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世界上是否存在真正行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那不论国产电视剧还是好莱坞电影都会回答你:爱与家庭。下到俗套的爆米花电影,上到《星际穿越》这种恢弘巨制,甚至《荒野大镖客》一代,在多种多样的文艺作品里“家庭牵绊”都有非常大的概率作为着主人公的主要动机和心理支撑,最后所谓“大团圆结局”这一概念也一定是爱人或家庭的团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家族情感就如同剧本的一道情感和价值观保险,总能确保人物动机和情感逻辑的自洽,同时最大几率的引发观众共情,处理得好还能赚来几滴热泪。
但凡事皆有例外,对于一些天生擅长批判思维的反骨仔而言,“幸福人生的终极追求=美好家庭”这样的公式既可疑又失效,甚至有害身心健康。或许是为了表达对普世价值的质疑,或许是为了调侃“厨房与爱”的信徒,又或单纯为了表达对传统家庭生活的彻骨仇恨,一些奇特的游戏作品横空出世。
在这些游戏里,大人小孩没一个省油的灯,温馨的家庭空间变成残酷的修罗场,一场场胡逼混沌的闹剧以家为舞台上演。Catch a Lover
和睦幸福小两口,有房有车有条狗,丈夫是个好警察,天天出勤到处走。
一日提早下了班,打开房门往里瞅,哎呦!老婆和别人牵了手。
这就是《捉奸》这个游戏的故事梗概,很明显警察先生的家庭和谐出了点小小的问题,他打算用暴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捉奸》是 Toxic Dog开发和发行的多人联机游戏,最多四人游玩。游戏采取了性喜剧的经典保留项目:“捉奸桥段”作为题材。四个玩家可以分别扮演警察丈夫、妻子、奸夫和狗狗。
丈夫的游戏目标是抓住并痛殴奸夫;妻子的目标是拖住丈夫协助奸夫逃离;狗狗的目的是阻止奸夫逃窜;奸夫的目标则是躲避追击,找到自己的衣服,然后直奔大门逃出生天。
四人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要相互勾心斗角,通过诸如撒尿、扔香蕉皮、开关门或者直接射击等方式彼此掩护或者坑害。多人联机之下总能闹得整个房子鸡飞狗跳,营造出一连串的喜剧效果。
当你在《捉奸》里好不容易度过了婚姻的危机,时光推移,一个新的生命降生在你的家庭,她是那么的可爱,也是那么的让人头疼......
《世上只有妈妈好模拟器》是 Steppe Hare Studio开发和发行的单人游戏。游戏中玩家需要扮演一位母亲,时刻照料自己刚刚出生不久、除了吃拉哭睡什么都不会的幼儿,同时确保自己吃饱喝足有精神,不会在繁重的劳动中饿死。
照顾一个新生儿可不是简单的差事,孩子要吃要喝要玩耍,家长要在第一时间满足,稍有延误孩子就会不满,游戏评分也会降低。奶要喂,奶瓶要清洗,尿布要换,脏尿布要扔......更可怕的是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游戏的节奏会越来越快,给玩家带来的压迫感也会逐级提升。
在这款游戏里,你能亲身体会到育儿的不易。越来越手忙脚乱的繁杂劳动、个人生活完全被挤占以及令人神经衰弱的哭声都挑战着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极限。难怪很多主播在游玩这款游戏时会忍无可忍的把小婴儿丢进马桶,steam的介绍页面更是给这款游戏打上了“心理恐怖”的标签。
在《世上只有妈妈好模拟器》中,小婴儿经过你的精心照料获得了迅速的成长,学会了爬行的他开始展露出对世界的好奇,等等,也许太过好奇了。
《你爹谁呀》这部游戏由 Evil Tortilla Games 开发和发行。游戏模式为二人对战。对战的具体内容则非常胡逼:一个玩家扮演为了育儿殚精竭虑的老父亲,另一个玩家则扮演出生不久还只会匍匐爬行的小BABY。
对战的胜负则围绕着小BABY的生死展开。小BABY的胜利条件就是利用家庭环境里的一切环境和道具想办法了结自己的性命。具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食用有毒物,握着金属叉子桶电门,把自己关进烤箱等等。不论方法如何,一旦小BABY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游戏就宣告了扮演孩子的玩家获胜。
老父亲的游戏体验要更加的复杂和充满挑战性,他要想方设法的阻止孩子花式作死,并在危急时刻挽救孩子的性命。把即将外酥里嫩的宝宝从烤箱拽出来,给误食洗涤灵以致全身皮肤变得兽人一般绿的孩子喂药等等不一而足。同时还要未雨绸缪,把各种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和环境扫除。
尽管实际的游戏内容和现实世界差别巨大,小孩子总是无意间接近危险而非刻意自伤,孩子真的受伤了也不会有一行“BABY WIN”的字样出现在你眼前。但是这种“通过一个玩家的竞争性的恶意自伤来给另一个玩家造成压力”的玩法设计,恰恰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父母竭力避免儿女受当伤害的艰辛和焦虑。
从这个角度来看,《Who's Your Daddy》反而是通过养儿不易体现父母爱如山的游戏。
你在《谁是你爹》中拼尽全力保住了孩子的生命,他继续茁壮成长,并终于学会了行走。现在,他对暴力的和破坏的渴望与日俱增......
《奶奶模拟器》由 Nick Kestle 制作和发行。在讲究尊老推崇孝道的中国人看来,《奶奶模拟器》毫无疑问称得上大逆不道,甚至有些人会对这款游戏感到有些不适。
游戏的内容如图所示,与其说是《奶奶模拟器》,不如说是《打奶奶模拟器》。和《你爹谁啊》一样,本作仍旧是二人对战的游戏模式。一人扮演稍微长大一点,学会了走路的小屁孩儿孙子,另一人扮演热心家务活、不堪幼儿骚扰的勤勉奶奶。
幼儿孙子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四散在房间里的钥匙来打开各种箱子,获得包括花盆、菜刀、锤子、燃烧瓶、泰瑟枪在内的各式各样的武器来攻击自己的亲奶奶,耗尽她不断回复的体力,让他不能完成家务。
可怜的奶奶的游戏目标就是在大孝子将你打倒在地前完成你的劳作......或者先下手为强,对这个刚学会走就开始疯狂宣泄暴力的小朋友痛下杀手,趁他失去行动能力时再将其一脚踢飞,赢得自己宝贵的个人空间。
比起《你爹谁啊》,《奶奶模拟器》的暴力更加直接,更加激烈,同时也更加的No fucking reason。
非要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或许孩子和做家务的老人的暴力对抗,是生长在家庭庇护和控制之下、一无所知却渴望自由的孩子与家庭本身的矛盾的象征?而通过暴力阻止家务进展这一行为更可视之为年青一代对社会现有规则的无秩序的反抗?
这些游戏隐隐中透露出一些共性,不止是粗陋的建模和沙雕的玩法,更是对家庭生活种种艰难之处的嘲笑(抑或是自嘲)。爱人不一定忠贞,照顾孩子让人操碎了心,孩子长大了还可能变成熊孩子,用尽各种手段向你尽孝。“爱与家庭是美好生活神圣且唯一的途径”这种盲信式的观念,在一系列对家庭生活暗面的喜剧式表现中被消解,迫使我们重新思考:
爱与家庭这扇通往幸福的门之后,或许还有一连串的焦虑和苦恼。
评论区
共 2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