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崎骏决定要讲述日本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的故事的那一刻起,这部还未问世的影片就注定充满了争议,因为堀越二郎是日本战时零式战机的设计师,其战机的双翼下造就了无数冤魂。而在向外界正式公布这一消息后,大多媒体的反应也果然如此,就连宫崎骏本人多年以来的反战观念也遭到了质疑,认为《起风了》正代表了其政治观念的转变。在影片上映后,又因《起风了》与宫崎骏此前充满幻想与浪漫主义气质的动画风格相去甚远,以及影片塑造的这个为了工作不顾妻子生命的颇不讨喜的堀越二郎而收到了许多负面评价。
虽然宫崎骏几度有过隐退的想法,甚至现在我们知道,连这次《起风了》也不是真正的隐退。但是作为曾经的“收山之作”,在《起风了》的首映礼上,宫崎骏第一次因为看自己的影片而流泪不止,可以看出宫崎骏是真的将这部长篇动画当作其最后一部作品对待的。或许,这部与众不同的宫崎骏作品才是他多年来真正想要讲述的一个故事。
《起风了》的故事并不复杂。从小就有着设计飞机梦想的堀越二郎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飞机设计师,但由于日本战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堀越二郎只能去设计战斗机。不幸的是,他的妻子里见菜穗子罹患肺结核。彼时忙于设计零式战机的堀越二郎无暇照顾妻子,在梦想与妻子之间,他选择了梦想。在影片的最后,零式战机终于试飞成功,而他的妻子也随之离他而去。
《起风了》独特的地方在于,影片最后并没有对堀越二郎的选择做出明显的价值上的评判,因为影片本身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上扬结局。堀越二郎最后设计出了美丽的飞机,却以菜穗子的逝世这样一个反讽结局结束。这仅意味着他只是选择了其中之一,所以为另一项付出了代价而已。影片更多的是将最后的评判权交到了观众手上,并且去引导观众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起风了》话题性的来源,当然也给它带来了不少的争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宫崎骏在《起风了》这部作品中丧失了自己的表达,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起风了》探讨的内容过于富有争议,这样一个反讽结局才能使得影片的立场看起来较为客观而高明,而宫崎骏自己的观点,则被隐藏在了情节之中,显得相对隐晦而难以捉摸。
作为宫崎骏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长篇,影片罕见地讨论了宫崎骏此前很少涉及的诸如“理想的阴暗面”、“时代”等较为沉重的话题。
在与意大利著名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的梦境中,堀越二郎被问到金字塔的问题,堀越二郎回避了这个问题,只告诉卡普罗尼自己只是想要造出美丽的飞机。金字塔固然宏伟壮观,但建造金字塔的道路却是由底层人民的血与汗,乃至尸体铺成的。无论是古时始皇帝修建万里长城,还是如今堀越二郎设计零式战机,都是同样的道理。多数影视作品乃至文学作品都会隔着一层窗户纸去歌颂理想主义的伟大,但《起风了》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尝试着去探讨理想的阴暗面。
从个人乃至国家,理想的实现无不面临着巨大的牺牲。小到堀越二郎想要造出飞机就无暇照顾他的妻子,大到一个国家制造飞机零件的钱就够一家穷人吃三个月。堀越二郎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在被卡普罗尼问到时,他犹豫了。只是他在深知理想的代价的同时,仍然选择了有金字塔的世界,因为人类文明这几千年的辉煌,似乎是离不开这些“金字塔的。
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又似乎不得不面临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即历史总是会由强者书写,未来也总是会由强者铸就,而弱者只得沦为强者宏大理想的牺牲品,这种理想主义无可避免地沾染上了精英主义的气质。设计零式战机的是堀越二郎,但是将飞机拉到场地试飞的却是牛、马,甚至是吃不到饭的农夫,前往战场赴死的更是只能听命于将军司令的普通人。如果说飞机是被诅咒的梦想,那还有什么不是呢?
当然,影片并没有大肆宣扬这种精英式的理想主义,而是选择将这种观点消解在了时代中,让影片蕴含着其特有悲壮和宿命感,这也使得影片的格局远不止于堀越二郎的个人情怀。对于堀越二郎而言,重要的仅仅是设计出好看的飞机,至于剩下的,与其说是堀越二郎自己去设计战斗机,倒不如说是时代选择了堀越二郎去设计战斗机。设计战斗机并背上杀人恶魔的罪名,对堀越二郎来说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在这样一种大时代下,一个飞机设计师的必然宿命。而至此,堀越二郎的罪行,便被延展为当时整个时代的原罪。与此同时,原本美好的设计飞机的理想被无情的时代背景所诅咒而扭曲,堀越二郎作为主角也就有了可以被观众移情的地方。更进一步地,影片也由此呈现出一种大时代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宏大主题。
当然,虽然在最后更是失去了妻子,付出了代价,堀越二郎对理想的坚持仍然贯穿了整部电影,因为理想对于堀越二郎而言,终究还是意味着些什么。在进行过对理想和时代关系的思辨后,影片最终回归到了对于理想本身价值的肯定。得益于类人物传记式的故事,观众得以从这位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的童年时期开始了解其人。而作为童年时期美好的梦想,此时的堀越二郎也只是单纯地想要设计飞机而已。这是观众能够移情于主角的基础。因为观众与堀越二郎一同见证了其理想的诞生与成长,在理想遭遇考验时,观众才选择与主角共同面对它。在最初的理想诞生之后,无论是时代还是战争的诅咒,我们不妨都将其当作对主角理想的考验,在这一过程中,理想本身就被去污名化,其价值也得到了肯定。影片所控诉的对象,或者说影片中的大反派,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战争,以及日本战时的社会环境。
不难看出,宫崎骏在《起风了》中充满了个人化的表达。换句话说,《起风了》算是其最“自私”的一部作品。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宫崎骏真的是将其当做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来创作,以致感动到流泪。
其实回首再看,《起风了》又何尝不是一部被诅咒的电影。这部电影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会被大众所接受,但宫崎骏仍然选择让观众看到它,也许宫崎骏也只是单纯地想要再制作一部长篇而已。再联想到宫崎骏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他与儿子宫崎吾朗之间的矛盾,《起风了》或许也是宫崎骏这大半辈子的真实写照,是一部堀越二郎的人物传记,也是一部宫崎骏的自传。老爷子在古稀之年以这样的方式回首自己的一生,换做谁不会潸然泪下呢?
评论区
共 4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