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一个有着众多旋钮与复杂的数值的电子琴。 就像这样:
但是合成器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复杂,那么我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合成器的发展历史以及带大家了解合成器的发音原理和各个数值做代表的意义。
关于合成器,可以分为两大门类:模拟合成器(Analog Synthesizer)和数字合成器(Digital Synthesizer)。二者的区别就好像真正的纸页书本和kandle电子书。
模拟合成器是靠电子振荡发出声音的,它通常来自于内部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所造成的电容和电感间的微观电子振荡。这就导致模拟合成器的电子元件会给最终的声音带来轻微的不稳定性,且大部分模拟合成器的面板上充满了无数用来调节音色的旋钮,操作十分繁琐,在调出满意的效果后还需精确的记录下所有参数以便日后再用。而且这些合成器往往体积巨大、价格昂贵,所以在舞台上往往见不到它们的影子。
数字合成器则有的在最初就使用数字信号(如采样回放法合成器),有的则是在处理振荡信号的某个步骤中开始使用数字计算的方法,从而将模拟信号数字化。虽然数字合成器可以被认为是“模拟”了真正的模拟合成器,但数字合成器最初研发的出发点,就是希望音乐家们能更稳定更完美地演奏出模拟合成器的音色。
现在的数字合成器光是预制音色就有成百上千种,用户甚至还可以在网上下载更多的大师音色,演奏时只需选择好保存的音色按下确定键即可。数字合成器应为体积小、音色易于调节和价格便宜等优点深受广大音乐人喜爱,因此数字合成器也成为了舞台上键盘手们的心头爱。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合成器''的发明者并不是一个音乐人,而是电话技术的奠基人 Elisha Gray。这也归功于电话的发明人 Bell,倘若不是他领先 Elisha Gray 一个小时到达专利局注册了电话,我们也许见不到这台有意思的''合成器''。电话专利抢夺战的失败后,Elisha Gray 创立了西部电器制作公司(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两年后退休继续他的发明研究工作。
Elisha Gray一次偶然的发现他可以控制电磁电路的自振,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单音的震荡器,我们现在称其为音乐电报机。音乐电报机是用钢的簧片作为震荡器,通过电话线和电磁石传送信号。后来 Elisha Gray 又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放大器。Elisha Gray 的音乐电报机包含着足够宽广的单音震荡器,可以演奏两个八度的音域,后来又有了一个弯音轮,Elisha Gray 在1874年还带着他的音乐电报机四处展示。可以说 Elisha Gray 的音乐电报机是最古老的“合成器”了,之所以要画上引号,因为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成器。
后来的电子乐器层出不穷,如1919年由俄国人发明的特雷门琴以在其基础上由法国大提琴家 Maurice Martenot 改造而来的于1928年第一次在巴黎亮相的马特诺音波琴。虽然他们都已经有了合成器的影子,但他们依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成器。
1953年8月5日,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音乐合成器 MKI,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肖邦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第53号和其他选曲的录制。1955年灭国无线电公司正式向外界介绍了这台合成器:它由大量的电子管组成,可以将不同谐波的正弦波组合起来形成复杂的声音。它拥有着现今我们在大多数的合成器上还在使用着的模块(比如包络发生器、滤波器、滑音器等)它使用了两台机械钢琴作为输入设备,而将声音直接输出到一个盘式设备上,当你按下键盘时不是实时发出声音。
20世纪50年代末,东德政府觉得有必要提高“东方社会主义阵营”(Eastern block)在创作电影、电视电子音乐上的能力,像西德的 WDR 工作室那样,为“严肃”的现代电子音乐提供一个创作平台。这一想法最终促成了东欧地区第一间电子音乐工作室的诞生。这间工作室名为“声学-音乐交叉学科实验室”(Laboratory for problems at the border of acoustics/music),1956年在东德国家广播电台(East German National Radio,RFZ)资助下建立(1970年关闭)。1961年,“次谐波合成器”(Subharchord)带着实验室“招牌乐器”的身份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合成器:康布里奥 ADS系列合成器
康布里奥高级数字合成器 100、200(Con Brio Advanced Digital Synthesizer,下面简称 ADS 合成器)凭借它们惊人的价格和极具科技感的未来主义外形,多少成为了一种“传奇乐器”——1980年,它的价格曾高达三万美元,接近一万七千英镑。这台乐器由加州理工学院(CIT)的三名学生——蒂姆·赖安(Tim Ryan)、阿兰·丹其格(Alan Danziger)和唐·利伯曼(Don Lieberman)设计,同样,是最早的数字合成器之一。他们发明的第一台合成器,最初是为大学中听觉感知(audio perception)研究而设计的一种设备。
这台乐器后来“进化”成为ADS 100合成器——ADS 100 拥有64个振荡器,具备多种合成模式,分别是加法合成、相位调制(这一合成技术后来在卡西欧 CZ 系列合成器中出现)、频率调制(即FM调制,这也使得康布里奥合成器与雅马哈出现冲突——后者是乔宁[Chowning]FM专利持有方)。尽管 ADS 100 售价极高且销量极低,但由于它为电影《星际旅行2:可汗怒吼》(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制作了音效,因而多少获得了一些名声。
费尔莱特电脑乐器(Fairlight Computer Music Instrument)广泛用于20世纪80年代的音乐创作中。这台合成器由悉尼费尔莱特公司的两位创始人皮特·沃格尔(Peter Vogel)和金姆·来利(Kim Ryrie)设计,基于托尼·弗斯1975年发明的卡萨 Qasar M8 合成器开发而来)。
因为卡萨(Qasar)系列合成器的音色质量无法令人满意,沃格尔和来利便想到利用真实的数字音色采样(录音)为起点进行声音合成。这样,他们无意间发明了数字采样乐器:
“我们想通过数字方式,创造和原声乐器类似的真实音色。乐器的音色变化,也应该与在演奏者手里的原声乐器一样多样。采样技术能让我们获得数字手段无法独立生成的复杂音色,却不能给我们一样多样的音色变化。我们只能控制采样的击键、延音、颤音和衰减,但这与我们刚开始设定的目标实在太远。我们将使用真实乐器采样视为一种妥协,或者说是‘开挂作弊’——我们并不觉得这是个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金姆·来利,《音频媒体》(Audio Media magazine)1996年1月
1979年,来利和沃格尔两人提出的新概念在 Qasar M8 的继任型号——费尔莱特 CMI I 上得以实现。CMI I 和 M8 一样,使用了摩托罗拉 6800 8位处理器,具备8复音。这台乐器具备一组73键的键盘,中央处理单元配备了两个8英寸磁盘驱动器,阿拉伯数字键盘、单色显示器和一支光笔,运行着自行开发的 QDOS 操作系统——一个摩托罗拉 MDOS 的变种系统。整台乐器标价一万八千英镑。
从这台乐器之中我们能看到现代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如Ableton live、FL studio、Cubase等的雏形。
好啦,以上便是合成器发展的古代史,下次我会为大家带来和合成器发展的近代史以及合成器的简单上手。
评论区
共 2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