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90 年代末,影视资源匮乏的时代,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世界十大禁片」的帖子,列了十部据说被世界各国禁止上映的电影,内容黄暴,引人忍不住想找来看看。
十大禁片中有艺术水准较高的《索多玛 120 天》、《感官世界》,也有欠缺深度的猎奇之作,其中有一部叫《下水道的美人鱼》,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也就是恶心——闻名。 日本的下水道里乌烟瘴气,有死婴,有恶心的气味和物体。里面竟然住着一条美人鱼。 附近有一个画家,嗜好就是钻入下水道作画。这样的癖好来源于画家小时候目睹家乡的河流遭受污染变成肮脏的下水渠 。这天他发现了下水道里的美人鱼,她身体受了伤,于是被画家带回家里,养在浴缸里面。但是,美人鱼的病一天天恶化。她的身上布满了脓包和蛆虫,脓包不断破裂,长长的蛆虫从里面探出头来,蠢蠢蠕动,身体腐烂直到肠子和眼珠都掉出来。画家帮助她结束痛苦,为她除虫把她肢解,血溅了一地。 ©豆瓣
拜《下水道的美人鱼》所赐,被恶心到吐但坚强不放弃的观众们第一次接触日本地下实验电影《豚鼠系列》(《下水道的美人鱼》是系列的第五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豚鼠系列》始于 1985 年,由厂商 ORANGE VIDEO HOUSE 发行。开篇之作《ギニーピッグ 恶魔の实验》全长 43 分钟,仅做了一件事:展示三名男子对一名女子花样繁多的折磨,目的是想要了解“人类所能承受的痛苦极限”。 《豚鼠系列》以反主流、挑衅人类基础价值观的姿态面世,并在其后几年内一口气拍了十部,成为日本 B 级片的一面旗帜。据说因为直接残忍的写实镜头,甚至令人怀疑是真人拍摄而导致调查。
少有人知道的是,系列里最出名的三部:《恶魔の实验》、《血肉之花》以及《下水道的美人鱼》,导演都是著名怪谈 / 恐怖漫画家日野日出志。
日本文艺圈常常有不可思议的跨界现象。除了日野日出志,《豚鼠系列》第三部《戦慄! 死なない男 他不会死》的导演久住昌之也是一位漫画家、作家,他最有名的作品你肯定知道。 上图这位很 man 的老爷子就是日野日出志,1946 年出生,今年 73 岁。日野日出志与中国有些渊源,他出生于黑龙江省(伪满洲)齐齐哈尔市,父亲在工厂工作。同年 10 月他半岁的时候,举家回到了日本,途中还差点夭折。
5、60 年代,日本漫画的主流之一是搞笑漫画,这深深影响了童年时期的日野日出志,他立志成为一名搞笑漫画家。不幸的是,他看到了赤冢不二夫(代表作《阿松》)的作品后,感受到实力碾压,打消了这个念头。 成年的日野日出志转向了怪谈 / 恐怖漫画,以日本民间怪谈、都市恐怖传说等为蓝本,加上自己的原创,绘制了大量作品,比如 1971 年开始的“日野日出志的恐怖剧场”系列。
日野日出志较少使用网点,以大面积的黑色和密集的排线渲染令人不安的气氛。他笔下的人物眼睛大而外凸,血丝遍布,像得了甲亢或肺痨;头发结成绺,紧贴头皮,头大身小,看起来怪异又脆弱。这个画风受到了著名漫画家杉浦茂的影响。
因为是怪谈 / 恐怖漫画,所以不可避免地展现直击感官的的画面,比如日野日出志经常描绘腐尸、蛆虫、胎儿、肚子膨胀但身形瘦削形似饿鬼的人。
这样的画面肯定会让人产生恐怖、恶心等生理不适感,造成感官刺激。但如果停留在猎奇层面,日野日出志不会获得「残酷之神」这样的高评价,真正令他成为大师的是故事内核:阴暗、潮湿的世界,疯狂的人类,以及带着悲伤底色的同情心。
《毒虫小僧》的主角是个小男孩,被毒虫咬了后,某天变成了一只虫子,被家人嫌弃、被镇上的人扔石头,然后展开报复,但最终孤零零地死去。猎奇的外表下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它展示的是 70 年代日本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人与人的隔阂、畸变,可以说是日本的《变形记》。
温情、可爱以及让人感同身受的可怜感,与恶心恐怖共存于漫画,这种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怪诞抒情」,令他备受赞誉,据说著名推理小说家乙一也是日野日出志的粉丝。
2000 年后的日野日出志大幅减少了创作,直到去年他以 72 岁高龄开始画绘本。就算是绘本,依然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还真是个硬核的老头。
日野日出志曾说,自己描绘的是「明天的地狱」。以此为目标, 30 年间他完成了上百部中短篇作品,一度引领了怪谈漫画的风潮。
「蔵六の奇病」などは、単に狂気やグロだけでは終わらない悲しく耽美な世界観も特徴。
「蔵六の奇病」等作品的特征不仅是狂气与血腥,还有哀伤的耽美世界观。
《蔵六の奇病》创作于 1970 年,是早期作品,日野日出志当时才 24 岁。
一位叫蔵六的农夫患了怪病,脸和身体长满七彩的脓包。村民认为他不会工作只会画画,所以才得了怪病。蔵六被母亲送到森林里,随着时间流逝,蔵六的病情越来越重。大雪纷飞的一天,村民们集体决定杀掉蔵六……
漫画里的蔵六粗笨丑陋,孤僻不合群,没有劳动能力,是世俗意义上的无价值者。这个设定在当时算得上异类。虽然只有 40 页,但《蔵六の奇病》以开创性的风格、叙事和较高的文学性,成为难忘的杰作(看漫画结局便能体会到),是日野日出志「怪诞抒情」风格的典型作品。
另外,《蔵六の奇病》完成的 1970 年,日野日出志所在的日本先锋漫画杂志『月刊漫画ガロ』正处于创作井喷期,出现大量积极探索漫画边界的作者:柘植义春、林静一等,大大影响了日后的漫画创作。
70 年代日本的地下音乐也在进行大量的形式探索,迈向更深、更自我的方向。因为与非主流商业漫画具有同样的精神追求,由此出现了一批漫画家与乐队的合作,比如日野日出志与乐队「非常階段」。
「非常階段」是一支 Noise / Free Jazz (噪音 / 自由爵士)乐队,1979 年组建于京都,是日本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纯粹的噪音乐队,以超负荷的大音量演奏及危险过激的现场著称。1982 年乐队推出专辑《蔵六の奇病》,录音来自乐队早年的现场演出,混乱的噪音引起了一般人的生理不适,被称为「彻底的垃圾」。日野日出志为这张唱片绘制了封面。——引自脑震荡《非常阶段的杂音传说》
1990 年,非常階段出了一套合集「極悪の経典」,日野日出志绘制了全部的封面。
与音乐相比,玩具更加商业化。怪谈漫画虽然不主流,但拥有一批固定的读者群体,在衍生品产业发达的日本,将漫画形象玩具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04 年,著名玩具厂商 ART STORM 生产了基于日野日出志漫画 IP 的玩具系列,包括《地狱少女》、《蔵六の奇病》、《腐乱人》等作品的角色,忠于原著,还根据角色特性做了细节处理。 这套玩具不是很好买,国内能查到的二手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Cult 玩具爱好者可以考虑入手。
出笼的作者义虎因为听了非常階段的专辑《蔵六の奇病》构思了一部漫画,也叫《蔵六の奇病》,那时他还没有看过原作。
但两部漫画有共通之处:对病体近乎攻击性的刻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母亲角色的存在,以及一丝悲凉感。
漫画与原作相比还有差距,但在「怪谈漫画」上的决心和尝试是可见的。希望中式怪谈漫画最终表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复杂深度。
「出笼」集结这个时代认真创作的原创漫画家,让理想走向成熟。在微信搜索公众号「出笼」,即可获得最新消息。
日野日出志画过哆啦A梦的同人,仅仅八页的一个短篇,当然还是他的风格:阴郁,还有点搞笑。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评论区
共 10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