最核心最牛逼的那帮人,我觉得这对于玩家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荣耀。最重要的是,这种认同不是白得的,是需要你的付出去换来的,这种认同也不仅仅是别人给的,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心中对自我的认同,就像小光在给志愿者的手册中写的:
“又一年的五月,又一年的北京核聚变,我们一直希望核聚变不仅仅是中国最有意思的电子游戏嘉年华,更希望他成为一个属于玩家们的节日。感谢你们舍弃掉工作时间,舍弃掉聚光灯下的嘉宾,舍弃掉在游戏区体验的乐趣,用辛苦的三天换取一个‘机组’的称号。谢谢你们,引导聚变。”
可能真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第二天早上志愿者抽奖的时候,我真的抽中了这件“元祖游戏电台”的法披,对我而言,这是一场完美的核聚变。
这次核聚变对我的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参加了志愿者工作,还在于能够受邀去参加核聚变之后的“核作无间”作者交流活动。我从去年才开始尝试给机核投稿,其中有幸通过了两篇,所以参加这种活动实在是有一种“群除我佬”的感觉,但没来的朋友其实不用羡慕和好奇,这个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老白讲了两个小时PPT,其间掺杂了一些机核作者们讨薪的呼声,但就像“核作无间”这个名字一样,这个活动确实让我感受到机核和它的作者们之间,真的融洽无间。
活动中老白介绍了这些年来机核文章区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很多愿景,但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当老白提到某位作者,就会让这位作者起身示意,然后所有人都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哦原来这些文章是您写的!”。
对于座下的每个人来说,这些ID和他们的文章都太如雷贯耳了,席路德的希腊神话系列,益达君的正说波兰史系列,Beta-TNT的兵装系列,Nyarlethotep.G的漫威系列,Dagou的玩家系列等等等等,而在这样的场合见到这些熟悉的ID背后的作者,和在签售会上见到出名的作家又太不相同了,人们给予这些人掌声并非是由于高山仰止,反而更似英雄相惜,知音难觅。
老白说正说波兰史系列的作者益达君最开始只是一个骑砍爱好者,由骑砍爱上了波兰文化,又由于这份喜爱开始阅读和学习波兰史料,并把所学写成了文章,如今正说波兰史系列已经在机核更新了40万字的内容了,而益达君正是每一个机核文章区作者的代表。与其他游戏媒体不同,机核更像是一个由游戏文化衍生出的亚文化圈子聚集和交流的平台,老白在活动中说:“定义一个人的是他真正热爱什么”,而机核的每一个作者,原本就是一群在各自领域有所热爱的人,他们都在机核找到了能够分享这份热爱的土壤,还有愿意接受这份热爱的人,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愿意不计报酬,孜孜不倦地撰写出无数高质量的内容以饕读者。
在送给作者们的纪念品笔记本上,西蒙写了这样一段话: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机核非常幸运。
写作是一件耗费功夫的事情,而愿意将自身的体验、感受与考据,分享给那些有着同样爱好的人们,更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发表在机核的每一篇真挚的文章,都是我们的荣幸。
感谢所有喜欢游戏、喜欢创作、喜欢生活的朋友,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机核。我们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也愿每个人都能在游戏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悦。
代表机核,谢谢你!”
之前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说回首往事时你才会发现,一切你所曾看到的,所经历的,所决定的,皆不是无用,它们对你的改变一时未必会显现,但终究决定了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从97、98年左右开始接触电子游戏的,和42一样,我也是跳过了街机和主机游戏,直接上手的就是PC游戏,那时候我只有五六岁,三线城市身边很多同龄的孩子可能连红白机还没碰过,所以现在想想自己也是相当幸运了。98年左右正值计算机在我的城市里开始大面积普及,一时间街头巷尾各种计算机培训、打字培训、包机房如春笋般冒了出来,尤其是大学里面,普遍开始设立机房供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所以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父亲也就成为了身边最早开始接触计算机的那批人。当时他自学了许多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而且不可避免地也迷恋上了电脑游戏,我现在还记得他沉迷帝国时代下班不回家在单位打游戏,我妈气冲冲地带着我去单位抓他的时候他兴冲冲地和我说:“儿子,看我一个人能打7个电脑!”
当时赶上外公外婆都退休了,闲在家里想做些事情,所在父亲和我舅舅的“撺掇”之下,一家人专门跑到北京买了十台兼容机的零件回来,也开了个包机房。这些电脑的型号我现在已经忘了,想想大概是奔腾II之类的东西,但很有意思的是,因为需要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包机房对外打的旗号是“电脑培训”。
说是电脑培训,其实就是玩游戏的地方,而且由于当时还没有网络,只能玩单机和局域网联机游戏,街里一间小小的出租屋,两排电脑,两条长凳,两台电风扇,条件简陋至极,每日的客人却是络绎不绝。后来因为租金的问题,这个包机房甚至没了独立的店面,直接开在了外公家里,客人在屋里玩,我就坐在旁边看,一遍一遍地看他们玩三角洲、星际、仙剑和生化危机,要是有人走了没关机,我甚至还能坐上去接着他的进度玩一会儿,在玩具兵大战里用放大镜把他剩下的小人都烧掉,或者用龙卷风和UFO拆掉他刚刚在模拟城市里建起来的高楼。因为需要不断更新包机房的游戏,家里面每个月必买的杂志就是大众软件,我也跟着成了大软的忠实读者,从创刊号到休刊众筹最后一期,这么多年购买大软的习惯几乎从未间断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包机房也就停业了,但这段童年的经历成为了我电子游戏的启蒙,之后我对电子游戏的热爱就再也没有停过。
2016年我大学本科毕业,虽然自己顺利考上了研究生,但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开始了工作,这时的我开始认真的考虑,自己未来究竟想去做什么?也恰恰是在这一年,我成为了一个机核的听众。
我的学校是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类的,在北京属于典型的生产程序员的地方,不仅毕业生多去从事软件开发、算法工程师这样的技术工作,研究生在学校实验室里做的项目也多与这些有关,恰逢市场上人工智能的风潮兴起,一时间身边十个人里面有八个都投入进了这个领域,仿佛成为一个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就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而被这股潮流裹挟着,我和身边的所有人一样,一边在实验室做事打工,一边开始为毕业和找工作做着准备。大概是本人愚钝,身在这股潮流却总是提不起干劲,虽然工作都能应付,但一直以来心里面还是清楚自己其实不合适。一年时间过得飞快,眼看要开始找实习,而对于未来要做什么,我却始终没有笃定。直到一天晚上听了最后一期的《葱丝推拿》,看到评论区里无数走心的留言,其中哈英雄写了一大段话:
“赖聪那会在球场上跟我们打了最后一次球,知道他要走,其实想跟他说点什么,但是这人吧,很难在那么多人的场合里说点特别认真走心的话,甚至是想跟他好好合个影,都不太符合平时胡逼岔的调性。以前还是听众的时候,每年来机核的周年聚会都会去跟赖聪合个影。我从小到大,玩游戏,不怎么追星,但在游戏圈里有很多从小到大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哥哥们(现在算是前辈了),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但在我心里是偶像,赖聪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跟同学老说点他的“语录”,你喜欢他,所以才会学他,才会愿意和朋友分享他高兴的事儿。
打球那次算是最后一次见赖聪,想趁机赶紧做点什么,照个相也行,说实话我是一个不会轻易放过眼前机会的人,很多我想要的东西都会去为自己争取,但那次我确实没开口,挺遗憾的,所以想着能不能他们来录节目我再见他一次,不过那样就很尴尬了,北京人都好面子,得拒绝这样的尴尬。
但没想到在(好)几个月之后终于听到了这期节目,在结尾赖聪能特意点了我的名,送我几句话,我觉得这遗憾算是弥补上了,而且还听到了夏总聊了我两句,这对我来说其实是特别大的鼓励。平时很少说这些,谁没事儿也不会瞎逼走心,怪傻逼的。
80分钟的节目加了一天,6点多的时候夏总问我感动么,我那会刚弄到50分钟,说一般,现在听完了觉得这期节目算是特别有意义。
从国企辞了工作后,真正在机核上班俩月多了,我从小到大,其实是一个特爱糊弄的人,甚至养成了习惯,学习糊弄,上班鬼混,总觉得少干点活就跟占多大便宜似的,但面对机核一直全心全意,这才知道,原来之前的糊弄,只是因为不喜欢。”
我突然意识到,人不就是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活着么?如果我比身边其他人都喜爱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那我不去做又指望谁去做呢?
自《葱丝推拿》最后一期播出已经过了快两年了,如今我真的成为了一个游戏开发者,不管是录节目时的西蒙、赖聪、一冰还是写下那段话时的哈迪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曾经会以这样的方式影响了一个面临着人生抉择的人,也许受到这样影响的远不止我一个人,但想想机核的众人,没有人是一开始就从事这份工作的,而机核从无到有,无非是因为对游戏的热爱而凝聚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这份热爱让这些人改变了自己,这份热爱又经由这些人的手传递出去,改变了更多的人,而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又是否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和改变什么人呢?
写到此处,我突然觉得所有我想说的早已被包含在了这三个字当中:
因热爱而相聚,因相聚而改变,如果你能找到内心中那份不变的热爱和与你共享这份热爱的人,那么他们将值得你为之改变一切。
评论区
共 1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