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将日本新浪潮,或是“松竹新浪潮”旗手般的人物大岛渚监督与同时代的法国新浪潮旗手让·吕克·特吕弗与戈达尔相提并论,一些初读电影史的学生,列如一年前的我也形而上学的认为大岛渚,以及日本新浪潮与法国新浪潮之间是一种继承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被纠正)。
但听到大岛渚抨击新浪潮,且看到他在访谈中对戈达尔电影《放纵的生活》进行批判之后,结合他的多部电影与之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大岛渚与法国人最大的差别便是电影中无处不在敏锐的左倾反叛气息与对人类性欲赤裸裸的表述,本文也会结合《少年》、《青春残酷物语》、《感官王国》、《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予以具体分析。
从客观背景上来看,大岛所登场的时代正是世界电影市场走向衰微的时代,同时也是电影设备更新较快、手法多样化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倡导下的电影评论杂志《电影手册》聚集了如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他们提倡“主观的现实主义”,反对以往僵化的老爸电影,尤其攻击诗意现实主义时代的导演。
而反观50年代的日本电影市场,也同样遇到了挫败,出生在战争当中,成长在GHQ(盟军司令部)统治下的年轻一代,即石原慎太郎笔下的“太阳族”们,已经对荧幕上出现的传统民族电影产生厌倦反感。即便有些日本电影制片厂已经察觉了这种供求需要,但守旧的社长和自上而下的直接管理模式已经与新生代电影人无法相适了。大岛渚与日本民族电影的旗帜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或是战后电影骨干的黑泽明、今井正经历可能唯一相同的一点可能就是他出道的起点一样是日本大片厂制度了。
有趣的是大岛渚在学生时代确乎没有考虑过成为电影这一途径。生长在书香门第之家的大岛渚自幼受其影响,喜爱阅读父亲遗留下来的左派书籍,这使大岛少年时代起就常常孤寂地从倾向文学作品中吸吮文学的养分,培养着他日后冷静思考的能力与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气质。而在当时军国主义盛行,且日本共产主义运动连续遭遇挫败,全民陷入民族沙文主义狂热的状态下。大岛渚所积攒的左派思想无疑为他之后的“反叛”做好了思想准备。
大学时期的大岛渚很快就不甘寂寞的卷入了学生运动的漩涡当中去,他在自传《我封杀的情欲》中也表达出了自己少年时对于左派运动的热疹,不过他也承认自己的性格上的懦弱让他最终没能坚持这条道路,而是选用镜头去表述自己的政治夙愿。大学时代充满挫折的成长历程,为其日后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日本的夜与雾》打下坚实基础,也使他可以冷静的去看待经济景气下60年代发生的安保斗争和一系列全共斗、全学联发动的学生运动。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大岛渚一鸣惊人的作品《日本的夜与雾》中,大岛就将自己青春时代参加学生组织的经历,与当下日本社会现实的“安保”政治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在左翼学生组织内部一直存在的尔虞我诈的丑陋行径。然而在影片上映的第 4 天,10月 12 日下午,却因发生了社会党员委员长浅沼稻次郎在涩谷公会堂公政治演讲时,被极右翼少年山口二矢刺杀的突发恶性事件,松竹公司急将该片从院线撤下停映。致使作品应有的社会影响和票房收入遭遇沉重打击,城户四郎所长也为该巨大损失而引咎辞职。
与之相比的是,在其上映前四个月登场的《青春残酷物语》就显得温和许多。影片讲述了因左派政治活动失败使得青春受挫,思想逐渐颓废的两对青年男女的生活轨迹。男主角阿清在从猥琐大叔手中救出搭车少女真琴之后,一起去看电影,恰逢影片之前的新闻片讲述的是南朝鲜学生暴乱;两人离开电影院后,正好碰到街上庆祝五一的游行队伍,他们“反对安保,反对安保”的口号让阿清觉得内心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就将真琴带到东京湾玩耍并强奸。这也是这对年轻陌生人羁绊的开始,阿清为骗取钱财主动成为富婆情夫、真琴堕胎等内容,获得青年观众尤其青年知识分子共鸣。阿清在与流氓集团的争斗中被杀死,真琴被陌生男人带上车后似乎悟到了什么而跳车,跌死车下。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非常有名 :这对不同地点死去的情侣的尸体叠化成一个巨大的“人”字,以拷问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在片中,大岛毫不遮掩的表现了青年人之间迷乱的性爱关系。男主角阿清在表面上是个年轻帅气,富有正义感的先进学生。平时做家庭教师补贴家用,但实际上,他对于性与爱的渴望已经渐渐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之一。他一边将真琴化为自己的工具,利用女友碰瓷猥琐大叔,一边说着想要她自由,想要恢复到正常生活。而正常生活是什么呢?大岛渚借用阿清那个参与安保斗争却临阵脱逃的朋友之口做了表述——即附和主流结婚生子,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稳定工作。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50年代激烈的学生运动所依附的社会根基已经被民主政治所带来的稳定所抵消,西方摇滚乐、类型电影的入侵也将左派学生的热情稀释淡化,安保斗争最后会在抗争主体信仰解体的过程中消散。大岛渚用短短一段对白,预示了日本接下来二十年学生运动的终局:激进的左翼将会与集体主义复辟的社会格格不入,最后沦为暴力的赤军派,而大多数凭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则会在物质和娱乐的诱因下退出,占领东大礼堂和成田机场斗争是他们最后的绝唱。
而几乎是同一年的戈达尔电影《精疲力尽》也讲述了这样一个违背传统伦理的故事,一个玩世不恭的流氓米歇尔枪杀警察被迫逃亡,又与美国女孩帕特里夏相爱相杀,最终长眠在心爱之人引来的杀身之祸中。片中米歇尔时常会和帕特里夏提及“到意大利去!”,这个缥缈不切实际的理想已经成为了支撑米歇尔大半行为的驱动力,他在乎的无外乎只有爱情、钱和理想。这与《青春残酷物语》中的真琴和阿清巧合的对应了,每当真琴厌倦阿清的暴力和诈骗的负罪感之时,他们两个人最常提及的仍是“干完这一票就去恢复正常生活。”
可即便是影片最后,这两个人都惨死之时,他们仍困在先前生活的阴影里:一个被自己招惹的小混混打死,一个被搭便车的司机大叔活活开车拖死。而无一例外的,这两部片子里的人都将获得爱情,完成理想的物质基础瞄准了金钱。产生的背景不同,所受的电影教育更是天差地别,但纵使有着国别的差距,拍摄的主题和展现的人性却是高度一致的,这便是大岛渚在接受采访时评价新浪潮的那一句话:“尽管有种种不同,但作为一代人,似乎都在走向外部世界。”
把革命的枪口转向电影界之后,大岛渚决心以身作则对大制片厂制度动刀。因被公司禁足,1961 年 6 月,大岛渚索性赔了一笔违约金后炒了松竹公司鱿鱼,并带走小山明子、同仁石堂淑朗、田村孟、渡边文雄等人。他们因违反五社协定而不能受聘于其他电影公司,大岛渚遂以大学时期参与的“创造座”为缘起,组成独立制片机构“创造社”。
独立之后的大岛渚将矛头直指畸形的日本社会,经济的腾飞和仿美国式的民主政治暂时将这个陈旧腐朽,自称“战争受害者”的国家粉饰为先进文明。1969年,他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少年》上映,故事类似去年深受大岛影响的是枝裕和监督新作《小偷家族》。但大岛渚并没有使用任何温情的渲染,他镜头下的少年生长在一个父权家庭,而这位一家之主则好吃懒做、满嘴谎言,与《青春残酷物语》的阿清一样,他常常对妻子许下“正常生活”的诺言。可实际上,他将妻子,甚至是少年都作为诈骗碰瓷的工具,一次次让孩子摔倒在车轮之下。除此之外,家庭里一切矛盾的解决无非是使用暴力,这不免让人想到军国主义残存的毒草仍在日本社会的潜意识中留存。
大岛渚在这部作品中延续着他对日本底层民众和少年的强烈同情,犀利地揭露和批判着国家制度和中央政府的虚伪,继续追究着后军国主义体制统治下的政权给国家、国民带来的灾害,批判了因权钱勾结、利益腐败而形成不可逆转的巨大贫富差别,为生活在底层人民的“罪行”辩护,并毫不掩饰地赞美这种犯罪意识与行为,“是世界上只有日本的底层人民才会有的,最高智慧和能力的抗争手段”,谴责造成这一社会悲剧的国家责任。
为了更好地剖析当代日本,大岛渚选择了另一历史事件,这次他干脆脱离了日本制片来到了法国,与法国新浪潮的从业者们一起合作,制作了情色片《感官王国》。这部彻底无遮掩地表现了 1936 年真实发生在日本的女性阿部定变态性爱的传奇事件,这种极为大胆
和淋漓尽致表达性与死亡的故事主题与激烈的导演拍摄手法,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在《感官王国》中,大岛渚大胆的开创性是史无前例的,为了尽可能的还原真实,他要求演员“毫无保留地”拍摄性行为的场景,片中的一切性交桥段都是真实发生的,这种违背日本传统伦理的行为不由得让官方震动。
电影中的日本社会则被淡化,让不了解日本历史的人无法看出具体年代,连我也一度以为电影发生的年代是明治末期,或大正时代,直到看到片中,吉藏一心着急回去见阿部定,在街上与兵变军士的游行队伍擦肩而过,耀眼的日光罩着行进的军队,呈现出一种血色殷殷的恐怖感,与画左街道上群众手中挥舞的白底红心的太阳旗正好构成视觉上的强烈呼应,方才感叹电影所描绘的淫乱生活是多么的可贵。已经走上战争之路的日本应当是一种集体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狂潮,同年的226政变扼杀了虚伪大正民主的最后遗产,自此之后和民族走上了毁灭的单行列车。与此同时,吉藏却和阿部定私奔至旅馆,没日没夜的交欢,用男女疯狂情事来消解甚嚣尘上的军国主义,尤其毫不留情地嘲笑日本国家的主权。
大岛渚曾在与陈凯歌的访谈中表示自己“没有固定的风格”,这也是他区分于狭义日本新浪潮和法国新浪潮导演的主要特点。不过对于情色的描写,大岛却意外的坚持了下来,《战场上的圣诞快乐》中的余野唯表面是胸怀国家主义理想、愿为军国献身的军官,但其前史是“二二六兵变”前三个月被贬到中国战场,未能参与兵变与战友们共同赴死,内心却笼罩在同性原罪的狂潮中。他在被英国俘虏杰克亲吻后内心防范完全崩溃,人性的觉醒让他最终留下了杰克的一缕头发作为纪念。在片中大岛依旧嘲笑军国主义,战俘营屡教不止的同性之风,朝鲜守卫与澳大利亚战俘的鸡奸引发了对于那个秉承着武士道精神军人社会的直白羞辱。他借用性来表明反叛,是对人类原始欲望的表达和呼唤人性的回归。这种赤裸表现人类原始欲望的手法,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手法。
这样一篇拙劣的文章,无处不在的语病和专业漏洞,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我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更多的电影流派和导演,把自己从好莱坞类型片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去看到那些留存在电影史中的明珠。如果大家愿意,我想和大家再聊聊中国30年代的“新兴电影运动”和40年代文华、昆仑制片厂呈现的一系列佳片。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国片,也不想大家提到国产电影,就是说“烂”。当然,如果对文章有异议和建议的朋友,请在评论区一起友善交流吧。
评论区
共 2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