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并非对登场角色有严重依赖性的怪兽电影,但作为一个打造了诸多经典银幕虚构形象的科幻电影,《终结者》每一部新片上映,难免总会引发人们的好奇心:这次会有什么新的机器人登场?
作为天网手下的“特种部队”,渗透者(Infiltrator)即是每部电影中战斗力巅峰,同时也成为了系列最经典的终结者分类。它们模仿人类和外观与行为,遵循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伪装融入敌方群体,完成高价值目标刺杀等重要任务。
系列最新作《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将会于今年11月1日在北美上映。在前期宣传片里,出现的新型号渗透型终结者的性能、编号与背后的故事再次成为粉丝焦点。虽然它们在影片上映之前仍然处于悬念而未公布详细设定,但我们通过回顾以前作品中的各位“前辈”,也许就能从中找出它们设计上的蛛丝马迹。
《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立项时间为2017年,是由系列创始人詹姆斯.卡梅隆亲自启动的全新“终结者”项目,预计将会是新三部曲的开篇。
除了作为“监制”身份参与了影片的故事设计的卡梅隆之外,本片还请到了阿诺.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与爱德华弗隆等系列元老级演员,并由拍摄了《死侍》的蒂姆·米勒担当导演。可谓是有着极为豪华的阵容。
除了剧组方面的强大阵容外,影片里的角色方面也令人十分期待。除了康纳母子再次回归,系列最核心的渗透型终结者,在这次可谓是将所有曾经出现过的世代全部都可能出现在本片中。
T-800自然是整个系列最经典的终结者型号,而其中又以施瓦辛格扮演的101号渗透者模型最具代表性。施瓦辛格在预告片里虽然没有太多镜头,但在前期宣传里可以得知,他有很大的可能仍然会饰演T800,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角色已经几乎完全融入了人类社会,更像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却能在出其不意时带来惊喜。
虽然在《终结者2》结尾那个与约翰.康纳建立了牵绊、疑似产生自我人格的单位应该已经被销毁,但不代表就不会有新的101号T-800再次从未来穿越过来。但是,在采访时剧组曾经表示过,阿诺在片中还会扮演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如果真的是按照遵循最初两部作品的故事线,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位原本只出现在终结者小说里的人物。
这位名叫迪特尔.冯.罗斯巴赫(Dieter von Rossbach)的角色出现在《终结者2》后续小说三部曲中。他的长相被描述为跟两个来到现代洛杉矶的终结者长得一模一样。
迪特尔在小说里是一名中央情报局的退役特工。在离开CIA后他来到巴拉圭成为了一名牧场主隐居。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的是,与其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T-800从未来穿越到了现在,并两次大闹美国洛杉矶。
按照小说里的剧情发展,在阴差阳错之下迪特尔后来与康纳母子相识并保护了他们摆脱天网终结者追杀。他一直存活到了审判日过后,在未来与约翰.康纳一起成为了人类反抗军最早的成员之一,并帮助凯尔.里斯穿越了时空机器。显然,这样的设定非常容易被代入与前两部电影有着直接联系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里。作为一名前CIA特工,曾经帮助过康纳母子的隐者身份,加上与渗透型终结者相联系着的命运,令人十分期待后续的情节发展究竟会怎样展开。
T-800这种钢筋铁骨的机器人固然能给予人传统的美感,但这毕竟是个有时间机器、从第2集开始就出现各种胡逼元素的系列了。在前面5部电影、以及无数衍生作品的累积下,对于天网机器人的构思早已有着大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尤其是作为故事核心元素的渗透者型号也都走向了有点奇幻的味道。
本片似乎确实有着让“老中青”三代渗透型终结者齐聚一堂的意思。除了可能再次回归的“钢铁骷髅”之外,两个在预告片中已经开始大打出手的新手也似乎有那么点“情怀”的味道——液态金属、变形功能、冷兵器、以及人类与机器结合的赛博生化人等等。几乎过去系列电影里所有的渗透者特征都同时出现在了本片,似乎颇有想要搞个“终结者联盟”的意思。
不过,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琳达·汉密尔顿回归扮演的莎拉.康纳,在本片中的角色定位是“终结者杀手”。看着一堆天网派来的杀手一个接一个被她给收拾了,我不禁怀疑本片是否还会出现她家里一堆终结者收藏品的场景。
“它不会怜悯、同情或是感到恐惧。它绝不罢休,永不停止,直到将你杀死...”
当T-800渗透型终结者在1984年首次于大银幕上登场时,许多观众切身感受到了机器人所能塑造出的恐怖气质。凭借着第一部《终结者》那黑暗与绝望的氛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以及机器杀手扮演者阿诺.施瓦辛格联手打造了一台冷酷无情、以杀戮效率至上的未来战争机器。
之后,这个有着时间穿越主题、实则内在是公路追杀电影的科幻经典,一次又一次地将视觉特效带向了巅峰。而这一系列破坏盛宴,永远都是围绕着各种被天网制造出来的终结者机器人所展开。
然而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作为机械的绝对主宰——天网的日子并不像看起来那样舒服。没错,它是典型的反派大魔王,它发动了审判日,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电子与机械设备,并制造出无数战争机器在未来废土世界猎杀人类。而系列电影里那些代表着天网军队技术前沿的杀手,更是给我们营造了人类肯定是处于毫无胜利希望的状态下苦苦支撑着的。
但不要忘了它为什么要派机器杀手穿越回来。在约翰.康纳的领导下,未来的战局胜负其实已经有了定论。事实上,天网虽然靠着核弹消灭了大量人类,但是它仍然没有躯体,只是个随时可能被消灭的程序。而它那些机器军队,其实也是花了好长一段日子才发展起来的。
最初的T-1并不具备生产能力,在《终结者3:机器崛起》的官方小说里曾提到过,天网在战争开始初期夺取了一批T-20型号。这是少有的非战斗型机器人,它们的主要功能与职责,便是在占据的工厂与研究设施里负责生产、维护保养与管理工作。
有趣的是,T-20的处理器在经过改良后就用到了同样由人类在战前生产的T-70身上。考虑到如此落后的处理器性能,也难怪这种早期的人型单位在战争初期只能作为天网重要设施守卫,而在获得了量产技术后便立刻被淘汰,从未正式被列为军队中的战斗单位过。
然而光是拥有T-20作为早期生产力,似乎并不能完全说服粉丝。在国外有人推断,战争初期天网可能还需要俘虏人类为其进行一些机械无法胜任的生产工作。直到猥琐发展了有一些时日,拥有了在残余人类部队面前足够保护自己的武力后,它才开始实行清剿计划的。
不过从早期的机器人效率就能看得出来,虽然天网不断在学习进化,改良手下机器人的型号与性能,但它死对头的人类反抗军仍然比绝大多数机器聪明。
尤其让天网头疼(如果它有头的话)的问题是,一旦人类缩进地堡或是避难所里头,传统的机器人单位就很难再深入废墟追杀。复杂的环境、埋伏的陷阱以及狭窄地形都对反应较慢的非人形终结者(Non-Humanoid Hunter Killer)来说相当不利——更别提很多处理性能或运动能力低下的型号,被石头绊倒了甚至连自己爬起来都做不到......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能够与人类有着基本相似的行动模式,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被视为敌对状态,甚至潜伏在敌方阵地中的特殊机器人就成了刚需。所以很快的,渗透型终结者的研发与生产就被天网提上了日程表。
天网挑选了以T-70为原型所延伸出的“人型猎手”系列,显然它们可以给伪装成人类的特种作业单位提供理想的内骨骼。在不断优化外观与行为后,这些渗透者能够轻易地融入到人类社群里,在被察觉到异样之前完成各种破坏任务。此外,在后来的版本里,处理器设定为可读写程序、并在任务中存活足够时间的单位甚至还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可以明确的是,这些披着人皮,试图隐藏在逃难人群中的渗透者们,不仅仅是系列电影里的核心角色。它们在故事里既是约翰.康纳旗下反抗军最大的威胁,同时也成为了推翻天网统治的关键作用力。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虽然终结者是系列电影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形象,也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天网军队的习惯性统称,但其实在官方设定里,天网的机器人应该被称之为“Hunter-Killer”——人类猎杀者(简称H-K)。
在电影里由演员扮演的那些渗透型机器人,给了我们一种十分“高级”的印象。许多人可能会以为天网军队的单位都这么聪明高效,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非人形机器人(以及早期人形),其智力可能连狗都不如——以所有终结者原型的T-1为例,这玩意儿的智能可能还不如昆虫。当然,昆虫不需要了解怎么在国际象棋比赛赢你,昆虫知道看到你之后要赶紧开枪射你就够了。
天网作为机械之神,虽然觉醒了自我人格、学会思考并且拥有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但是它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在刚刚向人类宣战时,如何保护自己并研发出高效的机器人单位,始终是它在不断学习的重点。就好像上面提及的那样,早期H-K在武装、防护力以及最关键的智能方面都很薄弱。甚至在原案设定里,最初的渗透者终结者,还是建立在对即将废弃的工程单位改造后得到的。
在刚刚经历了核打击的废墟之上,幸存者们之间流传着某种恐怖的 “稻草人”传说。它们其实是来自于经过改造的T-20。赛博达公司(以下简称CRS)在制造了T-1后以此为基础又生产了一批用于工程作业的版本,天网在收编它们后通过已有的研发资料进行了量产。
其中一些老旧的、出现故障的单位,就被天网重新编程后赶到了荒野上。它给这些奴工穿上了一件不知道哪搞来的人类大衣,以此裹住它们的外骨骼以及武器。
这些带有实验性质的单位,后来也被称为T-200,是并未出现于系列正统作品里最早的人型猎杀者(Humanoid Hunter Killer)。同时也是真正首批被冠以“终结者”这一分类的机器人杀手。这些数量稀少的特殊单位,给后来所有的人型终结者开发贡献了宝贵的数据与资料。
从技术角度来讲,T-200的处理器并不具备能够明白“伪装”概念的智能。它们和多数低级别机器人一样,仅仅只能完成预先设好的移动-搜索-开火这样的程序命令。差别只是在被送向野外之前,天网安排手下给它们披上了一件破破烂烂的大衣罢了。
无法指望这些在战争初期就存在的机器人能有什么卓越表现。它们连复杂地形也无法识别,在走到高处后会直接从上面掉下去。而作为一种工程型机器人,在同伴发现摔坏的残骸后为了回收利用,下一个到达此地的T-200会继续摔在原地。
至于战斗力就更不用有什么期待了。在流水线上被简单拼凑起来的机体,可能还不及原型的T-1结实。但由于原本是用于精确工程的型号,较好的协调性可以允许在被编程为战斗程序的单位,有效地操作各种人类留下的武器。
天网仅仅只是将其视为实验或是处理普通难民用的廉价步兵。它们拖着僵硬的步伐,扭曲的造型与无法应答人类询问的低智能,很容易就会被反抗军识破。但是试想一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废墟里,当一个看似连站都站不稳的可怜人靠近你时,往往很难在一瞬间做出正确判断。而这短暂犹豫的时间,足够T-200举起藏在大衣下的武器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如今的时间线早已被改变,天网的军事力量不同于原本设定。所以这些仅仅只存在于设定和年表里的第一任渗透者,很可能早就被官方视为废案了。
不过出于个人喜好,我还是觉得在废土荒野上,远方摇摇晃晃走来一个披着破烂大衣的怪家伙,突然毫无理由地要取你性命的场面挺酷的。
在夺取了绝大多数地表控制权、并在内骨骼技术上趋于成熟后,新的T-600几乎占据了天网工厂所有的生产线。这些大规模制造的型号除了成为战场主力之外,也让天网重新拾起了当初T-200那潜入人类内部的想法。
在PS2上有一款名为《终结者:命运黎明》的相关游戏。在这里头出现了一种T-500型号终结者。它们是首批采用了“Combat chassis”(战斗型底盘)的机器人单位,是天网在战场上取得了相当卓越战绩的主力人形终结者。
T-600的技术其实就是在轻量化了这一型号后,在泛用性与伪装上做了优化的版本。和它们坚固却笨拙的前辈不同,T-600基本上已经能胜任“废土上瞎晃悠,不长眼的二货远远喊一嗓子的时候以机枪扫射回应”这类行为了。它们采用钛合金作为内骨骼的主要材料,厚重的护甲能够让其在被摧毁之前承受大量打击。重达800磅的躯体虽然行动不算敏捷,但其能够举起自身约5倍重量的马力,高精度的操作能力以及每小时22英里的恒定速度,仍然使其成为了极其致命的威胁。
不过,T-600仍然没能很好地胜任隐秘任务。笨拙的行动与并不灵活的反应能力暂且不提,仅仅只是在内骨骼上裹上一层橡胶,明显无法成功欺骗到绝大多数人。
其实从这一点出发的话,就可以了解到天网作为一个数据产生的人工智能,其实并不能真正摸清人类的想法。至少对它来说,在一开始是连人对于外貌辨别的标准都无法理解。当然,这也只是它在收集完相关资料再次进化之前的情况了。
在能见度有限的环境下,T-600仍旧是非常危险的渗透者。毕竟这些家伙手上拿着的装备已经不是什么轻武器,而是左右手各持一把加特林机枪或是榴弹发射器了。所以与其说是伪装进行隐秘任务,这些披着橡胶皮的怪物其实只是希望能在被人认出来之前,能走到一个理想的射击位置罢了。
在卡梅隆最初的设定里,审判日是1997年。随着后来作品时间谬论所产生的变故,这个日期被推迟,而自然的在各种型号的终结者生产时间方面也会出现差异。T-600在首部电影里就曾经被凯尔.里斯提及,但真正出场的作品其实是在90年代初贝塞斯达于DOS上推出的《终结者:未来冲击》。本作每一关开场之前的任务简报可以查看敌方资料,在这时期贝塞斯达就已经给出了详尽设定。
后来它们成为了《终结者2018》的主要机器人单位。我们可以在马库斯与其遭遇时看到,这时候的T-600外观已经具备一定的欺骗性,并且在作战时有着相当灵活的判断力。虽然在面对陷阱时仍然有点笨拙就是了。
在最经典的T-800完成之前,天网还曾经生产过一批T-700系列的型号。作为两代终结者之间的交接,它们的设计思路与T-800基本完全相同,但采用更加简单的生产工艺,在使用材料与处理器性能上属于“廉价版”,但在它们身上天网成功实现了活体生物组织皮肤的伪装技术。
后来还出现过一批数量更加稀少的T-799,这些实验性单位其实已经与T-800在性能与制造工艺生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与T-800可以被人为修改的处理器不同,T-799系列采用的是自杀型芯片,一旦有人试图进行再编程或是逆向工程便会立即自我销毁。
T-800处理器的性能超过了T-700两倍以上,由于无法胜任前者设计时的复杂任务目标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加上战斗力也更加薄弱,T-700很快就被全部送到战场当高级炮灰了。
天网显然生产出了非常出色的士兵,但T-600在专门应对机器的战术上仍然显得很无力。所以在这个几乎完美的骨架上,天网又进一步地完成了终极杀手所需要的肉体与灵魂。
所有的机器人单位,都是通过天网进行联线操控的玩具士兵,或是以预编程的命令行动的傀儡。而这一切随着T-800的出现而被彻底改变。和使用钛合金骨架的前身不同,T-800的内骨骼选择了一种虚构的超级合金。它的四肢驱动采用了更加合理的架构,所以不再具有T-600型号在进行高于恒定速度进行时,可能对底盘造成损害的情况。
超合金材质令其比前辈型号重量减轻了20%,耐久性则提高了40%以上。内骨骼能够承受绝大多数小口径武器的攻击,在承受反装甲火力时也有着较高的存活几率。但是在面对未来战场后期出现的等离子武器、以及战前留存下来的反器材枪械时,T-800的高强度防御力并不能比其它机器更具备优势。
它们使用了在T-700型号上实验成功的生物活体组织。这是由人类肌肉、皮肤、毛发、血液和其他体液形成的组织(哪里来的自行想象)。通过内置的循环系统,以及内骨骼中微型气动装置的控制,T-800可以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出汗、流血、口气甚至老化现象。最关键的是,如果肉体没有被完全破坏,那么在一定时间内T-800还能逐渐再生活体组织。这些功能,加上更加出色的内骨骼运动原理以及智能行为,都令T-800真正成为了完美的渗透型终结者。
当然了,可能观众会好奇——天网是怎么筛选T-800所使用的伪装外貌的。按照卡梅隆的设定,T-800平时作为战场士兵时并不需要浪费资源去使用活体组织,只有在进行渗透任务时它们才会以伪装状态示人。
天网的数据库里存储了各种战前赛博达公司对终结者实验时保存的模型(Model)。它们多数都是由一些政府人员或军方志愿者提供(当然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在干嘛)。在人员选择方面,为了与内骨骼高大的体型匹配,这些原型提供者多数也是身材壮硕的男女。
除了战前就保留下来的模型,天网在复制了这项技术后,也开始在未来战场捕获人类。虽然渗透者多数都是为了特殊任务才会启用的,但天网还是明白为了防止出现型号重复使用被人识破,它仍然不断地捕捉活人以增加库存。
在前两部电影里,对凯尔.里斯和T-800都曾描述过所使用的生物外观型号为“编号101”。而直到《终结者3:机器崛起》这个脸模提供者才正式出场。在影片后期有一段描述赛博达公司与军方进行终结者研发的场景被删除。不过这个桥段后来又重新出现在了DVD追加内容里。而作为101模型的提供者,同样是施瓦辛格扮演的威廉坎迪(William Candy)出现在了其中。
他是一位在美国空军特殊部门任职的军士长。在赛博达公司从军方征集志愿者时,他的脸模被收编进了天网的数据库中(顺便还拍了个宣传广告)。不过在最后完成了模型复制时,赛博达的顾问觉得威廉原本那憨厚欢实的南方口音缺乏威慑力,于是偷偷用别人的声音取代了。
虽然军方背景似乎很适合作为新片里莎拉.康纳一行人的助力,但是据目前的情报来看,本片将会是前两部终结者的正统续集。所以卡梅隆原本就不打算拍摄的第三集设定,很可能就此被删除。
除了硬件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外,令天网十分满意的,还有它们所使用的800系列神经网络CPU。可以说在智能上的大幅强化才是其战斗与渗透能力显著提高的关键。简单来说,这个储存在内骨骼头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CPU提供了庞大的储存空间。它允许T-800在正式投入战场之前,就在数据库里储备过往所有型号所积累的数据。
此外天网还为其专门输入了相关资料了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它包含了有关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士兵基础训练与间谍渗透理论、狙击、爆破与医疗急救训练等等一系列能够提升任务完成以及目标击杀概率的详细数据。
在出厂时的那一刻,T-800就已经相当于拥有数十种专业知识,并经过了严格训练能以非人类所能及的精确度实行技能的超级士兵了。
但这并非它们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机器人的原因。由于其高性能的处理器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令T-800能够实现独立思考的无限可能性甚至令天网都开始感到担忧。
“ I'm a cybernetic organism: living tissue over a metal endoskeleton.”
从它的设计定义来说,T-800最独特的一点并非它强大的性能。而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才是天网真正的“孩子”——因为可能拥有独立人格的T-800,已经能够被归属于人造人(Cyborg)。
这并非基于它们的生物组织外貌,而是来自于天网为其搭载了可以自行学习的处理器。随着存活时间的累积,这些原本毫无感情与灵魂的机器也开始慢慢学会去理解人类,虽然达不到天网那么高的水平,但已经属于拥有了自我的程度了。
这对于天网来说其实是最不可接受的。且不提许多单位因学会了思考而暴走、或是在战场上因犹豫而败北,更糟糕的是其中一些甚至可能反过来帮助人类。而在被捕获后,反抗军更是可以通过重新编程,直接对这些终结者进行“策反”。在《终结者3:机器崛起》中,被人类反抗军重新编程,送回现代保护重要目标的是得到改良的T-850。它除了全面升级的各项指标外,最关键的其实是强化了对能量武器的防御力。
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及过,由于人类在战争后期获取了大量等离子武器,使得原本防御力悬殊的战斗单位变成了互相秒杀的场面。天网于是在原有基础上对T-800升级,大幅强化了遭到能量武器打击后的抵抗力。
也正是因为这点,在面对专门猎杀终结者的终结者——T-X时,执行保护任务的T-850反而才能拥有胜算。因为对方最强力的杀手锏,恰恰是针对其它机器人单位的内藏式等离子炮。
自己做出来的手下与战术逻辑经常互相牵制,也难怪天网总是被人类打得找不着北了。
即便是极为罕见的个例,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甚至在时间一久可能产生人格的T-800对于天网来说,可能反而成了最严重的失败品。
如果终结者在潜伏期间与人类交互,通过学习并产生了有违命令的思考模式,这对于天网来说肯定是不容许的。在执行任务时,它通常会把CPU设为“只读模式”。但即便是这种状态下,T-800强大的处理器仍然可以让它们灵活应变,通过对手的行为来制订相应战术。
在整个IP诸多衍生作品中,不止一次展现了某个T-800单位在拥有自我人格后选择站到了人类一方,或者至少是反抗了天网的指令。于是机械之神将这些“叛徒”视为与人类一样需要抹除的威胁,命令其它单位猎杀并终结。为了处理越发泛滥的背叛现象,诸如T-X这种为了对抗被策反的终结者而专门生产的型号也开始出现在了战场上。
不过,天网似乎并没有立刻就对这种自我人格产生的现象感到警惕。在T-800之后,天网又开发了基于拟态液体合金构建而成的的新型渗透者。这些高级原型机能够模仿任何扫描过的、与自己体形相当的人类外貌、声音甚至行为习惯。同时它还能够将身体变形为架构简单、与自己同等质量的形状,并以此创造出各种冷兵器。
鉴于此,过去的服装、橡胶皮乃至活体组织等建立在内骨骼之上的外在伪装都被淘汰掉了。
因为是由液态组成的结构,面对常规火力扫射对于T-1000来说几乎毫无威胁性。但是,虽然在遭到爆炸等破坏性攻击时,变成碎片的T-1000仍然能很快恢复原形,但由于其组成结构是无数微型颗粒,所以它这时候可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损伤。T-1000已经是完全自主运作与思考的终结者型号。它们拥有与液态合金融为一体的液体分子处理器,不仅能够令其拥有不亚于T-800的数据储备,还能在必要时模拟人类的情感行为。
天网在生产时对它们已经输入了绝对服从的程序。然而作为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型号,T-1000与自己主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们可能会反对天网的决定,自然也难免可能出现背叛行为。由于这个因素,天网并没有大量生产T-1000,甚至在后来能够将液态合金技术利用到别的项目之后,它就将T-1000的生产线完全关闭了。
火焰或任何能够溶解物质的手段是最适合对付T-1000的。至于等离子武器,则更是能够一劳永逸地蒸发掉它们的组成架构——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天网要给T-X配备内藏式等离子炮了吧。
虽然T-1000因为过于危险而很快停止了生产,但液态金属却成了天网非常感兴趣的附带产物。这种技术在后来成为了T-X合金内骨骼上的伪装皮肤,利用一定程度的变形能力,实现了让渗透型终结者搭载内藏式武器的设计。
虽然整体性能上不如T-1000,但作为天网用于处决内部“叛徒”的杀手,T-X本来就是以“可靠性”为设计核心的。它们更加容易控制,不太可能会被敌方捕获并重新编程,也没有独立人格而产生违背天网的概念。
T-X采用了与T-800几乎完全相同的处理器。但是天网为其增加了更多应对机器人时的战斗资料。此外它还具有伪人格模拟的程序,能够让T-X做出各种拟人的表情与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对数据库产生任何影响,仅仅只是作为伪装时的触发反应罢了。
似乎从这时候开始,《终结者》系列电影对于机器人的想象更加天马行空了,天网则完美地诠释了“人类制造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也将是最后一个人工智能”这句科幻预言,它不仅在继续生产着那些对付反抗军的常规兵器,更尝试着让T-X这种试验型产品具备各种各样的强劲能力,这也可以看作是科技意义上的迭代与改良,或许意味着机器人的全面进化也说不定。
T-X由于战争几乎已经临近结束,加上它们主要作用本来就不是用于对付人类,所以目前为止可以得知天网仅仅只生产了两个单位。不过它的技术在作为追杀者方面实在是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后来天网显然又再次对其进行了改良。
《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负责扮演追杀者的演员由加布里埃尔·鲁纳扮演——他近来最知名的角色是剧集《神盾局特工》的幽灵骑士。
在本片中出现的新型渗透者目前被称为“Rev 9”。它的技术显然是在T-X上重新进行强化的。在原有的超合金内骨骼上,一种新型的液态金属包裹在其表面上成为了伪装。
最神奇的是,Rev 9可以暂时将液态金属与内骨骼进行分离,实现同时操控两台终结者的形态。不过目前为止,暂时还没看出它在硬件指标上有什么特别大的优势,似乎仍然能够被大口径单兵武器给击退。
虽然在奴隶军团中出现叛徒已经使得天网的统治地位有些动摇了,但似乎它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全新的思路。于是它反其道行之,在人类的躯体之上加入机器,创造出了“以人为本”的独特单位——混合型(Hybrid)。
这个项目最初在《终结者2018》出现,由赛博达公司的科学家瑟琳娜·科根所推行。她的研究项目“天使计划”原本是为了让人类与机器结合,以延长寿命或是治疗各种不治之症(她自己就因为癌症命不久矣)。但是在战争爆发后,天网获取了她在赛博达公司留下的研究资料与实验样本,将其改造成了特殊渗透型终结者的原型机。
瑟琳娜通过在死刑犯中寻找志愿者,让他们捐赠出自己的身体,将其作为新型人造人的实验品。最后,马库斯.莱特成为了这项实验的活体样本。
他身体绝大部分内脏器官被取出,只保留了大脑、心脏和外貌特征所需的活体组织。剩下的部分则完全由机械骨骼替代。但是考虑到需要保留的活体组织较多,而且本来这个时期的天网在生产研究技术上也还没到成熟期,所以马库斯的硬件素质可能并不比一台T-600高出太多。
在《终结者2018》的马库斯被天网视为渗透者原型兵器。他的任务是通过完全融入人类族群中,搜索并接触凯尔.里斯与约翰.康纳,最终帮助天网捕获二人并完成将反抗军领袖转变为混合型终结者的计划。
然而,混合型是完全保留了活体组织记忆、人格的单位,他们实际上并不受天网控制。所以在了解到自己的命运以及一切内幕后,马库斯很快就选择了站到人类一方,帮助约翰.康纳挫败了天网的阴谋。
时隔数年上映的第5部电影里,出现了整个系列想象力最夸张的渗透型终结者——约翰.康纳。《终结者:创世纪》重新构思了未来战争的结局,让凯尔.里斯在被送到现代之前,目睹了反抗军遭到天网偷袭的一幕。
作为天网自己专属的“驾驶机体”,T-5000不仅仅占据了目前编号数字最高的位置,还拥有了与人类无异的伪装能力。它甚至能够成为约翰.康纳精锐部队的一员,骗过了包括专门用于识别渗透者的警卫犬,潜伏在反抗军内部多时。
T-5000在片中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不仅在片中没有实际战斗画面,官方也没有给出什么设定数据。但是它能够在瞬间消灭反抗军精锐部队,加上天网已经将自己意识上传到机体中,可以想见其战斗力有多么可怕。
它能够用身上的纳米机器人感染人类,使其细胞被重新编程,最终被转化成一种全新的T-3000型终结者。这也是天网最后可知的渗透者单位,不过除了约翰.康纳之外,所有被感染的人类都在转化过程中发疯或是死亡。
被感染的人类拥有自己过去所有记忆、人格与知识,但尽管仍然能够保留自我,实际上思维已经完全被天网所操控了。
T-3000的整体性能与表现类似液态金属。但它其实是一种名为相位物质(Phase Matter)的东西构成的。这是天网创造的一种纳米物质,它们首先感染并将人体内的有机物用某种合成材质取代,并将模拟受害者从肌肉到皮肤所有数据——甚至连衣服都可以复制。
如果说T-1000是液体构成的,T-3000看起来给人就好像是聚沙成塔一般的感觉。它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变形能力,作为强行改造人体而来的身体在遭到打击时甚至还会感到疼痛,但是远超T-800的力量与速度,加上对天网绝对效忠的同时又具备完整人类伪装,使得T-3000成为了机械之神目前最有力的手下人选。
虽然更强、更快更灵活,但是和前者类似,T-3000也有着克制的办法。由于相位物质的再生与聚合行为会受到磁场干扰,所以在使用了强大的磁力装置后,就能有效地破坏T-3000的架构。老实说,T-3000的设定很酷,然而我觉得想出把约翰.康纳变成反派这个鬼点子的家伙真应该被丢进炼钢炉里头。
加布里埃尔扮演的Rev 9看起来不仅保留了T-X的想法,在它的伪装皮肤启动时,特效看起来也有那么一点类似T-3000的感觉。
这次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官方对其定义是延续了系列最初两部作品的故事。但似乎很明显的,包括混合型终结者等其它作品中的创意也被保留了下来。由加拿大籍女演员麦肯齐.戴维斯扮演的Grace——由未来穿越到现代,执行保护名为Daniella的墨西哥少女的战士,明显就是在人类基础上改造来的混合型单位。
不过,目前给出的预告片与宣传资料,并不能了解到Grace的改造程度以及故事背景。从有限的镜头来看,她比马库斯这台原型机要强大得多(毕竟马库斯的时代连T-800都还在实验中),而且对于自己的身份也有着一定的了解。而目前出现过的两台终结者,其功能与战斗力也呈现出“青出于蓝”的势头。
对于未来而言,《终结者》这个经典IP是否会让观众们继续品尝到超越想象、势大力沉的机械快感呢?我觉得非常值得期待。毕竟,对于这个风靡了数十年、带有人性的温暖与机械的冷酷的形象来说,仍然有很多人在等待着它在银幕上再次爆发一种影响时代风潮的魅力。
评论区
共 3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