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废土:西方名家末世故事集》这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人周刊》是这样说的:这部合集中的22则末日故事有多一半发表于2000年之后,反映出当代国际政治的压力。
第一次读到这句评论时,我并没有什么深切的体会,直到朝鲜在丰溪里试爆了一颗氢弹。新闻传来时,我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攫住了。那些末日故事,似乎并不是杞人忧天。借短篇集出版的机会,我想聊聊核恐慌与废土这个科幻子类型之间的陈年旧事。
早在1952年,美国在其太平洋核试验场进行了代号“常春藤行动”的核试验。然而在“常春藤迈克”引爆的数周之前,就有人担心核爆引起的浮尘会导致地球降温。美国空军的Norair Lulejian和一名天文学家Natarajan Visvanathan研究了这种可能性,并发表了论文《超级武器对世界气候的影响》,这可以说是80年代“核冬天”理论的滥觞。
1954年,美国又一次在太平洋核试验场进行核试验 “城堡行动”,代号Bravo的试爆产生的放射性尘埃污染了附近海域,直接影响了附近海域作业的许多渔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其无线通信长久保山爱吉在半年后死于急性辐射综合症,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个死于氢弹的受害者。第五福龙丸事件引起当时日本国内激烈的反核运动,文艺界也创作了许多以反核为主题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拍摄于1954年的电影《哥斯拉》。
除了日本国内的舆论,“城堡行动”的核污染时间也造成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有一位叫做Nevil Shute的英国小说家有感于此事,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在海滩上》(On the Beach),故事详细描述了一群人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遭遇:他们在绝望地等待北半球核战争的辐射尘埃向澳洲扩散,最后所有人都死于这场核战争。1957年,此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英语世界的关注。《卫报》评价说“fictions such as On the Bea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threat of nuclear war.” 1959年,这部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影响进一步扩大。
从50年代起至80年代中,关于反映核恐慌的文艺作品不计其数,形式涵盖了电影、电视、小说、漫画、动画片、流行歌曲和电子游戏。但是,所有这些作品,它们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子类型尚有没以“废土”为名。直到1988年,EA发行了由Interplay发开的游戏《废土》。
这是一部开放世界角色扮演游戏。故事发生在2087年,核战争已毁灭了世界,一支称为沙漠游骑兵的美军残余部队要调查附近地区的一系列骚乱。他们探索了剩下的人类文明的飞地,包括末日后的拉斯维加斯。随着调查的深入,游骑兵们发现所剩无几的人类文明遭遇了巨大的威胁。战前的人工智能正在建设杀戮机器和赛博格军队,并在军事基地前任指挥官芬斯特的帮助下攻击定居点。玩家需要恢复必要的技术和武器,最终目的是对抗AI,并关闭基地的核反应堆。
这部游戏推出后在圈内引发了热潮,甚至著名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也赞扬了它的科幻元素和背景设定。《废土》在90年代的各大游戏榜单上一直位居前列,玩家的热情使得使“废土”成为“核末日”的同义词。
1997年,Interplay推出了《废土》的精神续作——系列游戏《辐射》。
2015年,Interplay推出了《辐射》的手机游戏《避难所》,你甚至不需要是一个游戏玩家,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游戏设备,就能成为废土世界的一员。
“废土”成为一种子类型后,创作者越来越多,受众也越来越广,逐渐,故事的背景不再拘泥于“核末日”,而是泛“末日”。导致世界末日的原因多种多样,以这次出版的短篇集为例,有传染病(斯蒂芬·金《一切混乱的终结》)、系列恐怖袭击(科利·多科托罗《系统管理员照管世界》),也有经典的核战争(伊丽莎白·贝尔《搏命荒城》)。这些故事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核恐慌,而是探索末日之后人类在科学、心理、社会以及生理等方方面面发生的改变。
就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卡罗尔·艾姆什维勒的《杀人犯》,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女暗恋的故事,细细琢磨之后就会发现其中隐藏了一个恐怖的真相,让人脊背发凉……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