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十月开始大量阅读科幻,为修士的研究课题做准备以来,到现在为止数量已经接近80本了。如果要挑一本阅读体验最佳的作品,《海伯利安》必然会是有力的竞争者。
虽然中译版的厚度达到了近600页,但其阅读过程却毫不枯燥。这得益于《海伯利安》在情节编排上的特殊性——通过一个七人小队朝圣的背景设定,丹·西蒙斯成功地将六种风格迥异的科幻题材融入到了同一个故事之中。并且这六个人的故事内核与想要探讨的主题的差距之大,让人很难相信这居然能塞到同一本书里。
本书的书名取自于19世纪英国传奇诗人济慈未完成的长篇史诗《海伯利安》。而在故事情节之中,也处处可见对于济慈的致敬。丹·西蒙斯对济慈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书中大量引用了济慈的诗句,还有少量来自于叶芝。
《海伯利安》的故事情节也仿佛是要接续济慈未完成的长诗一般,写出了对神格的讨论,对人类历史的回顾,对个人价值的审视,对人类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何以为人“这个话题的深刻探讨。
故事中,前往伯劳神庙的朝圣小队中的六人,虽然分别来自于广袤的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且他们的人生在此之前也没有任何交集,但他们的人生历程却都与他们前往的目的地,以及任务的目标——神秘的伯劳神庙有所关联。正是透过这六个出身,身份和朝圣目的都截然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海伯利安》才在文学性,新奇性,以及文学内核上都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系列的后三本书虽然在叙事的流畅度上不及第一本,但却在哲学思辨和神学讨论等方面将系列的深度大大扩展。不过,介于笔者目前的哲学和文学知识水平,就不尝试去安利后续的三本了。
至于上文提到的六种题材是哪六种,下文将会在尽量不影响你阅读体验的情况下为你介绍。
《海伯利安》中,构成故事主要情节的并不是传统的叙事方法,而是通过朝圣者们在前往伯劳神庙的旅途中,向各位同伴讲述自己为何会与伯劳神庙有所关联的故事来推动情节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本书能够在容纳如此多的科幻题材的情况下也依然没有任何违和感的原因。
《海伯利安》背景设定中的人类文明也同样为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提供了基础。故事中,人类文明借助超级AI的集合体——内核所开发的传送门,成功跨越了茫茫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为数众多的星系集中到了同一个文明之中。而这个从人类文明中独立出来,却又无偿帮助人类扩张的技术内核想要从人类身上谋求的东西,则是贯穿了整个系列的最大悬念,在此不多赘述。
故事中第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是神父霍伊特,但他的故事却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他身上所寄宿的另外一个人——保罗·杜雷神父的传奇故事。
因为所发表的神学论述被教会视为异端,杜雷神父遭到了放逐。想要深入研究自己理论的杜雷神父选择来到了地处文明边界的星球海伯利安——这里不仅存在会逆转时间运行的伯劳神庙,还有一个远离文明中心的神秘永生种族毕库拉。
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毕库拉群落的杜雷神父在与这群有着畸形外表的永生种族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发现了永生的秘密——一个植于胸部的神秘十字形。十字形会在宿主死亡之后重组宿主的身体,并使其复活。但复活的代价则是会逐渐失去人的外表和人性,变为丑陋的毕库拉。
得知真相之后,杜雷神父长久以来的信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被强行植入十字形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杜雷神父选择将自己绑在海伯利安星球上一种会放电的植物上,以耶稣受难的姿态不断地经历死亡与重生,只求自己能够摆脱十字形这个将会摧毁自己信仰和世界观的异物。最后,他成功了,在死亡与重生之间徘徊了整整七年,历经了难以表述的巨大痛苦之后,前去寻找的霍伊特神父发现了被钉在特斯拉树上,身体已经不成人形的杜雷神父,以及掉落在地上的十字形。
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人格完整,人到底可以做到什么地步?西蒙斯通过杜雷神父受难的故事,探讨了这样一个深刻的话题。
毫无疑问,我在停滞不前的人类社会中,发现了终极事实。毕库拉实现了人类的梦想:永生。但也为此付出了他们的人性和不朽的灵魂。
至于十字形是什么,同样涉及到了后三本书的最大悬念,在此也不再介绍。
第二个讲述自己故事的人是出身自太阳系火星的军人卡萨德上校。身为难民的卡萨德在无奈之下加入了军队,在各地征战,以及一次次模拟训练之中,卡萨德邂逅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神秘女性莫妮卡——她总是在战局最为惨烈的时刻出现在卡萨德的身边,为卡萨德平淡的生活平添了一丝激情。而西蒙斯也在这一章肆意的发挥了自己在描写情欲及肉体之欢上的出众文笔,将卡萨德和莫妮卡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以及卡萨德人生目标的转变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这一章中,贯穿整个《海伯利安》系列的神秘造物——伯劳也终于现身。这个身高达三米,有四条手臂,由金属刀片所构成的奇异生物来自于海伯利安星球上的伯劳神庙,却常常出现在不同的战场,又神秘消失。而莫妮卡的出现,似乎总是伴随着伯劳的搅局。
为了追寻莫妮卡,以及查明伯劳的真相,身经百战卡萨德上校在士兵本能的驱使之下踏上了伯劳神庙的朝圣之旅。
通过这一章,西蒙斯引入了《海伯利安》系列的最大谜团——伯劳到底是什么?同样是在这一章,通过卡萨德上校所经历的各种战役,扩张之后人类文明的现状,以及在如此庞大的文明体系之下所暗藏的种种政治问题也得到了展现。
当然,本章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于对战争场面,以及性爱场面的描写。
也许是为了弥补英年早逝,未能为19世纪百花齐放的文学界贡献更多不朽名篇的遗憾,西蒙斯在故事中创造了一位从人类文明的黎明时代,一直活到了故事最后的诗人马丁·塞利纳斯。这位出生于地球,愤世嫉俗的诗人,用他的文字串联起了人类历史——在他的早年,他曾出版过描写地球遭毁灭前的日常生活的诗篇,成为了整个人类史上最为畅销的作品。
到了朝圣所发生的时代,这位诗人已经活到了远远超过一般人寿命的年龄。人生经历之荒诞让他出口成脏,难以和人相处融洽。借助他的故事,读者也得以了解人类从地球走向整个宇宙的历史。
借助诗人之口,西蒙斯阐述了他心目中文学,或者说文字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透过文字,人类得以记述漫长的历史。而每个时代的伟大作家,更是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精神,也能从他们的作品中窥见这个时代的起起伏伏。
瞧,起初有了词语。人类宇宙慢慢编织,词语便被赋予了血肉。唯有诗人能扩张宇宙,发现通向新真理的捷径,就像霍金驱动器在爱因斯坦时空的屏障之下一穿而过。作为诗人,我想,一名真真正正的诗人,就是要成为人类的化身;接手诗人的衣钵,就是要携带圣子的十字架,就是要承受人类圣母的分娩阵痛。成为真真正正的诗人,就是成为上帝。
本章是最能突显西蒙斯文字功力的一章。凭借这个与其他人的历程有些格格不入的诗人的故事,西蒙斯唱响了对于故事中旧地球,对于人类过往历史的一首挽歌。
这就是人类创造性天赋的精髓:不是文明的大厦,也不是什么可以用来毁灭文明的重击闪光武器,而是词语,它们就像精子攻击卵子一样让新观念蓬勃发展。
本来想在一篇之内写完,但写到一半发现想要在这个篇幅之内介绍这本近600页的书实在有点难度,所以决定分上下两篇。
而下篇,将会介绍到笔者最喜欢的故事,也就是学者的故事。这个关于亲情,关于爱的故事可能是我在所有科幻文学中最为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一。
评论区
共 7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