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冬。1 月 17 日,东京。这是一个摄氏度仅有 7° 的一月份夜晚。距离涩谷仅 2 公里的南青山,矗立了一个纯白色鞋盒。
这个耸立在东京夜色的白色盒子,是一个 NIKE “生产”的 DUNK “鞋盒”。
“Dunk”,是 NIKE 所生产的一系列衍生球鞋。“white dunk”,顾名思义,就是白色的 dunk 球鞋。
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鞋标、尺码、简介,样样具备。但和我们家中收藏的鞋盒不一样,这个纯白色鞋盒有着 12 米的高度:他占据了南青山最繁华的路段之一,来往的人群都会为这个庞然大物所侧目。
实际上,这个巨型的鞋盒,是 NIKE “WHITEDUNK”企划的展馆。在 2004 年 1 月 17 日,600 位受邀的嘉宾进入了这个耸立在东京街头的纯白色巨型盒子,见证了“WHITE DUNK Evolution of an ICON”展览在东京的开幕。
在九十年代与新世纪的交界,NIKE 就开始启动这个艺术企划。NIKE 用了几年的时间,找到了当时全日本最炙手可热的造型艺术家,做了一件事情:付钱,让他们创作。
雕塑、绘画、形象、装置艺术——都可以,只有一个条件,作为基底的创作素材,必须是 NIKE DUNK 系列的球鞋。
最终,25 位艺术家参与了这次策划。这个企划被命名为:WHITE DUNK。
时至今日,我们已无法得知,为了让这批艺术家都用 DUNK 进行创作,NIKE 花费了多大的代价。但在 2004 年的南青山,这个阵容堪称“梦幻”的展览终于开幕。在短短 12 天内,超过二万四千名观众进入了这个纯白色的鞋盒,饕餮到了这个奇妙的方寸间的异想世界。
同年十月份,《WHITE DUNK》展览来到巴黎,并在次年登陆另一个半球的洛杉矶。
时隔 15 年,我挑选了这个企划中个人非常喜爱的七件作品。回顾一下那个千禧年伊始,由街头文化与日本造型师的脑海碰撞出的七条被藏在方寸鞋盒间、绚烂而奇妙的世界线。
宇田川是近年国内收藏圈子中极为炙手可热,身价也水涨船高的一位装置艺术家。他擅长用精巧的机械结构去呈现出纤毫毕现的动物造型,并将其中的元素有机结合,塑造出一种令观者叹为观止的艺术意象。
在这次展会上,宇田川带来的作品名为《Let’s DUNK》。
“DUNK”在英文中其意为“将饼干或面包片投入饮料的瞬间”,而宇田川则微妙地将这一刻捕捉,凝固成了这个艺术意象:他把两个机器人与 dunk 球鞋合体成了一个崭新的如同咖啡机般的“机械生物”,由 DUNK 驾驶员操纵巨大机甲,将甜甜圈精准地投入咖啡之中。
这个作品无论从整体上,还是每处蕴含着的细节都令人目不暇接:宇田川分别将一双球鞋中的两只拆开后反向组装制作出了两个趣味截然不同的机械生物;居于高处的驾驶员相对俏皮,而下方的机器人则符合人们对于机甲的设想。宇田川用鞋帮制作出了如同护目镜的头部,又为他们加入生物结构的牙齿;而圆形的标尺则如同驾驶员的船舱,模拟出一种仿佛“高空作业”般的动感。鞋舌上的机械铆钉结构、体态修长优美的四肢,包括机甲身后的动力瓶,每一处细节刻画,都足够人凝视许久。
这个作品亦是整个企划之中明显最得 NIKE 心意的一作。在后续的大量宣发物料中,这组《Let’s DUNK》都被放在了最中心甚至封面位置。
原型师安藤贤司是在辈分上与竹谷隆之相当的一位造型艺术家。他在 S.I.C 系列中数度与竹谷隆之合作,制作了一批极其优秀的原型并广为流传。如果说早期竹谷隆之更为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生化结构技巧和想象力,那么安藤在机械上造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次企划中,安藤带来的是接近幻想风格的一款作品。在这组被命名为《Path to the Sky》(通天之路)的作品中,安藤贤司将 DUNK 球鞋重新解构,打散,以此为基座搭建了一组冷冽的幻想场景:巨大的枯木上,一位女性双目紧闭,破茧而出,重获新生,通天之路描绘的,正是其蜕变结束,行将展翅前的那一个定格。
当中最令人赞叹是安藤对球鞋的巧妙应用,作者显然将“球鞋”这个意象设计为一个“茧”,但描绘的却是“破茧”后“精灵”与“皮蜕”两个独立元素。场景中透明的球鞋显然是历经孵化后的残余皮蜕,而破茧而出的女性背后的翅膀则由纯白的鞋腰构成。黄色透明的球鞋“皮蜕”,对应其重生后升华而出的鞋腰“新生翅膀”。两个完全独立的意象,以球鞋为载体,被紧密串联起来。
“天使”、“精灵”,“破茧”、“飞翔”。以 DUNK 球鞋作为有机连接,安藤的功力在这组场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组作品的许多细节也相当高超:安藤曾担任《最终幻想》系列角色实体化的原型,在《Path to the Sky》身上,你能找到许多相当 old school 的西方奇幻元素,细腻的面相雕刻则蕴含着传统日式造型审美。但如此本格的意象组合核心处却是最现代、最街头的 DUNK 球鞋。这种对撞下交织出的美感,令人过目难忘,不敢眨眼。
与安藤贤司和竹谷隆之一样,五岛纯也是在担任 S.I.C 系列原型岗期间被玩家们所熟知的造型作家。除此之外,他还为《口袋妖怪》系列制作过 figure 原型。
也许是其《口袋妖怪》的履历让五岛顺理成章推导出了这个作品的核心,正如作品名所言,《Original Piece》立意非常简单:五岛将 DUNK 球鞋假定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并且试图溯源其最原初的、去掉血肉肌理细节装饰的模样,此即为,“original piece”,起源之物。
事实上,与《white dunk》其他作品比起来,《Original Piece》在意象上可能是最为简单的一作。但越简单的命题所考究的基本功也越加复杂,五岛纯在这组作品上,展现出其极精湛的造型功力,以及对生物结构的深刻洞察。无论是 swoosh 部分如同兽爪般的构型,还是鞋舌部分的鳞骨及颅骨结构,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个作品个人认为其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在创作过程中,必然需要借鉴其他生物的骨骼结构,但如何将这些骨骼嫁接为一体却不突兀是非常困难的。最终的作品证明,五岛不但做到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不同的骨骼结构浑然一体,甚至令人感觉,如果“球鞋”有其根骨,就应该是这样的。
鬼头荣作是个人最喜爱的造型作家之一。他对于曲线和造型有着直觉般的天赋,一贯以曲线去塑造突破想象力的大魄力造型,但同时,曲线在本体上的运用又让他们的暴烈的造型感得以收束。在他的作品当中,常常在同一个造型中,糅合着诸多不一样的审美趣味。
鬼头荣作曾在 1992 年时受韮泽靖委托创作了两体异形天使机械造型,其中一款名为《BARQUIRE》。显然,受 NIKE 委托创作的这一款《Diva》在审美起源上与《BARQUIRE》是一脉相承的。与安藤或宇田川直接将 DUNK 的具体球鞋意象进行嫁接改造不一样,《Diva》对于球鞋的运用显然更类似“化用”。如果说前者属于“直译”,那么鬼头荣作则是“意译”。
在进行《Diva》的创作过程,鬼头荣作将其设想为一个“如同蝴蝶般的异形天使”。他讲述自己想象 Diva“是一个被人为创造出的神秘形象,比如说 UFO”,是一个“漂浮着的正在播放音乐的巨大天使”。鬼头希望在造型上凸显出其“声音感”,这对静态雕塑作品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的,鬼头的做法则是在其身上加入八音盒的元素以及巨型得令人无法忽视的整整十个喇叭,使观众在看到时能联想起音乐。
《Diva》中最妙的一点在于:当你看到她时,很难联想到与球鞋相关的内容,但如果告诉你“这其实是依托球鞋为基底的创作时”,又能立即唤起一种恍然大悟的熟悉感。这也正是鬼头在线条构建上的功力所在。它的整个形体构造,糅合了许多与“球鞋”仿佛的曲线基底。这种不着痕迹的切题,越过皮相渗透进作品底层的再建构,反而是最为艰难的,甚至——与部分参展艺术家“为了切题而切题”比起来,鬼头在这上面呈现出来的状态更接近“艺术家确实是以球鞋造型为灵感而创作出的作品”。
NIKE 作为甲方,或许也最愿意看到这种乙方吧(笑)。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仍能在这组作品中看到一些被简化过的球鞋视觉元素:比如翅根部分的球鞋构型,以及悬挂着的仿佛鞋底般的喇叭。他们被化用得很巧妙,丝毫不夺整体作品的气质,而当中,个人尤为喜欢鬼头对球鞋外底和 swoosh 部分的化用,那种线条的延伸感非常天才。底部透明玻璃瓶中悬空着的独立生物结构,则具有画龙点睛般的作用。
有趣的是,虽然作品叫《Diva》,但这个天使却名为“NIKE”。按照鬼头的说法,是因为“NIKE 是串联起所有因素的关键”故而如此命名。但到底他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们已然不得而知了。
遍观《white dunk》的 25 件作品,大部分都是将 dunk 作为元素化用、改造成其他意象,很少有作品是将“球鞋”仍然呈现成“球鞋”模样的。
末吉晴男的这一作《DUNK MOVE》恰恰是这极少数之一。
末吉晴男实际上并不算造型作家,与其更为吻合的身份定义可能是“钟表造型师”。我最初认识末吉晴男是在台湾的一个蒸汽朋克展上。他有一系列的作品是将各种繁复精巧的蒸汽朋克机械结构加入到手表、钟表之中制作出一个个艺术装置。
回到这组《DUNK MOVE》中,末吉晴男呈现的意图非常简单:我要做一个超厉害的、让人一看就高呼牛逼的超级球鞋。而他的逻辑则更为简单:做加法。
末吉晴男将球鞋作为核心点,不断在其上面叠加各种各样精密而复杂的视觉意象。钟表、唱机、布告栏、夸张的流行海报、汉字,结构变态的机械装置、蒸汽朋克青蛙造型……在这些层层结构包裹的最核心,则是一双“如同青蛙般的球鞋”——因为普通的球鞋跳不高,但如果穿上这双“青蛙”般的鞋子,就能一飞冲天。
《DUNK MOVE》的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又喧哗又 cult,又复古又前卫的质感。我们很难想象那么繁复、那么复杂的元素他是如何融冶统一到一个作品却又彼此不冲突的。在观看它时,我总能联想到一种类似却又不止于《低俗小说》或某些科幻黄金时代的作品,甚至是《疯狂的麦克斯》、《赛博朋克 2077》以及《黑客帝国》。
这是细节控的狂欢,也是将一个命题推到极致的可能性。
竹谷隆之的大名不需要多说。在很多国内外的造型作家、原型师看来,竹谷隆之就是神。
从八十年代末到现在,竹谷隆之创作过无数令人心醉的立体形象。毫无疑问,他可能是现在世界范围的原型界、活着的、距离“祖师爷”最接近的造型艺术家之一。
在完成这次《white dunk》企划期间,竹谷隆之显然正酝酿及创作他宏伟的《渔师的角度》系列作品,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作《Farmer》几算得上《渔师的角度》番外篇,但也因此,在关于 DUNK 球鞋的改造和化用中并没有显得那么出众,却完美地与《渔师的角度》中的世界观自洽:一个存在于近未来中的复古原始部族,这正是《渔师的角度》中最为迷人的设定之一。
《Farmer》中对于球鞋元素的应用比较隐蔽:一双陈旧的、仿佛被遗弃的 dunk 球鞋被底部相接拼组成了一顶巨型的“DUNK 帽”,中空的鞋帮之中,则藏了一窝初生的鸟雀,其中一只正叽叽喳喳地叫着。
与《渔师的角度》其他作品一样,这一作《Farmer》在人物刻画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地步。无论是农民的神态、嘴角咧开所带动的肌肉变化、极其微小的神情特征,蓑衣的质感、包括 DUNK 帽中惟妙惟肖的小鸟,每处细节的刻画都宣布着:你竹谷爷爷还是你竹谷爷爷。
在接受 NIKE 的采访时,竹谷形容这一组场景在他脑海中的景象:“雨后,一个摄影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农夫,于是给他拍下了一张照片。”在竹谷的想象中,跟每一个《渔师的角度》相关作品一致,这个场景是发生在未来的——“比如2033 年 7 月”。结合起连接而成的整个世界观,透过《Farmer》这个瞬间的凝固,我们几乎可以发散出无数个波澜壮阔的异想故事。
作为一名 GK 爱好者,如果说这 25 个作品中,《通天之路》是我最希望其能以 kit 形式发售,那么这一作《Farmer》毫无疑问排在第二。
关于谷口淳一这位艺术家,很遗憾我了解得并不十分详尽。查到的资料显示,他与参展的诸多艺术家一样,同样从事着 figure 原型的制作工作,不过谷口最主要的参与项目是“扭蛋”和“食玩”。
但好的艺术家——永远只用作品说话。比如谷口,比如这一作《Kamunagi》。
谷口擅长将传统的浮世绘风格融入妖怪等日本传统元素,形成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造型意象。而在这一组场景中,毫无疑问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他独有的个人风格和魅力。
纵观 25 个作品,只谈令人惊叹的程度,《Kamunagi》绝对具有跻身三甲的底气。当观者第一眼看到这个作品,立即就会被其所呈现的浮华、瑰丽的气质所攫住:我们很难在一乍眼的瞬间就判断出“这是个什么东西”,但有些审美直觉的共属于全人类的东西不会被改变——这实在太美了。
这一体《Kamunagi》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一位悬空的极尽华丽的巫女,一双以和服布艺编织而成 DUNK 球鞋相向拼接,构成了女巫华美和服的两端,在上面则点缀着精美传统的日式纹章图案;下半部分一株呈现出金属质感巨大植物拔地而起,在末端与“DUNK 和服”连接在了一起,以至于我们无法判断,这个巫女到底是从植物中生长而来,还是栖身其上。而更为惊人的则是一把形同凌空的漆黑扇子,它以半开的姿态呈现,数不清的精致得繁琐的黑色链坠将之与主体相连。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与那种“光鲜亮丽的华美”不同,《Kamunagi》身上呈现出了一种略带黑质的“脏感”,一种摄夺心魄的邪气。
我们很难说这到底是一棵树,还是一个巫女,亦或是别的什么东西——这个意象的复杂程度,以至于连谷口去解释时,都出现了一挠头的错愕:该怎么去形容最贴切?他在她身上所展现的、极其华丽却并非空洞的疯狂想象力令人咋舌,这最终的成果,已经是谷口一次次挑战极限后的结晶:“我要做出比脑海中更华丽更美的东西——绝对要。”
更重要的是,这种“华丽”并不是止步于皮相上的浅薄。谷口曾反复提及,他希望这一组《巫》是“浮华却经得起咀嚼的”(gaudy but tasteful),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里面的元素并不是一味以形式为终极追求所衍生的堆砌,一切都有根骨可言:比如,那棵盘踞着的巨大具有金属色泽的植物,实际上是谷口想象中的竹子。谷口未曾多言,但不难想象,这些繁华的细节末梢处,埋藏了他多少心思。
时隔十五年,我们已无法想象,在那个东京南青山、被盒子所圈出来的夜晚,那个在白色鞋盒中绽放的瑰丽异想世界,是多么的惊人。
受限于篇幅,除了本文所介绍的 7 件,还有 18 件作品未来得及介绍。你可以登录 http://www.whitedunk.com/ 了解更多。
除了造型作家,在这次展览中,NIKE 还邀请了空山基、寺田克也等当时名声彻响的许多日本艺术家参与此次项目。我们总说,“摄影是去掉了时间维度、凝固时空的艺术”,通过这些作品极为短暂的留影,我们如同吉光片羽般得以接触到十五年前那场关于造型艺术的盛宴。
竹谷隆之、空山基、寺田克也、鬼头荣作……NIKE 将老中青三批不同的日本艺术家们都集合起来,留下了一个让爱好者们饕餮不已的异想世界。
历经十五年,5500 天,余音缭绕,至今回荡不绝。
* 在本文的采写过程中,感谢朋友 afu、香屁屁的帮助以及审阅。同时,也要感谢网站 freshnessmag.com 保存的许多关于这次 WHITE DUNK 展览的宝贵媒体资料。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GarbageKits》(garbagekit)。
这是《GarbageKits》的第 3 篇文章。
评论区
共 1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